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部份
(一)專書
王秉鈞 譯(1995)管理學,台北: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石滋宜(1993)爆炸性的變動,初版,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丘昌泰(2000)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手冊,台北:元照出版社。
江岷欽、林鍾沂,(1995)公共組織理論,初版,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初版,台北:五南圖書
出版有限公司
江明修(1999)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初版,台北:智勝文
化事業有限公司。
江明修(2002)研究方法論,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杉本辰夫、盧淵源譯(1986)事務、營業、服務的品質管制,台北:中
興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朱志宏、邱昌泰(1995)政策規劃,初版,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李任初(1992)新自由主義:宏關經濟的蛻變。初版,台北:台灣商務印
書管股份有限公司,1992。
吳 定(1994)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三版,台北:天一圖書公司。
吳 定(2001)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五版,台北:天一圖書公司。
周添成(1998)台灣民營化的經驗。台北:中華徵信所。
柯三吉(1998)公共政策:理論、方法與台灣經驗。台北:時英出版社。
夏道平、馬凱、林全、吳惠林譯(1994)自由經濟的魅力─明日資本主
義。台北:天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譯自Henri Lepage
(1982)。
許士軍(1993)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黃慶祥(1989)資訊管理政策,台北:松崗電腦公司。
詹中原(1994)民營化政策-公共政策理論與實務之分析。出版,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8月。
陳耀茂(1997)服務品質管理手冊,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漢容(1996)品質管制,台南:勝凱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陳師孟(1992)論台灣官營事業之民營化。四版,台北:自立晚報社總經
銷。
劉瑞韋(1994)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初版,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3年。譯自Douglass C.North
(1990)。
蕭武桐(2002)公務倫理,台北:智勝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二)論文
李漢盈(1994)組織變革中員工態度之研究─我國國營電信事業公司的調
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 毅(1997)郵政改制問題剖析─企業化經營革新方案。中華民國郵務
工會全國聯合會。民國86年11月。
邱毅等(1999)遞送業許可管理辦法之研究。交通部郵政總局,民國88年
3月31日。
林建山(1995)服務業業際界限及其探討,中華民國管科學匯76年服務業
管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
林長宏(1995)行政機關採行全面品質管理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志達(1996)組織變革、員工工作特性與行為抗拒之探討─以中船公司
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重雄(1993)評量服務品質與服務價值之研究─以銀行業為實證對象,
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柯三吉等(1999)日本郵政制度及其改制運作方式之研究。交通部郵政總
局,民國88年1月。
許智源(1995)公用事業民營化之策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巨威等(1999)郵政事業課稅問題之研究。交通部郵政總局,民國88年
2月。
楊茂森(1997)我國郵政事業改制政策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瑞斌(1995)郵政儲金匯業局經營金融保險業務之檢討。行政院經建會
經濟研究處,民國84年11月。
鄭溫清(1999)公營事業民營化之回顧與展望,公營事業民營化之影響與
展望研討會,中華經濟研究院財經策略中心主辦。
謝長宏等(1993)郵政事業改制公司之研究。交通部郵政總局,民國82年
6月。
韓復華等(1991)郵政業務民營化之可行性研究。交通部郵政總局,民國
82年。
陳同柏(1996)組織變革中員工態度之研究─以中油公司民營化變革為
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華英傑(1996)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購買傾向關係之研究─保險業之
實證,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麗娟(1995)組織變革對基層員工角色衝擊影響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金貴(1976)組織變革與員工抗拒,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崇堅(1999)交通部郵政總局公司化之研究,交通部郵政總局,民國88
年12月。
(三)政府出版品
交通部(2002)交通統計月報,第405期,民國91年2月。
交通部郵政總局(1996)中華郵政簡介,民國85年4月。
(1998a)中華郵政年報,民國87年11月。
(1998b)郵政公司化專案計畫,民國87年7月。
(1998c)郵政改制公司經營原則方向分析說明,民國87
年5月20日。
(1999)郵政員工的福利與保健,民國88年1月。
(1999a)郵政法修正草案總說明暨條文對照表,民國88
年2月5日。
(2001a)中華郵政年報,國90年2月。
(2002a)中華郵政年報,國91年2月。
(2003a)交通統計月報,國92年2月。
(四)期刊
王 威(1991)對英、美、德、法、日五國郵政的分析,郵政研究,第42
期,民國80年12月,P1-25。
江岷欽(1995)全方位品質管理與公共組織,研考雙周刊,第19卷,第2
期,P16-30。
何沙崙(1997)全面品質理論與為民服務,研考雙月刊,第19卷,第2期,P3-4。
林幸男、陳文樹(1998)郵政公司化─英國,郵政研究,第70期,民國87
年12月,P120-135。
林建山(1995)公營事業的深層問題,自公營事業民營化問題多多研究會
紀實,經濟前瞻,第10卷第6期,民國84年11月5日,P135-137。
施能傑(1995)政府人事政策改革的思考架構及當務之急,人事月刊,第20卷第4期,P25-32。
孫本初(1995)『顧客導向』對當前行政管理之意涵,人事月刊,第21卷,第2期,P41-51。
翁重雄(1997)「規劃服務品質管理策略之研究─以公營銀行」為例,品
質學報,第4卷,第1期,P113-131。
彭白顯(1994a)「公營事業民營化之推動及其績效探討(二)」,今日
合庫,第20卷第9期,民國83年2月,P57-63。
鄧陽僖(1994)談公營事業民營化前之企業化經營,立法院院聞,第22卷第2期,民國83年2月,P1-5。
郵政公司化專案小組(1995a)郵政公司化問答(第一篇),郵人天地月
刊,第321期,民國84年10月,P6-9。
劉崇堅(1991)理想競爭理論及其對解除管制政策的影響,經社法制論
叢,第7期,P118-143。
(五)報紙
工商時報(1995)推動郵政總局改制應秉持公平競爭原則,民國84年4月
20日,第3版。
(1999a)「郵政總局投資中華快遞近期簽約」,民國88年4月21
日,第4版。
民眾日報(1996)公用事業面臨資費問題,民國85年10月2日,第9版。
聯 合 報(2001)郵政總局民營化提前至92年6月完成,民國90年5月20
日,第21版。
(2001)郵政代辦業務開放委託民間經營,民國90年5月5日,
第4版。
二、 英文部份
Alvin Toffler,Future Shock (New York:Bantam Books,
Inc.,1972),p12。
Bitner,M. J. (1990),“Evaluating Service Encounters:The Effect
of Physical Surroundings and Employee Responses,”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54, April, pp.69-82.
