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于躍門(1995),「信合社不是落伍的金融組織」,信用合作季刊,第45期,頁16。2. 王富民(1999),金融機構購併動機之個案研究,實踐大學,碩士論文。3. 王衍智、鄭秀玲(2000),「銀行併購風潮及其經濟效益評估」,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6卷第11期,頁37-47。4. 江怡慧(2000),「美國銀行業購併法之演進」,產業管理學報,第二卷第一期,頁175-188。5. 成智源(1998),信合社經營管理問題之研究,東海大學, 碩士論文。6. 李儀坤譯、星野靖雄(1995),基層金融機構之合併分析,臺灣金融研究訓練中心。
7. 李儀坤、張捷昌、黃建森(2000),金融風險管理,台北:華泰。
8. 李文雄(1994),「基層金融之行銷策略」,存款保險資訊季刊,頁59-72。
9. 李文雄(1997),「當前信合社之經營與努力方向」,信用合作季刊,第51期,頁5-24。10. 李依婷(2000),臺灣金融機構合併之績效研究,臺灣大學,碩士論文。
11. 邱正雄(1998),「我國金融革新與金融現代化」,存款保險資訊月刊,第十二卷第二期,頁1-5。
12. 呂東英(1996),「信合社之金融監理與健全經營」,信用合作季刊,第49期,頁3-14。13. 呂毓卿(2001),銀行併購問題之研究,台北大學,碩士論文。14. 呂偉詮(1999),「信合社改制或合併商業銀行之省思」,合作經濟第六十三期,頁40-45。
15. 吳森有(1998),「信合社改制為商業銀行之經營與發展」,今日合庫,頁82-88。16. 吳惠林(1997), 銀行和基層金融,金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76-77。
17. 吳明哲(2001),「我國金融機構合併之探討」,信用合作季刊,第67期,頁70-8218.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臉譜。
19. 林寶安(2001),「地方社會中的信合社-基層性與社會性金融組織的再定位」,臺灣銀行季刊,第五十三卷第一期,頁310-318。20. 林秋發(1995),「信合社的規模、業務區域與經營績效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46卷第4期,頁50-70。21. 林碉力、車鵬程(1995),「我國基層金融機構合併相關問題之探討」,基層金融,第三十期,頁85-101。22. 林碉力等(1994),金融機構合併之研究,中央存款保險公司編印。
23. 林音(1991),「臺灣地區金融機構合併及改制問題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42卷第2期,頁1-39。24. 林輝雄、陳景明、蔡世益、林賜煙、將福齡、王瀅婷(1994),信合社管理新理念,存款保險叢書之十七。
25. 孫炳焱(1999),「金融變革與信合社的未來」,信用合作第59期,頁7-12。
26. 許遠東(1997),「信合社未來努力的發展方向」,中央銀行季刊,第十九卷第一期,頁8-15。27. 高惠貞(2000),「國內主要金融機構購併改制概況」,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三十六卷第四期。28. 徐錫漳(1994),「日本銀行合併之探討(上)」,今日合庫,第20卷第1期,頁51-62。29. 徐錫漳(1994),「日本銀行合併之探討(下)」,今日合庫,第20卷第2期,頁44-69。30. 徐錫漳(1994),「金融機構合併問題之研究」,研考報導,第29期,頁34-41。31. 黃介良(1999),「基層金融機構合併之效益分析」,管理學報,第十六卷第二期,頁315-348。
32. 黃介良、梁連文(1999),「問題金融機構危機處理之探討」,存款保險季刊,第十二卷第三期,頁84-105。
33. 黃建森、歐仁和(2001),「信合社行銷策略分析」,信用合作季刊,第71期,頁51-66。34. 黃建森(2000) ,貨幣銀行學,第四版,台北:華泰,頁77-92。
35. 黃建森、林煌喬(1998),「合作經濟制度與其他制度比較研究」,信用合作季刊第56期,頁6-20。36. 黃建森、林煌喬(1998),「合作經濟制度之特質與功能」,信用合作季刊第57期,頁36-46。37. 黃建森、胡均立(1996),「金融自由化下信合社發展策略」,信用合作季刊,第49期,頁15-31。38. 黃建森(1995),「現階段信合社面對的基本問題」,信用合作季刊,第43期,頁6-8。39. 黃泉興(1996),「信合社變更組織為商業銀行之標準及辦法」實施後影響之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九卷第四期,頁63-76。40. 黃泉興(1998),「信合社因應經營環境變遷之研究」,信用合作季刊,第57期,頁47-56。41. 黃明琦(2000),臺灣金融機構購併前後績效與縱效之研究,成功大學, 碩士論文。42. 黃百全(2001),「我國信合社合併問題之探討(下)」,合作經濟第70期,頁33-35。43. 黃百全(2001),「金融六法與信合社合併之發展方向」,合作經濟,第71期,頁19-24。44. 張捷昌(2000),「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信用合作季刊第66期,頁41-45。
45. 張捷昌(1995),「資產負債管理之探討」信用合作季刊,第43期,頁33-46。46. 張順教(2001),「政府應予信合社更公平開放的生存空間」,信用合作季刊第69期,頁18-19。
