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94.15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5 20:5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謝孟君
研究生(外文):Meng-Chun Hsieh
論文名稱:選民投票取向與候選人競選策略之關係─以嘉義市第五屆立委選舉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ting Orientation and Candidates’ Campaign Strategies - The Case of the 5th Chiayi Legislator’s Election
指導教授:許士軍許士軍引用關係郭俊次郭俊次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Paul S.C. Hsu Ph. D.Juen-Tsch Kuo Ph. D.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6
中文關鍵詞:投票取向候選人競選策略選舉市場區隔
外文關鍵詞:Voting OrientationCandidates’ Campaign StrategiesElectionMarket Segment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5
  • 點閱點閱:174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人類自有選舉活動開始,各種競選方式即層出不窮,國內外學者對於競選的各項研究亦不斷地在進行。早在1940年代歐美先進民主國家便開始將行銷理論應用在選舉過程,反觀國內對政治行銷的研究十分有限,國內許多政治學者對選民的投票行為及選民對候選人選擇因素有很多研究,時代的改變,造成選民對候選人的期望與需求亦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對一般選民的偏好作研究調查。
爰此本研究藉民國90年立委選舉之便,試圖達到下列目的,冀望能作為各政黨往後選舉策略之擬定及參考:1.以選民的政治態度及性格為區隔之基礎,對嘉義市選民進行選民區隔分析,探討不同投票傾向區隔的選民之差異;2.探討嘉義市各選民區隔在人口統計變數上是否有顯著差異;3.探討候選人選舉行銷的策略運用;4.了解選民的投票取向及其與候選人行銷策略之關係;5.以得票率分析候選人不同行銷策略之成果績效。
研究結果發現選民投票給候選人的考量因素主要可分為七大因素,分別為關係、理性、投入、意識、政黨、新人與外型因素。選民區隔大致上可分為五組,依序為易受請託影響之士、低意識型態之士、關心選情之士、理性之士及無關緊要之士。人口統計變數中只有年齡、婚姻、學歷、宗教、職業及收入在各選民區隔中有顯著差異。此外嘉義市選民投票取向主要為候選人取向、次為政見取向、關係取向及政黨取向。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history of elections, a variety of campaign methods have appeared. Man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conduct research on this topic. Since 1940 foreign scholars of advanced democracy in Europe and America have started the application of marketing theories and strategies in political campaigns. On the contrary, it is rare to find it in domestic research. Scholars in political science have conducted much research on voting behavior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voter’s choices. Due to the changing times, voter’s expectation and demand for the candidate will be different. Thus, we need to do some research on voter preference.
Since the 5th Legislator’s Election in 2001 will be held so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Use voter’s political attitude and characteristic as the basis for segmentation, then conduct cluster analysis for Chiayi voters in order to find the difference among each segment. 2. Examine the difference of demographic variables among each segment. 3. Examine candidates’ campaign strategies. 4.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oting orientation and candidates’ campaign strategies. 5.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marketing portfolio based on the vote rate.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assist parties and candidates to plan adequate campaign strategies in the future.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re are seven major voting factors: relationships, rationality, involvement, ideology, party, new figure and looks. Voter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segments based on the seven factors. Regarding demographic variable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segments based on age,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occupation and income. Furthermore, the sequence of voter voting orientation in Chiayi is candidate orientation, issue orientation, social relation orientation and political affiliation orientation.
