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內政部統計處:中華民國八十五年老人狀況調查,1996。
王香蘋:台灣老人健康狀況與健康變化的性別經驗探討。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台灣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發展小組. 台灣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之發展及使用手冊(第一版), 1999。
台灣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發展小組. 台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之發展及使用手冊(第一版), 2000。
古允文:老人經濟安全指數調查。厚生 2000;12:42-45。
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台閩地區人口統計,1999。
行政院經建會人力規劃處: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民國八十七年至一四0年人口推計,1999
行政院衛生署:衛生白皮書,1993
行政院衛生署:中華民國公共衛生概況,1995
行政院衛生署:中華民國公共衛生概況,2000
呂寶靜:臺灣地區老人日間照護方案功能之初探:從老人使用者及其家屬的觀點出發。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1997;27:89-120。李淑霞:照顧失能老人對家庭照護者的負面影響。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李玉春:居家照護成本之分析研究。行政院衛生署委託研究計畫報告,1995。
沙依仁:高齡學。台北,五南圖書,1996。
沙依仁:老人社區照顧之理論與實際。社區發展季刊 1996b;74:162-170。林彥妤:生活事件、因應方式與社會支援對老人心理適應之影響。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林茂榮、姚開屏、黃景祥、王榮德(1999) :台灣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量尺語詞的解釋 。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8(4),262-270。林峰輝:南台灣地區長期照護之成本分析。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屈蓮、白璐、鄧光銳、王修平:大台北地區主要照顧者之工作負荷量及對居家照顧服務之需求程度的調查。中華公共衛生雜誌 1996;15(4):289-302。
吳淑如:居家照護病患照護問題的評估及其相關因素探討。高雄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吳淑瓊、徐慧娟、莊英智、張明正:功能評估在估計台灣社區老人長期照護需要之應用。中華衛誌 1996;15(6):533-545。
吳淑瓊:建立台北市老人養護系統之研究─老人養護機構之調查。台北市政府社會局,1993。
吳聖良、胡杏佳(1991) :台灣地區居家照護老人主要照護者負荷情形及其需求之調查研究。公共衛生,18(3):237-247。
胡幼慧、郭淑珍、王孝仙(1996) :老人長期病患照顧者對取代方案之考量:潛在需求與困境之分析。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5(4),275-287。胡幼慧:社區長期照顧問題之檢視。社區發展季刊 1995;69:125-131。洪百薰、洪美玟、吳聖良、林豐雄、黃明珠。公共衛生 1991;18(3),213-235。
徐慧娟:跌倒對老人健康生活品質的影響。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徐慧娟、吳淑瓊:提供社區式家庭支持方案能否減少機構式長期照護服務之使用意願? 中華衛誌 1998;17(4):326-336。
高森永、王運昌、鍾明惠、張吉祥、白惠婷、邱黎明、邱宛瑜、王素滿:社區老人與慢性病患對長期照護需求之探討。行政院衛生署八十八年度委託研究計畫報告,2000。
高森永:日間照護對於病人及其主要照護者健康狀況與服務滿意度影響之研究。臺灣省衛生處委託研究計畫報告,1999。
唐憶淨:老年人自覺健康狀態及其影響因素。中山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張素紅:老人寂寞與自覺健康狀況、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高雄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1996。陸洛:從心理社會角度探討高雄都會區居民之生活品質及相關因素。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成果,1994。
許游雅:影響社區老人自評健康之因素。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許毅貞:鹿港地區65至74歲社區老人之老人態度、社會支持、健康狀態與憂鬱程度之關係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郭靜燕:我國老人長期照護保險之可行性研究。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陳宇嘉、黃松林、姚淑芬、簡美娜:台灣省民對老人福利措施意向調查研究。社會發展研究學刊 1996; 2:69-91。陳美光:老人健康生活品質與健康習及社會心理因素關係之探討。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陳子鈺:2000年全球一起老化。遠見雜誌 1999;4:123-124。
陸玓玲:台灣地區生活品質研究概況。中華衛誌1998; 17:442-457。
程超澤:社會人口學。台北,五南,1995。
傅子珍:全民健康保險實施一年居家照護服務之初探。高雄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黃春太:城鄉地區老人的社會支持體系及健康狀況之比較研究。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黃璉華:老人生活滿意度相關因素之因徑分析研究。護理研究,1992。
黃璉華:鄉村社區老人健康自評、信念與行為- 以金山社區為例。公共衛生 1993;20:221-233。黃麗玲(2000) :社區獨居老人身體、心理及社會功能之探討。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繼慶:社會支持系統對社區老人心理健康的影響。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楊懋春:社會學。台北,桂冠,1989。
劉毓秀: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台北,時報文化,1995。
