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3 01: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呂金彥
研究生(外文):Stuart Lu
論文名稱:土石流衝擊特性量測系統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Debris-flow Impact Characteristics Measurement System
指導教授:林炳森林炳森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P. S.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土木工程學系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土木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3
中文關鍵詞:土石流梳子壩鋼索網壓痕計衝擊特性
外文關鍵詞:debris flowslit damcable netpressure mark gaugeimpact characteristic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2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摘要
台灣地區因地形陡峭且地質脆弱,加上山坡地不當開發利用,每逢颱風、豪雨常造成山區大規模坡地災害,其中以土石流造成之傷亡最為慘重。土石流流動狀態特殊、破壞力強,嚴重影響下游地區人民生命財產與安全;921地震後使地質更加鬆散,於溪谷堆積大量土石,更提高了土石流發生之可能性。
本文對不同型式攔阻構造物進行衝擊特性量測,在梳子壩系統中利用地音感知器(geophone)、荷重計、壓痕計等量測儀器,對土石流流動與衝擊特性進行量測,並進行機械式衝擊力量測儀器壓痕計之可行性試驗;於鋼索網系統中以其受衝擊時利用鋼索張力推算其所受土石流衝擊力,並將其量測結果與梳子壩系統分析比較。
試驗結果顯示:壓痕計與土壓計量測數值比較差異性大多在20 % 以內;地音感知器量得特徵頻率分佈在20∼61 Hz之間,粒徑愈大特徵頻率愈有降低之趨勢;衝擊力量測方面,鋼索網為柔性攔阻構造物其所推算之衝擊力約為梳子壩系統估算值之1/3。另外本研究於神木村出水溪監測現場建立以無線傳輸搭配學術寬頻網路之資料傳輸方式,可透過網路於監測中心及時控制現地監測系統。
目 錄
摘要 Ⅰ
誌謝 .Ⅱ
目錄 Ⅲ
表目錄 Ⅵ
圖目錄 Ⅶ
照片目錄 Ⅸ
第一章 緒論 1
1.1前言 1
1.2研究背景 2
1.3研究動機與目的 3
1.4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2.1土石流定義與相關特性 4
2.1.1土石流定義與類型 4
2.1.2土石流發生機制 6
2.1.3土石流發生之降雨特性 9
2.1.4 土石流發生之坡度特性 10
2.1.5 土石流之濃度特性 11
2.1.6 土石流之流動特性 12
2.1.7土石流之地音特性 13
2.2土石流之防治 14
2.2.1土石流防治目的與原則 15
2.2.2土石流防治工法 16
2.3土石流監測系統 18
2.3.1監測系統基本架構 19
2.3.2土石流監測因子之研究 22
2.4土石流衝擊力之研究 25
第三章試驗材料、設備與研究方法 33
3.1研究區域調查 33
3.1.1地形與水系 33
3.1.2地質概況 33
3.1.3現地採樣 35
3.2機械式衝擊力量測設備 38
3.3 土石流衝擊力試驗 41
3.3.1模擬級配曲線 41
3.3.2試體準備與製作 44
3.3.3試驗設備介紹 45
3.3.4衝擊特性量測設備 50
3.3.5試驗控制條件 56
3.3.6試驗模型尺度分析 57
3.4資料傳輸系統 59
3.4.1監測現場概況 59
3.4.2系統架設介紹 6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5
4.1梳子壩系統 65
4.1.1土石流流速 65
4.1.2地音感知器 66
4.1.3 壓痕計 70
4.2 鋼索網系統 73
4.3土石流衝擊力分析與討論 76
4.3.1衝擊力計算方式之探討 76
4.3.2 各種方法土石流衝擊力比較 79
4.4現場監測成果 8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6
5.1結論 86
5.2建議 88
參考文獻 89
參 考 文 獻
(以下按姓氏筆畫排列)
1.王如意、易任(1992),「應用水文學」,國立台灣編譯館。
2.江永哲、連惠邦、林裕益、李明晃、吳道煦(1993),「開放式防砂壩對土石流防治功效之探討」,中華水土保持學報(土石流專輯),第24卷第1期,P.37-43。
3.李明晃(1989),「立體格子型壩防治土石流功效之試驗」,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碩士論文。
4.李德基(1991),「泥石流防治指南」,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P.155-156。
5.李峰昌(1995),「土石流對阻礙物之撞擊力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6.李木青(1996),「土石流之防治工法」,土石流及其防治研討會,現代營建,第211期,P.9-20。
7.何敏龍(1997),「土石流發生機制與流動制止結構物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
8.林裕益(1988),「梳子壩調節土石流功效之試驗」,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碩士論文。
9.林基源(1992),「花蓮銅門村土石流災區堆積材料之特性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0.林弘群(1994),「不同形式攔砂壩所受土石流衝擊力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1.林炳森、賴佳伴、劉貴慎(1997),「開放式攔砂壩攔阻功效之研究」,第一屆土石流研討會論文集,P.55-69。
12.林智勇(1998),「複合斷面開放式壩攔阻功效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3.林炳森、林基源(1999),「土石流之衝擊力與防治工法介紹」,地工技術雜誌,第74期,P.67-80。
14.范正成(2000),「台灣地區道路橋涵系統土石流危險區觀測與預警之研究(二)」,交通部科技顧問室。
15.吳道煦(1990),「A型梳子壩開口間隔于防治土石流功效之試驗」,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碩士論文。
16.吳仁明、翁勳政(1997),「賀伯颱風郡坑至神木村災區之土石流分類研究」,工程地質技術應用研討會(Ⅷ)論文專輯,P.61-71。
17.連惠邦(1994),「礫石型土石流流體性質與運動特性之相關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博士論文,P.25。
18.連惠邦、陳禮仁、李韋德(1997),「切口式防砂壩防治土石流之設計模式」,第一屆土石流研討會論文集,P.71-82。
