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1.參考書目,分為古籍、近代作品、外文譯著、學位論文、期刊論文幾部分
2.古籍部分,依四庫全書經史子集編排。近代、當代著作以及學位、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編排
3.參考書目之出版年月標以西元
(一)古籍(先依經史子集,再依作者年代)
經部
(漢)劉熙《釋名》,台北:商務,1979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民國)魯實先正補,《說文解字注》,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4年9月初版,1996年9月12刷
(南唐)徐鍇撰,《說文解字繫傳》,中華書局出版,1987年10月初版一刷
(梁)顧野王,《大廣益會玉篇》,中華書局,1987年7月初版1刷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台北:大安,1996年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台北:世界,1956
(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1993年
高亨,《詩經今注》,台北:里仁,1981年10月
金啟華,《詩經全譯》,江蘇古籍,1984年11月一版、1990年10月四刷
周振甫,《周易譯注》,中華書局,1991年4月
顧寶田,《尚書譯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3月
沈玉成,《左傳譯文》,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2月一版、1987年12月三刷
孫希旦,《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8月
郝懿行等著,《爾雅‧廣雅‧方言‧釋名/清疏四種合刊》,上海:古籍,1989年
史部
(周)左丘明、(吳)韋昭注,《國語》,台北:漢京文化有限公司,1983年
(周)左丘明、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校點,《國語》,上海:古籍,1988年
(漢)司馬遷、(日)瀧川龜太郎考證,《史記會注考證》,台北:三民,1993年
(漢)班固、楊家駱主編,《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
(漢)劉向,《列女傳》,台北:商務,1979年
(後漢)趙曄,《吳越春秋》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書店,1989影印版
(宋)范曄、(唐)章懷太子李賢注,《後漢書》,台北:藝文,1971年
(晉)袁宏,周天游校注,《後漢紀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
王國維,《古本竹書紀年輯校》,台北:廣文,1971年
王國維,《今本竹書紀年疏證》,台北:廣文,1971年
何建章注釋,《戰國策注釋》,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0年2月一版,1996年7月第三刷
(漢)趙曄著,張覺譯注,《吳越春秋全譯》,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第一版、1994年5月第一刷
諸子與專著
(周)管仲、(唐)房玄齡注,《管子》,台北:商務,1979年
(周)墨翟,《墨子》,台北:商務,1979年
(周)莊周、(清)王先謙集解,《莊子集解》,台北:華正書局,1985年
(周)韓非子,《韓非子》,台北:商務,1979年
(漢)劉安、(漢)高誘注,《淮南子》,台北:商務,1979年
(漢)劉向,《說苑》,台北:商務,1979年
(漢)劉向,《新序》,台北:商務,1965年
(魏)王肅,《孔子家語》新編諸子集成二 ,台北:世界,1957年
(晉)王弼注,《老子》,台北:中華書局,1992年
(清)王先慎撰,鐘哲點校,《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7月第一版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新編諸子集成,中華,1961年,一版
(清)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天工書局,1989年9月
(清)孫詒讓,《墨子閒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楊伯峻,《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10月第一版、1997年10月第五刷
李滌生,《荀子集釋》,台北:學生,1979年2月初版,1994年10月第七刷
張覺譯注,《韓非子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一版、11月一刷
馬非白,《管子輕重篇新詮》新編諸子集成,北京:中華,1979年
朱謙之,《老子校釋》新編諸子集成,台北:華正,1986年
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台北:華正,1985年
劉文典撰,馮逸、喬華點校,《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5月第一版、1997年1月第二刷
王利器,《新語校注》,北京:中華,1986年第一版、1997年10月第三刷
王雲五主編,《商君書》,台北:台灣商務,1965年
錢穆,《莊子纂箋》,東大圖書,1993年1月,重印四版
集部
(漢)應劭,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漢)班固,《白虎通德論》,台北:商務,1979年
(周)屈原、(宋)洪興祖補註,《楚辭補註》,台北:藝文,1996年
(宋)朱熹,《楚辭集注》,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0年3月一刷
(唐)歐陽詢奉敕編,《藝文類聚》,台北:文光出版社,1974年
(晉)郭璞注、(清)郝懿行箋疏,《山海經箋疏》,台北:中華,1982年
(晉)葛洪著,(明)陳士元增刪,葉明鑑編譯,《夢林玄解》,北京:朝華出版社,1993年1月一版、5月三刷
(宋)陳摶編著,(明)袁忠徹訂正,鍾琳、郭安注譯,《神相全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5月第一次印刷
