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81.91)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9 14:2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昌崴
論文名稱: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失業問題之研究──以國企改革職工下崗為例
指導教授:朱景鵬朱景鵬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大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8
中文關鍵詞:失業改革開放職工下崗國企改革社會保障制度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81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中國大陸擁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人文與地理特性因地域分佈的不同而差異頗大。自一九七八年中國大陸開始推動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一連串的經濟制度改革從經濟的地方分權化,體制的變動,到國際化程度的加深,促使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逐漸由中央集權指令分配性的計畫經濟邁向市場經濟,尤其國營企業的改革與地方化趨勢影響了近億的各城市國營企業員工及其家人,對中國大陸政治及社會產生了具大的衝擊,甚而將影響中共政權繼續執政的基礎。
國有企業改革牽連甚廣,造成中國大陸社會與經濟結構的重大轉變,大批下崗與失業職工普遍缺乏一技之長,很多人的生活因此陷入困境。失業問題不僅直接衝擊個人的生活與造成家庭經濟來源中斷,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更是沈重。如果大規模的失業問題遲續發生而長期無法解決,人民生活一旦無以為繼,勢將嚴重影響社會秩序,進而造成政權的不穩。如何有效解決中國大陸當前日趨嚴重的失業問題壓力,已是中共當局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之一。
本文以經濟學理論為基礎,輔以相關歷史文件資料,從政治、經濟和社會層面探討中國大陸的國有企業改革,進而分析職工下崗問題產生的原因背景、現況,由政策面、法制面、執行面解析中共當局解決失業問題所面臨的矛盾及困難,提出個人對於現今中國大陸失業問題的評估與展望。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9
第五節 文獻探討………………………………………………10
第二章 「失業」之定義及失業問題分析……………………13    
第一節 失業之定義、成因、類型……………………………13
第二節 失業衍生的問題與因應措施…………………………17  
第三章 中國大陸總體失業問題概況………………………...22
第一節 影響中國大陸就業增長因素…………………………22
第二節 改革開放前大陸失業問題概況………………………29
第三節 改革開放後大陸經濟、社會、政治情勢發展演變…32
第四章 國企改革職工下崗與中國大陸失業問題探討……....44
第一節 中國大陸傳統計畫經濟體制與國有企業……………44
第二節 國有企業制度改革歷程……………………………...46
第三節 職工下崗原因、背景、現況及其衍生問題之探討...57
第五章 中共解決國企下崗職工失業問題之因應機制----政策
面、法制面、執行面………………………………….65
第一節 中共解決國企下崗職工失業問題採行之政策………65
第二節 中共社會保障制度法令規章…………………………80
第三節 中共解決國企下崗職工失業問題之政策評估-----執行
成效及所面臨的矛盾與困難…………………………90
第六章 結論-----評估與展望…………………………………100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100
第二節 中國大陸失業問題之評估與展望…………………..106
參考文獻………………………………………………………121
﹝一﹞專書
1.工商時報主編,中國大陸經濟改革與台灣經濟發展策略,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11月。
2.王小強,摸著石頭過河:中國大陸改革之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1996年。
3.王守安,中國大陸經濟新名詞辭典,北京:南海出版公司,1994年4月。
4.王承英編,中國大陸再就業,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年5月。
5.王耀生,新制度主義,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1997年11月。
6.王承英編,中國大陸再就業,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年5月。
7.王守安主編,中國大陸經濟新名詞辭典,北京:南海出版公司,1994年4月。
8.王小強,摸著石頭過河:中國大陸改革之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1996年。
9.中華經濟研究院,中國大陸經營環境變遷對臺商投資影響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經濟部,1999年。
10.中華兩岸制度學會,兩岸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研討會,臺北:中華兩岸制度學會,2000年。
11.中國大陸失業問題之探討,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1999年4月。
12.石興利,1999中國大陸經濟預測,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13.石之瑜,文明衝突與中國大陸,台北:五南初版,1990年1月。
14.林武郎主持,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9年。
