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王家通、鍾清漢(民75)。從日本教育改革趨勢展望我國教育的革新。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教育革新的趨勢與展望(351--381)。台北:台灣書店。王家通主編(民85)。比較教育學辭典。高雄:麗文。
王文科(民79)。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如哲(民88)。比較教育。台北:五南。
王宮田(民81)。建立教育行政專業體系。師友,302,26─29。王震武、林供煜、黃旭田(民84)。台灣教育組織的體質─以國民教育為中心的分析。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王震武(民85)。教育行政組織改革上的幾個問題─評各及教育審議委員會之設置。教改通訊,16,2-30。史美強(民87)。公共組織再造之理論基礎。載於銓敘部(主編),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十二輯(85-127),台北:公務人員月刊社。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民82)。院總第一六0五號,委員提案第八0六號、九八七號。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民83)。院總第一六0五號,委員提案第九八七號。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民85)。院總第一六0五號,委員提案第一六一0號。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民86a)。院總第一六0五號,委員提案第一七二四號。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民86b)。院總第一六0五號,委員提案第二00八號。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民86c)。院總第一六0五號,政府提案第五八七二號。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a)。第三期諮議報告書。台北:作者。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b)。第四期諮議報告書。台北:作者。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c)。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作者。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d)。教育體制檢討小組成立緣起暨研究報告。台北:作者。
伍振鷟(民83)。教育行政專論。台北:南宏。
李國偉(民85)。教育鬆綁原則下的政策建議。教改通訊,17,2-7。李茂興、李慕華、林宗鴻等譯(民85)。組織行為。台北:楊智。
李奉儒(民85)。英國教育改革機構、法案與報告書。載於黃政傑主編:各國教育改革動向(77-106)。台北:師大。
李奉儒、王如哲(民89)。英國地方教育(審議)委員會的組織與運作。載於我國地方教育審議委員會組織與運作研討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沈珊珊(民87)。教育改革趨向與影響因素分析國際比較觀點。載於教育資料集刊-教育改革專輯(39-54)。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何長珠等譯(民76)。教育組織與行政。台北:五南。
周志宏(民85)。教育基本法立法必要性之研究。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林寶山、李水源(民74)。美國特殊教育行政體系及其運作。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行政比較研究(39--74)。台北:台灣書店。
林文達(民78)。教育行政學(四版)。台北:三民。
林寶山(民80)。美國教育制度及改革動向。台北:五南。
林清江(民83)。比較教育。台北:五南。
林文瑛、王震武(民84)。鬆綁原則的整合與政策建議。教改通訊,12,23-24。林偉人(民88)。教育基本法對我國教育行政之影響。載於教育行政論壇第五次研討會會議手冊(357-376)。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林佩璇(民8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個案研究;台北縣鄉土教學活動的課程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林明地(民89)。美國教育改革運動中的參與策略及其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新世紀的教育挑戰與各國因應策略(281-312)。台北:揚智。
姜禮讓、黃德慶、郭添財、鄭新輝(民80)。美國教育委員會研究報告。載於台灣省政府教育廳(主編),地方教育行政專業體系之研究。
金梁垣(民79)。中韓兩國地方教育行政制度之比較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吳清山(民83)。美國教育組織與行政。台北:五南。
吳清山(民88)。教育基本法的基本精神與重要內涵。學校行政,2,28-41。吳清山(民89)。教育發展研究。台北:元照。
吳清基(民84)。教育與行政。台北:師苑。
吳文侃、楊漢清主編(民85)。比較教育學。台北:五南。
教育部(民86)。教育基本法草案報告。台北:作者。未出版。
教育部(民88)。向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第四屆第一次會期施政報告。台北:作者。未出版。
教育部(民90)。教育審議委員會之組織運作功能研究。台北:作者。未出版。
秦夢群(民87)。教育行政─實務部分。台北:五南。
高雄市政府 (民87a)。高雄市教育委員會第一次至第二次委員會會議記錄。未出版。
