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05:3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翁宗堯
論文名稱:金門地區走私偷渡問題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Smuggling and Illegal Entry in Kinmen
指導教授:席 代 麟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德文
論文頁數:219
中文關鍵詞:金門走私偷渡小三通
外文關鍵詞:Kinmensmugglingillegal entrythe “three mini link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2
  • 點閱點閱:138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民國七十六年七月十五日台灣、澎湖解除戒嚴,原來的警備總部裁撤,改設海岸巡防司令部,仍職司海岸守備,而國內的政治、經濟、社會等生態,在解嚴後產生極大變化,原來警察或海岸巡防機關,依法對於進出國境之船筏、人員及物品,於必要時,得依職權實施安全檢查,惟因改革開放,出現事權分散及許多守備上的缺失和盲點,致走私槍械、毒品與大陸偷渡犯案件仍層出不窮,嚴重危害到國家安全與社會安定,而有後來(民國八十九年一月)成立專責查緝單位「海岸巡防署」的呈現。同一時間,金門與馬祖仍實施戰地政務,未宣告解除戒嚴,直至八十一年十一月七日,始終止戰地政務,回歸憲政常態,開放觀光,揭去神秘的面紗;斯時,儘管海岸巡防司令部未進駐金門,但是有金門防衛司令部的大軍駐防,走私偷渡問題尚不嚴重,隨著國軍精實案之推動,金門兵力逐年裁減,警力之增加卻極為有限,上述問題逐漸浮現,尤其自九十年元月試辦金馬小三通以來,初期並設定「小額貿易除罪化」與「可操之在我部分」為實施的二個目標,使金門的走私偷渡問題日漸嚴重。
綜觀國內學者對走私偷渡問題之研究,均以台灣之港口、機場、或以全臺灣地區為研究範圍,尚未有對於別具特色之金門地區走私偷渡問題提隻字半語者,而與臺灣相較之下,金門的走私偷渡問題發生得較晚,走私偷渡的來源僅有中國大陸,故而有其特殊性,而走私偷渡的發生原因、特性、模式、以及所耗費的社會成本如何,及對於台灣之可能影響,更顯示出其殊異及重要性,「小三通」似通未通,民眾誤解「除罪化」真義,走私偷渡問題方興未艾,此皆為本論文要深入研究的重點。
本論文共分六章,茲將其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闡述本文之研究動機、目的、研究設計與方法、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文獻探討,針對相關名詞及走私偷渡理論加以探究,並對除罪化和兩岸小三通有關問題詳加闡述、研討。
第三章:分裂國家、地區走私偷渡問題,選擇與台灣地區和中國大陸情況類似對峙分裂之國家或地區,分析比較其走私偷渡情形,其處罰狀況、防杜措施等,並對中國大陸的走私偷渡詳加研究,以收「他山之石」及「知己知彼」之效;更針對台灣及金門當前走私偷渡一般狀況、常見模式、所見缺失,均深入析述,以作為今後執法及改進之參考。
第四章:研究之設計與實施,針對研究流程與架構,如何選取樣本?如何進行資料蒐集、研究等,逐一闡述,並根據獲致之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描述、解釋,探究走私偷渡的原因、模式、季節、時段及地點分布等,據以擬定走私偷渡犯罪預防對策。
第五章:結果分析,針對前一章設計,對私梟、蛇頭、偷渡犯、執法者等訪談,及邀請專家、學者和實地參與執法人員實施焦點團體座談,獲得結果,進行分析,並特別對歷年來查獲之走私偷渡統計資料作有系統探討,以了解走私偷渡之消長,及今後應如何防杜、加強。
第六章:結論,提出本研究之發現與結論,歸納本文之論點及應興應革之處,並提供行政、立法、司法部門之建議。
Since the martial law was lifted in Taiwan and Penhu on July 15, 1987, the Garrison Headquarters of Taiwan has converted its name as well as its function into coastline defense, and the country has also changed a great deal politically, economically, and socially. Due to its sudden political reform and the lack of labor division of the administration, the country was vehemently injured in the field of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by smuggling of guns and drugs and illegal entry. 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the Headquarters of Coastline Defense was formally established on January of 2000.
Not until Nov. 7, 1992, did the government lift the martial law on Kinmen and Matsu, two off-shore islands of the country to carry out its constitu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open these islands to the tourists. At that period of time smuggling and illegal entry did not cause a serious problem to the two islands owing to the station of large amount of military personnel. Later on, this problem became evident as the increase of police force on the islands did not correspond with the decrease of military personnel. It became even more complicated after January of 2001 when the “three mini links” policy was implemented, which aimed at a decriminalization of bilateral small-amount trade to marked a closer exchange of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Generally speaking, domestic researches on smugglings mostly run the gamut of the harbors or airports on Taiwan. Compared with Taiwan, the smuggling problem of Kinmen occurred later and has a characteristic of rushing in only one path from mainland China. The specialty and importance of the study lies in analyzing the reasons, features, modes, and costs of the smuggling and illegal entry occurred in Kinmen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impact thereof on Taiwan. The study also focused on the “three mini links” policy followed by the “decriminalization” of bilateral small-amount trade which caused a growing problem of smuggling and illegal entry in Kinmen.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provides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smuggling problem in Kinmen, as well as proposes advantageous strategies for the government.