15.林義男譯、Donald Light,Jr.Suzanne Keller著,社會學(精節本),台北:麥格羅希爾出版:巨流發行,民國84年。
16.石之瑜,兩岸關係飛龍在天,台北:世界書局,1995年5月。
17.石興利主編,1999中國大陸經濟預測,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18.正己原,中國大陸市場探索,台北,1988年。
19.何雍慶主持,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7年。
20.何清漣,現代化的陷阱:當代中國大陸的經濟社會問題,北京:今日中國大陸出版社,1998年9月。
21.何清漣,中國大陸的陷阱,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9月。
22.何清漣,現代化的陷阱一當代中國大陸的經濟社會問題,北京:今日中國大陸出版社,1998年1月。
23.北京大學中國大陸經濟研究中心宏觀組,宏觀政策調整與堅持市場取向,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24.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中國大陸工作簡報,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1年。
25.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跨世紀人力發展計劃,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97年3 月。
26.田雪原,大難當前-當代中國大陸的人口問題,北京:今日中國大陸出版社,1998年5月。
27.田惠明,中國大陸經濟熱點透視,北京:中國大陸城市出版社,1996年12月。
28.李賀軍,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方式選擇,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1月。
29.李江、顏波,中國大陸經濟問題報告,北京:經濟自報出版社,1998年11月。
30.李英明,中國大陸學,台北:揚智文化,1995年。
31.李英明,鄧小平與後文革的中國大陸,台北:時報出版社,1995年8月。
32.李培林,走出國有企業的人員過密化邏輯,北京:中國大陸人口科學出版,1999年2月。
33.李賀軍,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方式選擇,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1月。
34.李江、顏波,中國大陸經濟問題報告,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年11月。
35.李京文主編,走向21世紀的中國大陸經濟,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5年7月。
36.李恩平,從制度變遷理論看勞動者就業觀念轉變,北京:生產力研究,1999年3月。
37.李英明,中國大陸學,台北:揚智文化,1995年。
38.李英明,鄧小平與後文革的中國大陸,台北:時報出版社,1995年8月。
39.宋鎮照,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出版社,1995年
40.宋曉梧,中國大陸人力資源開發與就業,北京:中國大陸勞動出版社,1997年12月。
41.宋曉梧、張中俊、鄭定銓,中國大陸社會保障制度建設20年,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42.宋曉梧、張中俊、鄭定銓,中國大陸社會保障制度建設20年,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43.徐俊,社會發展策略,北京:紅旗出版社,1996年11月。
44.高長,中國大陸人力資源分配問題之研究-從制度面分析,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0年9月。
45.高希均,人力投資觀念的突破、應用與推進─開放的觀念,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8年。
46.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變動社會的政治秩序,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4 月。
47.就業‧失業,中國大陸飯碗哲學,北京:中國大陸北京人民大學編輯委員會編撰,1993年。
48.張左偉,改革的地雷陣,1998年。
49.張清溪等,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台北︰雙葉書廊公司,1991年。
50.張宇,過渡之路一中國大陸漸進式改革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北京:中國大陸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4月。
51.張清溪、許嘉棟、劉鶯會、吳聰敏等著,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下冊,台北:雙葉書廊,民國82年。
52.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1990年4月。
53.高長,中國大陸非農業勞動力失業率之估計,台北: 中華經研院,1986年。
54.汝信、陸學藝,1999年:中國大陸社會形式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1月。
55.吳敬礎,當代旬國經濟改革:戰略與實施,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年2月。
56.沈如,關鍵時刻一當代中國大陸亟待解決的27個問題,北京:今日中國大陸出版社,1997年4月。
57.季野,1999中國大陸發展狀況與趨勢,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年12月。
58.徐濃慶、文貫中主編,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北京:中國大陸經濟出版社,1996年6月。
