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考 文 獻
一、 中文部分
王文科(民78)。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怡甯(民89)。開啟小學生活之門:一年級教師的教師信念之質化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王秀槐(民72)。行動研究法簡介。台灣教育,394,13-19。
王雪貞(民74)。父母之性別角色教養態度、性別特質對學前兒童性別角色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方德隆(民87a)。多元文化時代中兩性平等教育教材發展之趨勢。本文發表於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舉辦之「大專院校兩性平等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會」,1998年4月17日。高雄:私立高雄醫學院。
方德隆(民87b)。中小學兩性平等教育教材發展之趨向。本文發表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主辦之「南區中小學校兩性平等教育」學術研討會,1998年。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方德隆(民89)。多元文化教育中性別意識之內涵。輯於教育部編,八十八學年度高中職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工作坊研習教材,1-11。台北:教育部。
方朝郁(民88)。教科書性別偏見檢核規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石計生、陳秀琪、胡淑雯、林志成、劉倫仕、林奐廷、梁文傑和高榮禧(民82)。意識型態與台灣教科書。台北:前衛出版社。
白博仁(民88)。國小學生的性別角色及其自我概念的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朱景生(民86)。國小校園兩性文化情境與觀察報告。國民教育,38(1),21-23。吳天泰、林美齡(民85)。談小學教育中的兩性均等。輯於謝臥龍主編,兩性、文化與社會,155-178。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佳倩(民88)。國內外兩性平等教育法規彙編。台北市:教育部。吳佳倩(民89)。中美兩性平等教育政策之比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清山、林天祐(民88)。教育名詞-行動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27,66。
吳雅玲(民88)。中等教育課程中兩性平等教育課程內涵之懷德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嘉麗(民84)。高中職校兩性平等教育實施之現況、缺失與可行方案。落實兩性平等教育,32-42。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李卓夫(民89)。大學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權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美枝(民73)。女性心裡學。台北:大洋出版社。
李雯智(民85)。國小五年級兒童利社會行為之俗誌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園會(民78)。班級經營。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何春蕤(民87)。教改理念下的性/別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4-13。
何春蕤(民89)。教改理念下的性別教育。輯於教育部編,八十九學年度高中職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工作坊研習教材,45-51。台北:教育部。
何寬原(民75)。性心理成長過程。諮商與輔導,2,4。
佘曉清(民87)。不同性別的國中生與生物教師之師生互動。本文發表於台灣大學婦女研究室所主辦的「性別與科學教育研討會」,1997年12月19日。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邱天助(民81)。女性主義教育學與Mezirow觀點轉化學習。輯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婦女教育,197-216。台北:師大書苑。
周忠信(民89)。學校推展兩性平等教育之行動研究-以高雄市家庭共學方案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周麗玉(民88)。兩性平等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時代意義。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97-101。
周淑儀(民89)。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進修需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生傳(民89)。新世紀教師行動研究的定位與實踐機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6,1-31。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林怡君(民87)。兩性教育團體輔導方案對國中生兩性知識、態度與相處行為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昱貞(民90)。性別平等教育的實踐:兩位國中女教師的性別意識與實踐經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惠枝(民89)。國小教科書性別角色研究分析及國小高年級兒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碧雲(民90)。轉化課程的試煉-兩性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施月欣(民88)。師生性別意識與教師教學立場-以通識性別相關課程為場域。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施良方(民88)。課程理論。台北:麗文文化公司。
胡真萍(民88)。國小教師的性別角色態度與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袁汝儀(民87)。國小學童兩性之觀察與意義。兩性平等季刊,2,15-29。
馬蕙蘭、李元貞(民84)。國小兩性平等教育實施現況、缺失與可行方案。落實兩性平等教育,13-20。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畢恆達、吳瑾嫣、唐筱雯、鄭淑敏、吳怡玲、柳廷岳(民88)。建立安全與無性別偏見的校園指標。本文發表於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舉辦之「大專院校兩性平等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會」,1998年4月17日。高雄:私立高雄醫學院。
