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89
《二程集》 二 程 台北,漢京出版社 1983
《王陽明全集》 王守仁 台北,大申書局 1983
《王龍溪全集》三冊 王 畿 台北,華文書局 1970
《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篡委員會編
台南,莊嚴文化 1997
《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廿五冊-《高子遺書》
《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一六五冊-《快雪堂集》
-附錄周海門先生文錄十二卷
《資治通鑑》 司馬光 台北,中華書局 1966
《四書集注》 朱 熹 台北,世界書局 1985
《宋元學案》六冊 黃宗羲 台北,華世出版社 1988
《明儒學案》三冊 黃宗羲 台北,華世出版社 1988
《朱子語類》一∼八冊 朱 熹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86
《通志堂經解》第三十八冊《大學或問》
朱 熹 台北,漢京出版社 1980
《東越證學錄》 周汝登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70
《周子全書》 周敦頤 台北,廣學社印書館 1975
《象山全集》 陸象山 台北,中華出版社 1987
《陸九淵集》 陸象山 台北,里仁書局 1981
《張載集》 張 載 台北,漢京出版社 1983
《南軒集》上、下冊 張 栻 台北,廣學社 1975
《劉子全書及遺編》 劉宗周 台北,中文出版社 1981
《盱壇直詮》 羅汝芳 台北,廣文書局 1977
《日知錄》 顧炎武 台北,中華書局 1976
今人著作:
《中國哲學論集》 王邦雄 台北,學生書局 1986
《陽明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王邦雄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所中心 1989
《王畿評傳》 方祖猶 南京:南京大學 2001
《明代理學論文集》 古清美 台北,大安出版社 1990
《王陽明致良知教》 牟宗三 中央文物供應社
1980
《從陸象山到劉蕺山》 牟宗三 台北,學生書局 1984
《現象興物自身》 牟宗三 台北,學生書局 1984
《圓善論》 牟宗三 台北,學生書局 1985
《心體與性體》一∼三冊 牟宗三 台北,正中書局 1985
《理則學》 牟宗三 台北,正中書局 1982
《康德的道德哲學》 牟宗三 台北,學生書局 1983
《中國哲學十九講》 牟宗三 台北,學生書局 1983
《大學義理疏解》 岑溢成 台北,鵝湖出版社 1991
《儒家與康德》 李明輝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90
《儒學與現代意識》 李明輝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1
《當代新儒學之哲學開拓》 李瑞全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3
《朱子及其哲學》 范壽康 台北,開明出版社 1976
《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 唐君毅 台北,學生書局 1984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 唐君毅 台北,學生書局 1989
《王陽明》 秦家懿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92
《中國思想史論集》 徐復觀 台北,學生書局 1983
《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 陳 來 人民出版社 1991
《朱子論集》 陳榮捷 台北,學生書局 1988
《王陽明與禪》 陳榮捷 台北,學生書局 1984
《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 陳榮捷 台北,學生書局 1988
《王陽明-中國十六世紀的唯心主義哲學家》
張君勱.江日新譯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91
《論語義理疏解》 陽祖漢等 台北,鵝湖出版社 1994
《儒家的心學傳統》 陽祖漢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2
《儒學與康德的道德哲學》 陽祖漢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87
《中國哲學史》 勞思光 香港,友聯出版社 1986
《新編中國哲學史》四冊 勞思光 台北,三民書局 1986
《王陽明-躬行實踐的儒者》 鄭吉雄 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980
《王陽明哲學》 蔡仁厚 台北,三民書局 1983
《新儒家的精神方向》 蔡仁厚 台北,學生書局 1984
《孔孟荀哲學》 蔡仁厚 台北,學生書局 1984
《中國哲學史大綱》 蔡仁厚 台北,學生書局 1988
《黃宗羲心學的定位》 劉述先 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86
《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 劉述先 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86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錢 穆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
《宋明理學概述》 錢 穆 台北,學生書局 1992
《王陽明思想之進展》 鍾彩鈞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
期刊論文:
〈王龍溪良知四無說析論〉 王財貴《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集刊》 1991.6
〈從天台圓教論儒家心學建立圓教之可能性〉 王財貴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6.5
〈陸王一之心性之學〉 牟宗三
《自由學人》第一卷第一∼三期 1956
〈朱子道德學形態之重檢〉 李瑞全台北,《鵝湖學誌》第二期頁129-135
〈敬答李明輝先生對「朱子道德學形態之重檢」之批評〉李瑞全台北,《鵝湖學誌》第四期頁137-142 1990.6
〈論儒家之法治觀〉
《中國文化月刊》第四十二期 1983.4
〈孟子 "性命對揚" 章釋義〉 李瑞全《中國文化月刊》第六十四期 1985.2
〈孟子政治哲學之定位:民本與民主之論〉 李瑞全《鵝湖月刊》第十六卷,第五期 1990.11
〈福報與圓善〉 李瑞全
《當代新儒學國際研討會》 1991
〈朱子的倫理學可歸入自律倫理學嗎?〉 李明煇
台北,《鵝湖學誌》第四期頁129-135 1990.6
〈孟子告子篇之「情」與「才」論釋〉 岑溢成台北,《鵝湖月刊》第五卷第十、十一期 1989.6
〈陽明內聖之學研究〉 林月惠
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8.5
〈陽明學派工夫理論之探究-兩個路向爭議的衡定〉 林志欽
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0.6
〈王門天泉證道研究-從實踐的觀點衡定「四無」、「四有」與「四句教」〉 高瑋謙
國立中央大學哲研所碩士論文 1993
〈黃梨洲對陽明「心體無善無惡」說的疏解與其在思想史上的意涵〉
陳熙遠
《鵝湖月刊》第一七七期 1990.3
〈王門功夫問題之爭議及儒學精神之特色〉 勞思光《新亞學術集刊》第三期 1982
〈朱子格物之再省察〉 曾昭旭台北,《鵝湖月刊》第十一卷第一期 1985
〈儒學心性論的現化課題〉《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 傅偉勳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86
〈朱子對於惡的來源的說明〉 傅武光台北,師大國文學報第十八期 1989.6
〈許敬菴、周海門九諦九解之辯〉 鄭燦山〈周海門「九諦九解」之辯的疏解〉 蔡仁厚
《鵝湖學誌》第三-四期 1989.6
〈孟子心性論研究〉 蔡仁厚
《孔孟學報》第廿二期 1971
〈孟子的修養論〉 蔡仁厚
《孔孟學報》第廿四期 1972
〈中日陽明學的特色〉 蔡仁厚
《華學月刊》第九期 1972
〈王陽明思想的發展與完成〉 蔡仁厚
《中國學人》第五期 1973
〈胡子知言大義述評〉 蔡仁厚
《孔孟學報》第廿七期 1974
〈陽明學的基本義〉 蔡仁厚
《孔孟學報》第廿八期 1974
〈王門天泉四無宗的論辯〉 蔡仁厚
《鵝湖月刊》第四期 1975
〈王陽明大學問思想析論〉 蔡仁厚
《書目季刊》第廿卷第一期 1986
〈王陽明對心性工夫的指點〉 蔡仁厚
《中華文化學報》創刊號 1994
〈王陽明辨心學與禪學〉 蔡仁厚
《東海哲學研究集刊》 1995
〈王龍溪思想的衡定〉 蔡家和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
〈周海門哲學思想研究〉 羅哲浩
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