59.高書生,中國大陸分配體制改革20年,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60.符鋼戰,中國大陸:勞動力市場發育的經濟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
61.陳子明、王軍濤,中國大陸跨世紀大方略,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5月。
62.陳文通、華肯輝、會曾斌,國有企業改革新探,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12月。
63.陳吉源,中國大陸農村勞動力轉移,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
64.陳吉源、韓俊,人口大國的農業增長,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12月。
65.程鐵軍,中國大陸戶口制度的現狀與未來,台北:桂冠出版社,1992年。
66.舒元,中國大陸經濟增長分析,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6月。
67.楊宜勇,失業衝擊波一中國大陸就業發展報告,北京:今日中國大陸出版社,1997年9月。
68.趙弘、郭繼豐,知識經濟呼喚中國大陸,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年1月。
69.劉仁慶,當前中國大陸亟待解決的經濟問題,北京:中國大陸人事出版社,1997年8月。
70.蔡文輝,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8月。
71.蔡偉明,轉型中國大陸:亟待解決的問題,北京:改革出版社,1998年12月。
72.姚裕群,論我國勞動就業情勢、對策與富餘職工下崗,北京:教育與職業出版社,1997年9月。
73.胡鞍鋼,中國大陸就業情況分析,北京:管理世界,1997年7月。
74.邱振淼,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與失業問題,台北:勞工行政,1997年5月。
75.楊宜勇,失業衝擊波-中國大陸就業發展報告,北京:今日中國大陸出版社1997年9月。
76.夏積智、黨曉捷,中國大陸的就業與失業,北京:中國大陸勞動出版社,1991年。
77.劉擁,第三次失業高峰、失業與再就業,北京:中國大陸書籍出版社,1998年6月。
78.馬宏、王夢奎,中國大陸經濟情勢與展望,北京:中國大陸發展出版社,1999年4月。
79.張建華,中國大陸面臨的主要問題,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年2月
80.郭其友,人力投資,解決結構性失業的戰略措施,北京:人口與經濟,1999年1月。
81.鹿立、趙常祥,未來十年勞動就業主要變量研究,濟南:東南論叢,1998年4月。
82.陶德麟,社會穩定論,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
83.倪建中,國家安全:中國大陸的安全空間和21世紀的國略選擇,北京:中國大陸國際廣播出版社,1997年12月。
84.趙健民,當代中國大陸政治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6年9月。
85.東吳大學商學院,2000海峽兩岸財經與商學研討會,臺北:東吳大學出版社,2000。
86.國務院研究室課題組,增強國營大中型企業活力政策取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87.張玉山主持,台灣經驗與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之研究,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0年。
88.高書生,中國大陸分配體制改革20年,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89.高希均,人力投資觀念的突破、應用與推進─開放的觀念,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8年。
90.倪建中,國家安全:中國大陸的安全空間和21世紀的國略選擇,北京:中國大陸國際廣播出版社,1997年12月。
91.趙健民,當代中國大陸政治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6年9月。
92.汝信、陸學藝主編,中國大陸社會形式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1月。
93.徐滇慶、文貫中主編,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北京:中國大陸經濟出版社,1996年6月。
94.高書生,中國大陸分配體制改革20年,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95.楊鐵清、蕪月、長平,誰也保不住鐵飯碗,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1993年5月。
96.趙弘、郭繼豐,知識經濟呼喚中國大陸,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年1月。
97.蔡偉明主編,轉型中國大陸:亟待解決的問題,北京:改革出版社,1998年12月。
98.蘇嘉宏,派系模式與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永然出板社,民國81年8月。
99.姜少華,我國失業的定義、類型與沿革,濟南: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5年5月。
100.馬宏、王夢奎(主編),中國大陸經濟情勢與展望(1998-1999),北京:中國大陸發展出版社,1999年4月。
101.劉擁,第三次失業高峰、失業與再就業,北京:中國大陸書籍出版社,1998年6月。
102.劉昕,等待性失業及其制度基礎與制度變革,大連:財經問題研究,1998年11月。
103.蕭全政,政治經濟整合,台北:桂冠出版社,1988年。
104.陶在樸,中國大陸經濟問題,台北:五南初版,1997年9月。
105.鄭竹園,中國大陸經濟改革與兩岸關係,1990年4月。
106.鄭竹園,中國大陸經濟改革的進程與效果,台北︰致良出版社,1997年。
107.鍾琴,中國大陸2000年加入WTO展望,台北:經濟前瞻,2000年1月5日。
