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部分
1.文光,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遠流出版公司,台北,1992。
2.石中玉譯,本多勝一著,統一前後的東德,暖流出版社,台北,1991。
3.李茂生譯,貝加利亞著,犯罪與刑罰,協志出版社,台北,1997。
4.宋筱元等,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之可能性研究,遠景基金會,台北,2001。
5.宋筱元等,縣階段兩岸有關偷渡之相關法令、管理及其問題之研究,遠景基金會,台北,2002。
6.林山田,刑法通論,三民書局,台北,1996。
7.胡幼慧,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巨流圖書公司,台北,2001。
8.胡龍騰等譯,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學富文化事業公司,台北,2000。
9.陳國霖,偷渡美國,明鏡出版社,台北,1999。
10.張五岳,分裂國家互動模式與統一政策之比較研究,業強出版社,台北,1992。
11.彭滂沱,德國問題與歐洲秩序,三民書局,台北,1992。
12.薛鳳旋、蘇澤霖,香港與澳門,商務印書館,香港,1986。
13.蔡文輝,社會學理論,三民書局,台北,1994。
(二)期刊論文
1.中共年報,中共研究雜誌社,台北,2000。
2.王琪琨等,防制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偷渡,台北,1996。
3.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學系:第六屆水上警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1999。
4.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兩岸「小三通」影響評估及規劃方向,台北,2000。
5.吳傳安,台灣省漁港走私偷渡現況與防制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1999。
6.吳東野,東西德雙邊貿易模式之探討,問題與研究二十八卷一期,台北,1988。7.余集文,在移交前趕回來的海外港人,九十年代雜誌 ,香港,1997。
8.呂岳成,大陸地區人民海上偷渡偵查活動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1999。
9.李震山等,入出國管理及安全檢查專題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桃園,1999。
10.成之約,「中國大陸盲流人口和偷渡客互動關係之初探:兼論大陸勞工引進之可行性」,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七十三期,台北,1996。11.金門縣警察局:金門地區加強查緝走私偷渡工作報告,金門,1999。
12.周譓仁,東西德雙邊貿易模式之研究,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1995。13.林淑敏,走私犯罪問題之研究,海洋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基隆,1993。14.施華,大陸新移民中的新貴,九十年代雜誌,香港,1997。
15.高政昇,預防經濟犯罪措施,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學術研討會,桃園,2002。
16.郭石城,統一前東西德交流之研究,研考會編印,台北,1991。
17.郭康健,透視香港社會,廣角鏡出版公司,香港,1989。
18.許仟,1998,德國問題新論,南華管理學院,嘉義,1998。
19.陳金鐘,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偷渡問題之就,東華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1996。20.陳欣欣,澳門社會問題,廣角鏡出版公司,香港,1995。
21.陳敏,德國租稅通則,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台北,1985。
22.張五岳,中共要求兩岸直接通航策略與我方對策,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台北,1993。
23.張增樑,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入境問題之研究,三峰出版社,台北,1995。
24.張增樑,現階段大陸地區人民偷渡問題之研究─兼論兩岸如何共同防制偷渡,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術研討會,桃園,2001。
25.張國治,我國海運進口貨櫃走私犯罪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桃園,1997。
36.張淑卿,實施兩岸「小三通」對臺灣及兩岸之可能影響,臺研兩岸前瞻探索第二十三期,台北,2000。27.張起厚,台海及中國大陸地區偷渡問題調查研究,共黨問題研究中心,台北,2001。
28.莊金海,跨國犯罪控制機制之研究-我國關於非法入境之犯罪防治,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2001。29.莊金海,非法入出境犯罪控制機制之探討─控制論在偷渡防制上之運用,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制警察學術研討會,桃園,2001。
30.彭作奎,大陸農產品走私對台灣農業衝擊之理論探討,農業經濟半年刊第五十三期,台北,1993。31.曾箴,當前大陸反走私論述,中共研究第三十三卷七期,台北,1999。32.黃昆輝,德國統一前後的經濟問題,陸委會編印,台北,1994。
33.黃水願,海峽兩岸海上犯罪之司法互助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2000。
34.黃富源,掌控犯罪現象,中央警察大學主編警改革建議書,桃園,1999。
35.楊文瑞、宋健治,關稅、走私與所得分配─Kenen 模型之應用,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二十六卷第八期,台北,1990。
36.楊永年,金門治安聯防體系之研究,兩岸治安問題學術研討會,台北,2001。
37.蔡明誠,從「規範失調」論經濟犯罪之成因,刑事法雜誌,第二十五卷第五期,台北,1991。38.蔡東峻,經濟犯罪行為之探討─期望理論之應用,成功大學學報第二十卷(人文社會編),台南,1985。39.鄭定邦,大陸偷渡客對台灣眥治安問題之影響,現勤警察新聞第三十四期,高雄,1999。40.衛悌琨,台灣地區走私犯罪問題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研究報告,桃園,1980。41.羅健元,兩岸農產品走私的憂患,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二卷第四期,台北,1996。42.羅德水,小三通的背景,現況與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政策月刊第六十一期,台北,2000。43.羅裕燕,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入境問題之研究,海洋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基隆,1994。44.邊子光,兩岸偷渡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桃園,1994。
45.關振龍,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入境台灣地區問題之協商與處理研究,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1998。二、英文部分
1.Bhagwati, J. & B.Hansen,(1973)“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Smuggl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 vol.87.
2.Hagan, F. K. (1993)“Research Methods in Criminal Justice and Criminology” (3nd.Ed.)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3.Keith Crane Beth J.Asch Joanna Zorn Heilbrunn Danielle C. Cullinane ,The Effect Employer Sanctions on the Flow of Undocumented Immigrants to the United States.
4.Lawrence Martin & Arvind Panagariya,(1984):「Smuggling, Trade, and Price Disparity:A Crime-Theoretic Approach」
5.Martin, L. & A.Panagariya, (1984) “Smuggling Trade and Price Disparity: A Crime Theoretical Approach” J.I.E.vol.17.
6.MILTON D. MORRIS AND ALBERT MAYIO Abridged by Alice M.Carroll,Curbing Illegal Immigration a staff paper.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Washington,D.C
7.Sheikh, M.A.. (1974) “Smuggling, Production and Welfare” J.I.E.vol.4.
8.Tso-Kwei Peng,(1991):「Agricultural Trade Between and Mainland China:Impacts on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