劉清華:社區老人擁有寵物對其健康狀況及生活品質影響之相關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潘依琳、田聖芳、張媚:居家臥床病人其主要照顧者之壓力源、因應行為與身心健康之探討。公共衛生 1998;24(4):219-234。蔡文玲:老人慢性病與失能情況之相關探討。高雄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謝高橋:老人需求與老人福利措施。社區發展季刊 1994;67:180-189。熊曉芳:社區獨居老人健康狀況、社會支持及相關因素探討。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藍春琪:老人主、客觀社會支持來源的異同與生活滿意程度。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羅淑芬:燒傷病患主要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英文部分
Abbey A., Andrew F.M. Modeling the psych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life quality. Social Indicator Research 1985, 16:1-34.
Abeles R.P. The concept and measur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later years.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1991.
Bergner M. Quality of life, health status, and clinical research. Medical Care. 1989, 27 :S148-S156.
Bonomi AE, Patrick DL, Bushnell DM, Martin M. Valid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vers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WHOQOL) instrument. 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2000, 53:1-12.
Buckingham K. A note on HYE (Healthy Years Equivalent).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1993, 11:301-309.
Campbell A. Subjective measures of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6, 32 : 117-126
Culyer AJ & Wagstaff A. QALYs versus HYEs.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1993, 11:311-323.
Drummond MF, Stoddart GL, Torrance GW. Methods for the economic evalution of health care programes, 2nd ed. Oxford, 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Evans R.W, Manninen DL, Garrison L.P, Hart L.G, Blagg C,R, Gutman R,A, Hull,A.R, Lowrie,E.G. Th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5, 312(9),553-559.
Ferrans C.E, Powers,M.J Quality of life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American Nephology Nurses Association Journal 1993, 20(5),575-581.
Hwang JS, Tsauo JY, Wang JD. Estimation of expected quality adjusted survival by cross-sectional survey. Statistical Medicine 1996, 15:93-102.
Hung M.R., Folmar S.T. Longevity, gender and life quality.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1986, 27: 332-345.
Johnson JA, Coons SJ, Ergo A, Szava-Kovats G. Valuation of EuroQOL (EQ-5D) health states in an adult US sample. Pharmacoeconomics 1998, 13(4):421-433.
Karnofsky D.A.The use of Nitrogen standards in the palliative treatment of carcinoma. Cancer. 1984, 1: 643-656.
Mackeigan L.D.,& Payhak D.S.Overview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measures. American Journal Hospital Pharmacists.1992,49: 2236-2244.
Meeberg G.M. Quality of life : a concept analysis.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993, 18:32-38.
Nord E. Methods for quality adjustment in life years. Soc Sci Med 1992, 34:559-569.
Ory M.G.,Cox D.M.,Gift H.C.& Abeles R.P. Introduction: aging and quality of life — celebrating new discoveries. Aging and quality of life. New York. 1994.
Patrick DL & Erickson P.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 policy:Allocating resources to health ca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Rogerson R.J.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similarities. Social Science ad Medicine 1995, 41: 1373-1382.
Rosser R., Cottee M., Rain R., & Selai C. Measures of the quality life and the uses to which such measure may be pot. 1992,81-90.
Walker SR & Rosser RM. Eds.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Key issues in the 1990s. Dordrecht, Neetherland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3.
Zhan L. Quality of life:conceptual and measurement issues. ournal of Advance Nursing 1992, 17:79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