19.連惠邦(1998) ,「梳子壩防治土石流合理開口寬度之研究之研究(三)」,87年度防災專案計畫成果研討會論文集。
20.陳有蘭溪治山防災整體治理規劃報告(1997),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灣省水土保持局。
21.陳榮河(1999),「土石流之發生機制」,地工技術雜誌,第74期,P.21-28。
22.陳致穎(2000),「梳子壩受土石流衝擊時動態行為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3.黃育珍(1999),「混凝土梳子壩攔阻功效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4.張世樺(2001),「不同監測儀器應用於土石流衝擊特性分析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5.張守陽、林鼎祥(1999),「土石流流動特性與偵測系統之研究」,第二屆土石流研討會論文集,P.110-119。
26.游繁結(1993),「土石流之防治工法」,水土保持學報,第25期,P.21-28。
27.游繁結、段錦浩、陳樹群、林昭遠、連惠邦、張曉康(1996),「南投縣陳有蘭溪沿岸賀伯颱風災害初步調查報告」,行政院農委會及台灣省水土保持局。
28.游繁結(1998),「陳有蘭溪集水區之土石流災害」,土木技術─水利工程專輯(創刊號),P.145-151。
29.詹錢登(2000),『土石流概論』,科技圖書。
30.詹錢登(1998),「土石流發生與運動」,土木技術─水利工程專輯(創刊號),P.132-144。
31.劉格非、郭哲昆、吳哲修(1993),「緩坡上土石流運動之研究」,中華水土保持學報-土石流專輯,第24卷第1期,P.1-11。
32.劉格非(1994),「攔阻土石流結構物上受力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2-0414-P002-022B。
33.劉貴慎(1997),「複合式攔砂壩攔阻功效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34.劉格非、李欣輯(1999),「地聲探測器特性之初步研究」,第二屆土石流研討會論文集,P.84-92。
35.劉格非(2000),「地聲探測器應用於土石流預警(二)」,行政院農委會農業建設方案試驗研究計畫成果報告,89科技-1.5-林-02。
36.謝正倫(1991),「土石流預警系統之研究(一)」,國立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報告第130號
37.賴佳伴(1996),「開放式攔砂壩攔阻功效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38.山口伊佐夫(1985),「現代林學講義」,砂防工學,P.71-80。
水山高久(1979),「砂防對土石流衝擊力算定問題點」,新砂防第112號,P.40-43。
39.池谷 浩、上原信司(1980),「砂防土砂調節效果關係實驗的研究」,新砂防第114號,P.37-44。
40.谷口信義、高橋正佑(1980),「河床形狀土砂流動關實驗的研究」,新砂防第117號,P.1-9。
41.高橋 保(1977),「土石流發生流動關係研究」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年報,第20號B-2,P.405-435。
42.高橋宏治(1991),「土石流對應砂防設計荷重關研究:人工洪水波發生實驗」,新砂防第81號,P.5-13。
43.渡邊正幸、水山高久、上原信司(1980),「土石流對策砂防設施關檢討」,新砂防第115號,P.40-45。
44.遠藤隆一(1963),「砂防工學」,共立出版株式。研究」,京會社,P.24。
45.蘆田和男、高橋 保(1980),「土石流調節制禦關係研究-立體格子型砂防堰堤之水理機能」,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年報第23號B-2,P.433-441。
46.Bathurst, J. C. and Burton, A., “Debris Flow Run-Out And Landslide Sediment Delivery Model Tests”,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ASCE, P.410-419 .
47.Campbell, R.H., (1975), “Soil Slide, Debris Flows, and Rainstorms in the Santa Monica Mountains and Vicinity, Southern California”, U.S. Geological Survey Professional paper 851, p.51 .
48.Gupta, B. P. and Joshi, B.C.(1990), “Landslide Hazard Zoning Using the GIS Approach-A case Study from Ramganga Catchment ,Himalayas”, Engineering Geology,28,p.119-131 .
49.Gernot Fiebiger. , (1997) “Structures of Debris Flow Countermeasures”, Debris-Flow Hazards Mitigation: Mechanics, Prediction and Assessment, Edited by Cheng-lung Chen, ASCE (1997), p.596 .
50.K. A. Johnson and N. Sitar, (1990), ”Hydrologic conditions leading to debris-flow initiation”,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vol. 27, p789-801.
51.M. Arattano (2000), “Using a fixed video camera to measure debris-flow surface velocity”, Debris-Flow Hazards Mitigation: Mechanics, Prediction and Assessment, Edited by Gerald F. Wieczorek & Nacy D. Naeser, USGS (2000), p.273 .
52.R. Genevois (2000), “Debris-flows in the Dolomites: Experimental data from a monitoring system”, Debris-Flow Hazards Mitigation: Mechanics, Prediction and Assessment, Edited by Gerald F. Wieczorek & Nacy D. Naeser, USGS (2000), p.283 .
53.Takahashi, T., (1991), “Debris flows”, Balkema Publishers, Brookfield, U.S.A, p.41-47 .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