高雄市政府 (民87b)。高雄市教育委員會設置要點。未出版。
郭建志譯(民85)。管理學導論。台北:桂冠。
陳奎熹(民74)。英國教育行政制度的現況與特色。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行政比較研究(123--146)。台北:台灣書店。
陳金貴(民80)。公共行政研究主題之發展趨勢。行政學報,23,63-96。陳金貴(民81)。公民參與的研究。行政學報,24,95-128。陳木金(民88)。談教育基本法的立法對我國教育行政的啟示。載於教育行政論壇第五次研討會會議手冊(333-355)。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曹中興(民74)。我國中央行政機關諮詢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單文經、侯世昌、吳永裕(民88)。教育去集中化政策的得與失。載於教育行政論壇第五次研討會會議手冊(1-22)。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彭文賢(民85)。組織結構。台北:三民。
張潤書(民79)。行政學。台北:三民。
張潤書(民80)。組織行為與管理。台北:五南。
張如慧(民85)。學校教育改革的可能阻礙。教育資料與研究,12,73。張苙雲(民85)。對於設置教育諮詢審議委員會的一些回應。教改通訊,16,30-31。張煌熙(民85)。九十年代美國聯邦的教育改革。載於黃政傑主編: 各國教育改革動向(1-20)。台北:師大。
新竹市政府 (民87a)。新竹市教育改革委員會設置要點。未出版。
新竹市政府 (民87b)。新竹市教育改革委員會第一次至第十次委員會會議記錄。未出版。
新竹市政府 (民87c)。新竹市政府新頒四項教育政策說明與做法。未出版。
董瑞芙(民87)。從政府再造提昇國家競爭力。政策月刊,39,2。
黃昆輝(民82)。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
黃俊英、廖達琪、邱昌泰、吳英明、杜金璋(民83)。政策諮詢制度之建立與運用。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黃昆輝(民77)。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
黃鎮台(民85)。各級教育(審議)委員會之設置。載於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主編),教育理念與地方教育實務研討會會議記錄(1-6)。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黃嘉卿(民87)。我國地方教育審議委員會設置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嘉雄(民88)。英、紐學校自主管理政策之比較。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教育研究與政策之國際比較(123--146)。台北:揚智文化。黃德祥、郭國禎(民89)。我國公立學校設置董事會可行性之探討─以美國及英國為例。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新世紀的教育挑戰與各國因應策略(125-151)。台北:楊智。
溫明麗(民87)。鬆綁理念的省思。教師天地,95,22-29。楊思偉(民85)。日本臨時教育審議會的教育改革。載於黃政傑主編:各國教育改革動向(223-252)。台北:師大。
楊思偉、沈珊珊(民85)。比較教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楊思偉(民88)。日本教育。台北:商鼎。
雷國鼎(民67)。歐美教育制度。台北:教育文物出版社。
雷國鼎(民75)。教育行政。台北:中正。
葉至誠、葉立誠(民88)。研究方法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
蔡孟翰(民83)。班級秩序的建立與維持─國小三年級一個班級之描述性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如清(民90)。地方教育審議委員會運作與功能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廖春文(民83)。教育行政組織行為的理性詮釋。台中師院國民教育所集刊,3,123-148。歐用生(民84)。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鄭崇趁(民84)。教育計劃與評鑑。台北:心理。
謝文全(民72)。教育行政。載於林清江主編:比較教育:台北。
謝文全(民73)。教育行政制度比較研究。高雄:復文。
謝文全(民81)。教育行政論文集。台北:文景。
謝文全(民82)。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文全(民84)。比較教育行政。台北:五南。
蔣偉民(民88)。地方教育審議委員會組織運作及目標達成之研究─以新竹市教育改革委員會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戴明國(民83)。體檢地方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顏國樑(民88)。教育基本法的立法過程、內容分析及其對我國教育行政的影響。載於教育行政論壇第五次研討會會議手冊(295-331)。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顏國樑(民89)。教育基本法的立法過程與立法精神。教育資料與研究,89,11-18。藍順德(民88)。教育基本法與我國教育行政發展趨勢。載於教育行政論壇第五次研討會會議手冊(281-294)。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蕭義峰、張群超(民80)。日本教育委員會研究報告。載於台灣省政府教育廳(主編),地方教育行政專業體系之研究。顧明遠(民85)。比較教育辭典。高雄:麗文。
貳、英文部分
Anderson, G.(1998). Fundamental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nd).London:Falmer press.
