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考 文 獻
壹、 中文部分
一、專書論著
1. 丁樹範,中共軍事思想的發展1978-1991,台北:唐山出版社,民85年9月。
2. 王普豐,現代國防理論,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年。
3. 中國國民黨,政策研究叢書19-中共軍事武力犯台之評估,台北: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工作會編印,民83年12月15日。
4. 中國國民黨,政策研究叢書25-解讀「江八點」真正意涵與我因應策略,台北: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工作會編印,民84年4月20日。
5.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編印,民89年8月。
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三中全會以來重大決策和發展,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7. 包宗和等合著,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出版社,民88年。
8. 朱宏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民88年。
9. 朱延智,危機處理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幼獅文化,民89年1月。
10. 克勞塞為茨(Carl Philip von Clausewitz)著:李昂納德編(Roger Ashely Leonard);鈕先鐘譯,戰爭論精華,台北市:麥田,民85年。
11. 克勞塞為茨(Carl Philip von Clausewitz)著,王洽南譯,戰爭論(VOM KRIECG),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民80年3月。
12. 李元平等著 ,台海大戰─下篇:台灣觀點,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1992年10月。
13. 李際均,軍事戰略思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2月。
14. 李潔民(James R. Lilley)、唐思(Chuck Downs)合編,張同瑩等譯,台灣有沒有明天?:台海危機美中台關係揭密,台北:先覺出版社,1999年。
15. 宋強等著,中國可以說不,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1996年。
16. 金羽等主編,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研究,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年。
17. 吳新興,整合理論與兩岸關係的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民84年。
18. 吳建德,後冷戰時期中共武力犯台問題之研究,台北:時英出版社,民86年8月。
19. 林宗達,蛻變中的軍事強權:中共軍事革新的動力,台北:時英出版,民90年7月。
20. 邵宗海,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台北:五南出版社,民87年。
21. 徐焰,台海大戰─上篇:中共觀點,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1992年10月。
22. 席來旺,國際安全戰略,北京:紅旗出版社,1996年。
23. 陸軍總司令部印頒,陸軍作戰要綱,民88年1月1日。
24. 黃昆輝,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民80年12月出版。
25. 黃中天、張五岳主編,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印行,民82年4月。
26. 鈕先鍾,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社,民84年。
27. 張萬年主編,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28. 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2000年4月。
29. 張濤、金千里,江八點的迷惑(修訂版),台北:瑞興圖書公司,民84年。
30. 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民89年。
31. 陳福成,後鄧時代中共武力犯台研究,台北:金台灣出版,民84年。
32. 陳福成,防衛大台灣:台海安全與三軍戰略大佈局,台北,金台灣出版,民84年。
33. 翁明賢執行編輯,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市:麥田出版社:城邦文化發行,1998年。
34. 翁明賢執行編輯,未來台海衝突中的美國,台北市:麥田出版社:城邦文化發行,1998年。
35. 楊志恆等著,台灣的國防安全,台北:業強出版社,民84年。
36. 楊開煌,崢嶸:兩岸關係之鬥爭與對策,台北:海峽學術出版,民90年10月。
37. 楊志誠,談判藝術:理論與實務,台北:大中國出版,民90年12月。
38. 蔡瑋,中共的涉台決策與兩岸關係發展,台北:風雲出版社,民89年。
39. 劉鴻基、羅海曦,國防理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6年。
40.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1982-1992),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41. 鄧鋒、薛國安編著,戰爭論教本,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1月。
42. 顧德欣,戰爭新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0年。
43. Abram N.Shulsky等編著;吳福生譯,美國與崛起中的中共:戰略與軍事意涵(The United States and a Rising China: Strategic and Military Implication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民89年10月年。
44. C. Dennison Lane, Mark Weisenbloom and Dimon Liu等編輯,尹元隆譯,中共軍事現代化(Chinese Military Modernization),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民87年7月。
