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04: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明
研究生(外文):Yang Ming
論文名稱:《呂祖全傳》研究
指導教授:李豐楙李豐楙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1
中文關鍵詞:呂祖呂洞賓謫凡啟悟全性保真汪淇汪象旭通俗小說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77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筆者之所以以通俗小說為研究的範疇,首先是惑於明末清初通俗小說的風行。而從當時的商業背景及文化背景來看,即可豁然了悟通俗小說興盛的原因。明末社會雖然動蕩紛擾,但當時的經濟卻極為繁榮。就「文化心理」而言,時人也不以從商為恥,認為「巨賈何負於閎儒」,在這樣的文化刺激下,許多文人紛紛走入從商的行列。文人從商亦多從事於自己所喜愛的文化事業,如刻書業、出版業,甚至許多文人受邀為自己的朋友親近捉刀,從事大量文學創作的亦所在多有。因此蓬勃的商業刺激、影響了文學的發展。
而在眾多的通俗小說中,明萬曆年間出現的一系列佛、道出身修行類小說,引起筆者的研讀興趣。這是一個奇特的文化現象,在那一個時期,為何以宣傳宗教為目的的小說會造成風行?為何民眾對這類小說抱持著高度的閱讀熱情?因此,筆者選擇了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仙真人物「呂祖」的傳記小說作為一個研究的起點。
雖然筆者研究的是一本通俗小說,但若就整體的「出身修行類」小說來觀之,其內在的精神相同,其表現的方式也幾近相同。如其在小說的結構方面,多以「謫凡」結構作為小說的整體架構,完成其捨離──啟悟──回歸的謫仙生命歷程,上昇到生命中更高的精神層次;而在文學價值方面,就如魯迅先生所言,是較為淺白蕪雜的,但「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通俗文學自有它的表現方式,而這種方式才是為絕大部分人接受及歡迎的,因此作為一種文學現象,這是不容忽視的;在思想方面,「修行傳類」小說,甚至擴而廣之,明末清初的通俗小說,更大至經典文學名著,這些文學作品中,「三教合一」的思想是不容忽視的,它不是以說教的方式存在,但在字裡行間卻又無處不存在著宗教哲學的影子。當然,在不同的文本當中,所偏重的思想不同,但不離三宗。
基於此,以小說的結構、小說的文學特色及宗教思想作為本論文的論述主體。而在本文的第二章,作者的生平及小說的版本方面筆者也花費了許多的心力。關於作者的生平,對於《四庫全書》所載的錯誤資料做一訂正;而在版本部分,發現孫楷第及大塚秀高所著錄的「咸豐本」及「光緒本」是同一個刻本,而筆者在國家圖書館(北京)分館更找尋到另一個未被著錄的本子,也無獨有偶的與「咸豐本」為同一個刻本。這也反映出了明末清初之時出版界的現象。不法商人為了牟利,把別人出版品的堂號刳去換成自己的堂號出版,致使這個時期通俗小說的版本非常的紊亂。
《 呂 祖 全 傳 》 研 究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5
第三節 研究範圍…………………………………………………7
第四節 《呂祖全傳》的創作背景…………..……………………9
一、 外緣因素………………………………………………….9
二、 內緣因素…………………………………………………12
第二章 《呂祖全傳》的作者及版本…………………….15
第一節 《呂祖全傳》的作者…………………………………….15
一、 汪象旭的生平事蹟……………………………………..15
二、 汪象旭的刻書事業……………………………………..23
1. 刻書的背景………………………………………………. 23
2. 刻書的動機………………………………………………..24
3. 刻書的種類……....………………………………………..26
第二節 《呂祖全傳》的版本…………………………………….30
一、 「康熙本」、「咸豐本」、「光緒本」的版式…………..30
1. 「康熙本」的版式………………………………………….31
2. 「咸豐本」的版式………………………………………….33
3. 「光緒本」的版式………………………………………….34
4. 未知名版本…………………………………………….….35
二、 本文所採用的版本.………………………………….…36
第三章 《呂祖全傳》的結構……………………………..43
第一節 《呂祖全傳》的情節結構………………………………..44
一、 出 身……………………………………………………45
二、 修 行……………………………………………………47
三、 返 本…………………………………………………..56
  第二節 情節單元的分析…...…………………………………....62
一、 故事中的角色…………………………………………...63
二、 涉及情節的某種背景……………………………………65
三、 單一事件…………………………………………………67
1. 施展法術…………………………………………………...67
2. 服 食……………………………………………………...70
 3. 觀 棋…………………………….………………………..73
 4. 引 「渡」………………………………………….……….73
第四章 《呂祖全傳》的文學特色………………………..75
  第一節 《呂祖全傳》的文體……………………………………77
一、 「第一人稱」敘事………………………………………77
二、 「出身修行傳」類小說…………………………………80
  第二節 小說情節的承襲與創新………………………………...84
第三節 小說的藝術手法………………………………………...87
一、 詩詞曲賦的穿插使用…………………………………..87
二、 隱喻性的語言…………………………………………..94
三、 蘇白的使用……………………………………………..95
第四節 人物形象的塑造…………………………………….…..96 
  
第五章 小說中宗教意識的闡揚………………………...101
第一節 人生如夢………………………………………………..103 
第二節 全性保真………………………………………………..106
第三節 因果報應………………………………………………..110
第四節 明心見性…..……………………………………………114 
第六章 結 論………………………………………………119
參考書目…………………………………………………….125
參考書目
一、 文 本
清.汪象旭撰  呂祖全傳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
清.汪象旭撰 呂祖全傳  北京:中華書局     1991年
清.汪象旭撰 呂祖全傳 濟南:齊魯書社    1990年
清.汪象旭撰 呂祖全傳 未見著錄的孤本
二、古代典籍
先秦《周易》(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
──《尚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
──《莊子集釋》(台北:世界書局,1990年6月)
漢 劉安:《淮南子》(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晉 干寶著:《搜神記》(台北:里仁書局,1980年4月)
- 葛洪撰、王明校釋:《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 汪道昆:《太函集》(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縮影室,1981年?)