目 錄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對象 4
第三節 研究流程及本論文結構 5
第二章 選民投票行為相關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行銷本質與市場區隔 8
第二節 政治行銷:政黨行銷與選舉行銷 15
第三節 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 22
第四節 選舉行銷策略規劃 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2
第二節 研究設計 55
第三節 問卷設計 58
第四節 分析方法 59
第五節 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61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結果 63
第一節 選民區隔 63
第二節 檢定選民區隔與投票取向 70
第三節 選民區隔在人口統計變異上之差異性檢定 92
第四節 嘉義市立委候選人之行銷策略 97
第五節 檢定選民投票取向與候選人行銷策略之關係 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研究結果 109
第二節 與過去研究之比較 112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14
參考文獻 115
附錄一:嘉義市立委參選人訪談及選情描述 122
附錄二:嘉義市選民對各候選人的評價 136
附錄三:立委訪談問卷 138
附錄四:選民問卷 142
一、中文期刊
1.朱雲漢(1992),「二屆立委選舉結果之評估」,國家政策(動態分析)雙週刊,第50期,頁12-14。
2.成台生(1999),「拉票與選民行為分析」,中山學報,第20期,頁111-133。
3.吳統雄(1994),「『形象投票』預測模式在台北市實施的效果研究」,民意季刊研究,第189期,頁41-67。
4.何金銘(1994),「候選人勝選因素分析模型初探:第十一屆縣市長選舉的個案研究」,選舉研究,第1卷第7期,頁111-146。
5.---- (1994),「勝選因素:北高兩市二屆立委選舉比較研究」,選舉研究,第1卷第2期,頁163-198。
6.---- (1994),「候選人勝選因素分析模型再探: 高雄縣省議員選舉的個案分析」,中山社會科學學報,第8卷第4期,頁53-105。
7.---- (1995),「賄選現象與賄選效果:高雄市二屆立委選舉的個案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6期,頁109-144。
8.---- (1997),三屆立委區域選舉候選人勝選因素分析,行政院國科會計劃成果報告,計劃編號:NSC85-2414-H-110-003。
9.何思因(1993),「我國選民對政治議題態度的穩定性」,東亞季刊,第25卷第2期,頁53-62。
10.何思因(1994),「台灣地區選民政黨偏好的變遷:1989-1992」,選舉研究,第1卷第1期,頁39-52。
11.李培元(1996),「政治市場理論與政治過程的商品化」,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8卷第1期,頁149-188。
12.余宗儒(1998),「1998台北市長競選活動策略之研究」,第七屆中華民國廣告暨公共關係學術與實務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
13.李芝靜、余若芸(1998),「生活型態區隔之學生購買飲料行為模式與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銘傳學刊,第9卷第2期,頁43-62。
14.林嘉誠(1989),「選舉的成因與防治途徑」,中國論壇,第258期,頁25-27。
15.林呈綠(1998),「候選人提名與政黨區隔行銷」,廣告雜誌,第80期,頁118-120。
16.林瑞豐(1998),「茶飲料市場區隔及產品定位之研究─以屏科大學生生活型態為例」,農業經營管理,第4期,頁149-183。
17.林佳龍(2000),「台灣民主化與政黨體系的變遷:精英與群眾的選舉連結」,台灣政治學刊,第4期,頁3-55。
18.胡佛、游盈隆(1983),「選民的投票取向:結構與類型的分析」,政治學報,第11期,頁225-279。
19.胡佛、陳明通(1988),「台灣民眾的選舉參與行為」,收錄於楊國樞、瞿海源主編,變遷中的台灣社會,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專刊乙種第20號,頁401-408。
20.徐火炎(1993),「選民的政黨政治價值取向、政黨認同與黨派投票抉擇:第二屆國大代表選舉選民的投票行為分析」,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Part C),第3卷第2期,頁144-166。
21.徐火炎(1993),「選舉競爭與政治分歧結構的變遷:國民黨與民進黨勢力的消長」,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6卷第1期,頁37-74。
22.陳世敏(1992),「候選人形象與選民投票行為」,新聞學研究,第46集,頁149-168。
23.陳淳斌(1992),「候選人競選宣傳策略﹣﹣政治行銷在選戰中的應用」,嘉義農專學報,第30期,頁193-211。
24.陳淳斌(1992),「候選人擬定競選宣傳策略的規劃與運用」,嘉義農專學報,第31期,頁141-160。
25.陳義彥(1986),「我國投票行為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思與言,第 23卷第6期,頁557-585。
26.陳義彥、黃麗秋(1986),「選民政見取向的再探討」,投票行為與選舉文化,台北:中國政治學會,頁206-238。
27.陳義彥(1994),「我國選民投票抉擇的影響因素--從民國82年縣市長選舉探析」,政治學報,第23期,頁81-132。
28.陳義彥(1994),「我國選民的集群分析及其投票傾向的預測--從民國八十一年立委選舉探討」,選舉研究,第1卷第1期,頁1-37。
29.陳義彥(1995),「台北市選民的分裂投票分析」,洪永泰主持,台北市民眾市政意向之研究,行政院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29-40。
30.陳義彥、蔡孟熹(1996),「新世代選民的政黨取向與投票抉擇-首屆民選總統的分析」,政治學報,頁63-91。
31.陳明通(1999),「地方派系、賄選風氣與選舉制度設計」,國策專刊,第七期,頁12-13。
32.陳宏銘(1996),「競選策略與競選效能:一九九四年臺北市長選舉三黨候選人競選行為研究」,東吳政治學報,第5期,頁103-131。
33.陳肇堯(1999),「應用市場區隔理論探討不同類型遊憩區遊客旅遊特性之差異」,戶外遊憩研究,第12卷第3期,頁1-20。
