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1.中經網:<入世後我國證券業將面臨四大挑戰>,2001年11月30日,www1.cei.gov.cn/hottopic/doc/ztbc/200112031301.htm。
2.中經網:<證券業人士:入世給我國券商帶來的三方面影響>,2001年12月7日,www1.cei.gov.cn/hottopic/doc/ztbc/200112101527.htm。
3.<人行:國有獨資商銀 將分三階級改革>,《工商時報》(台北),2002年1月23日。
4.<中外合資券商辦法 本月可望出台>,《工商時報》(台北),2002年3月12日。
5.<遴選外資入股擴大經營版圖 建行描繪美麗新勢界>,《工商時報》(台北),2002年4月5日。
6.<大陸銀行激增 相中台灣金融人才>,《工商時報》(台北),2002年4月27日。
7.<中國社科院:擴大就業應列宏觀調控優先目標>,工商時報(台北),2002年6月5日。
8.<汽車金融業登陸操兵>,《工商時報》(台北),2002年6月9日。
9.<未來六年找工作,服務業機會濃>,《中國時報》(台北),2002年7月22日。
10.<熱錢搶進 上海券商年薪嚇嚇叫>,《中國時報》(台北),2001年12月10日。
11.<大陸將入WTO 券商登陸面臨硬仗>,《經濟日報》(台北),2001年8月27日。
12.<倍利證將輔導大陸國企赴港上市>,《經濟日報》(台北),2001年12月5日。
13.<中共入會座談會>,《經濟日報》(台北),2001年11月11日。
14.中國金融學會:《中國金融年鑑1994》,(上海:中國金融出版社,1995年)。
15.中國金融學會:《中國金融年鑑2000》,(上海: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年)。
16.于安編著:《WTO協定國內實施讀本》,(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7月)。
17.王兆星:<大陸加入WTO後對外資銀行的開放進程>,第七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台北,2001年11月6-7日,頁43-60。
18.王思粵:<兩岸加入WTO台灣資訊業與通訊業的機會與挑戰>,《經濟前瞻》(台北),65期(1999年9月),頁96-99。19.王鶴松:<台灣資產管理公司的功能與運作方式>,第七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台北,2001年11月6-7日,頁209-220。
20.王鶴松:<加入WTO對兩岸銀行業經營的影響>,《台灣金融財務季刊》(台北),2輯1期(2001年3月),頁45-61。
21.王衍智、陳炳昌:<我國加入WTO對銀行業之影響及其因應策略>,《台灣經濟金融月刊》(台北),37卷12期(2001年12月),頁1-13。
22.王學呈:<神仙與狗,贏家全拿>,《商業週刊》(台北),756期(2002年5月),頁149-167。
23.江怡蒨:<由台灣加入WTO論國際資本移動及開放資本市場之影響及因應之道>,《產業金融季刊》(台北),109期(2000年12月),頁2-15。24.李庸三:<加入WTO後金融業跨業經營與因應之道>,《中國商銀月刊》(台北),20卷7期(2001年7月),頁1-13。25.李慧瑜:<加入WTO對我國產業之影響>,《華銀月刊》(台北),49卷5期(1999年5月),頁59-63。26.李篤華:《多國聯結多區域可計算一般均衡整合模型之建立與應用-加入WTO對台灣區域經濟之影響》,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6月。27.李紀珠、簡永光:<台灣銀行業赴大陸設立據點的機會與挑戰>,第七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台北,2001年11月6-7日,頁61-90。
28.李慕真:<可計算一般均多國模型介紹與應用>,《台北銀行月刊》(台北),23卷9期(1999年2月),頁42-68。
29.吳啟禎:《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宏觀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5月。30.施遵驊、李榮謙:<台灣在WTO下之金融整合與中央銀行政策>,第七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台北,2001年11月6-7日,頁1-27。
31.周濟、金慶平:《台灣CGE貿易模型之建立與應用》,(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4年)。
32.周濟、王旭堂、彭素玲:《進入WTO對我國總體經濟及進出口貿易影響之研究》,(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5年)。
33.邱茂英:<跨世紀農業建設新策略>,《食品市場》(台北),1卷(1997年1月),頁2-7。
34.林毅夫:<WTO與大陸經濟>,《中國事務》(台北),2期(2000年10月),頁32-42。35.林毅夫:<中國大陸金融體制改革的方向是什麼?>,《台灣金融財務季刊》(台北),2輯4期(2001年12月),頁27-32。
36.林武郎、林珮西:<兩岸加入WTO後的經貿展望>,《自由中國之工業》(台北),91卷5期(2001年5月),頁51-72。37.侯山林:<加入WTO對兩岸經貿關係發展之影響>,《經濟暨情勢暨評論季刊》(台北),3卷2期(1997年8月),頁67-91。
38.侯偉森、張靖妍編:《入世後的中國》,(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39.張慶修:《WTO與中國金融》,(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
40.高長:<加入WTO與我國大陸經貿政策之調適>,《經濟前瞻》(台北),64期(1999年7月),頁46-51。41.高長:<加入WTO後兩岸經貿互動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中國事務》(台北),2期(2000年10月),頁43-54。42.財智網:<中資銀行理財業仍在玩概念 >,2002年4月27日,
http://finance.21cn.com/news/2002-04-27/664107.html。