- 唐順之:《荊川先生文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 程敏政篡修、歐陽旦續修:《休寧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
- 馮夢龍:《喻世明言》(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8年)
清 方崇鼎、何應松等纂修《休寧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
- 汪象旭:《尺牘新語》(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
- ───:《西遊證道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 ───:《證道碎事》(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 汪 昂:《珍本本草備要》(台南:綜合出版社,1997年)
- 紀曉嵐等纂修:《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 曹雪芹、高鶚原著,馮其庸等校注《紅夢樓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95年10月)
- 黃省曾:《吳風錄》(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 彭文勤等纂、賀龍驤校勘:《道藏輯要》(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年)
- 劉一明:《道書十二種》(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0年)
三、小說評論及專書(按姓氏筆劃排列)
Eliade, Rites and Symbols of Initiation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5)
Leeming Darid & Belda Edwin著、李培茱等譯:《神話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Jung C.G, Symbols of transformation,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1956 )
Jauss.Hans Rober著、周寧等譯:《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 (瀋陽:遼寧人民出版,1987年)
Joseph Campbell 著、朱侃如譯:《千面英雄》 (台北:立緒文化,1997年)Joseph Campbell 著、朱侃如譯:《神話》(台北:立緒文化,1995年)
〔日〕大塚秀高:《中國通俗小說書目改訂稿(初稿)》(東京:汲古書院,1984年)
- ───:《增補中國通俗小說書目》(東京:汲古書院,1987年)
- 窪德忠著、蕭坤華譯:《道教史》(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年)
王孝廉:《中國的神話世界──各民族的創世神話及信仰》,(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
王 崗:《浪漫情感與宗教精神》(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申 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布托爾:《新小說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
弗雷澤著、徐育新等譯:《金枝》(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1998年)
任繼愈:《中國道教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1年)
李保均:《明清小說比較研究》(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
李豐楙:《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97年)
───:《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97年)
───:《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台北:學生書局,1996年)
───:《憂與遊──六朝隨唐遊仙詩論集》(台北:學生書局,1996年)
汪辟疆編:《唐人小說》(台北:遠東出版社,1983年)
林 辰:《明末清初小說述錄》(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8年)
───:《神怪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林 崗:《明清之際小說評點學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屈萬里、昌彼得著,潘彼得增訂:《圖書版本學要略》(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86年)
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
周啟志等:《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胡 適:《胡適文存》(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10月)
柳存仁:《和風堂文集》(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1991年)
苟 波:《道教與神魔小說》(四川:巴蜀出版社,1999年)
唐大潮:《明清之際道教「三教合一」思想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魯 迅:《中國小說史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
卿希泰:《中國道教史》(台北:中華道統出版社,1997年)
───:《道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孫 遜:《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上海:复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
張 俊:《清代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
張澤洪:《道教齋醮符咒儀式》(四川:巴蜀出版社,1999年)
陳大康:《明代小說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年)
───:《通俗小說的歷史軌跡》(長沙:湖南出版社,1993年)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台北:久大文化印行,1990年)
