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
王嵩音(1998)。〈台灣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之媒體再現〉,《淡江人文社會學刊》,2。《自由時報》(2000年1月10日)。〈興票案專題報導〉,第6版。
李金山(2000)。《許佑生同性婚禮新聞之框架;框架化及讀者詮釋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李金銓 (1981)。《大眾傳播學-社會、媒介、人》。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何聖飛 (2001)。《誰主導選舉新聞-媒介議題設定的觀點:以兩千年總統大選為
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東泰 (1999)。《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林家如(2000)。《分析柯林頓政府時期美國菁英媒體之兩岸新聞報導-以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為例》。淡江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淳華 (1994)。《新聞記者自主權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周敏鴻 (2000)。《選舉議題回應策略初探-以2000年總統大選陳水扁陣營處理興
票案與彩券案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郁燕如(1997)。《國際媒體對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的報導-以「紐約時報」
「國際前鋒論壇報」與「泰晤士報」為例》。淡江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秀琪(1994)。〈我國婦女運動的媒介真實和「社會真實」〉。《新聞學研究》,48。翁秀琪 (1998)。《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書局。
凌珮君 (1995)。《我國報紙守門人選取一版頭條新聞相關因素試析》。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郭俊良 (1980)。《編輯部的守門行為一個組織觀點的個案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恆祺 (1999)。《消息來源與議題類型之關聯性研究-以84年「台中市衛爾康餐
廳大火」報導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順孝 (1998)。〈新聞組織內部的真實建構〉,「輔仁大學傳播研究所主辦第二屆『媒介與環境』研討會」論文。台北,新莊。
陳運璞 (1986)。《我國電視新聞守門人之研究-以台視晚間新聞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韻如(1993)。《新聞事件的意義建構與受眾認知關係之研究-從受眾推論看新聞框架之影響》。政治大學新研所碩士論文。張岳山 (1998)。《台灣報紙處理公關稿件之守門行為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喻靖媛 (1994)。《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關係與新聞處理方式關聯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楊志弘 (1992)。《台灣地區報社總編輯職業角色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楊志弘(1996)。〈台灣地區報社守門人專業意理研究-以報社編輯部主管為研究對象〉。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
楊志弘、莫季庸 (1996)。《傳播模式》台北:正中書局。
楊孝濚 (1989)。〈內容分析〉,楊國樞等 (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
劉從哲 (2002)。《自立晚報編輯部各級守門人行為之研究》。(2001年6月1 日~8
月31日)。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登美 (1989)。《我國報紙讀者投書版守門過程及內容分析-報紙符號真實與客觀真實之比較》。輔仁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美惠(2001)。《媒介建構之女性參政框架-以副總統呂秀蓮的報導為例》。淡江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傳榜(1997)。《政府資訊津貼對新聞內容的影響-以「省府組織調整」爭議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臧國仁(1994)。〈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的互動觀點-系統生態學的觀點〉。「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主辦傳播生態研討會發表」。
臧國仁(1998)。〈新聞工作者與消息來源的互動〉。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編印。
臧國仁(1998)。〈新聞報導與真實建構:新聞框架的理論觀點〉。《傳播研究集刊》,3。政治大學傳播學院。臧國仁(1999)。《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媒介框架與真實建構之論述》。台北:三民。
葉瓊瑜(1995)。《從媒介策略角度探討消息來源之議題建構-以公視立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錢玉芬 (1998)。《新聞專業性概念結構與觀察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鍾蔚文(1992)。《從媒介真實到主觀真實》。台北:正中。
鍾蔚文、臧國仁等(1993)。〈新聞的框架效果〉。「台北:1993年中文傳播暨傳播教育研討會」。
蔡佩蓉 (1995)。《報社編輯選擇新聞與版面編排之研究-以大台北新聞版為例》。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文輝(1991)。《精確新聞報導》。台北:正中。
羅文輝(1995)。〈新聞記者選擇消息來源的偏向〉。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編印。
羅世宏(1994)。《後蔣經國時代的國家,主流報業與反對運動:國家認同議題的媒介框架分析》。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蘇湘琦(1994)。《媒介對不同政策性議題建構的理論初探-以「彰濱工業區開發」
和「黑名單開放」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Bailey, C.A. & Licty, L.W. (1972). Rough Justice on a Saigon Street: A Gatekeeper
Study of NBC’s Tet Execution Film , Journalism Quarterly ,49:221-229.
