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國工程師學會,「中國工程師手冊」,土木類,第廿篇,1997。2.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工料分析手冊」,1996。3.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八十四年度標準單價表」,1996。4.何桂軒,「工程專案單元性估算分析系統建立之初步探討」,中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論文,2000。5.高雄市政府,「工料及單價分析手冊」,1995。6.梁淑麗,「協力外包制度下暫時性人力管理之分析」,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7.陳玉菁,「航空公司修護人員供給規劃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1。8.郭慶鴻,「公共工程分包管理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9.彭光漢,「營建資源供需推估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10.黃再賢,「營造業引進外籍勞工之初步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11.達欣工程工務處,「達欣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外勞成本效益分析報告」,1995。12.黃忠發,「營造業對其下包垂直整合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13.黃忠發,「營建業分包管理中班底效益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14.葉昱徵,「營建工程自辦分包決策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碩士論文,2000。15.張倩瑜,「我國營造市場經濟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16.游義琦,「台灣地區營造工程資源供需推估系統架構」,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博士論文,1995。17.張繼忠,「建築工程分包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18.詹崑玉,「建築工程外包之分析-交易成本理論之應用」,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19.劉晟熙,「外包成功關鍵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20.潘自明,「建立公共工程資源需求推估模式」,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1998。21.Cassimatis, P.J., “ Economics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 National Industrial Coference Board,” New York, U.S.A., 1969.22.Coase, R.H., “ The Nature of The Firm, ” Economica, Vol. 14, NO. 16, pp. 386-405, 1937.23.Haber, W., “ Construction Industry ,Encyclopa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 ” Vol. 4, pp. 262~279, 1937.24.Thomas, H.R., T.M.Cody, and G.W.James, “ Learning Curve Models of Construction Productivity,” Journal of Con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Vol. 112, No. 2, pp. 65-69, 1986.25.Porter, M. E. , “ Competitive Strategy”, New York, U.S.A.,1980.26.Oglesby, C.H., H.W. Parker, and G.A. Howell, “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in Construction, ”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88.27.Williamson, O.E. , “ Market and Hieravhies: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 New York:Free Press, pp. 21-40, 1975.28.Williamson, O.E. , “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Free Press, New York, 1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