(宋)高承,《事物紀原集類》,新興書局,1976年3月
(宋)周守忠纂集,《養生類纂》,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1989年9月一版一刷
(清)陳夢雷撰、(清)蔣廷錫編校,《古今圖書集成》,台北:鼎文書局,1977年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台北:學海出版社,1984
袁珂,《山海經校注》,上海:古籍,1980年
陳子展,《楚辭直解》,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2月初版、1991年5月三刷
(二)近人著作(按姓氏筆畫)
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台灣商務,1966年
于民、孫海通選注,《先秦兩漢美學名言名篇選讀》,中華書局,1987年6月
王力,《王力文集第八卷:同源字典》,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
王大有、王雙有,《圖說中國圖騰》,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5月一版一刷
王玉哲,《中華遠古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一版一刷
王立,《中國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台北:文史哲,1994年
王仲孚編撰,《中國歷史圖說(二)殷商》,世新出版社,1984年10月再版
王孝廉,《中國的神話與傳說》,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1年
王宏源,《字裡乾坤:漢字形體源流》,文津出版社,1997年
王秋桂《神話、信仰與儀式》,稻鄉出版社,1996年7月
王常平、王常樹,《古代人物圖像資料》,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2月一版、1994年8月第二刷
王淮,《老子探義》,台北:商務,1969年初版第一刷、1998年6月初版第十一刷
王維堤,《衣冠古國-中國服飾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0月第一版一刷
王關仕,《儀禮服飾考辨》,台北:文史哲,1977年12月初版
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選注,《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北平:中華書局,1962年
任騁,《中國民間禁忌》,台北:漢欣文化事業,1993年2月初版
刑莉主編,《中國女性民俗文化》,中國檔案出版社,1995年8月一版一刷
朱存明《靈感思維與原始文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5年
朱榮智,《莊子的美學與文學》,明文書局,1992年3月初版
江紹原,《髮鬚爪:關於它們的迷信》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 26,台北:東方文化供應社,1971年
何星亮,《中國自然神與自然崇拜》,三聯書店(上海分店出版),1992年5月一版、1995年3月二刷
吳澤霖總纂,《人類學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5月,一版一刷
宋文薰、李亦園、許倬雲、張光直主編,《考古與歷史文化》:慶祝高去尋先生八十大壽論文集,台北:正中,1991年,初版
宋兆麟,《巫與民間信仰》,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90年
李云,《髮飾與風俗》,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年3月一版二刷
李永熾撰,《中國歷史圖說(四)春秋戰國》,世新出版社,1984年10月再版
李亦園、揚國樞主編,《中國人的性格》,台北:桂冠,1988年
李良松、郭洪濤編著,《中國傳統文化與醫學》,廈門大學出版社,1990年5月,第一次印刷
李宗桂,《中國文化概論》,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1988年10月一版一刷
李勉民主編,《奇妙的人體》中文版,讀者文摘遠東有限公司,1986年
李炳海,《部族文化與先秦文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李烈炎,《時空學說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一版
李瑞蘭,《中國社會通史:先秦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一版一刷
李榮村編撰,《中國歷史圖說(一)先史時代》,世新出版社,1984年10月再版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風雲時代出版,1990年8月初版
李澤厚,《批判哲學的批判》,風雲時代出版,1990年8月
李澤厚,《美的歷程》,谷風出版社,1987年11月初版
李澤厚,《華夏美學》,時報文化出版,1989年4月10日,初版
李澤厚、劉綱紀,《先秦美學史》,金風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7月初版
李濟,《李濟考古學論文集》,台北:聯經,1977年7月,初版
杜正勝,《編戶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台北:聯經,1990年3月,初版
杜正勝,《古代社會與國家》,台北:允晨文化出版社,1992年
沈從文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台北:南天,1988年
沈從文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增定本》,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6月一版、1999年1月第二刷
周汛、高春明,《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年12月
周何、沈秋雄、周聰俊、沈德修、莊錦津,《中文字根孳乳表稿》中央圖書館,台北,1982
周法高主編,《金文詁林》,株式會社中文出版社,1981年10月