34.黃秀端(1996),「決定勝負的關鍵:候選人特質與能力在總統選舉中的重要性」,選舉研究,第3卷第1期,頁103-135。
35.黃秀端(1996),「從選舉結果分析選民的投票行為」,政策月刊,第15期,頁7-8。
36.盛杏湲(1986),「民國72年增額區域立法委員選舉執政黨與黨外中央後援會候選人政見之分析」,思與言,第23卷第6期,頁597-601。
37.盛杏湲(1998),「選民的投票決定與選舉預測」,選舉研究,第5卷第1期,頁37-75。
38.梁世武(1995),「選舉預測--台灣經驗之研究」,立法院院聞,第23卷第11期,頁12-30。
39.梁世武、吳統雄、石崇賢(1995),「選舉預測:1994年台北市市長選舉之研究」,民意研究季刊,第192期,頁12-49。
40.萬鍾汶(1999),「生鮮蔬菜之市場區隔與行銷策略」,農產運銷,第118期,頁24-35。
41.游盈隆(1993),「政治信念、競選策略與選舉動員:台灣地區二屆立委候選人競選模式之研究」,東吳政治學報,第2期,頁375-395。
42. ----(1995),「政黨形象、意識型態與臺灣選舉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78期,頁61-99。
43.游清鑫(1996),「選舉制度、選舉競爭與選舉策略:八十四年北市南區立委選舉策略之個案研究」,選舉研究,第3卷第1期,頁137-177。
44.---- (2000),「競選策略的個案研究:1998年民進黨台北市南區立法委員選舉的探討」,選舉研究,第6卷第2期,頁163-190。
45.---- (2000),「選民心目中理想的候選人:經驗調查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新政局的開端」學術研討會。
46.傅明穎(1998),「北市選民的候選人評價與投票決定」,台灣政治學刊,第3期,頁195-243。
47.湯宗益、張紹勳(1999),「台灣地區信用卡消費行為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50卷第1期,頁88-109。
48.雷飛龍(1990),「台灣地區選民的投票行為-一個理論模式的探索」,行政院國科會專題報告。
49.劉義周(1994),「臺灣選民政黨形象的世代差異」,選舉研究,第1期第1卷,頁53-73。
50.賴其勛 楊靜芳 許世彥(2000),「臺灣自行車消費者市場區隔與購買決策過程」,大葉學報,第9卷第2期,頁19-28。
51.鄭夙芬(1993),「候選人形象與選民投票行為的關連性分析」,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從二屆立法委員選舉探討,主持人:陳義彥,NSC82-0301-H004-034,頁62-81。
二、中文書籍
1.王淑女譯(1992),政治行銷,台北:桂冠,譯自Gary A. Mauser。
2.王志剛、謝文雀編譯(1995),消費者行為,第1版,台北:華泰,譯自Engel J. F., R. D. Blackwell and P. W. Miniard, Consumer Behavior, 8th ed., Dryden Press。
3.方世榮編譯(2000),行銷管理,第4版,台北:東華,譯自Kotler Philip, Marketing Management, 10th ed., Prentice-Hall, Inc.
4.伏和康、魏志中(1994),選舉入門,台北:書泉出版社。
5.李培元(1997),政治商品化理論,第1版,台北:揚智文化。
6.周文賢、李宏達(1992),市場調查與行銷策略研擬,華泰書局。
7.胡佛等(1987),選民的投票行為,中央選舉委員會。
8.---- (1990),選民的投票行為-民國75年增額立委選舉分析,中央選舉委員會。
9.---- (1993),選民的投票行為:民國八十二年二屆國代選舉的分析,中央選舉委員會。
10.---- (1993),選民的投票行為:民國七十八年增額立委選舉的分析,中央選舉委員會。
11.---- (1997),選民的投票行為:民國八十三年台灣省長暨台北市長選舉的分析,中央選舉委員會。
12.---- (1998),投票行為與選舉實務的評估: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的分析,中央選舉委員會。
13.---- (2000),投票行為與選舉實務的評估: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的分析,中央選舉委員會。
14.張永誠(1993),非營利行銷─選戰實務篇,第1版,台北:遠流。
15.---- (1992),選戰行銷,第1版,台北:遠流。
16.陳義彥、黃麗秋(1992),選舉行為與政治發展,第1版,台北:黎明。
17.陳鴻基(1995),選舉行銷戰,第1版,台北:正中。
18.黃俊英、范揚松等(1993),選戰贏家-選舉行銷理念與實戰智慧,第1版,台北:管理科學學會。
19.黃俊英(1992),行銷研究-管理與技術,台北:華泰。
20.---- (1998),多變量分析,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21.梁世武(1996),選舉預測,第1版,台北:華泰。
22.---- (1996),民意調查,第1版,台北:華泰。
23.盛杏湲(1986),國民黨與黨外中央後援會選舉競爭之研究,台北:桂冠。
24.盛治仁(2001),台灣兩千年總統選舉投票行為研究,台北:葦伯。
25.郭仲志、陳演田、葉長庚(1996),<許家班屹立不搖,國民黨力爭上游>,收錄於張昆山、黃正雄主編,地方派系與台灣政治,第1版,台北:聯經。
26.游盈隆(1996),民意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
27.葉長庚(1997),嘉義人.嘉義事,1987-1997新聞文學精選集,第1版,嘉義:嘉義市立文化中心。
28.雷飛龍、陳義彥(1979),公共事務問題意見調查研究之一,未出版。
29.鄭自隆(1992),競選文宣策略─廣告、傳播與政治行銷,台北:遠流。
30.榮泰生(1999),消費者行為,台北:五南。
31.蕭展正、林秀俐(1993),選戰策略,台北:書泉。
三、論文
1.任宜誠(1989),「選舉行銷策略規劃理論、實務與應用─以國內主要政黨及增額立委為例」,中興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
2.林秀容(1993),「選民投票取向與選舉行銷之研究─以高雄市選民為例」,中山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
