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份
丁一顧、張德銳(民89)。美國中小學校長評鑑制度及校長專業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37。1-7。丁志仁(民85)。建立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芻議。師範教育的挑戰與展望(頁287-296)。臺北:師大書苑。
王大修(民88)。小班教學精神計畫的推動:由教師與制度為出發點的探討。北縣教育,28,30-35。王仁癸 (民89)。教育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因應與挑戰。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新世紀的教育願景(頁209-224),臺北:臺灣書店。
王玉芳(民82) 。千名教師報考全國教師資格檢定。民90年12月9日 取自 http://www.tw.org/wave/
王立行、饒見維(民81)。教育專業化與教育實習的實施。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183-209。臺北:師大書苑。
王家通(民80) 。中日師資培育制度之比較。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與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辦,國際比較師範教育研討會論文。臺北:師大書苑。
王家通、吳裕益(民75)。國中優良教師之特質及其背景研究。教育資料文摘,29(3),83-130。
王為國(民87)。全球化觀點的教育政策。國教輔導,37(4),44-47。「臺北市中小學教師生涯階梯制度評估研究」座談會,民89,教師研究月刊,77,4-10。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民89)。民90年3月12日,取自http://www.edunet.taipei.gov.tw/attach/n8910202.htm。
江文慈(民81)。教師生涯發展與規劃。教育研究,27,4-9。江志正(民89)。國民小學學校發策略之現況調查研究。載於第六次教育行政論壇論文集(頁321-360)。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編印,未出版,臺北。朱俊淇(民89)。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停滯期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 85 )。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教育部。
余民寧(民84)。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市 :三民書局。
林山太(民 85 )。中小學實施職級制度的探討。收錄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師範教育的挑戰與展望。臺北:師大書苑。
林邦傑(民75)。統計方法的選擇與統計套裝程式的使用。臺北 :正昇。
林幸台(民78)。我國國小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輔導學報,12,265-297。
林宜貞(民83)。高雄市國小教師生涯發展研究。高市鐸聲,4(2),48-50。林美玲(民90)。教育改革、教師倦怠與報酬。高雄:復文。
林清山(民81)。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東華。
林清江(民75)。教育社會學。臺北:臺灣書店。
林清江(民84)。建立終生教育體制。教改通訊,12, 14-15。林清江(民87)。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專案報告。台北:教育部。
林靜如(民79) 。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經驗、內外控信念與組織承諾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社會科教學研究室(民89)。對教師分級與校長遴選的省思。民89年5月24日,取自 http://www.tacocity.com.tw/fish2020/052.html
吳怡靜(2000)。決定下一輪國家競爭力,載於天下雜誌:2000年教育特刊-網上學習頁36-44。台北:天下。吳昭芳(民89) 。教師職級制度的美國經驗與台灣期望 — 訪蔡碧璉教授,教師研究月刊,77,15-17。
吳明烈(民87)。跨世紀的學習社會宣言:一九九六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習報告書。師友,367,37-40。
吳武典、洪有義(民87)。心理衛生。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政達(民90)。教師評鑑方法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83,107。吳政達〈民87〉。教師遴選制度改革與教師評鑑。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主編〉,教育改革的理念與做法(頁163-193),台灣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吳政達〈民88〉。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模糊德菲術、模糊層級分析法與模糊評估法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吳清山(民83)。美國教育組織與行政。臺北:五南。
吳清山(民90)。教育發展研究。臺北:元照。
吳清基(民77)。國內目前教師進修問題面面觀。國教之友,40,36-41。吳清基(民78)。教師與進修。臺北:師大書苑。
