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1.內政部人口政策委員會 (2000) 人口政策資料彙集,台北。
2.內政部統計處 (1980-2000) 台閩地區人口統計要覽,台北。
3.內政部統計處 (1994) 民國81年台閩地區簡易生命表,台北。
4.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 (1989) 台灣中部區域計畫(第一次通盤 檢討),台北。
5.朱健銘 (2000) 土地利用空間型態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江莉莉 (1994) 人口轉型、年齡結構與所得分配:理論與台灣的實證研究,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7.行政院主計處 (1980、1990、2000) 台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原始資料檔。
8.行政院主計處 (1994) 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9.何秋穎 (1998) 台閩地區地區老人居住狀況及對福利措施之期望,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10.宋韜、湯建中 (2001)“試析上海市人口老齡化與社會養老設施的發展”,人文地理,第16卷,第3期,頁26-33。
11.李美玲、王德睦、陳寬政 (1993)“台灣人口轉型後的人口政策與社會政策”,載於人口與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人口學會,頁23-37。
12.杜智弘 (1984) “台灣地區死亡人口之季節性及區域性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8期,頁195-218。
13.周玉慧、楊文山、莊義利 (1998)“晚年生活力、社會支持與老人身心健康”,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0卷,第2期,頁227-265。14.周家華 (2000) 老人學研究─理論與實務,台北,正中書局。
15.周素卿、詹麗芬 (1994)“台北都會區居住空間的分化類型”,台灣大理學院地理系地理學報,第17期,頁1-20。
16.周國屏 (1989) 雲林縣人口外移對農家人口結構及社經生活影響之研究,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7.周國屏 (1999)“台灣內部人口移動的空間型態”,地理科教學研究專輯,第2輯,頁25-45。
18.林忠正 (1987)“台灣人口轉型與老年人口的撫養問題”,人口學刊,第11期,頁1-18。19.林慧娟 (1996) 大台北地區人口老化及老年人口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姚靜、李爽 (200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成因及對策分析”,人文地理,第15卷,第5期,頁24-29。
21.施添福 (1979)“台灣人口年齡結構的改變和內部人移動的空間關係”,地理學研究, 第3期,頁55-78。22.孫得雄、齊力、李美玲 (1997) 人口老化與老年照護,台北,中華民國人口學會叢書。
23.徐麗娟、鄭文輝 (1984) 老年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24.袁緝輝 (1991) 當代老年社會學,台北,水牛出版社。
25.涂肇慶、陳寬政 (1990)“人口變遷對社會安全制度的影響”,載於人口變遷與經濟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頁421-442。
26.張秀玲、鄒克萬、張曜麟 (2000)“都市地價之空間態變化特性研究”,載於地理學與區域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彰化市,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頁245-259。
27.張明正 (1990)“台灣地區生育轉型與高齡人口結構之變遷”,載於人口變遷與經濟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頁535-551。
28.張峻嘉 (2000)“台北縣人口老化空間差異之研究”,載於二十一世紀的人口、家庭與遷徙問題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人口學會,頁106-125。
29.張國楨 (1995)“空間統計分析與地理資訊系統 1”,自動化科技,第131期,頁109-112。30.張國楨 (1995)“空間統計分析與地理資訊系統2”,自動化科技,第132期,頁130-133。31.張國楨 (1995)“空間統計分析與地理資訊系統3”,自動化科技,第133期,頁101-104。32.梁蘄善 (1985) 地理學計量分析,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印行。
33.莊翰華 (1983) 台灣地區老年人居住環境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34.莊翰華(2002)“台灣地區人口遷移類型之空間特性分析(1979-1999)─兼論計畫之省思”,載於台灣人口學會第十七屆年會人口轉型與社會、國民健康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人口學會,頁386-407。
35.陳宇嘉、陳寬政 (1983) 台灣之人口老化與家庭結構,台北,聯經出版社。
36.陳明竺 (1994) 台灣省國宅使用現況之調查與評估結案報告書,台北,臺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
37.陳國川 (1986)“台灣人口年齡結構空間分布的變化”,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12期,頁57-68。
38.陳淑美、謝雨生(1996)“台北市與台灣鄉村地區人口老化因素的比較”,人口學刊,第17期,頁31-58。39.陳淑美、謝雨生 (1997) 人口成長、人口老化與人口問題--人口老化與老年照護,台北,中華民國人口學會。
40.陳榮昌 (1999) 老人生活狀況分析,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41.陳寬正、王德睦 (1987) 因應我國人口高齡化之對策,行政院發展考核委員會。
42.陳寬政 (1990)“台灣地區的人口轉型與人口老化”,政大學報, 第25期,頁16-29。
43.陳寬政 (1990)“台灣地區現代化過程對老人居住安排之影響”,載於人口變遷與經濟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頁535-551。
44.陳寬政、涂肇慶 (1993)“台灣地區人口老化的速度”,人口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人口學會,頁121-133。
45.陳寬政、葉天鋒 (1982)“日據時代以來台灣地區人口年齡組成之變遷:1905-1979”,人口學刊,第6期,頁99-114。
46.章英華 (1995) 台灣都市的內部結構:社會生態的與歷史的探討,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47.彭駕騂 (1999) 老人學,臺北,揚智文化。
48.黃進豐 (1990) 當前社會補助措施之研究,台北,內政部社會司。
49.黃際鍊 (1979)“由農業普查看台灣農家勞動結構變遷與勞動移出”,載於台灣人力資源會議論文集(上),台北,中研院經濟所,頁345-380。
50.傳樺 (1998)“老齡人口地理研究的基本內容”,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第4期,頁20-23。
51.楊宗惠 (1995)“台灣地區人口老化空間變遷與特性分析”,師大地理研究報告 第23期,頁1-26。
52.楊菊吟 (1989)“論高齡化社會與我國老人福利的需求及展望”,復興崗學報,第41期,頁363-381。53.詹火生 (1990)“老人福利需求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科學發展,第14卷,第2期,頁1625-1632。
54.詹火生 (1998)“迎接高齡社會的挑戰”,載於1997年亞太國際老人照護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頁78-85。
55.鄒克萬 (2000)“區域人口分布之時空分析”,土地科學學報,第1期,頁33-50。
56.廖正宏 (1986)“台灣地區未來十年之人口與人力資源”,中國論壇,第21卷,第8期,頁35-42。57.廖正宏、林瑞碧 (1978)“影響農家勞動利用因素之分析”,載於台灣人力資源會議論文集(上),台北,中研院經濟所,頁725-756。
58.臺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 (1999) 台灣地區、台北市、高雄市及台灣省各縣市、鄉鎮市區人口統計資料彙編,台中市。
59.褚勁風 (2001)“世界人口老齡化過程及特點”,地理教學,第1期,頁11-12。
60.樊蕙君 (1981)“論台北市人口結構之變化”,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第9期,頁67-81。
