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1982〉,當前土地政策研議專輯。
毛育剛〈1997〉,「台灣農地保護政策與措施」,人與地雜誌第167期,頁47-54。王松山〈1996〉,「國家發展與土地政策」,人與地第150期,頁35-37。伍啟元〈1991〉,公共政策,台北:商務印書館、三版,頁117-162。
江穎慧〈1998〉,「從資源保育觀點談農地利用問題」,人與地第170期,頁28-32。行政院經建會〈1996〉,國土綜合開發計畫書。
吳功顯〈1999〉,「台灣坡地農村發展綜合規劃之探討」,人與地第188期,頁4-7。吳功顯〈2000〉,「影響台灣農業土地利用因素之研究」,人與地第199期,頁14-33。吳容明〈1990〉,「台灣地區實施非都市土地使用編定與管制之檢討」,人與地第82期,頁10-13。
吳容明〈1998〉,「從物權體制探討建立土地儲備制度的可行性」,人與地第171期,頁42-48。吳清輝〈1995〉,「國土經營管理與國土綜合開發計畫的規劃」,台灣地政策109期,頁4-20。
吳清輝〈1998〉,「加強農地管理落實農地利用」,人與地雜誌第177期,頁26-34。吳萬順〈1998〉,「農地開放自由買賣的利弊得失」,人與地第170期,頁4-5。李永展〈1997〉,「區域總體土地資源綜合利用之研究(II)」,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國科會研究計畫報告,計畫編號:NSC 85-2621-P-004-0045)。
李永展〈2001〉,「永續發展式的災後重建:921災區重發展之研究(I)」,台北:政治大學地政系(國科會研究計畫NSC89-2621-Z-004-007)。
李百冠〈1994〉,「台灣地區農地改革與制度變遷問題之研究」,人與地第131、132期,頁59-66。李承嘉〈1993〉,「農地地租與都市用地地租異同爭議之研究」,人與地第119期,頁76-83。李承嘉〈1998〉,台灣戰後(1949-1997)土地政策分析,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
李崇道〈1989〉,「再談農村地區綜合發展規劃」中國農村發展規劃學會共12頁。
杜震華〈1972〉,「農地釋出問題之探討與建議」,台北銀行月刊,頁23-33。
辛晚教〈1994〉,「未來國土發展遠景之意見」,國土綜合開發研討會議事錄,台北:經濟建設委員會,285、286頁。
來璋〈1984〉,「農地改徵地價稅之探討」,現代地政第四卷第八期,頁4-9。
來璋〈1986〉,「馬克斯絕對地租與平均地權素地地租之比較研究」,人與地第34期,頁43-51。來璋〈1990〉,「如何徹底遏阻炒作農地」,人與地雜誌第82期,頁36-39。
林元興〈1993〉,「促進地盡其利之道-尊重市場機」,人與地第119期,頁13-16。林水波、張世賢〈1994〉,公共政策,台北:空中大學,修訂版,頁309-374。
林建元〈1990〉,「土地資源之保育與利用」,人與地雜誌第77期,頁34-36。林英彥〈1989〉,「台灣農業經濟之變遷」,台灣銀行月刊第40 卷3期,頁287、288。
林英彥〈1998〉,「成立國土署之我見」,人與地第171期,頁4-7。林國慶〈1990〉,「台灣農地政策之探討」,人與地雜誌第83期,頁46-51。林國慶〈1998〉,「農業區劃分與農地變更使用之探討」,人與地第170期,頁6-10。施明賜〈1989〉,「農地開放自由買賣和使用之觀感」,現代地政9卷1期,頁14-18。
徐仁宦〈1987〉,「農民團體應否准予取得農牧用地所有權之探討」,現代地政7卷3期,頁9、10。
徐貴雀〈1990〉,「試釋夏商周三代之土地稅制度」,人與地雜誌第82期,頁74-82。徐貴雀〈1992〉,「論農地利用法草案對現有農地管理制度之影響」,人與地第98期,頁11-20;第99期,頁34-37。徐貴雀〈1998〉,「簡介亨利·喬治之土地改革思想」,現代地政、第八卷11期,頁4-10。
殷章甫〈1980〉,「經濟發展與土地利用」,台北:文笙書局、新版,共322頁。
殷章甫〈1985〉,「台灣的農地管理」,台灣土地金融專刊第22卷第2期。