吳國泰(民85)。從中小學教師生涯進階與等級劃分談教師生涯發展。高市文教 ,56,12-16。金樹人(民76)。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臺北:天馬。
胡夢鯨(民87)。學習社會:世界變遷與教育大趨勢。成人教育,44,17-22。侯建威(民84)。教師生涯發展:成功的喜悅。師說, 82,22-27。
秦夢群(民77)。教育行政理論與應用。臺北:五南。
秦夢群(民89)。教學導師概念與設置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36,21-26。孫曉萍(民89)。生存實力從容擁有。民89年12月5日,取自 http://www.lcenter.com.tw/educate/educate2.htm
孫仲山(民83)。以發展觀點詮釋職業概念: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評述。技術及職業教育,20,25-29。孫國華(民82)。教師生涯發展理論之介紹。教育資料文摘,2,39-57。孫國華、鄭耀男(民85)。我國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高市文教,59,38-43。
凌新福(民89)。國民中學教師薪給制度改革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高希均(2000)◦ 知識經濟的核心理念◦載於高希均、李誠主編,知識經濟之路 ,頁1-10◦臺北:天下◦
高新建(民88)。外國推展學校本位課程的緣由。教師天地,108,13-19。高強華(民76) 。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教育研究所集刊,30,113-133。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部(民84) 。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7a)。教育改革行動方案。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7b)。邁向學習型社會。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民86)。國民中小學教育改革研討會資料彙編。臺北:教育部。
梁坤明(民88)。建立教師專業發展能力指標。現代教育論壇,7,73-79,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翁翠萍(民89)。曾志朗指新加坡教師分級制值得我國參考借鑑。民90年5月3日,取自 http://news.kimo.com.tw/2000/12/03/leisure/cna/795580
莊耀嘉(民71)。人本心理學之父:馬斯洛。臺北:允晨。
黃三吉(民86)。海峽兩岸教師教育改革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黃三吉(民87)。談教師評鑑。教師天地,96,37∼41。黃乃熒(民89)。從認識論談學校瘋狂行為的成因及排除。載於第六次教育行政論壇論文集(頁273-296),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編印,臺北。
黃文樹(81)。從教師生涯談工作動機與聘任問題。高市文教,46,75-76。黃秀霜(民76)。教育行政人員成就動機、工作特性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黃坤錦(民84)。從教師專業論教師評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229-246。台北:師大書苑。
黃炳煌(民84)。教師專業素質之提昇。教改通訊,12,8-12。黃炳煌(民83)。生涯規劃與發展。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淑婚(民89)。大陸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分級制度之研究---以北京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黃振球(民 85)。我國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芻議。收錄於中國教育學會等主編,師範培育制度的新課題,頁245-251。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民89)。新世紀的學習革命,成人教育,54,28-34。黃裕城 (民88) 。教師分級制度與教師專業成長,教育資料與研究,31,21-26。黃嘉雄(民89)。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行政領導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33,19-25。張水金(民85)。教師依績效付薪行不通。民90年2月5日,取自 http://www.tw.org/wave/ne7.txt
張芬芬(民89)。「英美教學導師制度及其啟示」,民90年2月5日,取自 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36/36
張春興 (民81) 。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碩玲(民 90 )。跨世紀教師圖像跨世紀教師角色省思,多元、創意、團對合作─專訪吳靜吉教授。教育研究月刊,81,12-15。臺北:元照。
張德銳(民81)。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241- 284),臺北:師大書苑。
張德銳(民85)。美國教育改革。教改通訊,20,13-17。張德銳 (民87) 。師資培育與教育革新研究。台北:五南。
