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籍部分
謝文全,中等教育:理論與實際,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
高明士,中國教育制度史論,台北市:聯經出版社,1999年。
李良佑、張日昇,中國英語教學史,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
高奇,新中國教育歷程,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郭福昌、吳德剛編著,教育改革發展論,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張叔方編著,科技英語捷徑,北京市: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年。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開放社會的教育政策,台北市:台灣書店,1990年。
李建興,台灣海峽兩岸教育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6年。
王家通,教育導論,高雄市:麗文文化出版,1999年。
邢公畹,語言學概論,北京市:語言出版社,1992年。
四川外國語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編,中國英語教學要事錄,北京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3年。
傅克,中國外語教育史,上海市:外語教學出版社,1988年。
施玉惠、周中天、陳淑嬌及朱惠美,國民小學實施英語教學之可行性探討,台北市:教育部,民國87年。
鄧小平文選(1975─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83年。
周有光,新時代的新語文,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年。
楊景堯,中國大陸高等學校文科教育現況之研究,台北市:教育部,1998年。
楊景堯,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後之高等教育改革,高雄市:麗文文化出版,1995年。
楊深坑等,大陸地區高等校院學位及畢業證書授予制度研究,台北市:教育部,1996年。
周愚文、黃修烈、高建民,大陸教育,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
陳光中、秦文力、周愫嫻譯,社會學,台北市:桂冠出版公司,1995年。
林壽華,外語教學概論,台北市:書林出版公司,1997年。
王瑞琦,中國大陸大學聯招與高教之發展,台北市:文笙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宋鎮照,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台北市:五南圖書,1995年。
李建忠,戰後非洲教育研究,南昌市: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丁鋼,中國教育的國際研究,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
彭芸,國際傳播新焦點:媒介全球化、區域化與本土化,台北市:風雲論壇出版社,1998年。
劉勝驥,中國大陸高等學校文科教育現況之研究,台北市:永業出版社,2000年。
韓念龍,當代中國外交,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閔琦,轉型期的中國:社會變遷,台北市:時報文化,1995年。
吳安家主編,中共政權四十年的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市: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1年。
韓文甫,鄧小平傳,台北市:時報文化,1993年。
陳堅林,現代英語教學組織與管理,上海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年。
楊思偉,日本教育,台北市:商鼎文化,1999年。
戴曉霞,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台北市:揚智文化,民國89年12月。
池青山、金仁哲等,韓國教育研究,北京市:東方出版社,1995年8月。
伍振鷟,亞洲大學的發展─從依賴到自主,台北市:師大書苑,民國79年12月。
周祝瑛,全球化潮流中的台灣高等教育,收錄於馮增俊、唐兆良主編,WTO與中國教育,廣州市: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年。
Malcolm Waters 著;徐偉傑譯,全球化,台北市:弘智文化,2000年。
陳彬,大陸教育商機,台北市:時報文化,2001年。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工作組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上海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著,大學科目表彙編,台北市:正中書局,民國50年。
周祝瑛,留學大陸Must Know,台北市:正中書局,2002年。
顧明遠主編,教育大辭典,上海市:教育出版社,1989年。
陳沖,2001全國高校招生報考指南,北京市:九州出版社,2001年。
劉潤清、吳一安等,中國英語教育研究,北京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年。
二、期刊部分
龐建國,「社會變遷與國家發展理論的演變及其新動向」,中山社會科學學報,第八卷第一期(民國八十三年三月,頁114-115)。西安交通大學外語系大學英語教研室:「認真執行《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高等教育季刊(1989年第10期,頁31)。
韓其順「溫故知新談大綱」─淺談對《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的認識,外語界(1999年第4期,頁21─22)。
鞏勝利「二十一世紀中國人才缺乏堪憂」,經濟導報(1999年,第15期,頁26─27)。
鍾景雯「中國人力資源開發將迎來新契機」,經濟導報(1997年,第30期,頁10─11)。
文秋芳、宋文偉,綜合素質實踐課─從理論到實踐,外語界(1999年,第3期,頁12)。杜瑞清「複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與實踐」,外語教學(1997年,第2期)。
楊汝濤,世紀之交的中國人才戰略選擇,社會新戰線(1999年,第3期,頁203)。
丁向陽,入世之初話人才─培養適應國際競爭需要的人才,中國人才(2002年,4月號,頁5)。
張宇泉,九大類人才入世後供不應求,中國人才(2002年,1月號,頁18)。
萬輝、吳斌,加入WTO外貿人才走俏市場,中國人才(2002年,1月號,頁8)。
楊裕南「大學英語教學要上新台階」,中國高等教育(1996年第12期,頁24)。
邵永真「新修訂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指導思想和特點」,外語界(1999年第4期,頁20)。
羅選民等「大學英語專業閱讀階段教材教法研究」,外語界(2001年第2期,頁36)。
楊惠中「從四六級考試看我國大學生當前的實際英語能力」,外語界(2000年第1期,頁46,頁48-51)。
楊治中「堅持大學英語教學四年不斷線」,外語界(1999年第4期,頁24)。
楊惠中「迎接21世紀挑戰,力爭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上一個新台階」,外語界(2000年第1期,頁2。)
楊惠中,大學英語口語考試設計原則,中國高等教育半月刊(1999年,第3期,頁48)。
楊惠中:「大學英語教學需要正確評價綜合治理」,中國高等教育半月刊(1999年第10期,頁20-21)。
林林:「大學英語教學如何面向素質教育」,中國高等教育(1999年第13/14期,頁45)。
戴中明:「淺談大學英語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外語界(2001年第3期,頁32)。