口試審定書
博碩士論文電子檔案上網授權書
謝誌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錄………………………………………………………………Ⅰ
圖目錄……………………………………………………………Ⅲ
表目錄……………………………………………………………Ⅳ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相關文獻之探討 12
第一節 文獻回顧 12
第二節 與走私有關之理論 16
第三節 與偷渡有關之理論 20
第四節 除罪化理論 21
第五節 兩岸小三通概述 24
第六節 小結 29
第三章 分裂國家與地區之走私偷渡問題 31
第一節 東德與西德間走私偷渡問題 31
第二節 香港與澳門走私偷渡問題 39
第三節 中共走私偷渡問題 51
第四節 臺灣與中國大陸走私偷渡問題 62
第五節 金門與中國大陸間走私偷渡問題 84
第六節金門與台灣本島走私偷渡問題之比較 94
第七節 小結 100
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103
第一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103
第二節 樣本之選取 104
第三節 資料之蒐集 106
第四節 研究之實施 108
第五章 結果分析 109
第一節 官方文獻分析 109
第二節 訪談結果分析 121
第三節 焦點團體座談結果分析 135
第六章 結 論 14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4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45
參考文獻 152
附錄一 國內外相關文獻彙整 157
附錄二 東西德偷渡案件人數統計表 159
附錄三 訪談設計及訪談結果: 160
附錄四 訪談人員資料一覽表 193
附錄五 金門地區走私偷渡問題研討會 195
圖 目 錄
圖11 研究方法圖 5
圖12 研究步驟 6
圖31 摘自金門縣誌(金門縣政府,1992) 63
圖32 摘自金門縣誌(金門縣政府,1992) 85
圖41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圖 103
圖42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圖 104
圖51 台灣歷年走私案件 112
圖52 台灣歷年走私物品價值 112
圖53 台灣地區歷年查獲(收容)偷渡客人數 115
圖54 台灣歷年遣返偷渡客人數 116
圖55 金門地區歷年走私案件概況 119
圖56 歷年非法入境金門地區大陸偷渡犯查獲人數概況 120
表 目 錄
表31 分裂國家地區走私問題分析比較一覽表 100
表32 分裂國家地區偷渡問題分析比較一覽表 101
表51 台灣地區歷年走私案件暨價值一覽表 111
表52 台灣地區歷年查獲遣返偷渡犯人數統計表 115
表53 金門地區歷年走私案件數概況 118
表54 非法入境金門地區大陸偷渡犯概況 120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部分
1.文光,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遠流出版公司,台北,1992。
2.石中玉譯,本多勝一著,統一前後的東德,暖流出版社,台北,1991。
3.李茂生譯,貝加利亞著,犯罪與刑罰,協志出版社,台北,1997。
4.宋筱元等,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之可能性研究,遠景基金會,台北,2001。
5.宋筱元等,縣階段兩岸有關偷渡之相關法令、管理及其問題之研究,遠景基金會,台北,2002。
6.林山田,刑法通論,三民書局,台北,1996。
7.胡幼慧,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巨流圖書公司,台北,2001。
8.胡龍騰等譯,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學富文化事業公司,台北,2000。
9.陳國霖,偷渡美國,明鏡出版社,台北,1999。
10.張五岳,分裂國家互動模式與統一政策之比較研究,業強出版社,台北,1992。
11.彭滂沱,德國問題與歐洲秩序,三民書局,台北,1992。
12.薛鳳旋、蘇澤霖,香港與澳門,商務印書館,香港,1986。
13.蔡文輝,社會學理論,三民書局,台北,1994。
(二)期刊論文
1.中共年報,中共研究雜誌社,台北,2000。
2.王琪琨等,防制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偷渡,台北,1996。
3.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學系:第六屆水上警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1999。
4.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兩岸「小三通」影響評估及規劃方向,台北,2000。
5.吳傳安,台灣省漁港走私偷渡現況與防制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1999。
6.吳東野,東西德雙邊貿易模式之探討,問題與研究二十八卷一期,台北,1988。
7.余集文,在移交前趕回來的海外港人,九十年代雜誌 ,香港,1997。
8.呂岳成,大陸地區人民海上偷渡偵查活動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1999。
9.李震山等,入出國管理及安全檢查專題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桃園,1999。
10.成之約,「中國大陸盲流人口和偷渡客互動關係之初探:兼論大陸勞工引進之可行性」,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七十三期,台北,1996。
11.金門縣警察局:金門地區加強查緝走私偷渡工作報告,金門,1999。
12.周譓仁,東西德雙邊貿易模式之研究,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1995。
13.林淑敏,走私犯罪問題之研究,海洋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基隆,1993。
14.施華,大陸新移民中的新貴,九十年代雜誌,香港,1997。
15.高政昇,預防經濟犯罪措施,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學術研討會,桃園,2002。
16.郭石城,統一前東西德交流之研究,研考會編印,台北,1991。