Booms, B. H.and M. J. Bitner(1981),“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s for Service Firms,”in Marketing
of Services, J.Donnelly and W. George, eds.,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pp.47-51.
Boulding, W., A. Kalra, R. Staelin, and V. A. Zeithaml(1993),
“A Dynamic Process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From
Expectation to Behavioral Inten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 30, pp.7-27.
Carman, J. M.,“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An
Assessment of the SERVQUAL Dimensions,”Journal of
Retailing, Vol. 66,pp. 33-55, Spring 1990.
Carnall,C,(1995)Managing Change in Organizations, UK: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CollinA.Carnall,“Managin Stragic Change”,Long Range
Planning,1986,Vol,19,no/5,p.105~115。
Cronin, J. J. Jr. and S. A. Taylor(1992),“Measuring Service
Quality:Reesamination and Extension,”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56, pp.55-68.
Cronin, J. J. Jr., M. K. Brady, R. R. Brand, R. Hightower Jr.,
and D. J. Shemwell(1997),“A Cross-Sectional Test of
the Effect and Conceptualization of Service Value,”The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Vol. 11,No. 6,pp.375-391.
Crosby, L. A., K. R. Evans, and D. Dowles,“Relationship
Quality in Services Selling:An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Perspective”,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Cummings,T、G &Worley,C(2001)O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7th)St、Paul:West Publishing Company。
Daft,R.L(1992)“Or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 USA”West
Pub。
Edgar Huse and J、Bowditch,Behavior in Organization:A System
Approach to Managing,Read,Mass:Wesley Publishing Co,
(1999)pp,379-389。
French,W.L,and Bell,C.H.Jr(1995)Organization Derelopment:
Behavioral Science Interrentions For Organization
Improvement, 5th ed,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French,W.L,and Bell,C.H.Jr(1999)Organization Derelopment:
Behavioral Science Interrentions For Organization
Improvement,6th ed,Englewood Cliffs, N,J, “O:Prentice-
Hall。
Gronroos,C.,Service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managing the
moments of truth in service competition, Lexington,
Mass.:Lexington Books,1990.
Gronroos, C.,“A Service Quality Model and Its Marketing
Implications,”Europe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18
(4), pp. 36-44, 1984.
Haywood-Farmer, J.(1988),“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Industri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Vol.8, No.6, pp. 19-29.
Juran, J. M.(1986),“A Universal Approach to Managing for
Quality,”Quality Progress, Vol. 20, pp. 19-24.
Juran, J. M., and F. M. Gryna, Juran’s Quality Contorl
Handbook, 4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1988.
King,N,and Anderson,N,(1995)Innovation and Change in
Organizations, USA/Canada:Routledge。
Kolter, P.,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iementation and Control, 8th Ed., New York: Prentice-
Hall,1994.
Lehtinen, U. and J. R. Lehtinen,“Two Approaches to Service
Quality Dimensions”, Servicee Indestries Journal,
(July), Vol. 11(3), pp.287-303,1991.
Lewin, B. R.(1991),“Service Quality: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Bank Customers’ Expectations and
Perceptions,”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Vol. 7,
pp.47-62.
Lippit, G,L,(1973)Visualizing Change: Model Bulding and the
Change Process, USA:University Associates。
Parasuraman, A., V. A. Zeithaml, and L. L. Berry(1985),“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49,
Fall, pp.41-50.
Parasuraman, A., V. A. Zeithaml, and L. L. Berry(1988),
“SERVQU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Journal of Retailing,
Vol. 64, Spring, pp.12-40.
Rosander, A. C., “Service Industry QC-Is the challenge Being
Met”, Quality Progress, September, pp.34-35.
Schein,E.(1987)Process Consltation,Vol,2.Reading,Mass,:
Addison-Wesiey Co。
Stephen R. Michael.etal,(1981)Tech niquse of organization
change, New York:McGraw-Hill,inc,p10。
Thomas G.. Cumming & Edgar F. Huse,(1989)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ad change, St. Paul Minn: West,p53.
Zeithaml, V. A. (1981),“How Consumer Evaluation Processes
Differ Between Goods and Services,”in Marketiing of
Services, J. Donnelly and W. George, eds., Chicago:
Americ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pp.186-190.
Zeithaml, V. A.(1988),“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52, pp.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