張德銳 (民88) 。我國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可能面臨的問題與因應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31,27-31。張曉萍(民90)。跨世紀教師圖像我和蘇菲有個約會─專訪陳伯璋校長。教育研究月刊,81,7。
張瓊瑩(民83) 。成人學習活動參與者、非參與者在參與障礙、教育態度之比較研究--以國立空中大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張瓊瑩(民85)。終身學習與現代教師:從教育專業談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研習資訊。13(6),46-55。許志賢(民88)。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問題探討與改進建議。國民教育,39(6),96-101。許擇基(民85)。我國需要中小學教師資格檢定考試嗎?民90年5月25日,取自http://www.tw.org/wave/art1.txt。
陳木金(民90)。從發展型管理看校長的學校經營。載於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學校行政論壇第八次研討會(頁71-87),臺北: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陳正昌(民89)。行為及社會科學統計學-統計軟體應用。臺北:巨流。
陳永和(民89)。邁向教改的新里程碑:教師分級制 。師友 。401,58-61。
陳伯璋(民77)。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臺北:南宏圖書。
陳志強(民86)。將教師專業進階制列入激勵教師相關措施中。教育資料文摘, 39(2),35-37。陳果真 (民89)。中小學教師分級新制呼之欲出。師說,147,4-7。
陳怡如(民89)。教育專業新衝擊 — 英國教改「依表現敘薪」的反思。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邁向新世紀--比較教育理論與實際(頁175-192)。臺北:台灣書店。
陳曼玲(89a)。教師薪給聘規可望鬆綁。89年12月30日,中央日報,12版。
陳曼玲(89b)。小一教師全面調訓30小時。89年12月31日,中央日報,12版。
陳曼玲(90)。資訊能力不足教師無法晉級。90年2月27日,中央日報,12版。
陳順和(民88) 。教師分級制度與教師待遇與升遷,教育資料與研究,31,18-20。陳萬結(民86)。教學知能與生涯規劃。教育實習輔導 3卷2期 .27-32頁。陳聖謨(民86) 。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之態度研究,初等教育學報(臺南師院10)。
曹學仁 (民86)。教師生涯規劃的理念:談終身學習與專業成長。教育實習輔導,3(2), 37-40。彭定國、楊布生(民86):書院文化。臺北:雲龍出版社
彭森明(民85)。「試論師資評鑑制度」。民90年9月30日,取自 http://www.tw.org/wave/art2.txt。
單小琳(民89)。從美國學童教育卓越法之精神看我國教育基本法之教育改革。教育研究,70,63-76。單文經(民81)。美國教學專業報酬制度改革的啟示,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301-332。臺北:師大書苑。
湯志民(民89)。邁向新千禧年的學校。載於第六次教育行政論壇論文集,頁227-248。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編印,未出版,臺北。
湯梅英 (民85)。教師專業社會化之探討:學習與成長的歷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27,1-16。馮朝霖 (民84)。教師專業的自我成長與重建教育生機。教育實習輔導,1(3),9-12。傅木龍(民87)。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詹志禹(民89a) 。教師階梯制:鼓掌歡迎或搖手拒絕?教師研究月刊,77期,1-3頁。
詹志禹(民89b) 。「教師進修」新思維。教育研究月刊,78,1-3。
詹志禹、彭秀玉(民89) 。教學導師制的實施困難與解決策略。民90年12月26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index.html
楊百世(民88)。日本師資培育制度的特色及對我國之啟示。高市文教,66,24-31。
楊思偉(民84):日本教師職級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啟示與借鏡。民90年,3月16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index.html
楊益風(民89)。從教師觀點看教學導師。民90年3月16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index.html
楊深坑(民88)。教師職級制度之國際比較,教育資料與研究,31,15-17。楊振昇(民89)。校長證照制度與校長專業發展。民90年3月16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index.html
楊朝祥(民73)。技術職業教育辭典。臺北:三民。
楊朝祥(民78)。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臺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潘運欽(民88)。基層教師對級制度的看法與反應,教育資料與研究,31,32-34。蔡進雄 (民89)。學校科層體制與教師專業自主的衝突解決之道:以學校教師會為例。教育實習輔導 ,5(4),82-87。蔡培村(民82)。國民中學教師生涯能力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
