參考文獻
翁註重(1994),談建構產品語意的認知空間,工業設計85期,pp.97-106。
翁註重與林榮泰(1995) ,產品語意的認知空間架構與向度討論-多向度評量法應用在產品語意學的研究,第十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工業類VI ,pp.281-290
翁註重(1997),傳播理論與產品設計,工業設計99期,pp.180-188。林崇宏(1998),產品造型記號理論應用之研究,東海學報39卷,pp.11-24。Burdek, B. E. (1995),工業設計:產品造型的歷史、理論及實務,胡佑宗譯,亞太,台北。
Barthes, R.(1973),Mythologies, Paladin, London.
Blaich, R.(1990),Forms of Design Product Semantics ‘89, proceeding from the Product Semantics ’89 Conference,University of Industrial Arts,Helsinki UIAH.
Dorsa
Heskett, J. (1989) .Integrating Design into Industry, Design Process Newsletters 3(2),pp.1-6.
Hung,C.(1996),Design for Ease of Use:Product Semantics and Design Education, PhD Thesis,The 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Manchester.
Kippendorff,K.(1984),Outline of a Talk on Product Semantics,unpublished lecture notes,IDSA Product Semantics Studio,August 23-25,Cranbrook Academy of Art, Blomfied Hills, MI.
Norman,D.A.(1988),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Basic Books,USA.
Smets,G.(1989),Perceptual Meaning,Design Issues, 5(2),pp.86-99
中文參考文獻
卡西勒 (1990),人論,甘陽譯,桂冠圖書,台北。
何秀煌 (1969),記號學導論,大林書店,台北。
李幼蒸 (1997),語意符號學:意義的理論基礎理論符號學導論,唐山出版社,台北。
車文博 (1996),西方心理學史,台灣東華書局,台北。
呂清夫 (1995),造形原理,雄獅圖書,台北。
何明泉、蔡子瑋 (1995),產品意象語言研究 — 以本土性意象為例,成功大學學報第三十卷科技.醫學篇,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台南,pp99-115。杜瑞澤和林徨斌 (1998),多媒體電腦產品開發之感性特質的研究,大葉學報第七卷第一期,大葉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彰化,pp55-64。
林幸蓉(1992),產品語意中的符號表徵及其實用功能,東海學報33卷,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系,台中,p958。官政能(1990),從語意觀點看產品設計,台灣美術3卷2期,pp12-15。官政能(1995),以使用情境為基礎之產品造型發展因素研究,工業設計88期,工業設計雜誌社,台北,pp17-28。
林杏玟 (2001),產品意象搜尋機制應用在網際網路上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翁註重(1994),談建構產品語意的認知空間,工業設計85期,工業設計雜誌社,台北,pp.97-106。
翁註重 (1994),產品語意的認知空間架構與向度討論 - 多向度評量法應用在產品語意學的研究,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工程技術研究所設計技術學程碩士論文,台北。
翁註重(1997),傳播理論與產品設計,工業設計99期,工業設計雜誌社,pp.180-188。孫全文 (1989),Architecture and Semiotics,A Report of IHTA,Volume
1,明文書局,台北,pp.23-26。
馬永川與莊明振 (1998),產品意象語彙與造型呈現對應關係之研究,第三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台南,pp113-118。
陳肇杰 (1993),產品造型評價語彙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莊明振、高清漢 (1997),對Made IN TAIWAN概念印象定位之探討,第二屆設計學會學術研究成果論文集,亞太圖書出版社,pp109-114。
陳國祥等 (2000),行動電話產品造型與消費者感性關聯之建立,工業設計103期,工業設計雜誌社,台北,pp154-159。
黃啟梧(1996),如何教產品說話 — 產品語意語意用性,工業設計94期,工業設計雜誌社,台北,pp.50-52。黃世輝(1991),產品的語意與認知,工業設計74期,工業設計雜誌社,台北,pp184-189。
葉雯昀 (1992),詮釋與語意之間-從記號詩學看設計語言,工業設計79期,工業設計雜誌社,pp.214-221。
黃室苗(1993),產品語意學及其在設計上之應用,工業設計82期,工業設計雜誌社,pp.170-174。張春興 (1990),現代心理學,東華書局,台北。
張繼文 (1995),從認知心理觀點探討記號設計,屏東師院學報弟八期,屏東師院美勞教育學系,屏東,pp.479-489。彭珃齡、張必隱 (1999),認知心理學,台灣東華書局,台北。
游萬來、林俊明 (1997),產品風格的量化描述 — 以轎車型態為例,設計學報第二卷第一期,pp43-54張建成、廖學書、陳俊瑋 (1997),公共電話亭產品語意分析,工業設計98期,工業設計雜誌社,台北,pp142-152。張建成 (2000),使用者對產品造型意象認知的影響因素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新竹。鄭昭明 (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際,桂冠圖書,台北。
鄭麗玉 (1994),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五南圖書,台北。
賴瓊琦 (1992),國家別產品意象之比較研究,台北工專學報第二十五之一期,台北工專工業設計科,台北,pp367-380。
蕭世文 (1998),語意轉化模式在產品設計上的應用,模糊系統學刊第四卷第二期,pp63-73。魏親民、鄧成連 (2002),產品語意與象徵意義之關係探索,e世代的挑戰 —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集,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桃園。勵忠發 (1996),記號 藝術 情報,正中出版社,台北。
英文參考文獻
Barthes, R. (1973), Mythologies, Paladin, London.
Barthes, R.,(1992),符號學美學,董學文、王葵譯,商鼎出版,台北。
Burdek, B. E. (1995),工業設計:產品造型的歷史、理論及實務,胡佑宗譯,亞太,台北。
Dorsa, E. (1986)
Hung, C.(1996), “Design for Ease of Use:Product Semantics and Design Education”, PhD Thesis, The 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Manchester.
Kippendorff, K. (1984), Outline of a Talk on Product Semantics, unpublished lecture notes, IDSA Product Semantics Studio, August 23-25, Cranbrook Academy of Art, Blomfied Hills, MI.
Krippendorff, K.Butter, R.(1984), “Exploring the Symbolic Qualities of Form”, Innovation, The Jaurnal of the 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 pp.4-9.
Krippendorff , K.(1989) , Product Semantic ; A Triangulation and Four Design Theories , Product Semantic , Helsinki , UIHA , pp a1-a23.
Lannoch (1984), “How to move from Geometric to Semantic Space”, Innovation, The Jaurnal of the 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
Lehtonen , H. (1990), Are Architectural Visualizations reductions , Semantic Vision in Design , University of Industrial Arts Helsinki, pp h1-h9.
Mayer, R.E. (1981), The Promise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 San Francisco: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
McCoy, (1989), Desig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New American Design, New York.
Paivio , A. (1971), Imagery and visual processe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Ogden ,C.K.& Richards ,I.A.原著(1923), HBJ英譯(1989), The Meaning of Meaning , HBJ , New York , pp.185-190。
Richard Branham (1990),認知性設計,陳鵬仁譯,設計資訊室季刊,Vo.1, No.3 , pp.15-24。Strauss, C. (1969), The Raw and the Cooked, London: Cape.
Solso, R.L.(1992),認知心理學,黃希庭譯,五南出版社,台北。
Vakeva , S. (1990), What Do We Need Semiotics for, Semantic Vision in Design , University of Industrial Arts Helsinki, pp g1-g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