108.曹鳳,第五次高峰一當代中國大陸的犯罪問題,北京:今日中國大陸出版社,1997年9月。
109.鄭家亭,中國大陸經濟的波動與調整,北京:中國大陸統計出版社,1992年。
110.羅幹,重大戰略決策-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山東:中國大陸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7月。
111.羅肇鴻,高科技與產業結構升級,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8年1月。
﹝二﹞參考博碩士論文與研究報告
1.李仁輝,中國大陸漸進式價格改革下國有企業產出決定,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2.王理智,中國大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政治經濟分析,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3.沈鍾台,中國大陸國企改革與職工下崗之研究,政大東亞所碩士論文,1999年。
4.施哲雄,當前中國大陸社會焦點問題:失業與下崗,跨世紀兩岸高等教育學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施哲雄,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1999年6月。
5.蔣德馨,中國大陸經濟改革地方政府職能變遷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6.高長,中國大陸人力資源分配問題之研究-從制度面分析,中華經濟研究院,1983年。
7.高長,中國大陸非農業勞動力剩餘之估計,中華經濟研究院,1986年。
8.高長,中國大陸城鎮地區失業問題之探討,台灣經濟學會年會研討會,1999年。
9.許興鎬,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及其影響,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10.朴壯載,中國大陸經濟體制轉型與政府職能轉變,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11.吳文峰,中國大陸國有企業用工制度改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12.李茂忠,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建構現代企業制度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13.吳天佐,中國大陸國有企業產權改革─抓大放小政策之分析,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14.吳若予,中國大陸國有企業體系發展之政經分析(1949-1998),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
15.徐淑敏,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的經濟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16.陳威達,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及其對中央與地方關係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中國大陸所碩士論文,1997年。
17.陳進基,中國大陸國務院機構改革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18.詹景陽,兩岸國有企業改革制度之比較研究-從民營化的角度分析,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19.蔡熊山,中國大陸國營企業經營理念的探索與理論重建─一個體制改革與發展的觀點,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論文,1994年。
20.經濟部,民國88年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經濟部,1999年。
﹝三﹞期刊
1.方山,「中國大陸的失業現況與趨勢」,中國大陸研究,1996年第7期,頁38~47。
2.方山,「中國大陸國企改革下的失業狀況」,中國大陸研究41卷8期,1998年8月,頁17~29。
3.牛德生,「關於企業所有權安排理論的觀點述評」,台北:經濟學動態,第四期,頁32∼39。
4.于立,「國有企業進入和退出產業的障礙分析」,經濟研究,第八期,頁28∼32。
5.王文杰,「中國大陸國有制企業改制為公司之探討」,台北:政大法學評論,第五十六期,頁45∼85。
6.王保樹,「股份公司組織機構的法的實態考察與立法課題」,法學研究,第二期,頁44∼59。
7.王保樹,「完善國有企業改革措施的法理念」,中國大陸法學,第二期(總第九十四期),頁24∼35。
8.王新新,「試論剩餘控制權分享制」,當代經濟科學,第一期(總第八十九期),頁23∼30。
9.王珺,「論轉軌時期國有企業經理行為與治理途徑」,經濟研究,第九期,頁37∼43。
10.王仕軍,「國企經理腐敗的經濟學分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第三期,頁55∼59。
11.王達昌,「中國大陸實施社會保障概況」,台北:中國大陸研究,第三十四卷六期,頁58∼65。
12.王小龍,「我國公共部門的勞動契約和敬業激勵-一個存在委託人道德風險的理論模型」,台北:經濟研究,第十一期,頁45∼49。
13.王小魯,「中國大陸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與制度變革」,經濟研究,第七期,頁3∼15。
14.王誠,「增長方式轉型中的企業家及其生成機制」,經濟研究,第五期,頁73∼79。
15.王仕軍,「國企經理腐敗的經濟學分析」,台北: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第三期,頁55∼59。
16.王誠,「中國大陸就業轉型:從隱藏失業、就業不足到效率型就業」,經濟研究,1996年,頁49-62。