夏林清(民89)。行動研究與中小教師的相遇。教師天地,105,4-8。殷童娟(民89)。兩性平等教育融入式有效性教學策略之研究:以國中家政課為例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陳伯璋(民77)。行動研究法。輯於陳伯璋編著,教育研究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165-144。台北:南宏圖書有限公司。
陳秀玲(民88)。中部四縣市國小六年級學生第一性徵成熟狀況及性知識和性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惠邦(民87)。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莊明貞(民86a)。多元文化的女性主義觀與兩性平等教室的建構。本文發表於台灣師範大學舉辦之「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莊明貞(民86b)。國小自然科新課程的性別論述。本文發表於台灣大學婦女研究室所主辦的「性別與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1997年12月19日。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莊明貞、林碧雲(民86)。國小社會科新課程性別角色偏見之分析─以第一、二冊為例。國民教育,38(1),7-20。莊明貞(民87)。兩性平等教育如何落實-多元文化教育觀。輯於高雄市東光國小主編,高雄市八十六學年度國民小學兩性平等教育單元活動設計彙編,87-98。高雄:高雄市教育局。
莊明貞(民88a)。性別議題與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改革(上)。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87-96。
莊明貞(民88b)。國小兩性平等教育課程設計的理念與實務。輯於教育部編,八十九學年度國小兩性平等教育整合實驗計劃成果彙編,15-22。台北:教育部。
張世平、胡夢鯨(民77)。行動研究。輯於賈馥茗、楊深坑主編:教育研究法的探討與應用,103-139。台北:師大書苑。
張芬芬(民82)。人種誌研究中七項常受質疑的方法論問題-以一個研究為例。初等教育學刊,2,24-31。
張玨(民82)。兩性關係通識課程的內容與評估。本文發表於台灣大學婦女研究室舉辦之「大專院校兩性教育通識課程教學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張玨(民85)。兩性教育。測驗與輔導,135,2274-2276。張玨(民86)。兩性平等教育的精神與目標內涵。本文發表於台灣大學婦女研究室舉辦之「推動大專院校兩性平等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張玨﹑王舒芸(民86a)。情慾自主與兩性平等的性教育。學生輔導通訊,84,38-49。
張玨、王舒芸(民86b)。兩性平等教育的挑戰於迷思。婦女與兩性通訊,43,4-8。
張春興(民80)。現代心裡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鈺佩(民87)。國中教師對兩性平等教育課程的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鈺佩、吳雅玲(民88)。國中教師對兩性平等教育課程的意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5,66-81。
許素愛(民80)。性別角色輔導課程教學效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陸穗璉(民87)。國小教師對於傳遞兩性平等教育之研究:以訪談八位、觀察兩位國小教師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教育部(民85)。兩性輔導教育手冊,39-44。
教育部(民86a)。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方案。
教育部(民86b)。中小學性侵害防治教育實施原則及課程參考綱要。
教育部(民87a)。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教育部(民87b)。兩性平等教育高年級教材課程綱要。
教育部(民88a)。國民教育九年一貫兩性教育核心概念與課程綱要。
教育部(民88b)。教育部國小兩性平等教育整合實驗計劃成果彙編。
教育部(民89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一學習階段暫行綱要。
教育部(民89b)。兩性平等教育專業人員及義工研習教材。
教育部(民89c)。國小中年級兩性平等教育補充教材教師手冊。
教育部(民89d)。國小低年級兩性平等教育補充教材教師手冊。
教育部(民89e)。國民小學兩性平等教育教學活動設計彙編。
教育部(民89f)。國民小學高年級兩性平等教育補充教材教師手冊。
教育部(民89g)。進步的性教育-中小學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工作坊。
教育部(民9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
婦女新知基金會(民88)。兩性平等教育手冊。台北:婦女新知基金會。
黃玉梅(民78)。兒童讀物對兒童的性別角色態度之影響研究。私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政傑(民76)。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83)。兩性教育課程設計。本文發表於中正大學成人教育中心舉辦之「兩性教育與教科書研討會」,1994年5月19日。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黃政傑(民84)。兩性教育與課程設計。輯於黃政傑著,多元社會課程取向,81-96。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85)。質化研究的原理與方法。輯於黃政傑編,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1-46。台北:漢文書局。
黃婉君(民88)。國小新版國語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之內容分析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義良(民89)。教師在兩性平等教育的角色與施行策略的探討。教育實習輔導季刊,6(1),24-28。黃瑞琴(民8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曾台芸(民90)。國小教師實施兩性平等教育之意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曾靜瑩(民89)。國民小學低中年級社會科新課程教科書之內容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彭婉如(民84)。國中兩性平等教育實施現況、缺失與可行方案。落實兩性平等教育,58-30。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楊心蕙(民87)。改變歷史的洪流。輯於教育部編,八十九學年度兩性平等教育整合實驗計畫成果彙編,5-7。台北:教育部。