3.林偉彬(1998),「利益區隔與品質知覺在休旅車市場之應用」,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4.吳芳銘(1996),「地方派系的結盟與分化變遷之研究:以嘉義縣和高雄縣為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吳振宇(1998),「候選人競選策略之研究─1997年新竹縣長選舉之分析」,中正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渠慎萱(1993),「台北縣縣長選舉選民區隔及候選人傾向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
7.楊振慶(2000),「音樂商品市場區隔及消費者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青年市場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8.蔡佳垣(1999),「候選人競選策略之研究:以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馬英九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9.潘律民(1992),「選戰候選人策略性定位一致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
四、英文期刊
1.Assael, Henry, and A. Marvin Roscoe Jr.(1976), “Approaches to Market Segmentation Analysi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40, October, pp.67-77.
2. Boote, Alfred S.(1981), “ Marketing Segmentation by Personal Value and Salient Product Attribute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Vol.21, Feb. 1981.
3.Kelley, Stanley and Thad Mirer(1974),"The Simple Act of Voting,"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68, pp.572-591.
4.Kotler, Philip(1975),“Overview of Political Candidate Marketing,” Advance in Consumer Research, Vol. 2, pp.761-769.
5.Miller, Arther, Wattenberg, Martin P., and Malanchuk, Oksana(1986),“Schematic Assessments of Presidential Candidates,”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80, No. 2, pp. 521-540.
6.Niffenegger,Philip B.(1989),“Commentary Strategies for Success from the Political Marketers,”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Vol. 6, No.1,Winter, pp.45-51.
7.Niffenegger,Philip B.(1989), “Strategies for Success from the Political Marketers,”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Vol.6, No.1, Winter,p.46.
8.Niemi, R. G. and Weisberg, H. F.(1993),“The Classics of Voting Behavior,” Classics in Voting Behavior,Washington, D. 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 pp.1-12.
9.Smith, Wendell R.(1956),“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as Alternative Marketing Strategies ,”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20,July,pp.3-8.
10.Wind, Y.(1978),“Issue and Advances in Segmenta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15, Aug, pp. 317-337.
五、英文書籍
1.Alford, Robert R. (1963),Party and Society,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2.Almond, Gabriel A, and Sidney Verba(1963),The Civil Culture,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3.Assael, Henry (1990), Marketing:Principles & Strategy, Chicago:Dryden Press.
4.Campbell, Angus, Gerald Gurin, and Warran E. Miller(1954),The Voter Decides ,Evanston,III,Row, Peterson.
5.Campbell, Angus, Philip E. Converse, Warran E. Miller, and Donald E. Stokes(1960), The American Voter,N. Y.: Wiley.
6.Campbell, Angus, Philip E. Converse, Warran E. Miller, and Donald E. Stokes(1966), Elections and Political Order, N.Y.: Wiley.
7.Downs, Anthony(1957),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N.Y.: Harper & Row.
8. Easton, David(1953), The Political System:An Inquiry into the State of Political Science,Alfred A. Knopf Lnc.
9.Flanigan, H. William and Zingale H. Nancy(1991),Political Behavior of the American Electorate,CQ Press.