17.王紅星,「關於我國再就業問題的討論綜述」,北京: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98年,頁51-66。
18.王瑞娟,「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淺探」,太原:經濟問題,1998年第5期,頁68-80。
19.田國強,「中國大陸國營企業改革與經濟體制平穩轉軌的方式和步驟」,經濟研究,第十一期,頁3∼8。
20.何平、聶明雋,「國營企業收入分配狀況及對策研究」,經濟研究,第二期,頁31∼39。
21.何涌,「企業家理論及其對發展中經濟的適用性」,經濟研究,第七期,頁54∼59。
22.何暉,「國有企業改革中的委託-代理分析」,經濟科學,第一期,頁14∼18。
23.李光遠,「全民所有,責任分擔-試論企業承包制的理論基礎」,經濟研究,第八期,頁44∼47。
24.李曰琴、李風聖,「論產權與效率」,經濟科學,第一期,頁3∼13。
25.李仕明,「產權理論和國有產權制度改革」,經濟研究,第二期,頁41∼45。
26.李再揚,「中國大陸產權改革問題研究述評」,台北:當代經濟科學,第二十二卷第五期,頁69∼76。
27.李雪松,「制度及其變遷進程中政府經濟職能的理論分析」,台北:經濟科學,第二期,頁68∼73。
28.李麟,「國企改革:一個假說中的兩個悖論-兼論上市公司改革的症結與對策」,台北:經濟科學,第二期,頁5∼11。
29.李新春,「我國漸進式企業改革的效益遞減與制度創新」,台北:經濟科學,第五期,頁3∼8。
30.李春來,「權力腐敗的經濟學分析」,台北:當代經濟科學,第六期,頁17∼22。
31.李曉春,「國家股和法人股的流動性問題研究」,台北:經濟研究,第一期,頁53∼59。
32.徐仁輝,「組織經濟學的緣起與發展」,中國大陸行政評論,第四卷第三期,頁105∼126。
33.朱天,「公司治理、國企改革與制度建設」,經濟研究,第一期,頁47∼51。
34.朱民、黃金老,「論中國大陸的資產管理公司」,經濟研究,第十二期,頁3∼13。
35.江振昌,「下崗職工與中國大陸工潮問題」,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11期,民國86年11月,頁35-41。
36.賴存理,「中國大陸勞動就業制度創新」,浙江學刊,1998年5月,頁17-26。
37.胡鞍鋼,「尋求新的軟著陸:降低高失業率是今後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北京:瞭望新聞周刊,1997年第31期,頁18-32。
38.胡鞍鋼,「中國大陸就業狀況分析」,台北:東亞季刊,第28卷第2期,1997春季,頁28-36。
39.劉昕,「等待性失業及其制度基礎與制度變革」,大連:財經問題研究,1998年11月。頁45-59
40.高尚全,「中國大陸就業形勢分析與治理對策」,北京:宏觀經濟研究,1999年8月,頁17-23。
41.陶在樸,「通貨膨脹-通膨與失業的選擇。論中國大陸經濟穩定成長之道」,台北:經濟前瞻雜誌,1997年5月,頁34-58。
42.賴存理,「中國大陸勞動就業制度創新」,杭州:浙江學刊,1998年5月,頁15-29。
43.鄭竹園,「中國大陸國有企業市場化之研析」,臺北:中國大陸研究第37卷第11期,1994年,頁50-68。
44.董瑞麒,「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面臨的難題」,臺北:中國大陸研究,1995年,頁50-59。
45.夏樂生,「中國大陸國企改革中『下崗』問題之研究」,台北:共黨問題研究第42卷第11期,頁35-46。
46.熊映梧,「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的困境與出路」,臺北:經濟前瞻,1995年3月,頁45-61。
47.賴榮偉,「中國大陸「下崗」問題之研究」,臺北:共黨問題研究,1999年,頁13-24。
48.邱振淼,「國有企業改革與失業問題」,台北:勞工行政,第109期,民國86年5月,頁18-30。
﹝四﹞報紙
1.人民日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法條全文)〉,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卅一日,第二版。
2.工商時報,〈國企公司制具公司職權〉,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第九版。
3.工商時報,〈中國大陸國企明年將按五項指標分為四類〉,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月十三日,第九版。
4.工商時報,〈中國大陸扶持千家國企名單敲定〉,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二日,第九版。
5.工商時報,〈中國大陸擴大國債發行企業雪上加霜〉,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一月七日,第七版。
6.工商時報,〈國企職工將成中國大陸社會問題根源〉,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三月十日,第九版。
7.工商時報,〈購併國營企業外商暗渡陳倉〉,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四月七日,第九版。
8.人民日報,〈堅定信心,勇於實踐,加快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二日,第一版。
9.中國時報,〈三線工業從商,反映時代變遷〉,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七月三日,第九版。
10.中國大陸企業報(中國大陸),〈關於當前經濟形勢和企業改革情況〉,一九九七年七月十六日,版次不詳。北京。
11.中央社,〈中國大陸財政債務今年近兩千億元暴增近三成〉,中央社社稿簡明新聞,一九九六年三月五日北京電。
12.經濟日報(中國大陸),〈中國大陸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一九九五年十月五日,第一、二版,北京。
13.中國時報,〈中國大陸國企經營面臨空前困境〉,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第十七版。
14.中國時報,〈中國大陸國企虧損累累體質急速惡化〉,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日,第九版。
