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30 02: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仲景
論文名稱:植基於資料挖掘之新產品開發知識管理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based on data mining for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指導教授:朱慧德朱慧德引用關係廖述賢廖述賢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防管理學院
系所名稱:資源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資料挖掘知識管理新產品開發客戶關係管理
外文關鍵詞:Data MiningKnowledge ManagementNPDCR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7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在本研究嘗試以網頁的方式登錄在網際網路中,供客戶登錄資料,並將資料儲存至企業內的資料庫中,並以資料挖掘作為工具,藉此發掘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市場潛在客戶的偏好,作為新產品開發的依據以利新產品開發的成功機會,減少新產品開發的成本,並改善與提升客戶服務。
依據本研究方法進行系統實作,本研究發現,資料與知識之間必需經過妥善的轉換之後,方能對企業的活動產生具有價值的決策依據,同時提升未來大量生產的效益,增加產品上市成功的機會。
摘 要 I
誌 謝 II
目 錄 III
圖 目 錄 V
表 目 錄 VI
第一章、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2
1.3 研究目的 3
1.4 研究方法 4
1.5 研究限制 5
1.6 論文架構 5
1.7 研究流程 6
第二章、文獻探討 8
2.1 資料挖掘 8
2.1.1 KDD的流程 9
2.1.2 資料挖掘的方法 11
2.1.3 小結 12
2.2 知識管理 13
2.2.1 知識管理之定義 13
2.2.2 「資料」、「資訊」與「知識」之關係 15
2.2.3 知識的分類 17
2.2.4 知識的轉換 18
2.2.5 知識庫 20
2.2.6 小結 21
2.3 客戶關係管理 22
2.3.1 客戶關係價值的因素 23
2.3.2 小結 24
2.4 新產品開發 25
2.4.1 新產品開發過程 27
2.4.2 小結 30
第三章、研究方法 31
3.1 研究架構 32
3.2 架構敘述 34
第四章、系統實作 37
4.1實作環境 37
4.2 CART工具 38
4.3系統雛形運作 41
4.4 結果分析 51
4.4.1 「有用」的分析 52
4.4.2 「無用」的分析 57
4.4.3 小結 58
第五章、結論 60
5.1 結論 60
5.2 管理意涵 60
5.3 注意事項 62
5.4 後續研究建議 63
參考文獻 64
附錄(問卷): 69
中文部分
[1] Berson 等著,葉涼川譯(民九十年),「CRM Data Mining 應用系統建置」,麥格羅‧希爾出版。
[2] Jeff Papows著,李振昌譯(民八八年),「16定位」,台北市:大塊文化出版。
[3] 杜拉克等著,張玉文譯(民八九年),「哈佛商業評論-知識管理」,第一版,天下文化書坊。
[4] 邱顯貴、楊亨利(民八九年),「以資料發掘經由知識管理建構客戶關係管理模式之研究」,第十一屆全國資訊管理研討論文集。
[5] 勤業管理顧問公司著,劉京偉譯(民八九年),「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初版,商週出版。
[6] 郭興恩、許中川(民八九‧六月),「會員消費資料分析與探勘」第十屆國際資訊管理研討會,國立交通大學主辦,新竹市。
[7] 林嘉力(民八七‧六月),「新產品開發架構建立與實證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 瓦廉、科爾著,邱振儒譯(民八九‧四月),「客戶關係管理」,商周出版,。
[9] 曾守正著(民八七年),「資料庫系統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儒林出版,頁25-28,。
[10] 比爾.蓋茲(Bill Gates)著,樂為良譯(民八八年),「數位神經系統」,台北,商周出版社。
英文部分
[11] Booze, Allen and Hamilton, [1982], New Product Management for the 1980’s. New York.
[12] Chung, H. and Gray, P. [1999], “Special Section: Data Mining,”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Summer pp.11-16.
[13] Coover, Harry W., [1986], “Programmed Innovation Strategy for Success” Research Management. Nov-Dec.
[14] Garner, B.J.; Staab, S. [2000], “The rol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Knowledge-Based Systems Vol. 13, Issue: 5, Oct, pp. 235-239.
[15] Garvin, D. A., [1993],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 August pp.78-91.
[16] Grant,R.M., [1996], “Toward to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7,Winter. pp.109-122.