楊美玲(民88)。國小兩性平等教育課程決定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楊清芬(民86)。空間規畫與兩性教育。高雄縣:第二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論文。
楊國賜(民86)。現代教師如何建立專業知能與地位。師友月刊,241,1-2。楊瑞珠(民85)。多元文化諮商的本質與要素。本文發表於行政院衛生、中華心理衛生協會、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主辦的「性別意識與女性主義治療法工作坊」,1996年10月19日。高雄:私立高雄醫學院。
楊蕙菁(民90)。國小性別平等教育統整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以「身體意象」主題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甄曉蘭(民84)。合作行動研究-進行教育研究的另一種方式。輯於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師院學報,9,297-318。嘉義: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廖新春(民85)。男女有別?-師生互動現象之觀察。真實教育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專刊,8。
劉宜(民87)。小學「反性騷擾教育」課程之初步檢視。兩性平等教育季刊,5,38-47。
劉秀娟(民86)。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
劉俶翰(民87)。兩性平等教育行動研究之實施。輯於教育部編,八十九學年度兩性平等教育整合實驗計畫成果彙編,8-14。台北:教育部。
劉淑雯(民85)。溶解刻板印象:兩性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生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劉興郁(民76)。如何實施性教育。師友,74(9),53-56。
鄭育青(民88)。師生教學互動中的性別差異:一個國小數學研究的觀察。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滕德政(民89)。「黑白ㄘㄟˋ!亞當夏娃ㄆㄟˋ!?」運動文化的性別刻板印象-一個國小班級躲避球運動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蔡文斌(民88)。國小實施鄉土教活動之合作行動研究-以結合新港鄉社區資源為例。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蔡清田(民89)。行動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輯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53-76。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蔡培村(民88)。中小學教師兩性平等教育素養之探析。學生輔導,60,126-147。蔡培村、余嬪(民88)。中小學教師兩性平等教育素養之研究。輯於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所承辦的「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兩性平等教育國內學術研討會」,1999年4月21日至23日。高雄:私立高雄醫學院。
蔡惠娟(民87)。性別平權教育的實踐─小學教師的性別角色觀及其班級實務。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潘世尊(民89)。教師教學與課程發展的聯結:從自我反省協同反省到協同行動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3(3),103-120。潘志煌(民86)。師生互動中的性別差異-國小班級多重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歐用生(民81)。質的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民83)。兩性平等的道德設計。本文發表於中正大學成人教育中心舉辦之「兩性教育與教科書研討會」,1994年5月19日。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歐用生(民88)。行動研究與學校教育革新。國民教育,39(5),2-12。歐陽教(民75)。教學的觀念分析。輯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有效教學研究。台北:台灣書店。
鄧進權(民86)。Mezirow 成人教育觀點轉化理論在兩性教育平等上的意義。嘉市文教,17,50-59。
賴友梅(民87)。影響國中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化態度與兩性教育平等意識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賴雅芬(民86)。國小教師利用鄉土教學活動試行環境教育之參與式行動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駱慧文(民87)。性別/兩性通識教育與遠距教學法之運用。本文發表於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舉辦之「大專院校兩性平等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習會」,1998年4月17日。高雄:私立高雄醫學院。
駱慧文(民89)。女性主義觀點教學法之運用。輯於教育部編,八十九學年度高中職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工作坊研習教材,236-244。台北:教育部。
謝小芩(民82)。性別教育通識課程的設計與推廣。本文發表於台灣大學婦女研究室舉辦之「大專院校兩性教育通識課程教學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謝小芩(民85)。兩性與教育機會─以兩所台北國中為例。輯於謝臥龍主編,兩性、文化與社會,155-178。台北:心理出版社。
謝小芩、王秀雲(民83)。國中健康教育教科書之性別意識型態分析。本文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育中心所主辦的兩性平等與教科書研討會,1998年5月19日。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謝臥龍(民82)。由平等教育觀看大學教育。本文發表於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所主辦之「大專院校兩性平等教育課程與教學研討會」,1998年4月17日。高雄:私立高雄醫學院。