───:《陳平原小說史論集》(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黃永年:《黃周星定本西遊證道書西遊記》(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黃永林:《中西通俗小說比較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黃兆漢:《道教與文學》(台北:學生書局,1994年)
斯蒂.湯普森著、鄭海等譯《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
詹石窗:《道教與戲劇》(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楊 義:《中國敘事學》(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出版,1998年)
葛兆光:《道教與中國文化》(台北:東華書局,1989年)
蒲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葉楚傖主編、胡倫清編註:《傳奇小說選》(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
葉樹聲等著:《明清江南私人刻書史略》(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1年)
劉守華:《道教與中國民間文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劉炳澤等:《中國通俗小說概論》(台北:志一出版社,1997年)
齊裕焜:明代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明清小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四、博碩士論文(按姓氏筆劃排列)
王年雙:《南宋文學中之民間信仰──呂洞賓傳說及其他》,政治大學中文所六十九年碩士論文
白以文:《北遊記敘事結構與主題意涵之研究》,師範大學國文所八十五年碩士論文
林慧青:《綠野仙踪一書中所呈現的末世觀研究》,政治大學中文所八十九年碩士論文
許雪玲:《唐代遊歷仙境小說研究》,東海大學中文所八十三年碩士論文
陳器文:《中國通俗小說試煉故事探微》,香港大學博士論文,1998年
葉嘉輝:《元代神仙道化劇研究》,政治大學中文所八十五年碩士論文
諶 湛:《元雜劇中道教故事類型與神明研究》,師範大學國文所七十二年碩士論文
盧惠淑:《枕中記、南柯太守傳與邯鄲記、南柯記之比較研究》,師範大學國文所七十七年博士論文
 
五、期刊論文(按姓氏筆劃排列)
Ellen Widmer,Hsi-yu Cheng-tao Shu in the Context of Wang Ch’i’s Publishing Enterprise,《漢學研究》第6卷第1期,1988年6月,頁37-63。
Ellen Widmer, The Huanduzhai of Hangzhou and Suzhou: A Study in Seventeenth-Century publishing,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第56卷1期,1996年,頁77-122。
方立天 〈略論佛教對道教心性論的思想影響〉,《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第3期,頁24-33。
戈 壁 「唐代傳奇」析評──「枕中記」與「南柯太守傳」,明道文藝     1995年3月,頁60-73。
王 拓 〈枕中記與杜子春──唐代神異小說所表現的兩種人生態度〉,《幼獅月刊》第40卷第2期,1974年8月,頁15-20。
王漢民 〈神聖與邪惡 因果與劫變──淺析八仙小說的文化思想內涵〉,《東南大學學報》,1999年11月第1卷第4期,頁104-109。
王漢良 〈「楊林」故事系列的原型結構〉,《中外文學》第3卷11期,1975年,頁167-179。
李豐楙 〈罪罰與解救:「鏡花緣」的謫仙結構研究〉,收入《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7期,1995年9月,頁107-156。
─── 〈六朝劍鏡傳說與道教法術思想〉,收入《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頁1-36。
─── 〈六朝精怪傳說的結構性意義──一個「常與非常」的思考〉,收入《六朝隋唐文學研討會論文集》(嘉義:中正大學,1994年),頁1-26。 
居密、葉顯恩 〈明清時期徽州的刻書與版畫〉,《江淮論壇》第2期,1995年,頁51-59。
林保淳 〈呂洞賓形象論--從劍俠談起〉,《淡江大學中文學報》第三期,1996年12月,頁41-79。
侯 健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中外文學》2卷1期,1973年6月,頁8-26。
胡可立 〈柳翠劇的兩種類型〉,《文學評論》第4集,(台北:書評書目出版社,1977年),頁245-288。
胡萬川 〈由智通寺一段的用典看紅樓夢〉,《靜宜文理學院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頁295-304。
茍 波 〈「神仙道化劇」中的仙蹤道影〉,《宗教學研究》,1998年第4期,頁62-63。
容世誠 〈度脫劇的原型分析──啟悟理論的應用〉,收入《戲曲人類學初探:儀式、劇場與社群》,(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頁223-262。
孫亦平 〈張伯端「道禪合一」思想述評〉,《中國哲學史》,2000年第1期,頁101-108。
徐翠先 〈體道與詩的結合──讀丘處機的《磻溪集》〉,《沂州師範專科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頁8-15。
張靜二 〈論啟蒙故事〉,收於張錯、陳鵬翔編《文學史學哲學:施友忠先生八十壽辰紀念論文集》,(台北:時報出版社,1982年),頁23-25。
梅家玲 〈論「杜子春」與「枕中記」的人生態度:從「幻設技巧」的運用談起〉,《中外文學》第15卷第12期,1987年5月,頁122-133。
許建崑 〈「杜子春」寫作技巧及其人神關係的探討〉,《東海學報》第38卷,1997年7月,頁27-37。
許素蘭 〈由紅樓夢之神話原型看寶玉的歷幻完劫〉,《中外文學》5卷3期,1976年8月,頁44-54。
陳炳良、黃德偉〈張愛玲短篇小說中的「啟悟」主題〉,《中外文學》11卷2期,1982年7月,頁132-151。
陳翠芳 〈道教的發展與「三教合一」〉,《廈門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頁81-88。
黃景進 〈枕中記的結構分析〉,《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2年),頁95-107。
趙幼民 〈元雜劇中的度脫劇〉,《文學評論》第5期,1978年6月,頁153-196;第6期,1980年5月,頁169-217。
鄭衡泌 〈麻沙、書坊──中國古代刻書中心〉,《福建地理》,1996年12月,第11卷第2期,頁74-77。
劉文剛 〈論道詩〉,《四川大學學報》,1999年3期。
劉興漢 〈「因果報應」觀念與中國話本小說〉,《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年第5期,頁28-33。
韓文寧 〈浙江藏書家的主要功績和歷史侷限〉,《東南文化》,1997年第2期。
鍾明奇 〈李漁:一個有作為的書坊主及編輯家〉,《復旦學報》,1995年第4期,頁94-11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