[17] Groth, Robert. [2000], Data Mining: Build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NJ: Prentice Hall.
[18] Gupta, Ashok K, Raj, S. P. and Wilemon, David. [1986], “A model for studying R&D-Marketing interface in the product innovation process.” Journal of Marketing. April pp.7-17
[19] I Nonaka, Katsubiro Umemoto and Dai Senoo, [1996], Fro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 Knowledge Creation: A Paradigm Shift In Business Management. Technology in Society, pp.203-218.
[20] Lucy Marshall, [1997], Facilita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Sharing : New Pooortunities for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Online,(Sep./Oct.), pp.96
[21] Keissner, Charly. [1998], “Data Mining for the Enterprise,” Proc.31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 IEEE , pp.295-304
[22] Kotler,P. [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nentation ,and Control. prentic-Hall International, Inc.
[23] Kucdzmarski, T. D., [1988], Managing New Products. NJ:Prentice-Hall.
[24] Levitt, Theodore , Innovation Imit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r, 1969, pp.63.
[25] Lutz, Robert. [1994], A Implementing Technological Change with Crossfunctional.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February pp14-18.
[26] Mark E. Nissen [1999], “Knowledge─base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reengineering.”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Vol. 27, pp. 47-65。
[27] Michie, D, Spiegelhalter D.J and Taylor C.C., [1994], Machine learning, Neural and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Ellis Horwood, Chichester, UK.
[28] Polanyi, M. [1966], The Tacit Dimension.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29] Prahalad C. K. [1995], “New View of Strategy: An Interview with C.K. Prahalad.”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pp. 131-138
[30] Peter Cabena [1998], Discovering Data Mining. Prentice-Hall, Inc.
[31] K. M. Wiig, [1997], Roles of Knowledge-Based System in Support of Knowledge. New York: CRC Press, pp. 69-88 。
[32] Venkatesh Ganti and Jobannes Gebrke, [1999], “Mining Very Large Databases.” IEEE Computer. pp.38-45
網站部分
[33] http://www.cme.org.tw/know/
[34] http://www.salford-systems.com/
[35] http://ibmdb2.cc.nctu,edu.tw/news/
[36] 黃河明,「從資訊應用進入知識管理之實務經驗」。(http://www.it is.itri.org.tw/forum/content/99IF16.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李允傑(1999).公部門之績效評估.人事月刊,29(4),4-14。
2. 陳楚杰(1998).醫院資材管理概論.台北:宏翰。
3. 江蕙娟、張麗惠(1998).以持續性品質改善理念改善抽吸瓶消毒方式之探討.醫院,31(4),55-62。
4. 廖茂宏、黃雪麗、楊長興、李偉立、黃寶玉(1999).耕莘醫院推行品質改善小組之探討-以醫事室住院組為例.醫院,32(2),37-47。
5. 于克瑞、郭春花(1999).病房醫材管理改進方案.醫院,32(2),48-56。
6. 黃慶祥、曾瑪珊(1999).醫院護理部醫材管理之研究.醫療資訊雜誌,9,39-70。
7. 洪正芳、詹志賢(1999).以戴明之管理原則-評估醫院全面品質管理實施的障礙.醫院,32(1),11-21。
8. 洪正芳、王麗菁曹淑珍石錦鑾林宜怡(1999).全面品質管理對員工工作滿足感、組織認同感與組織管理原則認知之探討.醫院,32(4),41-53。
9. 鍾谷蘭(1997),零售商自有品牌策略之通路競爭分析,管理學報,第十四卷,第三期,pp.457-476.
10. 鍾國彪、潘憶文(2000).醫品圈的推行現況.醫院,33(6),9-16。
11. 周鴻儒、陳淑樺、蕭世榮、王蓉敏(2001).醫院員工之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調查-以某家地區醫院為例.醫院,34(6),45-53。
12. 余嘉鵬(2000).高績效團隊應用於南部某一區域醫院水質檢驗室實例探討.醫院,33(2),56-59。
13. 吳淑惠、溫信財、何國章(1999).利用品管圈活動縮短現場掛號病歷調閱時間之研究.醫院,32(2),54-60。
14. 李惠齡、鍾國彪、陳慧敏、陳美華、林瑞明(2001).以品管圈活動降低健保抽樣送審資料不完整率.醫院,34(6),5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