43.孫杰:<WTO與中國大陸證券市場>,第七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台北,2001年11月6-7日,頁159-202。
44.張立秋:<加入WTO後台灣證券業如何強化競爭力>,第七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台北,2001年11月6-7日,頁151-158。
45.張家銘、吳翰有:<企業外移與根留台灣:從蘇州台商的經驗論起>,《中國事務》(台北),2期(2000年10月),頁55-71。46.張新平:《世界貿易組織下的服務業貿易》,(台北:月旦出版社,1996年)。
47.張國銘:《服務業貿易之國際規範-GATS概論》,(台北:財政部金融局,1994年8月)。
48.徐世勳、林幸君、劉瑞文:<兩岸加入WTO對總體經濟與產業結構變動之影響評估-全球貿易分析模型之應用>,台灣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台北,1998年。
49.徐世勳、吳秉叡:<WTO架構下開放對大陸投資之經貿影響評估>,2001年總體經濟計量模型研討會,台北,2001年12月。
50.徐滇慶:<大陸金融問題以及入世的衝擊>,《台灣金融財務季刊》(台北),2輯4期(2001年12月),頁15-25。
51.許炳鑫:《APEC農業全面自由化與彈性處理的一般均衡性分析》,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所碩士論文,1996年7月。
52.許光中:《在WTO及全面自由化架構下兩岸三地經貿受排除條款及直航影響之可計算一般均衡分析》,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5月。53.許炳坤:《東協自由貿易區形成對我國經貿之影響-可計算一般均衡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54.路透社:<入世後銀行業在外匯等中間業務面臨巨大競爭壓力>,http://hk.sme.yahoo.com/020326/3/g3vy.html。
55.陳文鴻:<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台灣的經濟影響>,《中國事務》(台北),2期(2000年10月),頁6-31。56.經濟部國貿局:《我國加入WTO對產業的影響與因應措施》,(台北:經濟部國貿局,1998年)。
57.經濟部國貿局網站:<中國大陸加入WTO後對我之商機與影響>,
http://www.trade.gov.tw/whatnew/WTO/wto_china_01.htm
58.楊書菲:《國際貿易對相對工資之影響-以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59.楊雅惠:<大陸金融體制之沿革與問題>,《台灣金融財務季刊》(台北),2輯1期(2001年3月),頁1-16。
60.楊雅惠、龍嘯天:<歷年大陸外匯開放與外資金融機構之引進>,《產業金融季刊》(台北),99期(1998年6月),頁41-53。61.葉新興:<大陸加入WTO對其總體經濟的影響>,《經濟前瞻》(台北),64期(88年7月),頁52-57。62.蔡宏明:<大陸加入WTO對其外資政策及台商的影響>,《遠景季刊》(台北),1卷4期(2000年10月),頁155-190。63.蔡宏明:<加入WTO對兩岸經貿及產業互動的影響>,《經濟暨情勢暨評論季刊》(台北),4卷4期(1999年3月),頁237-257。
64.蔡哲雄:<台灣在加入WTO後銀行業如何面對新競爭>,第七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台北,2001年11月6-7日,頁103-117。
65.蔡學儀:<兩岸經貿關係之發展與突破>,《共黨問題研究》(台北),27卷10期(2001年10月),頁39-52。66.趙永祥:<加入WTO對兩岸金融往來之探討>,《台灣金融財務季刊》(台北),2輯3期(2001年9月),頁49-69。
67.劉依群:<大陸加入WTO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和應對策略>,第七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台北,2001年11月6-7日,頁93-102。
68.劉崇明:<大陸金融分業經營和監管的現狀與發展>,第七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台北,2001年11月6-7日,頁35-40。
69.鄭志海:《入世與服務業市場開放》,(北京:2000年12月)。
70.歐陽謙:<中國大陸銀行消費金融業務的現狀與發展>,第七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台北,2001年11月6-7日,頁141-149。
71.薛榮久:《世貿組織與中國大經貿發展》,(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
72.薛琦、許史金:<兩岸入會後的金融新情勢>,《台灣金融季刊》(台北),2輯4期(2001年12月),頁1-13。
73.盧素蓮:<加入WTO對我們服務業之影響及對策分析>,《經濟暨情勢暨評論季刊》(台北),3卷2期(1997年8月),頁38-66。
二.英文部份
1.Anderson, Kym, “On the Complexities of China's WTO Accession”, World Economy (London, UK), Vol. 20, No. 6 (1997), pp. 749-72.
2.Armington, P. A., “A Theory of Demand for Products Distinguished by Place of Production,” IMF Staff Paper, Vol. 16(1969), pp. 159-178.
3.Brown, Drusilla K. and Robert M. Stern,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of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Barriers in Service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Oxford, UK), Vol. 9, No. 2 (2001), pp. 262-286.