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台北:南天,1989年9月台一版一刷、1992年10月台一版二刷
宗白華,《美學的散步》,洪範書店,1982年3月,二版
屈萬里,《先秦文史資料考辨》,台北:聯經,1983年2月初版
林金盾, 鄭湧涇審定,《人體探索》,台北:銀禾文化,1994年9月初版
林素英,《古代生命禮儀中的生死關: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台北:文津,1997年初版
林富士,《小歷史:歷史的邊陲》,三民書局,2000年
林富士,《漢代的巫者》,稻鄉出版社,1988年4月初版
林惠祥,《中國民族史》,北京:商務,1939年11月第一版、1993年7月影印第一版、1998年4月第三刷
金嘉錫,《莊子寓字研究》,華正書局,1986年9月初版
南京中醫學院醫經研教組編著,《黃帝內經素問譯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9年6月第一版、1981年10月第二版、1989年9月第六刷
姚一葦,《美的範疇論》,台灣開明書店,1982年12月,二版
姚秀彥,《先秦史》,台北:三民,1980年9月初版、79年7月五版
胡吉宣,《玉篇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初版一刷
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正中書局,1994年9月,第二版第十刷(1953年5月初版)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洪氏出版社,1970年9月25日初版,1978年7月1日再版
夏征農主編,《辭海》,東華書局,1992年10月初版
孫同德,《中國養生術》,新華出版社,1993年12月一版一刷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台中:東海大學,1977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1988年
祝平一,《漢代的相人術》,台北:學生,1990年初版
郝勤,《中國古代養生文化》,巴蜀書社,1989年12月一刷
馬伯英,《中國醫學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一版一刷
高世瑜,《中國古代婦女生活》,北京:商務,1996年
高明,《古文字類編》,中華書局,1991年10月
高國蕃,《敦煌古俗與民俗流變》,河海大學出版社,1989年12月一版、1992年9月二刷
涂又光,《楚國哲學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一版一刷
常若松,《人類心靈的神話: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0年11月初版
康殷,《文字源流淺說》,學海出版社,1986年9月初版
康殷,《古文字形發微》,北京出版社,1990年3月初版一刷
張仲,《小腳與辮子》,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12月初版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台北:聯經,1994年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第二集,台北:聯經,1994年
張明喜,《神秘的命運解碼-中國相術與命學》,上海: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92年11月一版、1995年3月二刷
張維,《原始社會史》,甘肅:蘭州大學出版社,1994年
張濤,《秦始皇兵馬俑》,台北:藝術家,1996年2月初版
張顯成,《先秦兩漢醫學用語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0年4月一版一刷
許倬雲,《西周史》,台北:聯經,1984年10月初版
許進雄,《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台北:台灣商務,1990年9月初版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9月第一版、1964年第二版、1977年12月第一次印刷
郭若沫,《甲古文字研究》,台北:民文出版社,1952年
郭振華,《中國古代人生禮俗文化》,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一版一刷
陳孝定編述,《甲骨文字集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1991年3月景印五版
陳初生,《金文常用字典》,復文圖書,1992年5月初版
陳炳良,《神話‧禮儀‧文學》,台北:聯經,1985年4月初版、1986年3月再版
陳國鈞,《文化人類學》,台北:三民書局,1977年7月初版,1997年11月四版
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
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陳樂平,《醫俗史》,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11月一版一刷
曾忠華,《常用字探源(一)》,五南圖書,1992年5月初版
程湘清編,《先秦漢語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9月第一版、1994年8月第二刷
華梅,《中國服裝史》,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年7月一版、1997年3月第八刷
馮友蘭先生,《中國哲學史綱》,台北:商務,1944年4月初版、1993年四月增定台一版一刷、1996年11月增定台一版第三刷
黃輝,《中國古代人物服飾與畫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一版、1988年10月二刷
黃應貴主編,《人觀、意義與社會》,台北:中研院民族所,1993年
楊寬,《戰國史》,台北:商務,1997年
楊儒賓主編,《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台北:巨流,1993年3月一版一刷
葉大兵、葉麗婭,《頭髮與髮飾民俗:中國的髮文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初版