15.中國時報,〈中國大陸國有資產流失每天一至三億元〉,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月十三日,第九版。
16.中國時報,〈中國大陸九五計畫傳將降低國有經濟比重〉,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五月十三日,第九版。
17.中國時報,〈中國大陸決暫緩推行國企破產改革〉,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十七日,第九版。
18.中國時報,〈失業問題日益嚴重地方頭痛〉,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七日,第九版。
19.中國時報,〈企業高負債如不能有效解決人民幣體系將面臨崩潰危機〉,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第九版。
20.中國時報,〈抑制三角債成長國企紛提對策〉,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第九版。
21.中國時報,〈國企積欠銀行債務如滾雪球擴大〉,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一月四日,第九版。
22.中國時報,〈國企虧損已成中國大陸政權沈重負擔〉,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日,第九版。
23.中國時報,〈國企虧損嚴重平均負債率超過百分之七十五〉,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七月二日,第九版。
24.中國時報,〈推行國企破產後遺症待解決〉,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三月十三日,第九版。
25.中國時報,〈蕭秧:四川有四十萬工人拿不到工資〉,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三月十五日,第九版。
26.中國時報,〈擺脫國企困境中國大陸九五計畫重頭戲〉,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七月十五日,第九版。
27.中國時報,〈十五大從寬解釋公有制〉,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八月一日,第九版。
28.中國時報,〈中國大陸失業人口,約一億五千萬〉,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六月十七日,第十四版。
29.中國時報,〈公有制為主體原則出現鬆動〉,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六月五日,第九版。
30.經濟日報(中國大陸),〈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大陸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在中國大陸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一九九二年十月廿一日,第二版。北京。
31. 經濟日報(中國大陸),〈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若干基本認識問題〉,一九九五年二月七日,第一、二版。北京。
32.經濟日報(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辦公室,〈關於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一九九七年二月十九日,第二版。北京。
33.聯合報,〈中國大陸國企破產與台商投資〉,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一月二日,第十版。
﹝五﹞網站
大陸台商全球資訊網china.management.org.tw
大洋網www.infoscape.com.cn:8178
大陸台商經貿網www.china.org.tw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www.mac.gov.tw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www.sef.org.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48.邱振淼,「國有企業改革與失業問題」,台北:勞工行政,第109期,民國86年5月,頁18-30。
2. 47.賴榮偉,「中國大陸「下崗」問題之研究」,臺北:共黨問題研究,1999年,頁13-24。
3. 46.熊映梧,「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的困境與出路」,臺北:經濟前瞻,1995年3月,頁45-61。
4. 45.夏樂生,「中國大陸國企改革中『下崗』問題之研究」,台北:共黨問題研究第42卷第11期,頁35-46。
5. 44.董瑞麒,「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面臨的難題」,臺北:中國大陸研究,1995年,頁50-59。
6. 41.陶在樸,「通貨膨脹-通膨與失業的選擇。論中國大陸經濟穩定成長之道」,台北:經濟前瞻雜誌,1997年5月,頁34-58。
7. 38.胡鞍鋼,「中國大陸就業狀況分析」,台北:東亞季刊,第28卷第2期,1997春季,頁28-36。
8. 35.江振昌,「下崗職工與中國大陸工潮問題」,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11期,民國86年11月,頁35-41。
9. 5.王文杰,「中國大陸國有制企業改制為公司之探討」,台北:政大法學評論,第五十六期,頁45∼85。
10. 2.方山,「中國大陸國企改革下的失業狀況」,中國大陸研究41卷8期,1998年8月,頁17~29。
11. 1.方山,「中國大陸的失業現況與趨勢」,中國大陸研究,1996年第7期,頁38~47。
12. 107.鍾琴,中國大陸2000年加入WTO展望,台北:經濟前瞻,2000年1月5日。
13. 74.邱振淼,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與失業問題,台北:勞工行政,199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