Bass, A.Z. (1969). Refining the Gatekeeper Concept: an UN Radio Case Study,
Journalism Quarterly, 46:69-72.
Bergen, L., Lafky, S.A., & Weaver, D.(2000). Local news source opinions of their
newspaper.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21(3),14-26.
Bernt, J.P., Fee, F.E, Gifford, J., & Stempel III, G.H. (2000). How well can editors predict reader interest in news.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21(2), 2-10.
Breed, W. (1955). Social control in the News Room, Social Force, 33, 323-335.
Cirino R. (1973). Bias Through Selection and Omission: Automatic Satiety, Smoking, in Starkey Cohen & Jack Young (Eds.) The Manufacture of News, Ca: Sage.
Cobb, R., J. K. Ross & M. H. Ross(1976)Agenda Building as A Comparative
Political Proces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70:126-138.
Dimmick, J.w.(1979). The Gate Keeper’s: Media Organization As Political Coalition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6 (2),203-222.
Fico, F., & Drager, M. (2001).News stories about conflict generally balanced.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122, 11-12.
Fishman, Mark (1980), Manufacturing the news, Austin, Texas: University of Texas.
Gamson, W.A. & Modingliani, A. (1989) Media discourse and public Opinion on
Nuclear power: A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5(1).
Gieber, W. (1994) News is what a Newspaper Makes it, in Dexter Lewis, & White,
David. Manning (Eds.) people Society & Mass Communication, NY: The Free
Press.
Gitlin, T. (1980),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Mass Media in the Making and
Unmaking of the New Left.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Golding, P. & Elliott, P. (1979). Making the News , London: Longman.
Hall, S., et al., (1981) The Social Production of News : Mugging in the Media, in S. Cohen and J. Young (eds.) The Manufacture of News: Social Problems, Deviance and the Mass Media. Beverly Hills, CA: Sage, p. 335-367.
Hirsch, P.M. (1977).Dccupational, Drganizational, & Institutional Models in Mass
Media Research; Toward & Integrated Framework, in P.M. Hirsh, P.V. Miller, & F.G. Kline (Eds.), Strategies for Communication Research, Ca:Sage.
Lewin, K. (1947).Channel of Group Life, Human Relations,1,143-153.
Mathes, R. and B. Pfetsch (1991) “The Role of Alternative Press in the Agenda —
Building Process: Spill Over Effects and Media Opinion Leadership” in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6: 33-62.
Parisi, P. (1998).Toward a philosophy of framing: News narratives for public journalism.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74(4), 673-686.
Robinson, G. J.(1970).Foreign News Selection is Non-Linear in Yugoslavia''s Tan Jung
Agency, Journalism Quarterly, 47, 340-351.
Schlesinger, P. (1990) “Rethinking the Sociology of Journalism: Source Strategies and the Limits of Media Centrism,” M. Ferguson (ed.) Public Communications: the New Imperatives. London: Sage, p. 61-84.
Shepard, A.C.(1998).The change agents. American Journalism Review, 120,4.
Tankard, James W. and others (1991), Media Frames: approaches to and
Conceptualization measurment. Paper Presented to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Methodology Division, Boston.
Tuchman, G.(1978). Objectivity as Strategic Ritual: An Examination of Newsman’s
Nations of Objectivit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7, 660-679.
White, D.M.(1950).The gatekeeper. Journalism Quarterly, 27, 383-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