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Alfredsen, K., Bakken, T. H., Harby, A. and Marchand, W. (1997)”Application and Comparision of Computer Models for Quantifying Impacts of River Regulations on Fish Habitat”, HYDROPOWER ''97, Trondheim, Norway.
2.Blaxter,J.H.S,(1969)”Swimming speed of fish” ,p62、p69~p100。
3.Joweet, I. G. (1997),“Instream Flow Methods: A Comparison of Approaches,”Regulated Rivers, p 13.
4.Marshall,N.B,(1965)” The Life of fishes”,London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5.Sangnes. P. and Stategr. B.(2000), “Evalution of fish hydrodynamics relations with lotic habitat use”.se3.1.
6.Stokseth, S. (1998) "Major physical factors controlling sloughing of periphyton during flood disturbances ".
7.方力行、蘇六裕、陳義雄、韓僑權、陳益惠 (1996)「高身鯝魚型態、分布及生物學之研究」。生物科學。39(1), p78-87。
8.井上 實(1978)「魚的行動與漁撈方法」。
9.何大仁、蔡厚才(1999)「魚類行為學」,p164、251-268。
10.汪靜明(1998),「河川生態基流量設計及魚類棲地改善之理念」,環境教育季刊,P49-69。11.汪靜明(1992),「河川生態保育」, p189。
12.汪靜明(1993),「河川生態系」,大自然的恩賜-水,p109。
13.汪靜明(2000),「濁水溪流域上游栗栖溪河川生態研究及魚類保育計畫」,台電工程月刊,p91~117。
14.吳富春、李國昇、陳宣宏(1998),「河川棲地模式PHABSIM之水理計算敏感度分析」,台灣水利,46(2)p60-69。
15.吳富春、鄭武慎(1998),「七家灣溪櫻花鉤吻鮭棲地環境之改善分析」,台灣水利,p71~72。
16.林火炎(1994),台東縣卑南溪魚類調查及鄉土教材研究,p61。
17.施志昀 (1994),「台灣淡水蝦、蟹類之分類、分佈及幼苗變態研究」, 國立海洋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p220。18.郭瓊瑩(1999)「河川環境保育規劃準則研究」。
19.郭瓊瑩(2000)「永續河川空間規劃設計研究」。
20.陳義雄、方力行(1996) 「台灣河川湖泊魚類的生態特性與棲地現況」
21.曾晴賢(1998), 「台灣溪流生態保育與工程」p8。
22.張紹勳、林秀娟(1993)「SPSS FOR WINDOWS 統計分析」,sec17-2。
23.張明雄、林曜松(1994)「攔沙壩對水生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24.葉昭憲(1998)「七家灣溪河床棲地改善之研究」。
25.蘇方貴(1983),「相關與迴歸分析」,sec1.1、2.1.2、2.2。
26.劉炯錫、陳正雄、孫明德(1998),「87年度新武呂溪高身鏟頜魚與氏棘 八族群監測計畫期末報告」,p19,台東縣政府農業局。
27.劉炯錫、陳信朋、黃志鵬、卓家慶、蔡志奇等(1997),「新武呂溪及大崙溪高身鏟頜魚資源調查及管理計畫」p22,台東縣政府農業局。
28.戴永褆(1998),「台東縣大崙溪魚類群聚、棲地環境與保育經營策略」,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學報7(3)p195-205。
29.台東縣政府(1999)「卑南大溪生態解說手冊」p7~p17。
30.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9)自然保育網站「台東縣海端鄉新武呂溪魚類保護區」http://wagner.zo.ntu.edu.tw/protect/shinwulu/ShinWulu.htm#動物資源。
3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0)台灣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手冊(3)台灣淡水魚(I),p81、p126。
31.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網站(2001)http://life.nthu.edu.tw/~labtcs/HKL2001/biology/Monk/s0japonicus.htm
32.經濟部水利處第八河川局河川(2000)「河川保育與景觀復育工程專案報告」。
33.經濟部水利處第八河川局(2001)「卑南溪航測數值地形及影像圖資整合製作成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