葉舒憲,《詩經的文化闡釋》,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葉舒憲選編,《神話─原型批評》,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7月
葉達雄編撰,《中國歷史圖說(三)西周》,世新出版社,1984年10月再版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3月初版
詹鄞鑫,《神靈與祭祀-中國傳統宗教綜論》,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2000年二刷
團結出版社,《中華養生術》,新華書店,1992年11月一刷
臧克和,《漢字取象論》,聖環圖書有限公司,1995年10月30日一版一刷
臧克和,《說文解字的文化解說》,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褚斌杰、譚家健主編,《先秦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11月一版一刷
趙熙,《虛無縹緲的鬼神世界》,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2月一版一刷
劉文英,《中國古代的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10月一版、1998年12月三刷
劉巨才,《選美史》,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11月初版一刷
劉至誠,《說文相關部首探原》,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9月初版
劉志誠,《漢字與華夏文化》,四川:巴蜀書社,1995年
劉其偉,《文化人類學》,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1年7月初版
劉炳權、蘇祥編著,《古今時間醫學》,台南:大孚,1994年
劉清河、李銳,《雅風美俗之先秦禮樂》,台北:雲龍出版社,1995年10月初版
劉達臨,《中國古代性文化》,三重:新雨出版社1995年8月初版
劉德漢,《東周婦女生活》,台北:學生,1976年
劉樂賢,《睡虎地秦日書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年7月初版
劉興隆,《新編甲骨文字典》,國際文化初版公司,1993年1月初版一刷
樂黛雲主編,《慾望與幻象-東方與西方》,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一版一刷
蔣星煜,《中國隱士與中國文化》,龍田出版社,1982年5月
蔣紹愚,《古漢語詞彙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蔡信發,《說文部首類釋》,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7年8月初版
蔡璧名,《身體與自然-以《黃帝內經素問》為中心論古代思想傳統中的身體觀》,國立台大出版委員會,1997年4月初版
衛聚賢,《古史研究》第三集,上海:商務,1936年版影印,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12月
鄭啟耀,《中國神話的思維結構》,重慶:重慶出版社,1996年
蕭兵、葉舒憲,《老子的文化解讀-性與神話學之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1997年9月第三刷
錢棟祥、譚松壽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台北:天衛,1995年11月二版
繆良云主編,《中國衣經》,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4月一版一刷
謝長、葛岩,《人體文化-古典舞世界裡的中國與西方》,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
謝觀編纂,《中國醫學大辭典》,台北:商務,1975年
韓兆琦,《中國古代隱士》,台北:商務,1998年12月,初版一刷
聶石樵,《先秦兩漢文學史稿》,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4月一版、1998年6月第二刷
羅麥瑞發行,《圖解服飾辭典》,輔仁大學理工學院之品服裝學系出版,1985年3月初版、1989年9月三刷
關永中,《神話與時間》,台北:台灣書店,1997年3月
顧易生,《先秦兩漢文學批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4月一版
顧德融、朱順龍,《春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顧頡剛,《中國上古史研究講義》,台北:文史哲,1989年10月台一版
(三)外文譯著(照出版年代排序)
J.D.Ratcluff著,蔡水沼譯,《我們的身體》(《Our Human Body》),大中國圖書,1973年1月初版
(德)Ernst Cassirer,黃漢青譯,《國家的神話》,台北:成均出版社1983年
(德)Ernst Cassirer,甘陽譯,《人論》,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12月第一版、1998年8月第7刷
(法)Claude Levi-Strauss,李維斯陀原著,周昌恩譯,《神話學:生食與熟食》,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
(法)Claude Levi-Strauss李維斯陀原著,周昌恩譯,《神話學:從蜂蜜到煙灰》,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
(瑞士)容格,馮川等譯,《心理學與文學》,北京:三聯書店,1987年
(美)Marvin Harris著,李培茱、高地譯,《文化人類學》,北京:東方出版社,1988年8月第一版一刷
(日)白川靜,何乃英譯,《中國古代民俗》,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年11月一版一刷
(美)諾曼爾‧丹森,魏中軍、孫安跡譯,《情感論》,1989年2月一版
(瑞士)C.G.榮格著,吳康、丁傳林、趙善華譯,《心理類型學》,華岳文藝出版社,1989年4月初版一刷
卡爾‧榮格(Carl G. Jung)等著,黎惟東譯,《自我的探索-人類及其象徵》,台北:桂冠,1989年
