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30 00:5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莊瑞騰
論文名稱:中小企業成長與資金籌措運用之探討
指導教授:洪坤洪坤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en Hu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學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1
中文關鍵詞:中小企業企業成長資金籌措運用
外文關鍵詞: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Enterprise GrowthEnterprise Financ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6
  • 點閱點閱:96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論文名稱: 中小企業成長與資金籌措運用之探討 頁數: 111頁
校(院)所組別: 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畢業時間及摘要別:九十學年度第一學期碩士論文摘要
研究生 : 莊 瑞 騰 指導教授 : 洪 坤 博士
論 文 摘 要
2000年千禧年的下半年,全球經濟出現成長減緩趨勢,2001年並沒有復甦現象,尤其台灣地區又經天然災害-2000年921大地震及2001年嚴重颱風的洗禮,國際經濟更因美國2001年911恐怖事件影響,在內外經濟環境皆不良的狀況下,全球經濟自是無法復甦,台灣景氣更不能倖免,加上政權輪替新經驗所產生的調適問題,整體經濟尚處於衰退中,台灣中小企業佔台灣全體企業的97%以上,在這次的不景氣中自是無法置身其外,檢視過去中小企業在台灣的成長歷程,並探討未來其取向,自是有其重要性。
對中小企業之研究,針對企業發展之經濟政策及產業政業政策等技術性問題研究者頗多論著,而本文嘗試將中小企業賴以發展之社會基礎溶入,將財經學者專家及社會學者專家之論著加以整合,俾對中小企業之一般成長有完整性論述。
再此一前提下,本文的第一部份,針對台灣中小企業的一般成長加以探討,就台灣中小企業形成因素中,相關之企業形成的特質與性格,形成之趨勢與結構,按中小企業家數、企業組織形態、資本額大小、銷售額及受雇與就業人數作系統性之整理與分析,並對中小企業定義及其演變,台灣中小企業的成長階段加以說明。
本文的第二部份,探討資金籌措運用狀況,按資金來源、企業規模大小、企業成長期、金融制約下的資金取得、資本型塑的資金籌措運用作一探討分析,尤其就中小企業自金融機構--銀行取得資金加以整理及分析。此外針對自為貨幣網路對中小企業的重要性亦納為研討範疇之一部份。
本文的第三部份繼而探討中小企業的未來成長取向與資金籌措運用,分別就產業協力網路之發展與限制,總體經濟對中小企業之影響,大陸經濟動向與中小企業之關係,中小企業未來資金籌措運用取向加以分析,並以訪談方式對花蓮地區大中小型企業進行了解,藉以參照印證本文前述之相關探討。
第四部份為結論與建議,對中小企業之成長與資金籌措運用,有下列之結論:
1.台灣中小企業在台灣的經濟發展中有著不可抹滅的貢獻,尤其在1980年代以前靠勞力加工出口型的中小企業,創造大量外匯,使台灣經濟得以邁入另一經濟階段。
2.1980年代以後,台灣中小企業由於經濟發展的結果,面臨極大的轉型或外移或西進,以至於中小企業外銷產值一直往下降,轉而為以內需為主的流通性企業。
3.老一代中小企業主,由於科技進步結果,使得工作的技術及應用而相形見拙,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而年輕一代中小企業主必須在經營理念及工作技術上更為精進,然而,中小企業的特質和性格仍是支撐台灣中小企業繼續成長的原動力。
4.傳統中小企業產業外移,新的產業尚在青黃不接之時,使台灣中小企業近年來有力不從心的感覺,並且由於科技進步的結果,協力網路是否在台灣世俗化的社會中,繼續扮演其角色是值得探討追蹤的。
5.由於高科技產業為台灣地區未來發展的方向,而這些產業往往又是資本技術與知識密集的產業,中小企業在台灣是否能如以前年代的成長亦值得深思。
6.中小企業賴以生存的資金籌措運用管道,自為貨幣網路、地方金融,也由於社會型態轉變,信用合作社、農會信用部逐漸的合併或併入銀行,未來的資金籌措運用取向亦值得關心,是否發展成社會的另一型態有待觀察。
7.自給貨幣網路中的標會,在世俗化的社會生活中,有其方便性及自主性,雖然其風險性很大,但仍應會繼續存在,唯其組合的結構方式是否會隨社會結構轉變息息相關,亦值得繼續觀察。
就以上之結論提出建議如下:
一.對政府的建議
(一)對中小企業之輔導設立單一窗口,尤其對傳統產業更應強加輔導,提升產品品質,增加附加價值,使留在國內傳統之中小企業能生存,避免繼續外移。
(二)整合輔導資源,增加傳統中小企業輔導經費,除高科技及生物科技等高層次投資之輔導外,提升傳統中小企業之競爭力,以減少中高年層之失業人口。
(三)重視社會之轉化與融資管道之改變,避免中小企業融資無門,導致中小企業無法生存。
(四)目前之信用保證基金種類繁雜,互助保證基金亦尚未發揮應有之功能,建議簡化種類,統一事權,亦達最有效之整合與發揮最大效能。
(五)建立自為貨幣-標會更完整機制,雖有民法債篇之法,但應建立更完整清楚之規範,避免債權債務之糾葛不清。
二.對金融機構的建議
(一)金控公司之整合,對原中小企業之融資管道有極大衝擊,金控公司應特別設立中小企業融資業務單位,加強與中小企業往來與服務,尤其是小額資金之融通,期使中小企業在資金融通能得到更好的管道。
(二)銀行之授信方式應有突破性之做法,避免雨天收傘晴天放傘之反操作,使中小企業在經營上無後顧之憂。
三.對中小企業的建議
(一)知識經濟時代,中小企業應整合原有傳統產業資源,創新產品,增加附加價值,以創造中小企業之另一局面。
(二)中小企業主應加強企業管理知識,尤其對內部控管與財務管理,以因應未來融資環境之丕變,適度提供較完整之財務報表,以利融資之可信度。
(三)因應金融機構之轉化整合,中小企業應轉變融資對象,與銀行之往來應更頻繁,以創造較好之融資機會。
目 錄
頁次