蔡培村(民87)。終身學習與教師生涯發展。臺灣教育,565,14-26。蔡培村(民88)。我國實施教師職級制度可行性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31,1-14。蔡培村、孫國華(民83)。教師的生涯發展與規劃。高市鐸聲,4(2),38-47。蔡培村、陳伯璋、蔡清華、蘇進財、孫國華(民83)。中小學教師生涯進階與等級劃分可行性之研究。教育部中教司委託,未出版,臺北。
蔡清田(民86)。以行動研究為依據的教師在職進修與專業成長。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編),教學專業與師資培育,頁323∼351。臺北:師大書苑。
蔡清華(民84)。美國教師職級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啟示與借鏡。民90年3月15日,取自 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index.html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民90)。發展中小學優質教育實施要點。民90年10月12日,取自http://www.tpc.edu.tw
歐用生(民84)。中小學教師進修教育的盲點與突破。行政院,教改通訊,4,1-5。歐用生(民86)。當前課程改革的檢討。臺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民88)。籲請實施教師分級制。國民教育,39(1),2-5。歐陽教、張德銳(民82)。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90-100。劉春榮(民82)。教育鬆綁潮流中的教師專業自主。教師天地,95,30-38。劉慶仁(民89)。出席美國各州教育協會全國論壇暨年會報告。教育資料與研究,32,41-49。劉德新(民88)。讓教師走向更專業之路:教師分級應有周延配套措施。師友, 381,20-22。
熊素文(民85)。教師生涯規劃。高市文教,56,20-22。謝文全(民78)。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文景。
謝文全(民84)。比較教育行政。臺北:五南。
謝文全 (民88)。中小學校長培育、任用、評鑑制度。現代教育論壇:中小學校長培育、任用、評鑑制度(頁7-12)。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謝金青(民90)。教師的學習、準備與行動。教育研究月刊,第83期,119頁。
謝雅惠(民89)。國外教育訊息。民90年12月26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index.html
繆長泉(民89)。教師分級應有人力資源觀念。民90年12月12日,取自http://ctnews.yam.com.tw/news/2000/10/03/54910.html
簡錫昌(民89)。我國與美國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教育之比較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南投。蕭英勵(民88)。教師分級制的願景。師說,129,50-51。
羅文基(民84)。從生涯理論論教師職級制度的推展。載於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中小學教師職級制度研討會論文集(頁1-18),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羅清水(民88)。建構學習型學校之策略。研習資訊,16卷期,1-12頁。蘇進棻(民87)。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之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蘇進棻(民90)中共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9(2),58-77。蘇進棻、張紹勳(民87)。臺灣地區中小學教師分級制之實証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1,221-250。饒見維(民87)。學校本位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在我國之實踐途徑。教育的挑戰與展望,(頁77-106)。台北:師大書苑。
貳、英文部份
Arnold , D.(1999)。Guidelines, Rational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a State Evaluationof Career Ladder Programs in Arizona Schools, Arizona。
Bowen,D.C、Moller,G.&Scrivner,J.(2000)。Principals:Leaders of leaders. NASSP Bulletin,84(616),pp.27-34.
Bryant, I. (1996)。Action research and reflective practice. In D. Scott & R. Usher (Eds.), 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pp.106-119). London: Routledge.
Bush,.W. G.(2000)。Strong teacher,Strong school.Monograph of campaign position of Governor George. w. Bush.1.
Caldwell, B. J. (2000)。 Local management and learning outcomes:mapping the links in three generations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Coleman, M. and Anderson, L.(Eds), Managing finance and resources in Education. .pp.24-39.London: Paul Chapman.