(日)中村元,林泰、馬小鶴譯,《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台北:淑馨,1990年6月初版
(德)Ernst Cassirer,于曉等譯,《語言與神話》(《Language and Myth》),台北:桂冠,1990年8月初版
(日)中村元著,徐復觀譯,《中國人之思維方法》,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4月,一刷
Ralph E. Anderson & Irl Carter著,蔡淑芳譯,《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Human Behavion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台北:大中國圖書,1991年11月初版
Susanne.K.Langer著,劉大基、傅自強、周發祥譯,《情感與形式》(《Feeling and Form》),商鼎文化出版社,1991年10月5日,台灣初版
(法)Claude Levi-Strauss李維史陀著,肖聿譯,《廣闊的視野》,台北:桂冠,1992年初版
(英)愛德華‧泰勒(E.B.Tylor)著,連樹聲譯,《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8月一版
(蘇)A.IO.格里戈連刻著,吳興勇譯,《形形色色的巫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第一版
(英)愛德華‧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著,連樹聲譯,《人類學:人及其文化研究》,上海:文藝,1993年
(日)池澤康郎,蔣渝(譯),《人體美學》,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Ackerman, Diane黛安‧艾克曼著,莊安祺譯,《感官之旅》,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3年8月,初版一刷
(英)J.G.Frazer撰,汪培基譯,《金枝》(上)(下),台北:桂冠圖書,1994年
(捷)佛洛伊德,楊庸一譯,《圖騰與禁忌》,台北:志文出版社,1995年
沙依仁、江亮演、王麗容編著,《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北:空大,1996年1月初版
RobertH.Hopcke作;蔣韜譯,《導讀容格》,台北:立緒,1997年1月初版
Michael Argyle著,蔡伸章、吳思齊譯,《肢體溝通》(《Bodily Communication》),巨流圖書公司,1998年5月,一版
潘雲澤譯,《人體生理學:圖解與綱要》(《Human body on file : physiology》),台北:合記圖書,1998年10月初版
杉浦康平著,李建華、楊晶譯,《造型的誕生-圖像宇宙論》,台北:雄獅,2000年
(英)布萊恩‧特納著,馬海良等譯,《身體與社會》,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2000年3月一版一刷
(日)野村順一,沈永嘉譯,《色彩學與你》,大展出版社,2000年5月初版一刷
(JeanLaplanche)尚‧拉普朗虛,(J.-B.Pontalis)尚-柏騰‧彭大歷斯著,沈志中、王文基譯,《精神分析詞彙》,台北:行人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一刷
(日)栗山茂九著、陳信宏譯,《身體的語言:從中西文化看身體之謎》(《The expressiveness of the body and the divergence of Greek and Chinese medicine》),台北:究竟,2001年1月初版
(四)學位論文(照姓氏筆畫)
徐再仙,〈《說文解字》食、衣、住、行之研究〉,政治大中文所碩論,1993年6月
郭宏達,〈頭髮的動態模擬〉,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6月彭壽綺,〈唐詩中「雲」意象之承襲與延展-以初、盛唐為主〉,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黃崇修,〈從身體觀論虛竟功夫的哲學義涵〉,政治大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4月劉亞蘭,〈梅洛龐蒂:身體主體的互為主體性意涵〉,政治大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11月蔡永岳,〈黑白髮成份差異性之研究〉,文化大學應用化學所碩士論文,1992年(五)單篇論文(照姓氏筆畫)
王功龍,〈漢民族意象思維與漢字的創生〉,《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7年第3期
王立,〈中國古典文學意象主題史論鋼〉,《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3期,頁67∼73
王作新,〈漢字的表現方式與意象思維〉,《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5月,第38卷第3期,頁41∼46
王家儉,〈中國人的頭髮為什麼為惹禍?〉,《歷史月刊》,1996年5月號,頁124∼125朱志榮,〈論漢字的文學精神〉,《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1期(總16期)
何康潔,〈毛髮研究進展〉,《當代醫學》,2000年8月,頁46∼52宋建華,〈《說文》五百四十部首系聯用語初探〉,第六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宋建華,〈象形指事界說考辨─以許慎六書說為範疇〉,紀念甲骨文發現百週年文字學研討會,1999年12月18日
宋建華,〈說文句讀中有關「句讀」之研究〉,《文化大學中文學報》,1993年2月
李世祿,〈漢字文化蘊涵發微〉,《武漢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2月,第18卷第1期
李加倫,〈海明威的「頭髮情結」-試論海明威的婦女觀〉,《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6年第1期(總59期),頁23∼24
李有亮,〈“視覺意象:知覺與思維的橋梁〉,《晉陽學刊》,1999年第4期,頁68∼71
李炳傑,〈談〈滿江紅〉中的「怒髮衝冠」〉,《中國語文》456期,1995年6月,頁67∼69李豐楙,〈先秦變化神話的結構性意義-一個常與非常觀點的考察〉,《中國文哲
