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內政部營建署(1998),「古蹟土地容積移轉辦法」,台北:營建署。
內政部營建署(1999),「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台北:營建署。
內政部製作http://webca.moi.gov.tw/cgi-bin/hi.asp?Xrade=a081;(內政部,1999:28,62)。
內政部編印,「台閩地區古蹟名冊」,八十九年十二月,p.61。
內政部(1999),「八十八年度古蹟土地容積移轉講習會文集」,內政部印行,p.20-21、140。
內政部(2001),「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p.33。
尤重道(1994),「略論既成道路之使用與徵收補償」,土地事務月刊第270期,台北:土地事務雜誌社。王瑞興(1998),「從台灣地區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之變革─談非都市土地使用編定之問題」台灣地政雜誌第144期,P.18-21。
王瑞興(1997),「從美國移轉發展權之辦理經驗─探討我國實施移轉發展權之可能性」,台灣地政雜誌第134期,P.15-16。
王鴻楷(1989),「建立都市計畫公平合理制度之研究」,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委託研究案,六月。
台灣省政府地政處(1993),「台灣省辦理區段徵收工作手冊」,p.3-4。
台灣省政府地政處(1997),「台灣省政府地政處志」,臺灣省政府地政處志編纂委員會。
台灣省政府(1986),「台灣省政府地政處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面積報表」,十二月底。
台灣省政府(1986),「台灣省政府地政處非都市土地使用編定面積報表」,十二月底。
行政院(1989),「中外土地法制之比較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印,p.371-456。
朱淑卿(1991),「從財產權觀黠論台灣之農村土地改革」,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何天河(1991),「都市計畫對土地增值及其分配之影響」,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博士論文,六月,頁70、73。吳 定(1997),「公共政策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p.245。
吳 庚(1999),「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五版,台北:三民書局,p.587-589。
吳容明(1997),「市地重劃促進都市建設之研究」,台北:現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現代地政雜誌社。
吳國聖(1996),「土地使用分區管制之研究─以均衡私權為中心」,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論文,P.14-15、4、9-10。吳清輝(1998),「台灣之綜合開發計劃與發展許可制」,人與地雜誌,第179、180期,P.58-73。
吳慶烜(1997),「台灣地區古蹟空間幾個問題之研究─以權利與公平觀點」,都市與計畫第24卷第2期,p.129-151。吳慶烜(2000),「古蹟用地劃設對土地私有權影響之研究」博士論文,p.32、44、45-46)。
呂衛青(1978),「土地發展權之移轉與土地使用管制」,土地改革月刊第28卷第7期。呂衛青(1980),「發展權觀念在土地使用計畫上可行性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p.47、15-22、25-26,27-28。呂偉白(1981)(譯),「發展權移轉制度之評介」,土地改革月刊第31卷第10期。
呂宗盈(1999),「論都市計畫與都市地價之關係」,台灣地政雜誌第155期.P.20。
李泰陽(1990),「都市計畫管制與公平之研究」,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李鴻毅(1996),「土地政策論」,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
李鴻毅(1997),「地政大辭典」,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
李鴻毅(1999),「土地法論」(二十四版),台北:三民書局。
李鎮光(2000),「以公平補償探討發展權移轉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問題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李俊賢(1996),「我國憲法上財產權之研究---從大法官會議解釋析論之」,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辛晚教(1991),「都市及區域計畫」(增訂五版),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
周宜強(1998),「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修正之研究」,台北市政府都發局。
卓佳慧(2000),「由財產權觀點探討限制發展地區損失補償之問題」,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林英彥(1997),「市地重劃」,台北:文笙書局。
林英彥(1999),「土地利用概要」(三版),台北:文笙書局。
林英彥(1999),「土地經濟學通論」(五版),台北:文笙書局。
林紀東(1986),「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大中國圖書公司,p.154。
林森田(1996),「土地使用分區之制度經濟分析」,土地改革月刊。
城仲模(1991),「行政法之基礎理論」,台北:三民書局,p.731-748。
施啟揚(1996),「民法總則」,台北:三民書局,p.28-29。
振興經濟方案中有關土地措施座談會(1994),人與地雜誌,第124期,P.4-12。
高育麟(1989),「我國土地使用管制政策影響研究一價值分配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1997),「卑南文化公園導覽手冊」,p.10。
張文政(1991),「台灣地區都市計畫利得分配公平合理性制度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張世賢、陳恆鈞(1997),「公共政策─政府與市場的觀點」,商鼎文化出版社。
張泰煌(1998),「以準徵收理論填補我國財產權保障之漏洞」,台灣地政雜誌第151期,P.9。
張復明(1977)(譯),「發展權移轉制度之評介(上)(下)」,土地改革月刊第27卷第1、3期。
許應信,(1997),「論我國都市及區域發展之管理體制及改進芻議」,台灣地政雜誌第132期,p.20-26),。
許嘉贊(1981),「如何利用發展權移轉制度解決山坡地保育與利用問題之研究」,土地改革月刊第31卷第5期,p19-21、28。許仁舉(1999),「整合區段徵收與市地重劃,建立新的土地開發制度」,土地事務月刊第336期,p.4-10。陳麗紅(1991),「土地使用變更制度之研究」,經建會住都處。
陳漢雲(1997),「訂定建築容積轉移辦法之初步構想」,台灣地政雜誌第131期。