10.Hacker, Kenneth, L., ed.(1995),Candidate Images in Presidential Elections,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1.Hair, Joseph F., Rolph E. Anderson, Ronald L. Tatham, William C. Black(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5th ed, N. J.:Prentice Hall
12.James , Engel F., Roger D. Blackwell and Paul W. Miniard(1995),Consumer Behavior, 8th ed., Dryden Press.
13.Key, V.O. Jr. (1966),The Responsible Electorate: Rationality in Presidential Voting, 1936-1960,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4.Kelley, Stanley(1983),Interpreting Elections,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5.Kotler,Philip(1982),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N.Y.: Prentice-Hall,pp.461-463.
16.Kotler,Philip(2000),Marketing Management, Prentice Hall.
17.Lazarsfeld, Paul E, Bernard Berelson, and Hegel Gandet(1994), The People’s Choice,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8.Lau, Richard R., Sears, David O.(1986),Political Cognition,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19.Mauser, Gary. A. (1983), Politic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Campaign Strategy,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20.Nie, Norman H., Sidney Verba and John R. Petrocik(1976),The Changing American Voter,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1.Niemi, Richard G. and Hergert F. Weisberg(1976), Controversies in American Voting Behavior,San Francisco: W. H. Freeman & Co., p.12.
22.Nimmo, Dan, Savage, Robert L.(1976),Candidate and Their Images: Concepts, Methods, and Findings,Goodyear Publishing Company, Inc.
23.Niemi,Richard G, and Herbert F. Weisberg(1976), Controversies in American Voting Behavior, San Francisco; Freman.
24.Peter, J. Paul, Jerry C. Olson(1999),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Strategy,5th ed, 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
25.Robertson, David(1976), A Theory of Party Competition, London: John Wiley & Sons.
26.Salmore,Stephen A.and Barbara G.Salmore.(1985),Candidates,Parties,and Campaigns-Electoral Politics in America,Washington,D.C.: Congressional Quality Inc.
27.Wattenberg, Martin P.(1991),The Rise of Candidate Centered Politics,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8.Zaller, John R.(1992),The Nature and Origins of Mass Opin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39.梁世武、吳統雄、石崇賢(1995),「選舉預測:1994年台北市市長選舉之研究」,民意研究季刊,第192期,頁12-49。
2. 33.陳肇堯(1999),「應用市場區隔理論探討不同類型遊憩區遊客旅遊特性之差異」,戶外遊憩研究,第12卷第3期,頁1-20。
3. 37.盛杏湲(1998),「選民的投票決定與選舉預測」,選舉研究,第5卷第1期,頁37-75。
4. 36.盛杏湲(1986),「民國72年增額區域立法委員選舉執政黨與黨外中央後援會候選人政見之分析」,思與言,第23卷第6期,頁597-601。
5. 32.陳宏銘(1996),「競選策略與競選效能:一九九四年臺北市長選舉三黨候選人競選行為研究」,東吳政治學報,第5期,頁103-131。
6. 31.陳明通(1999),「地方派系、賄選風氣與選舉制度設計」,國策專刊,第七期,頁12-13。
7. 35.黃秀端(1996),「從選舉結果分析選民的投票行為」,政策月刊,第15期,頁7-8。
8. 34.黃秀端(1996),「決定勝負的關鍵:候選人特質與能力在總統選舉中的重要性」,選舉研究,第3卷第1期,頁103-135。
9. 30.陳義彥、蔡孟熹(1996),「新世代選民的政黨取向與投票抉擇-首屆民選總統的分析」,政治學報,頁63-91。
10. 28.陳義彥(1994),「我國選民的集群分析及其投票傾向的預測--從民國八十一年立委選舉探討」,選舉研究,第1卷第1期,頁1-37。
11. 27.陳義彥(1994),「我國選民投票抉擇的影響因素--從民國82年縣市長選舉探析」,政治學報,第23期,頁81-132。
12. 25.陳義彥(1986),「我國投票行為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思與言,第 23卷第6期,頁557-585。
13. 24.陳淳斌(1992),「候選人擬定競選宣傳策略的規劃與運用」,嘉義農專學報,第31期,頁141-160。
14. 23.陳淳斌(1992),「候選人競選宣傳策略﹣﹣政治行銷在選戰中的應用」,嘉義農專學報,第30期,頁193-211。
15. 22.陳世敏(1992),「候選人形象與選民投票行為」,新聞學研究,第46集,頁14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