Carr, W., & Kemmis, S. (1993)。Action research in Education. In M. Hammersley (Ed.), Controversies in classroom research (pp. 235-245).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1996)。 Interstate school leaders licensure consortium:Standards for school leaders. Washington, DC。
Cummings, T.G, & Worley,C.G.(1997)。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6th ed.). OH: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Davis, K., & Newstrom, J. W. (1985)。Human behavior at work: Organizational behavior.(7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Desimono,R.L,&Harris,D.M.(1998)。Influenceson Employee Behavior Humam Resource Development,2ed. US:The Dryden Press,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DfEE (1999)。Advanced skills teachers.Retrieved 2000.5.15,from http://www.dfee gov.uk/ast/documents.htm。
DfEE (1999)。Advanced skills teacher (AST) appointments: Application for assessment for AST Post. London: Author.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1992)。The Praxis Series:Professional Assessment For Beginning Teachers.Princeton, NJ: Author.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1999)。School leaders licensure assessment 1999-2000 registration bulletin. Princeton, NJ: Author.
Elliott,B.(2001)。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ith eyes wide shut.載於「各國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比較研究」(頁351-382)。臺北:揚智。
Erez & Early.(1993)。Work Motiv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etrieved 2001.2.5,fromHttp://bbs3.nsysu.edu.tw/planetxt/boards/bm-phd-managemen/M.977037036.A.html
French, W. L., & Bell, C. H., Jr. (1990)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Behavioral science intervention for organization improvement. NJ: Prentice-Hall.
Fessler, R. (1985)。A model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areerlong teacher education. Springfield.
Joseph, E .G.(1997)。Herzberg''s Theory of Motivation and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ERIC/AE Digest. Retrieved 2000.12.15,from http://search.ed.gov/results.htmlERIC Identifier: ED421486。
Gall, J. P., Gall, M. D., & Borg, W. R. (1999)。Apply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A practical guide (4th ed.). New York, NY: Longman.
Griffin, G. A. (1992)。Teacher education. In K. Alkin et al. (Eds.),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th ed.). (pp.1333-1345). New York: Macmillan.
Yukl,G.(1998)。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4td ed)Englewood Cliffs N. J.:Prentic-Hall.
Haertel,E.H.(1987)。Toward a National Board of Teaching Standards:The Stanford Teacher Assessment Project.Educational Measurement: Issues and Practice,6(1),23-24.
Hodgetts, R. M. (1991)。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Goodlad,J.(1994)。Educational Renewal:Better teacher,Better school.San Francisco:Jossey Bass.
Lerman,J.L.(1990)。 Merit pay and career ladders: Part of the problem or part of the solution. In S. B. Bacharach(Ed.), Advances in research and theories of school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al policy. 95-122. Greenwich, CT:Jai Press Inc.
Lieberman,A.(2000)。Teacher-leadership:ideology and practice.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348-365. San Fransisco:Jossey Bass.
McDonald, J. H. (1985)。A career ladder and career alternatives teachers. Careerlong teacher education. Springfield.
Mitchell, D. E., Scott, L. D., & Hendrick, I. G. (1996)。California Mentor Teacher Program Evaluation: Technical Report. The California Education Research Cooperativ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Neill, S.R. (1999)。 Teachers Responding to the Challenges of Change. Institute of Eduaction, University of Warwick.
Newman, K. K. (1980)。Helping teacher examine their long-range development. Retrieved 2000.12.22,from http://search.ed.gov/results.htmlERIC Identifier: ED204321.
OCED (1996)。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Paris:OECD.
Owens, R. G.(1991)。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4th E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Peterson, A. (1979)。Teacher''s changing perceptions of self and others throughout the teacher career: some perspectives from an interview study of fifty retire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SERA. San Francisco.
Robbins,S.P.(1996)。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Jersey:A Simon&Schuster Company。
Sashkin, M., & Morris, W. C. (1984)。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and experiences. VA: Reston Publishing Company.
Schlechty, P. C. (1989)。Career ladders: A good idea going away. In T. J.
The Stationery Office (1999)。 The teachers pay and conditions document 1999. London: The Stationery Office Bookshop.
Townsend,T(1970)。Up the Organisation.London:Hodder and Stoughton.
Townsend,T & Otero,G(1999)。The global classroom:Activities to engage in third millennium school。Australia:Hawker Brownlow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