陳錫禎(1979),「美國發展權移轉觀念輿我國平均地權理想之比較」,土地改革月刊第29卷第10期,p6、19-21。陳立台(1997),「新竹市北門鄭氏聚落保存區發展權移轉之探討(上)(下)」,竹斬文獻雜誌第4、5期。
陳秀美,(1998),「台灣地區家公園土地使用管制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獻明(1996),「論財產權保障與限制」,台灣地政雜誌月刊第127期,p.22-28,33。
陳筱佩(1981),「行政上損失補償制度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p.60-61。
陳新民,(1986),「憲法財產權保障之體系與公益徵收之概念」,政大法學評論第33期,p.341。陳新民,(1991),「行政法學總論」,台北:三民書局,p.432-435。
陳明燦(1997),「台灣土地徵收制度之研究」,人與地雜誌167,168期,P.65。陳明燦(1998),「論德國水源保護區內農地之使用受限與損失補償」,農業經濟半年刊第63期,台中:中興大學農經系。曾繁廣(1993),「英國規劃許可制中的規劃利益理念應用在台灣土地使用變更公平問題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黃世臣(1986),「發展權移轉開發新市鎮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冠仁(1979),「利用發展權移轉辦法保留都市開放空間問題之研究」,土地改革月刊第29卷第10期,p22-23。黃敏修(1992),「發展權移轉應用於古市街保存之研究─以三峽老街的保存為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塗平子等(1991),「古蹟及古蹟保存區之發展權移轉」,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楊松齡等(1992),「都市建築容積轉移制度應用於市地開發之研究」,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1992.6,頁15。
楊松齡(1996),「現行土地制度有關財產權保障之研究--公用徵收補償之分析」,台北:大日出版社。
楊松齡(1997),「基本權、財產權與土地徵收」,人與地雜誌第165期,p.36-40。楊重信(1992),「以發展權移轉與聯合開發方式取得公共建設用地之探討」,研考報導第18期。溫豐文(1984),「現代社會與土地所有權理論之發展」,台北:五南圖書公司,p.127-129。
葉百修(1988),「從財產權保障觀點論公用徵收制度」,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p.43。廖耀東,(1999),「容積移轉制度在我國實施之可行性分析」,台灣地政雜誌第155期,p.23-26。
劉厚連(1998),「建築容積轉移制度運用於解決既成道路用地取得問題」,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p.19-22。33。劉健哲(1994),「土地利用規劃與管制-台灣、德國之比較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劉 籐(1979),「發展權移轉與社區的分區分期發展」,土地改革月刊第29卷第10期,p.27-29。
劉寧顏主編(1989),「台灣土地改革紀實」,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發行。
蔡尚正(1979),「運用發展權移轉辦法解決名勝古蹟之保存問題」,土地改革月刊第29卷第10期,p24-26。鄭明安(1979),「美國馬里蘭州實施土地發展權移轉方案之研究」,土地改革月刊第29卷第10期,p15-18。鄭國英(1989),「都市計畫土地使用訂定及管制」,人與地月刊第69期,民國78年9月,頁26。
蕭 錚(1989),「平均地權之理論體系」,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
賴燕玲(2000),「農地變更使用管制與損失補償之研究─以被管制者的觀點為基礎」,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糸碩士論文。錢學陶(1981),「都市計劃學導論」,台北:茂榮圖書公司,p.591-593。
謝哲聖(1995),「準徵收之研究」,中興大學中興法學第40期,台北:中興大學法律系。
簡豐源(1979),「運用發展權移轉制度解決公共設施保留地問題之研究」,土地改革第29卷第8期,p22-24。闕志峰(1997),「以成長管理策略指導土地開發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顏愛靜(1979),「美國地方政府實施發展權移轉制度所採量化方法之探討」,土地改革月刊第29卷第9期,p11-15。魏千峰,(1999),「財產權之基本理論研究─以國家與人民之關係為限」,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p.95-99、102-108。邊泰明(1994),「土地使用變更與財產權配置」,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土地經濟年刊第五期,p.189-212。邊泰明(1997),「都市土地開發課徵與協商」,台北:華泰,九月,p.100-102。
邊泰明(1998),「區段徵收與財產權」,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土地經濟年刊第9期,p.103-123。蘇志超(1999),「比較土地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蘇志超(1999),「建築容積移轉辦法理想與實際之討論」,人與地雜誌第187期。蘇志超(1998),「土地問題專論」,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
蘇志超(1979),「平均地權之理想與發展權移轉觀念之比較」,土地改革月刊第29卷第10期,p4-6。英文部分:
1.Blair, John P.(1991)〝Urban&Regional Economics. 〞Boston:Irwin。
2.Calabresi,G. & Melamed,A.D.,Property Ru1es,Liabi1ity Rules ,and Ina1ienabi1ity:On View of the Cathedral in Harvard Law 。
3.Ervin D. E. etc,(1977),Land Use Control-Evaluating Economic and Political Effects, Ball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4.Ladd, B.,(1990),Urban Planning and Civic Order in Germany,1860-1914,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5.Lai, W. V. L.,(1994),The Economics of Land —use Zoning :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Work of Coase , Town Planning Review,64(1),p.77-90.
6.Sevtozar Pejovich (1990),〝The economics of property right :toward a theory of comparative systems〞,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