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依引用次序排列)
(以下第一章)
Leach E.,Social Anthropology:A Natural Science of Society? 1976,the British Academy press.
林佳陵,論關於台灣原住民土地之統治政策及法令,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84學年度碩士論文。張春興,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東華書局1991年出版。
孔恩(Tomas S Kuhn)著,王道還等譯,科學革命的結構,香港遠流出版公司1999年10月二版四刷。
陳文德,結構功能論大師--內克里夫布朗,收錄於黃應貴主編,見證與詮釋,正中書局1998年5月初版二刷,頁84以下。
趙敦華著,卡爾.波普,遠流出版社1991年出版。
江文瑜等著,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研究實例」,巨流圖書公司1997年7月一版三刷。
White Willian Foote,1914,”Learn from the field—A Guide from Experience”,SAGE press。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2000年9月增訂六版。
林文雄,法實證主義,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七),1989年4月四版。
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三二),1993年7月增訂三版。
丘昌泰,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巨流圖書公司1995年出版。
丘昌泰,公共政策—基礎篇,高雄復文書局2000年出版。
丘昌泰,政策分析,空中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
汪明生、朱斌妤等著,衝突管理,五南圖書公司1999年出版。
Carpenter,S.L. and Kennedy W.J.D,Managing public disputes—a practical guide to handing conflict and reaching agreement.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紀駿傑,「能丹國家公園—環境殖民主義的延續」?載於山海文化雙月刊第20期,1999年10月出版,頁140以下。
林益仁,原住民部落發展與山林資源保育—從西雅圖酋長的演說談起,本文為作者於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演講講稿。
陳竹上,看不見的權利—從民族主義、族群文化與殖民歷史反思台灣原住民族財產權在國內法制中的發展,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88學年度碩士論文。Terry L. Anderson ,Donald R. Leal著,蕭代基譯,由相剋到相生—經濟與環保的共生策略,巨流圖書公司1995年8月一版。
宮本憲一著,高增杰譯,環境經濟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9月初版。
Thomas,A.,,2000,”Meanings and views of development”,in:Allen,T.and Thomas,A.(eds),Poverty and Development into the 21st century,Oxford:OPU.
李永展,永續性衡量工具—永續發展指標系統,2001年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專題演講講稿。
(以下第二章)
王泰升,台灣法制史之建立,載於台大法學論叢第23卷第1期,頁1以下。
「什麼是原住民保留地?」,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1998年印製。
王泰升,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聯經出版公司1999年出版。
王昇,國父思想,黎明圖書公司1972年出版。
劉慶瑞,中華民國憲法要義,三民書局1989年10月再版。
山海雜誌雙月刊第20期(1999年10月),主題:原住民憲政創世紀—原住民行政空間之檢討與展望。
(以下第三章)
鄭元慶,達娜依谷溪復活記,收錄於與鹿共舞:台灣原住民文化(二),光華雜誌1995年出版,頁80以下。盧道杰等著,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2001年12月出版。
紀駿傑,原住民、自然資源與共同經營,收錄於盧道杰等著,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2001年12月出版,頁26以下。
Devon G. Pena演講,李秋芳等整理,自然資源共管的根,收錄於盧道杰等著,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2001年12月出版,頁11以下。
葉世文,國家公園的新伙伴關係,收錄於盧道杰等著,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2001年12月出版。
趙令級,pasibutbut:布農族的八部合音,載於台灣教會公報2610期第21版,2002年3月10日出刊。
裴家齊,善用傳統知識共管資源,收錄於盧道杰等著,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2001年12月出版,頁61以下。
梁秀芸,太魯閣群的狩獵文化,收錄於盧道杰等著,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2001年12月出版,頁158以下。
馬克斯. 韋伯(Max Weber)著,于曉、陳維綱譯,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唐山書局1991年出版。
葉春榮著,「文化生態學的倡言人:史都華」,收錄於「見證與詮釋」,黃應貴主編,正中書局1992年6月台初版,頁180以下。
Michael C. Howard著,李茂興、藍美華譯,文化人類學,揚智圖書1997年出版。
陳文德,結構功能論大師--內克里夫布朗,收錄於黃應貴主編,見證與詮釋,正中書局1998年5月初版二刷,頁84以下。
張靜茹等著,台灣特稀有生物,光華雜誌1988年出版。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番族習慣報告書第一卷—泰雅族,1996年出版。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王泰升博士主持,台灣原住民的法律地位,1997年10月。
Adam Smith,國富論,張漢裕譯,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8年3月再版。
劉波,資本論概說,遼寧大學出版社1991年5月初版。
基辛(R.Keesing)著,張恭啟等譯,文化人類學,巨流圖書1989年出版。
孫大川,「孫大川為原鄉永遠有新計劃」專訪,中國時報2000年5月18日第13版。
鄭玉波,法學緒論,三民書局1992年8月四版。
陳竹上,談原住民族豐年祭的另一層意義,台灣教會公報2581期,2001年08月19日。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Hobsbawm)著,李金梅譯,「民族與民族國家」(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城邦出版公司1997年6月初版一刷。
P.M. Harman著,池勝昌譯,科學革命,麥田圖書1999年出版。
唐斯(Dr.Downs)著,彭歌譯,『改變歷史的書』,聯經出版公司1998年出版。
Anne Llewellyn Barstow著,嚴韻譯,獵殺女巫,女書文化1999年出版。
David Arnold著,王國璋譯,地理大發現,麥田出版公司1999年出版。
薩依德(Edward W. Said)等著,『解殖與民族主義』,英國牛津大學1998年出版(中文版:香港嶺南學院翻譯學系翻譯,文化社會研究譯叢邊委會1998年出版)。
Hal Hellman著,張啟陽譯,<科學大爭論>,台北:寰宇出版公司1999年3月出版,第十章「傅里曼VS.米德:先天乎?後天乎?」。
林開世著,「文化人類學之父:鮑亞士」,收錄於「見證與詮釋」,黃應貴主編,正中書局1992年6月台初版,頁2以下。
Thompson,Richard H.,1997,”Ethnic Minorities and the Case for Collective Right”,in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Vol. 99(4):786-789.
Lin. Y. R. 1999. The Environmental Beliefs and Practices of Taiwanese Buddhists.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復活島之謎,發現集—中英對照腳本,『協和國際影視』1999年出版。
經典期刊第37期(2001年8月),『南島新世界』專題報導,『世界的肚臍:復活節島』。
經典期刊第37期(2001年8月),『南島新世界』專題報導,『世界的盡頭:馬達加斯加』。
Allan Schnaiberg,Environment and Society:The Enduring Conflict,1994 pressde by Martin’s Press,Inc。
Jared Diamond著,王道還譯,性趣何來,天下遠見1998年出版。
(以下第四章)
盧部信喜著,憲法,月旦出版公司1995年出版。
Campbell,S.(1996),”Green Cities,Growing Cities,Just Cities?” Jp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Vol.62,No.3.
Allan Schnaiberg,Environment and Society:The Enduring Conflict,1994 pressde by Martin’s Press,Inc,P.3。
反亞泥還土地運動手冊,秀林鄉還我土地自救會1997年1月出版。
陳毅峰,原漢土地權的衝突,國立東華大學觀光遊憩研究所2002年學術演講講稿。
詹宜璋,原住民族福利政策與服務體系,厚生雜誌第13卷(2001年4月),頁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