謝臥龍、駱慧文(民84)。婦女研究在台十年發展過程中婦女及教育相關議題之回顧與省思。本文發表於台灣大學婦女研究室所主辦的「婦女研究十年:婦女人權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1995年11月17日至18日。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謝臥龍(民86)。促進兩性平等,教育應扮演的角色。學生輔導,48,50-57。謝臥龍(民87a)。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行動研究規劃之內涵與歷程。輯於教育部編,八十九學年度國小兩性平等教育整合實驗計劃成果彙編,1-4。台北:教育部。
謝臥龍(民87b)。建構兩性平等教育環境與情境策略。教育實習輔導季刊,3(4),66-77。謝臥龍(民87c)。大專院校兩性教育之教材教法─建構兩性平等教育環境與情境之策略。本文發表於世新大學性別與傳播研究室舉辦之「大專院校兩性平等教育教學觀摩研習會」。台北:私立世新大學。
謝臥龍(民89)。推動兩性平等教育,教師應扮演的角色。輯於教育部編,八十八學年度高中職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工作坊研習教材,19-30。台北:教育部。
謝臥龍、駱慧文(民87)。國中科學教育方法與課程互動中之性別差異。本文發表於台灣大學婦女研究室所主辦之「性別與科學教育研討會」,1997年12月19日。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謝臥龍、駱慧文(民88)。各級學校教師對兩性平等教育及性侵害防治教育教材內涵與其重要性之探討。教育部委託專案。未出版。
謝臥龍、駱慧文、吳雅玲(民88)。從性別平等的觀點來探討高雄地區國小課堂中師生互動的關係。教育研究資訊,7(1),57-80。鍾添騰(民89)。國小國語科閱讀指導教學之行動研究-以騰雲班閱讀指導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魏惠娟(民87)。兩性平等教育的教材教法與情境策略。兩性平等教育季刊,3,15-23。
羅幼蓮(民87)。桃園縣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生性知識來源、性知識與性態度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蘇芊玲(民86)。走向落實兩性平等教育的路。輯於高雄市教育局編,八十六學年度國民小學兩性平等教育單元活動設計彙編,99-103。高雄市:教育局。
蘇芊玲(民87)。宣導、社會及親職教育小組-家庭與社會也需要落實兩性平等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36-39。
蘇芊玲(民88)。學校如何結合社區推廣兩性平等教育。輯於教育部八十八年度南區中小學校長兩性平等教育研習手冊。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顧燕翎(民85)。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
二、英文部分
Banks, J. A. (1989).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In Banks & Banks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Banks, C. A. M. (1995). Gender and race as factors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administration. In Banks, J. A.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NY, NY: Macmillan.
Bartholomew, C.G., & Schnorr, D. L. (1994). Gender Equity: suggestions for broadening career options of the female students. School Counselor, 41(4), 245-255.
Bazler, J. A. & Simonis, D. A. (1990). Are Women out of the Picture? Sex Discriminination in Science Texts. Science Teacher, 57(9), 24-26.
Bossert, S. T. (1981). Understanding sex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classroom sex experiences.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1(5), 255-263.
Campbell, P. B., & Sander, J. (1997). Uninformed but interested: Findings of a national survey on gender equity in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8(1), 69-75.
Davidman, L. & Davidman, P. T. (1994). Teaching with a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 A practical guide. N.Y.: Longman Publishing.
Doyle, J.A. & Paludi, M.A. (1991). Sex and Gender: The Human Experience. (2ed.). WCB.
Ely, M., Anzul, M., Friedman, T., Garner, D., & Steinmetz, A. M. (1997).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Circles within Circles.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Fagot, B. I. (1977). Consequences of moderate cross-gender behavior in preschool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 48, 902-907.
Glaser, B. C., & Strauss, A. L. (1967).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Chicago: Aldine.
Grant, Carl. A. & Gloria Ladson- Billings (1997). Dictionary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rizona: The Oryx Press.
Grossman, H., & Grossman, S. H. (1994). Gender issues in Education. Boston, MA: Allyne and Bacon.
Grossman, H. P. (1994). Gender issues in education.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A Division of Simon & Schuster, Inc.
Hilke, E. V. & C. Conway-Gerhardt. (1994). Gender Equity in Education. Bloomingtor, In.: Phidelta Kappa education foundation.