殷章甫〈1990〉,「論農村規劃與農地利用」,人與地第83期,頁91-96。殷章甫〈1993〉,「自由化社會之土地問題與土地政策」,人與地第119期,頁4-7。殷章甫〈2000〉,「土地自由化與土地利用之理論分析」,人與地第199期,頁4-13。張元旭〈1999〉,「地政再造的新契機」,人與地第191期,頁7-11。張元旭〈1999〉,「農地釋出政策對國土規劃與使用管制之影響」,人與地第184期,頁17-19。張正英、林敏祺〈1997〉,「休閒農業之現況與問題」,農訓雜誌第14期,頁4-7。張志銘〈2000a〉,「從臺灣農業發展現況看農業發展條例修正頒行之影響--雲林縣實地深度訪談記實1」,人與地202,頁49-55。張志銘〈2000b〉,「從臺灣農業發展現況看農業發展條例修正頒行之影響--雲林縣實地深度訪談記實2」,人與地203/204,頁114-122。張志銘〈2001a〉,「從農業發展條例之研修看農地政策的轉變」,台北:人與地206,頁37-53。張志銘〈2001b〉,「從臺灣農業發展現況看農業發展條例修正頒行之影響--雲林縣實地深度訪談記實3」,人與地206,頁37-53。張婉宜〈1998〉,「農地宜否劃入限制發展區之研究」,人與地第170期,頁23-27。張慈佳〈1998〉,「中國大陸耕地保護問題之探討」,人與地第 171期,頁54-57。張義雄〈1999〉,「農地釋出政策對工商產業之影響」,人與地第184期,頁7—14。
張維一〈1993〉,「由農地炒作談當前台灣土地問題的處理」,人與地第119,120期,頁8-12。張德粹〈1981〉,土地經濟學,台北:國立編譯館,二版。
曹俊漢〈1992〉,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書局、再版,頁309-374。
陳明健、黃宗煌、林國慶〈1994〉,「農業外部效果與地租之研究」,83科技-2、27-企-33,中國農村經濟學,共44頁。
陳明燦〈1998〉,「論我國落實國土計畫之行政組織」,人與地第119期,頁46-49。陳博雅、方凱玲〈1999〉,「從永續發展探討台灣之農村更新策略」,台灣地政第153期,頁4-8。
陳奉瑤〈1987〉,「淺談應否開放農地移轉限制」,人與地雜誌第40期,頁29-33。陳鴻瑜〈1993〉,「台灣經濟發展的政治經濟基礎」,人與地第119期,頁46-49。國立政治大學林英彥等〈1982〉,「我國土地問題與土地政策」,台北:國立編譯館。
高群〈2001〉,「新世紀土地利用政策調整與法制建制的思考」,收錄於2001年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大學地政系編印,頁5-14。
彭作逵〈1991〉,「台灣農業邁向現代化之路」,台北:茂昌圖書有限公司,初版。
彭作逵〈1996〉,「加入WTO農業政策之調整方向」,台灣經濟第229期,頁17-41。
彭玄桂〈2001〉,「台灣農地利用政策的演變及挑戰」,收錄於2001年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大學地政系編印,9,頁167-216。
黃明耀、林茂雄〈1994〉,「都市土地使用管制工作」,人與地第103期,頁5-13。
黃明耀〈1997〉,「現階段台灣地區農地管理制度」,農政與農情第61期,頁20-29。黃金山〈1998〉,「加強水資源管理提升用水效益」,人與地第177期,頁14-19。
黃通〈1961〉,土地政策原論,台北:台灣土地銀行、出版,共348頁。
黃朝恩〈1994〉,人類與自然資源,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初版。
楊松齡〈1998〉,「土地使用變更利益回饋本質之探討」,人與地第170期,頁11-16。楊松齡〈2001〉,「農業發展條例中有關農地政策之探討」,台北:人與地237期,頁16-19。
楊振榮〈2001〉,「台灣耕地利用變遷之研究」,收錄於2001年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大學地政系編印。
廖本全〈1996〉,「台灣地區規劃體系的生態觀演進」,人與地第150期,頁45-50。廖淑容、辛晚教〈1999〉,「漫談台灣地區國土規劃永續發展方向」,人與地第192期,頁120-126。
廖耀宗〈1994〉,「入關與我國農地利用政策的調適」,農業經濟論文專輯,33期,頁71-120。
趙淑德〈1995〉,中國土地制度史,台北:現象文化事業公司,二版一刷。
趙蘭坪〈1995〉,馬克斯經濟學說批評,台北:亞洲出版社,頁148-154。
劉建哲〈1996〉,農業政策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國立編譯館。
劉培桂〈1997〉,「興吉爾維之土地改革思想」,人與地雜誌第16,4期,頁27-34。
劉梅君〈1993〉,「社會福利中政府的角色」,台北:當代青年第5卷第5期。
鄭秋桂、吳功顯〈1992〉,「台灣坡地保育利用發展區經濟發展之研究」,台灣季刊第43卷1期,頁372-450。