第壹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研究構思………………………………2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貳章文獻回顧……………………………………………5
第一節政府及財經學者專家部分…………………………5
第二節社會學者專家部分…………………………………8
第參章中小企業成長之探討………………………………12
第一節中小企業的定義及演變……………………………14
第二節中小企業的成長階段………………………………22
第三節中小企業的形成……………………………………26
第肆章中小企業資金籌措運用之探討……………………62
第一節中小企業資金籌措運用形成之探討………………62
第二節中小企業自銀行取得資金之探討…………………73
第三節中小企業資金與自為貨幣網路之探討……………77
第伍章中小企業之未來與資金籌措運用之探討…………83
第一節產業協力網路發展之限制與發展探討……………83
第二節總體經濟對中小企業之影響探討…………………85
第三節中小企業與大陸經濟動向之關係…………………88
第四節中小企業未來資金籌措運用取向…………………93
第五節企業訪談紀要………………………………………93
第陸章結論與建議…………………………………………101
參考文獻 ………………………………………………………105
附錄一:民法債篇十九部之一合會 …………………………10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于宗先、王金利(2000),〝台灣中小企業的成長〞,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綜合介紹(2001),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網路資料。
3.中小企業互助保證基金會(2000),〝中小企業互助保證機制研究〞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4.中央銀行經濟研究院(1999,1998,1997),〝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公民營企業資金狀況調查結果報告〞中央銀行網路資料。
5.中華經濟研究院(2001),〝90年中小企業白皮書〞,經濟部中小企業。
6.六法全書民法債編19部之一合會(2001),三民書局。
7.周添城、林志誠(1999),〝台灣中小企業的發展機制〞,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8.尚榮安(2001) ,譯〝個案研究法〞,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9.陳介玄(1995),〝貨幣網路與生活結構〞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0.陳介玄(1994),〝協力網路與生活結構〞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1.陳介玄(2001),〝班底與老闆〞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2.陳林森(2001),〝台灣地區中小企業取的資金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3.經濟部中小企業處(1999),〝中小企業經營環境之研究〞,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網路資料。
14.盧錦芬(1992),〝互助會權益保障須知〞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5.羅森(1998),〝標會〞商業周刊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二.英文部分
1.Berger, A.N. and G. F. Udell,〝The Economic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The Role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 in the Finance Growth Cycle,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8,pp.3-7.
2.Chittenden, F., g. Hall and p. Hutchinson, 〝Small Firm Growth, Access to Capital Market and Financial Structure:Review of Issues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Small Business Economic, Vol. 8,1996, pp.23-35.
3.Liu, K. C. Paul and San, Gee.〝Social and Institutional Basi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iwan :In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Taiwan and Its New Role is an Emerging Asian-Pacific Area, 〞Taipei:The Institute of Economic, Academia Sinica, pp.257-276
4.Philip Kotler (2000) Marketing Management , The Millennium Edi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
5.Robert 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 Sage Publications, Inc.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