47. 張順教(2001),「臺灣信合社組織發展與轉型之探討」,信用合作季刊,第70期,頁39-57。48. 梁連文、黃泉興、張順教(2001),信合社未來經營方向之探討,臺灣金融研訓院。
49. 陳沖(1998),「信合社經營管理問題與對策」,信用合作季刊,第55期。
50. 陳木在、陳錦村(2000),「銀行風險概述」,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一輯第一期,2000年9月,頁59-73。51. 陳戰勝(2000),「金融機構危機之預防與處理」,信用合作季刊,第63期,頁8-19。52. 陳美菁(1999),基層金融機構合併之效益分析 ,碩士論文。53. 陳俊堅(1994),「日本金融機構之合併與改制」,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八卷第二期,頁40-54。54. 陳志賢(1998),商業銀行購併績效之實證研究-多變量因素分析法下之結果,朝陽大學, 碩士論文。55. 曹為忠(1999),「金融環境變遷下國內金融業合併問題之探討」,交通銀行,第104期。
56. 曾國烈(1998),「強化基層金融機構之具體作法」,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二卷第三期,1998年12月。57. 曾銘宗(2000),「逾期放款比率與經濟成長率及失業率間關係之研究」,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四卷第一期,頁140-148。58. 賴英照(2000),「從金融機構合併法草案論銀行與農漁會信用部之合併」,金融財務第四期。59. 廖君澤(1994),「信合社經營風險管理」,信用合作季刊,第42期,頁14-22。60. 賴秀靜(2000),「信合社改制或被購併轉存款流失對合作金庫影響之研究」,產業經濟, 第225期。61. 賴秀靜(1999),「信合社如何因應消費金融時代之來臨」,信用合作季刊,第60期,頁61-66。62. 歐仁和(2000),「臺灣金融產業之發展」,信用合作季刊,第66期,頁47-59。63. 歐仁和、龔昶元(2000),「金融弊案與金融檢查制度」信用合作季刊,第64期,頁16-30。64. 蔡靜宜(2000),商業銀行合併信合社之效益分析,碩士論文。65. 蔡進財(2000),「我國處理問題金融機構相關機制之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四卷第二期,頁1-14。66. 劉禹政(2000),論金融機構合併-以商業銀行合併信合社為例,碩士論文67. 劉 珮(2000),我國銀行業合併決策行為之研究,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68. 劉其昌(2001),「信合社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十實施辦法評析」,信用合作季刊,第68期,頁3-12。69. 蔡淑惠(2001),「興利除敝的金融六法-兼論金控法金融重建條例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下)」,今天合庫,323期,頁28-38。
70. 謝宜彰(1988),臺灣第區信合社經營績效與風險管理,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1. Andrea Resti(1998), “Regulation can foster merger,can mergers foster efficiency?The Italian case” Journal of Econimics and Business, p155-169.
2. Blair,R.D.& A.A.Heggested (1978),“Bank Portfolio Regulation and the Probability of Bank Failure,”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0, P88-93.
3. Bradford,W.D.(1978),“The Performance of Mergers and Savings and Association,”Journal of Business,51(1).
4. Kashyps,A. K. (1999)“What should regulators do about merger policy?”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3,P623-627.
5. Pilliff,Steven J.(1996),“Performance Changes and Shareholder Wealth Creation Associated with Mergers of Public Trated Banking Institutions”,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p294-310.
6. Randolph P.Beatty(1987), “Bank Merger Premiums:Analysis and Evidence for the Financial Insitutions”,p12.
7. Joel F. Houston and Michael D Ryngaert(1994), “The overall gains from large bank mergers,” 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 18, p1155-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