李豐楙,〈從成人之道到成神之道-一個台灣民間信仰的結構性思考〉,《東方宗教研究》第四期,1994年汪寧生,〈從原始記事到文字發明〉,《考古學報》,1981年第1期
林富士(倪紅),〈披髮的人〉,《歷史月刊》,第8期,1988年9月,頁149∼150
林富士,〈中國六朝時期的巫覡與醫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0本第1分,1999,頁1∼48林富士,〈頭髮、疾病與醫療─以中國漢唐之間的醫學文獻為主的初步探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一本,第一分,2000年3月邱德修,〈甲骨文「套字」考…以鬥系為例〉,紀念甲骨文發現百週年文字學研討會,1999年12月18日
南方朔,〈頭髮的語言符號學─金髮神話下達指令:女人一生,只少要金髮一次〉,《新新聞》,2000年7月,696期,頁80∼83翁以倫,〈束脩、束髮、束薪〉,《中國語文》,481期,1997年7月,頁82∼85迷走作,〈影像中的金髮迷戀-從《墮落天使》談起〉,《電影欣賞》86期,1995年4月,頁58∼63
馬之嘯,〈結髮與上頭之禮〉,《石頭記研究專刊》第6期,1999年4月,頁39∼40
馬先醒,〈驪山秦俑之鬚髮冠巾〉,《簡牘學報》,1985年9月,第11期,頁21∼36高偉,〈淺談漢字的文化效益〉,《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6期
張玉金,〈論漢字的部件拆分和字符拆分〉,《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23卷第4期
梁青梅,〈髮型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電視劇論壇》,2000年第7期,頁71∼72
陳芳,〈認識漢字符號的系統性〉,《喀什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6月,第21卷第2期
陳建生,〈何謂「被髮」〉,《孔孟月刊》,2000年6月,第38卷,第十期,頁46∼47陳雲龍,〈是論漢字的超語言交際功能〉,《湛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1期
陳楓,〈從籀文到篆文的變化看漢字改革〉,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6月,第25卷第2期
陳曉春,〈象‧意象‧大象───試論中國古代藝術理論中“象”的學說〉,《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10月,第25卷第4期,頁81∼86
曾蕭良,〈再探兵馬俑的髮式、冠式和服飾〉,《美育》,1995年6月,第60期,頁19∼28
程福財,〈試論文學意象的內涵及其理論定位〉,《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23卷第4期,頁74∼78
黃易青,〈論事物特徵與意象之異同〉,《古漢語研究》,1997年第2期(總第35期),頁84∼89
楊磊,〈論先秦儒道人格意識的美學價值〉,《社會縱橫》,1999年第1期,頁53∼56
董季堂,〈弱冠和及笄─談古人的髮飾〉,《中國語文》第480期,1997年6月
董景寰,〈論審美中的情緒與情感〉,《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8年第6期,頁81∼85
鄒曉麗,〈從文化學的角度看漢字構形的史料性〉,《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2期(總158期)
劉偉、張必隱,〈漢字的儲存和心理的認知歷程〉,《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5期(總161期)
劉萬航,〈中國歷代的髮飾〉,《故宮文物月刊》,第2卷第3期,1984年6月,頁38∼45樊英峰,〈唐永泰公主墓出土陶永各種髮式、帽和鞋〉,《故宮文物月刊》,1995年6月,第13卷第3期,頁116∼127鄭婕、林海音,〈中國婦女的梳子〉,《漢聲》,第52期,1993年4月,頁1∼8
蕭璠,〈長生思想和與頭髮相關的養生方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98年12月,第69本,第4份,頁679∼726錢江湖,〈唐宋騷人的白髮情結〉,《中國文化月刊》,2001年2月,頁68∼74
鍾玲,〈先秦文學中楊柳的象徵意義〉,《古典文學》第七集(上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8月初版(六)網路資源
《異體字字典》,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編輯(Mandarin Promotion Council,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http://140.111.1.40/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
故宮【寒泉】古典文獻全文檢索資料庫http://210.69.170.100/s25/index.htm
中央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物圖像研究室資料庫,http://saturn.ihp.sinica.edu.tw/~wenwu/bib.htm
《國語辭典》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所編錄,http://www.edu.tw/mandr/clc/dict/
《台灣史料研究》第7期,1996年2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www.twcenter.org.tw/wu02/wu023/ photostory/photo/071.jpg 檔案的圖片
大洋論壇http://club.dayoo.com/
孫明明分析髮型與性格http://www.ha-life.com/ism/2a/2a_20001107-1.htm資料提供/寶僑,撰稿/ 詹淑媚
吳嘉寶,〈訊息時代中影像美學理論架構初探--從認知心理學的訊息處理理論出發 〉
http://www.twins.idv.tw/~number/07FTo_Comment_on_Culture/0701thesis/0701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