61.蔡宏進、廖正宏 (1993) 人口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62.謝高橋 (1991) 都市的結構模式,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63.謝銘智 (2000) 公共設施計劃空間公平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64.羅明哲(1990)“農業勞動老年化、婦女化與農業發展(上)”,台灣經濟,164期,頁13-43。
<二>西文部份
1.Anselin, L. (1995)“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 —LISA”, Geographical Analysis, 27(2):93-115.
2.Bennett. N.L. and S.J. Olshansky (1996)“Forecasting US Age Structure and the Future of Society ”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22(4):703-727.
3.Casetti, E. (1972)“Generating Model by the expansion method:Application to Geographic Research”, Geographical Analysis, 11(1):81-91.
4.Chen, C.S., Wu, H.T. and G.W. Lee (1999)“Population Aging and Changes in Dependency Ration in Taiwan”, Journal of Population Studies,20:35-53.
5.Chesnais, J.C. (1990)“Demographic Transition Pattern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Age Structure”,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16(2):327-336.
6.Chiung, L.H. (1977)“A study of age structure in the Taipei-Keelung region”,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9:39-51。
7.Clarke, J.I, (1972) Population geography ,New York : Pergamon.
8.Cliff, A. and J.K. Ord (1973)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London : Pion.
9.Cliff, A. and J.K. Ord (1981) Spatial Processes : Model and Applications , London : Pion.
10.Coulson, M.R.C. (1968)“The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s in Kansas City”,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58:155-176.
11.Cowgill, D.O. (1978)“Residential Segregation by Age in American Metropolitan Area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33(3):446-453.
12.Cowgill, D.O. (1982) Aging around the world, California : Belment.
13.Cyrus, C.Y. (1997)“Age-distribution Dynamics and Aging Indexes”, Demography ,34(4):556-563.
14.Flynn, C.B. (1980)“General Versus Aged Interstate Imgration,1970─1986”,Research on Aging, 2(2):141-154.
15.Frey, W.H. (1989)“Elderly Demographic Profiles of U.S. States , Aging-in-Place , Migration and Immigration Impacts”, Human Geography,55:218-227.
16.Gary, L. P. and R.P. Larkin (1993) Population Geography : Problems, Concepts, and Prospects , Iowa: Kendall/Hunt.
17.Getis, A. and J.K. Ord (1992)“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Association by Use of Distance Statistics ,Geographical Analysis”,24(3):189-206.
18.Getis, A. and J.K. Ord (1995)“Loc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Statistics:Distributional Issues and an Application ”,Geographical Analysis, 27(4):286-306.
19.Goodman, A.C. (1987)“Using Lorenz Curves to Characterize Urban Elderly Population”,Urban Studies, 24:77-80.
20.Kendig, H. (1976)“Neighbourhood Conditions of the Aged and Local Goverment, The Gerontologist, 16:148-156.
21.Morrill, R.L. (1990)“Regional Demographic struc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Professional Geographer,42(1):38-53.
22.Morrill, R.L. (1993)“Development, Diversity and Regional Demographic Variability in the U.S.”,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83(3): 406-433。
23.Murphy, P. (1979)“Migration of the Elderly : A Review”, Town Planning Review,50:84-93.
24.Orill, R. L. (1990)“Regional Demographic Struc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42:38-53.
25.Oriol, W. (1992)“Aging in All Nations” in A Spatial Report on 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Assembly on Aging.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ouncil on Aging.
26.Preston, S.H., Himes, C. and M. Eggers (1989)“Demographic Conditions Responsible for Population Aging”, Demography, 26(4):691-704.
27.Pupation Reference Bureau (1999) World Population Data Sheet, Washington, DC。
28.Rogers, A. and J.K. Castro (1981) Model migration schedules.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 Australia: Laxenburg, pp.208-210.
29.Roland. H.J. (1990) Population Geography, London : P.C.P.
30.Rosow, I. (1967) Social Integration of the Aged, New York: Free Press.
31.Soldo, B.J. (1980)“America’s Elderly in the 1980′s ” Population Bulletin, 35(4):1-47.
32.Svart, L.M. (1976) “Environmental Preference Migration: A Review”, Geographical Review, 66:314─330.
33.Wiseman, R.F. (1978)“ Spatial Aspects of Aging”,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 78(4):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