4.Brown, Drusilla K. “The Liberalization of Services Trade: Potential Impacts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Uruguay Round,” in Martin, Will (ed) The Uruguay Round and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5.Deardorff, Alan V, “International Provision of Trade Services, Trade, and Fragmentatio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Oxford, UK), Vol. 9, No. 2 (2001), pp. 233-248.
6.Dewoskin, Kenneth J., “The WTO and the Telecommunications Sector in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 (London, UK), Issue. 167(2001), pp. 630-654.
7.Hertel, Thomas W., ed, Global Trade Analysis: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s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8.Hertel, Thomas W., “Potential Gains from Reducing Trade Barriers in Manufacturing, Services and Agricultur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Review (ST. Louis), Vol. 82, Issue. 4 (2000), pp. 77-102.
9.Hoekman, Bernard and Michel Kostecki,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From GATT to WTO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10.Langlois, Jr, John D., “The WTO and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The China Quarterly (London, UK), Issue. 167 (2001), pp. 610-629.
11.Mattoo, Aadtya,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e WTO: Liberalisation Commitments of the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 World Economy (London, UK), Vol. 23, Issue. 3 (2000), pp. 351-386.
12.Tucker, Ken and Mark Sundberg,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UK: Billing& Sons Ltd., 1988), p. 23.
13.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Recent Trends in U.S. Services Trade 2001 Annual Report,” ftp://ftp.usitc.gov/pub/reports/studies/pub3409.PDF.
14.Wang, Zhi, “The Impact of China and Taiwan Join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on U.S. and World Agriculural Trade,” USDA, Technical Bulletin No.1858 (1997), Commerical Agriculture Division,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15.Wang, Zhi (2001), “The Impact of China’s WTO Accession on Trade and Economic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http://www.gtap.agecon.purdue.edu/resources/download/493.doc
16.Wang, Zhi, Robinson Sherman and Martin Will (2002), “Capturing the Implications of Services Trade Liberalization,” http://www.gtap.agecon.purdue.edu/resources/download/664.pdf
17.Winter, Chantal and A. Sapir,“Services Trade,” in Greenaway, David (ed), Survey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Oxford: Balckwell Publishers, 1994), pp. 273-302.
18.World Bank, World Devolopment Indicators 2001,
http://www.worldbank.org/data/databytopic/databytopic.html
19.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0,
http://www.wto.org/english/res_e/statis_e/stat_toc_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