Jick, T. D. (1983). Mix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riangulation in action. In J. Van Maanen (Ed.).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135-148. Beverly Hills, CA: Sage.
Kelly, A. (1988). Gender difference in teacher-pupil interactions: A meta-analytic review. Research in Education, 39, 1-23.
Klein, S. S., Russo, L. N., Campbell, P. B. and Harvey, G. (1985). Examining the achievement of sex equity in and through education, In S.S. Klein (Ed.). Handbook for achieving sex equity through education.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Langness, L. L. & Frank, G. (1981). Lives: An anthropogical approach to biography. Novato, CA: Chandler & Sharp.
LeCompte, M. D., Pressle, J., & Tesch, R. (1993). Ethnography and Qualitative Desig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Levine, E. Z., & Orenstein, F. M. (1994). Sugar and spice and puppy dog tails: Gender equity and middle school childre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89 457)
Lo, A & Shieh, V. (1992). A study from 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to investigate sex equity in the classroom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at elementary school level in Kaoshiung,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ld Council for Curriculum and Instuction , The WCCI Trieannial Conference; July 25-August 2,1992, in Cairo, Egypt.
McCormick, Theresa, Mickey. (1994). Creating the Nonsexist Classroom. NY,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McCormick, Theresa Mickey. (1996). Achieving Sex Equity through stud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8 477).
Noddings, N. (1990). Feminist critiques in the professions. In C. Cazden (Ed). 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393-424.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Oja, S. N., & Smulyan, L. (1989).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A development approach.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Osler, Audrey. (1994). Still Hidden from History? The Representation of Women in Recently Published History Textbooks.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0(2), 219-35.
Paechter, C., & Weiner, G. (1996). Post-modernism and post-structuralism in education research.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2(3), 267-272.
Patton, Michael Quinn. (1990). “ Humanistic Psychology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Shared Principles and Processes.” Person-Centered Review, Spring.
Pryor, S. E., & Mader, C. E. (1998). Gender equity instru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What do students learn? What faculty teach? What are the influenc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22 295)
Ray, M. (1979). Sex-role stereotyping is taught in public school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174 588)
Sadker, D. (1984). Teacher reactions to classroom response of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45 839)
Sadker, M., & Sadker, D. (1986). Sexism in the classroom: From grade school to graduate school. Phi Delta Kappan, 67(7), 512-515.
Sadker, M., Sadker, D., & Donald, M. (1989). Subtle sexism at school. Contemporary Education, 60(4), 204-212.
Sander, Jo. (1997). Teacher education and gender equit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8 277)
Slayton,A.M. Tuckerman.(1997). Sex equity is happening in American schools: Institution of sex equity promo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Unpublished ED. Thesis,University of Harvard.(ACC 9734 894)
Scott, K. P., & Schau, C. G. (1984). Impact of gender characteristics of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An integration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76(2) , 183-93.
Scott, K. P., & Schau, C.G. (1985). Sex equity and sex bias in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In S. S. Klein (Ed.). Handbook for achieving sex equity through education.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Shamai, S., Ilatov, Z., Hertz-Lazarovitz, R., & Bentsvi-Mayer, S. (1995). Developing a model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10(2), 45-55.
Sheridan, E. M. (1978). Children’s perception of sex stereotyp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159 262)
Snodgrass, S. E. et al. (1981). Sex role socialization via teachers’ behavior and sexually stereotyped material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09 588)
Spradley, J. P. (1980).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Stockard, J., Schmuck, P. A., Kemper, K., Williams, P., Edson, S. K., & Smith, M. A. (1980). Sex equity in education. NY, NY: Academic Press.
Streitmatter, J. (1994). Toward gender equity in the classroom: Everyday teacher’s beliefs & practices.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Texas Tech Univ. (1992). Achieving equity in the secondary school of Texas-A closer look.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36 824)
Utah state office of Education. (1995). Utah gender equity curriculum guid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32 383)
Voorhees, P. J. (1994). Promoting gender fairness in school curricula and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rough infusion of equitable resources, vocational programs, and staff develop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89 633)
Walter, C. & Young, B. (1997). Gender Bias in Alberta Social Studies 30 Examinations: Cause and Effect. Canadian Social Studies, 31(2), 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