張弘:「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改革外語教學」,中國高等教育半月刊(1995年第7/8期,頁53)。
李昂:「提高大學公共英語教學質量的幾個關鍵」,中國高等教育半月刊(1995年第7/8期,頁52)。
黃建濱、邵永真,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出路,外語界(1988年第4期,頁21)。
洪朝輝,全球化─跨世紀的顯學,問題與研究(2000年8月,第39卷第8期)。王瑞琦,論「文革」後大陸人才資源配置,中國大陸研究(1998年6月,第41卷,第6期,頁85,頁97)。王瑞琦,「九0年代大陸高等教育發展之研析」,中國大陸研究(2000年4月,第43卷,第4期,頁73)。朱國仁,「1998年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結構比較分析」,中國高等教育(1999年第15/16期,頁76)。
錢一呈,「抓住時機勇敢突破造就高素質和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中國高等教育(1999年第2期,頁5-6)。
孫緯君,大學課程不可高枕無憂,中國高等教育(1999年,第8期,頁8─9)。
吳秀琴,新疆少數民族學生「零起點」大學英語教學探索與實踐,外語界(2000年,第1期,頁41)。
范文芳,大、中、小學英語教學的一條龍規劃,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年11月,第32卷,第六期,頁442)。
朱正才、楊惠中,關於機助自適應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3 月,第33卷,第2期,頁136)。
羅世平,也談21世紀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外語界(2000年,第3期)。
何其莘,培養21世紀的外語專業人才─新《大綱》的修訂過程及主要特點,外語界(2001年,第1期)。
陳冬純,提高21世紀大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對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外語界(2001年,第2期,頁32)。
郭富強,新世紀新《大綱》高要求,外語界(2001年,第1期,頁19)。
姚乃強,提高文化素養培養創新能力─淺談《大綱》三、四、五、六部分,外語界(2001年,第1期)。
李俊明、臧聲遠,搶救台灣學生英語程度:兩岸英語能力比一比,CAREER就業情報(2002,312期,頁80)。
王國華,關於改革和完善大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想法,自學英語(Teach Yourself English)月刊(2001年,1月號,頁3-4)。
朱忠焰,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模式與方法初探,外語界(2000年,第2期,頁45)。
彭青龍,思辨與創新─口語課堂上的演講、辯論初探,外語界(2000年,第2期,頁40)。
任文閣,試論新生外語學習觀念的轉變及其對策,外語界(2000年,第3期,頁23)。
夏紀梅、吳淺龍,中西外語學習文化的差異與融合,外語界(1999年,第3期,頁16)。
趙小沛,外語教學不可忽視認知的重要性,外語界(2001,第3期,頁2-8)。
「上海外向型經濟人才開發的戰略對策」,刊於牛越生主編,九十年代的中國人才資源─現狀、趨勢、規劃、對策(1992年,中國人事出版社,頁294)。
三、論文部分
任世雍,外語教學與外國文化教學間之整合,教育部:八十三、八十四年度人文社會科 學教育改進計畫(人文組)成果發表研討會論文集(1996年,頁52,頁54)。
周先俐,大一英文教學之檢討,教育部:大學院校共同科人文課程教學改進研討會論文集(1992年,頁74-76)。
周先俐,教育部:大學院校共同科人文課程教學改進研討會論文集英文組結論報告(1992年,頁78)。
黃坤錦,我國大學院校共同科教學學生意見調查報告,教育部:大學院校共同科人文課程教學改進研討會論文集(1992年,頁140─153)。
張靄珠,國立交通大學共同科外國語文課程修訂之理想與實踐,教育部:大學院校共同科人文課程教學改進研討會論文集(1992年,頁39)。
吳慧,對如何培養高質量外語師資的幾點構想,上海外國語大學第二十七屆科學報告會論文集,上海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年)。
陳春蓮:小學外語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廖啟森:台灣與大陸地區師資培育制度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陳俊佑:台北市實施國小英語教學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頁2-3)。連國揚:發展理論的實踐:台灣政經發展之研究(一九五0─一九九六),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六年,頁20)。鞠維國:新國際經濟秩序(NIEO)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頁54)。黃碧智:Wallerstein的世界體系理論及其在比較教育上的應用,國立暨南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邱正中:中國大陸高等學校語文教育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頁45,頁51,頁65,頁70,頁122)。簡弘宙:全球化與中國大陸國家發展─治理觀點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頁9)。郭寶仙:我國城市中學外語學習優秀生學習策略的調查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97,頁35)。
肖玉敏: 民國時期的英語教學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99年,頁36-37)。
四、報紙
中國時報
中國青年報
廣西日報
五、網路
http://ocr.tab.net.cn/BIG5/jxfd/kszl/yyks/dxyyks/001.htm中國教育熱線網頁
http;//www.eol.com.cn/kaoshizn/english/yingyuxxztc/yingyuxxztc-news-test-023.html中國教育熱線網頁
http;//www.eol.com.cn/kaoshizn/english/yingyuxxztc/yingyuxxztc-news-test-019.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www.moe.gov.cn
中國教育信息網http://www.chedu.com/zkzx/index.htm
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 http://www.lttc.ntu.edu.tw
六、英文部分
Held,David,Mc Grew Anthony,David Goldblatt & Jonathan perraton,eds.,Global Transformations:Politics,Economic,and Culture,(Oxford(England):Polity Press,1999),p.16.
Kim,Samual,「East Asia and Globalization:Challenges and Responses」,Asian Perspective,Vol.23,No.4,(1999),pp.5─44.
Llarsen-Free,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Second Edition, Oxford
Richards & 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1999, P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