Barzelay, Michael(1992).Breaking Through Bureaucracy. Berker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ogdan,R .C., & Biklen, S. K (1992).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2nd).Boston:Allyn & Bacon.
Bennis, W.(1993).Beyond Bureaucracy:Essay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ation of human organiza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Cambridge Shire County Council (2000).http://www.camcnty.gov.uk/sub/cg/elh.htm
DfEE( 1997).http://www.dfee.gov.uk/parents/maintenance/o11.htm
Deem , R. Brehony,K.J. & Heath, S.(1995).Active Citizenship and the Governing of Schools.Buckingham:Open Uni.Press.
Frederickson, H. G.(1991).Toward a theory of the public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Administration & Society,21(4).395-417.
Fuhrman,S.H(1993).Designing coherent education policy:Improving the system.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Publishers.
Gallagher,D.R., Bagin, D.,& Kindred, L.W.(1997).The school and community relations(6th.).Boston,MA:Allyn and Bacon.
Goetz, J. P. , & Lecompte, M.D.(1984).Ethnography and qualitative design ineducational research.NY:Academic Press.
Hlebowitsh,P.S., & Tellez, K.(1997).American education:Purpose and promise.Belmont,CA:Wadsworth Publishing Co.
Jasanoff,Sheila(1990).The Fifth Branch:Science Advisers as Policymakers.Boston:Havard University Press.
Johnson, J. A., Duppuis, V.L., Musial, D., Hall, G. E., & Gollmick, D. M.(1999).Introduction to the foundations of American education.Boston:Allyn and Bacon.
Lincoln, Y. S., & Guba, E. G.(1985).Naturalistic inquiry.Beverly Hills,CA:Sage.
Naisbitt, J.& Aburdence, P.(1990).Megatrends 2000 .New York:Willian,Morrow and Company.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Boards of Education (2000).http//www.nasbe.org/
Osbome, D & Plastrik, P.(1997).Banishing Bureaucracy:The Five Strategies for Reinventing Government .MA:Addison-Wesley.
Owens, R.G.(1998).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6th ed).Boston:Allyn and Bacon.
Rosenbloom,D.H.(1993).Public Administration:understanding management,politics,and law in pulic sector.N.Y.:Mcgraw-Hill.
Robbins,Stephen P. (1990). Organization Theory:Structure,Design,and Application.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
Smith,Bruce L.R.(1992).The Advisers:Scientists in the Policy Process.Washington 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Schuler, B.L.H.(1990).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educational decision-making.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nneapolis.
Shedd, J.B. & Bacharach, S.B.(1991). Tangled hierarchies:Teachers as professionals and the management of schools . San Francisco, CA:Jossey-Bass Publishers.
Steadman, L. C.(1997).International achievement difference:An assessment of a new perspective.Educational Researcher,April,4-15.
School Board of Miami-Dade County (2000). http://www.dake.k12.fl.us/admin/mixion.htm1
Taylor, D.L. & Bogotch, I.E. (1994). School-level effects of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 making.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16(3),302-319.
Ventriss, C.(1991).Contemporary issue in American public administation:The search for an educational focus.Pubic Administration Review,51(1).4-14.
Wolanin,T.R (1987).Presidential Advisory Commissions.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White , P.A. (1989). An overview of school-based management:What does the research say. NASSP Bulletin, 73,September.1-8.
Wayne K.Hoy & Cecil G.Miskel(1996).Education Administration: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5th ed).New.York:Random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