17.郭康健,透視香港社會,廣角鏡出版公司,香港,1989。
18.許仟,1998,德國問題新論,南華管理學院,嘉義,1998。
19.陳金鐘,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偷渡問題之就,東華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1996。
20.陳欣欣,澳門社會問題,廣角鏡出版公司,香港,1995。
21.陳敏,德國租稅通則,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台北,1985。
22.張五岳,中共要求兩岸直接通航策略與我方對策,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台北,1993。
23.張增樑,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入境問題之研究,三峰出版社,台北,1995。
24.張增樑,現階段大陸地區人民偷渡問題之研究─兼論兩岸如何共同防制偷渡,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術研討會,桃園,2001。
25.張國治,我國海運進口貨櫃走私犯罪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桃園,1997。
36.張淑卿,實施兩岸「小三通」對臺灣及兩岸之可能影響,臺研兩岸前瞻探索第二十三期,台北,2000。
27.張起厚,台海及中國大陸地區偷渡問題調查研究,共黨問題研究中心,台北,2001。
28.莊金海,跨國犯罪控制機制之研究-我國關於非法入境之犯罪防治,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2001。
29.莊金海,非法入出境犯罪控制機制之探討─控制論在偷渡防制上之運用,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制警察學術研討會,桃園,2001。
30.彭作奎,大陸農產品走私對台灣農業衝擊之理論探討,農業經濟半年刊第五十三期,台北,1993。
31.曾箴,當前大陸反走私論述,中共研究第三十三卷七期,台北,1999。
32.黃昆輝,德國統一前後的經濟問題,陸委會編印,台北,1994。
33.黃水願,海峽兩岸海上犯罪之司法互助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2000。
34.黃富源,掌控犯罪現象,中央警察大學主編警改革建議書,桃園,1999。
35.楊文瑞、宋健治,關稅、走私與所得分配─Kenen 模型之應用,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二十六卷第八期,台北,1990。
36.楊永年,金門治安聯防體系之研究,兩岸治安問題學術研討會,台北,2001。
37.蔡明誠,從「規範失調」論經濟犯罪之成因,刑事法雜誌,第二十五卷第五期,台北,1991。
38.蔡東峻,經濟犯罪行為之探討─期望理論之應用,成功大學學報第二十卷(人文社會編),台南,1985。
39.鄭定邦,大陸偷渡客對台灣眥治安問題之影響,現勤警察新聞第三十四期,高雄,1999。
40.衛悌琨,台灣地區走私犯罪問題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研究報告,桃園,1980。
41.羅健元,兩岸農產品走私的憂患,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二卷第四期,台北,1996。
42.羅德水,小三通的背景,現況與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政策月刊第六十一期,台北,2000。
43.羅裕燕,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入境問題之研究,海洋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基隆,1994。
44.邊子光,兩岸偷渡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桃園,1994。
45.關振龍,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入境台灣地區問題之協商與處理研究,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1998。
二、英文部分
1.Bhagwati, J. & B.Hansen,(1973)“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Smuggl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 vol.87.
2.Hagan, F. K. (1993)“Research Methods in Criminal Justice and Criminology” (3nd.Ed.)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3.Keith Crane Beth J.Asch Joanna Zorn Heilbrunn Danielle C. Cullinane ,The Effect Employer Sanctions on the Flow of Undocumented Immigrants to the United States.
4.Lawrence Martin & Arvind Panagariya,(1984):「Smuggling, Trade, and Price Disparity:A Crime-Theoretic Approach」
5.Martin, L. & A.Panagariya, (1984) “Smuggling Trade and Price Disparity: A Crime Theoretical Approach” J.I.E.vol.17.
6.MILTON D. MORRIS AND ALBERT MAYIO Abridged by Alice M.Carroll,Curbing Illegal Immigration a staff paper.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Washington,D.C
7.Sheikh, M.A.. (1974) “Smuggling, Production and Welfare” J.I.E.vol.4.
8.Tso-Kwei Peng,(1991):「Agricultural Trade Between and Mainland China:Impacts on Taiwa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