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1] Cynthia Robbins-Roth著,生物科技大商機,嚴麗娟譯,聯經出版社,台北,民國90年。
[2] Stephen H. Friend, Roland B. Stoughton著,潘震澤譯,「神奇的DNA晶片」,科學人,第2期,40-48頁,民國91年4月。
[3] 王為敏,「美國生物晶片龍頭Affymetrix, Inc.」,寶來證券,民國90年6月。
[4] 朱明珠,「以美國Amgen公司為例探討生技醫藥公司發展之專利策略」,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0年。[5] 吳麗真,「從生物晶片談創新研發策略」,能力雜誌,60-65頁,民國90年。[6] 呂榮銘,「生物晶片的技術發展現況」,化工資訊,5-11頁,民國89年。
[7] 李玲慧、蔡世峰,「基因晶片與基因組研究」,科學月刊,第33卷第9期, 739-743頁,民國88年。[8] 李恩清,「中國生物晶片應用前景分析」,醫藥經濟報,民國91年1月。
[9] 李鍾熙、邱創汎,「生物晶片及其衍生之機會」,化工,第48卷第3期,13-16頁,民國90年。[10] 沈志剛,「我國生物晶片廠商策略聯盟與競爭優勢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0年。[11] 周正中,白果能,「微陣列生物晶片簡介及其應用」,科儀新知,第23卷第5期,5-13頁,民國91年4月。[12] 林珮慈,「由Affymetrix專利侵權訴訟發展看生物晶片產業之策略聯盟」,工研院ITIS,民國91年。
[13] 林殿琪,「基因晶片國際大廠專利初探─以Affymetrix為例」,專利情報月刊,第18期,44-54頁,民國91年3月。
[14] 邱創汎,「生物晶片商機與策略」,工研院化工所,民國88年,
[15] 邱爾德、黃遠東,「整合微電子、生化與光電技術之生物晶片技術」,電子月刊,第6卷第1期,104-111頁,民國89年。[16] 施純榮,「上半年生物晶片產業的回顧與展望」,工研院,民國90年8月。
[17] 徐慶昇,「在晶片上作實驗─談實驗室晶片發展現況」,寶來證券,民國90年。
[18] 徐慶昇,「蛋白質晶片發展現況」,寶來證券,民國90年。
[19] 張維懋,「生物晶片研發概況」,科學月刊,第30卷第9期, 716-719頁,民國88年。[20] 陳建銘,「生物晶片(Biochip)專題研究」,工研院IT IS,民國88年。
[21] 陳啟楨,「生物晶片研發現況與趨勢」,化工,第48卷第3期,33-38頁,民國90年。[22] 陳淑慧等著,「實驗室晶片(Lab-on-a-chip)在生化分析上的應用」,化工,第48卷第3期,39-47頁,民國90年。
[23] 章菱,「生物晶片身價水漲船高」,商業時代,第50期,民國90年。
[24] 辜韋智等著,「結合材料化學、生物醫學、資訊科學的明日之星:生物晶片」,化工,第48卷第3期,17-32頁,民國90年。
[25] 楊婷琪,「生物學家在蛋白質體尋找黃金」,工研院經資中心,民國90年11月。
[26] 趙珮如,「Affymetrix專利網,生技業緊箍咒」,經濟日報,民國90年4月15日。
[27] 賴世育,「基因微陣列晶片介紹與市場分析」,生技時代,29-31頁,民國91年3月。
[28] 蘇麗華,「Affymetrix獨霸有理?」,生技時代,第5期,38-39頁,民國91年3月。
[29] 蘇麗華,「指甲大的實驗室─生物晶片掌控全球百億美元商機」,生技時代,18-22頁,民國91年3月。
[30] 蘇麗華,「解開基因之謎,生物晶片獨領風騷!」,生技時代,特刊,78-82頁,民國90年。
(二)外文部分
[31] “Gene Bully”, Forbes, Vol. 168, Issue 1, p.74, 2001.
[32] “Gene chip breakthrough”, Fortune, Vol. 135, pp.56, 1997.
[33] Julia Boguslavsky ,”Protein Chips Still Growing”,Drug Discovery & Development, March 2001.
[34] KK Jain, ” Applications of biochip and microarray system in
[35] Mark Schena, et al, “Microarrays: biotechnology’s discovery platform for functional genomics”, Tibtech, Vol. 16, pp.301-306, July 1998.
[36] Moukheiber, Zina, “Protein Power”, Forbes, Vol. 168, Issue 12, pp.151-152, November 2001.
[37] Pan, Mike, “Taiwan sees growth in biochip technology sector”, Electronic Engineering Times, p.36, October 2001.
pharmacogenomics”, Pharmacogenomics, 1(3), pp.289-307. 2000.
[38] Samuel K. Moore, “Making Chips to Probe Genes”, IEEE Spectrum, pp.54-60, March 2001.
[39] Service, Robert F., “Searching for Recipes for Protein Chips.” Science, Vol. 294 , Issue 5549, p.2080. Devember 1997.
[40] The biochip world, Frost & Sullivan, 2001.
[41] 松永是,DNAchip應用技術(DNA chips and it''s applications),東京,2001。
(三)網路資料引用
[42] 徐作聖、邱亦嘉、曹嘉倩,「機電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以生物晶片為例」,STIC,http://www.stic.gov.tw/policy/sr/9102t1.htm,最新評析,民國91年3月。
[43] http://www.ayyametrix.com
[44] http://www.incyte.com
[45] http://www.duke.edu/web/mms190/team3/index.html
[46] 謝靜宜,「DNA晶片的簡介及全美四大DNA晶片生技公司和其產品」,http://www.quote123.com,民國90年。
[47] http://www.itri.org.tw
[48] 辜韋智,「生物學家的金礦還是陷阱?」淺談Microarray的應用與限制, http:/www.u-vision-biotech.com
[49] http://www.biotechinsights.com
[50] “The Surging Microarray Biochip Business”, Business Communications Co., Inc. http://www.bccresearch.com/editors/RB-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