鄭詩華〈1990〉,「建立『農業生產法人』制度促進農業經濟企業化」,人與地第83期。
蕭錚〈1968〉,平均地權之理論體系,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
蕭錚〈1984〉,中華地政史,台北商務印書館,頁225-226。
鍾麗娜〈1997〉,「開放農地自由買賣的省思」,人與地第167期,頁55-60。
顏愛靜、楊振榮〈2001〉,「農業發展條例修正後施行成效之檢討--側重農地移轉、分割與租賃制度之變革」,台北:中國土地經濟學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計畫報告,計畫編號:90農科-1.6.3-企-Q1(1))。顏愛靜〈1986〉,台灣農業基礎條件與農業結構變遷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博士論文,頁60-62。
顏愛靜〈1990〉,「台灣農地轉變用途問題之探討」,人與地第83期,頁81-90。羅志如、范佳驤、厲以寧、胡代光,現代西方經濟學說,揚智出版社,1993。
蘇志超〈1977〉,土地政策之比較研究,台北:文笙書局、修訂三版,共437頁。
蘇志超〈1990〉,「平均地權『均權』觀念之析述」,人與地第82期,頁39-41。
蘇志超〈1997〉,「農地開放自由買賣之討論」,人與地第161期,頁6-10。
Arrow, kenneth J., Social Choice and Individual Values. New York, 1951, revised ed. 1963。
Bell, Daniel, 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New York, 1973。
Beoveniste, Guy, The Politics of Expertise,2 nd ed., San Francisco,1977。
Black, D., The Theory of Committees and Elec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ss, 1958。
Braden, John B., “Some Emerging Rights in Agricultural Land”, Amer. J. Agr. Econ.,64(1), 1982,PP.19-27。
Brunstad, Rolf J.,I. Gaasland and E. Vardal , “Agricultule as a Provider of Public Goods : a Case Study for Norway”, Agriculture Economics, 1995, PP.13:39-49。
Burt, Oscar R and Ronald G.. Cummings, “Production and Investment in Natural Resource Industries”, AER, 1970, PP.576-590。
Cowling, Keith,David Metcalf, A.J.Rayner Resourc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An Economic Analysis, Pergamon Press,1970,PP.249。
Diamond, Henry L. and P. F. Noonan , Land Use in America, Island Press, 1996,PP.351。
Dolbeare, K. M. ed., Public Evaluation , Beverly Hills, CA.1975。
Libby, Lawrence W,.2000 ,Farmland as a Multi-Service Resource: Policy Trends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TO New Round Agriculturel Negotiation, Taipei, Taiwan, R.O.C., Dec, 7-8, 2000, pp.1401-1411。
Kane, Hal ,”Eco-Farming in Fiji”, World Watch:28-34,July/August,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