45. Ezra F. Vogel編輯,吳福生譯,二十一世紀的美國與中共關係(Live With China: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民89年8月。
46. Hans Binnendijk and Ronald N. Montaperto等編輯,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中共戰略趨勢(Strategic Trends in China),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民88年4月。
47. Hans Binnendijk編輯,高一中、吳福生譯,美國1997戰略評估(Strategic Assessment 1997),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民87年10月。
48. Lloyd J. Matthews編輯,高一中譯,挑戰美國:美國會被打敗嗎?( Challenging the United States Symmertrically and Asymmetrically: Can America be Defeated?),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民88年11月。
49. Michael D. Swaine著,楊紫函譯,共軍如何影響中共國家安全決策(The Role of the Chinese Military in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making),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民88年9月。
50. Mark Burles, Abram N.Shulsky編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中共動武方式(Patterns in China’s Use of Force:Evidenece from History and Doctrinal Writings),台北:全球防衛雜誌出版,2001年。
51. Paul Seabury, Angelo Codevilla1編著;李長浩譯,戰爭的目的與手段(War: Ends and Mean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民83年8月。
二、期刊論文
1. 丁樹範,「波灣戰爭對中共解放軍的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三十四卷,第十二期,民80年12月。2. 大陸工作簡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民82年5月5日出版。
3. 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人民日報,1995年1月31日,版1。
4. 「江八點成為對台工作方針」,明報,1995年2月2日,版A2。
5. 沈明室、吳建德,「中共廿一世紀軍事戰略與亞太區域安全」,載於2001年亞太區域安全與兩岸軍力發展公共論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1年6月19日。http://www.future-china.org.tw/csipf/activity/20010619/mt200106menu.htm
6. 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104期,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民90年4月出版。
7. 吳新興,「兩岸軍事現代化互動關係之研究」,理論與政策,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民85年夏季號。8. 林正義,「美國對台政策檢討的意義」,理論與政策,冬季號,民83年。9. 林若雩,「亞洲價值的再檢視:金融風暴的政治經濟分析」,未來中國研究網站,1999年10月5日,http://www.future-china.org.tw/csipf/activity/19991005/mt9910_05.htm
10. 帥化民,「公元二○一○年台海威脅與犯台作戰想定」,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民90年6月15日,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NS/090/NS-R-090-004.htm
11. 「美國國防部提報國會之評估報告-台灣海峽的安全情勢」,聯合報,1999年2月27日。http://www.future-china.org.tw/fcn-tw/199902/rpt19990227.htm
12. 「美國國防部調查報告-中共軍力與戰略展望」,中國時報,2000年1月3日。 http://www.future-china.org.tw/fcn/ideas/fci990103.htm。
13. 「美國國防部:中國軍事實力2000年度報告」,未來中國研究網站,2000年9月15日。http://www.future-china.org.tw/fcn/ideas/fci200091501.htm
14. 唐世平,「理想安全環境與新世紀中國大戰略」,大公報(香港),2001年1月15日。http://www.future-china.org/fcn/ideas/fcs20010115.htm.
15. 時殷弘,「關於臺灣的幾項必須正視的大戰略問題」,戰略與管理 (北京)2000年,第2期。http://www.qikan.com/read/read.dll/JnUPQzYSfF71WOl8IqIA/1006-7582/2000/2/0/zlgl/zlgl20000204.html
16. 時殷弘,「關於中國的大國地位和形象」,大公報(香港),1999年8月23日),A6版。
17. 許錦文,美國軍事戰略演變對台海衝突影響之研究,台北:國防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民90年6月。18. 黃季寬,「中共『一個中國』政策具兩重性」,中央社特稿精華網頁,2000年6月28日,http://210.69.89.7/mnd/esy/esy99.html
19. 郁然,「從台灣選舉看今後的政局」,文匯報,1996年3月30日,版A2。
20.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國際關係學報,第十五期,台北:政治大學,民89年12月。
21.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國際關係學報,第九期,台北:政治大學,民83年8月15日。
22. 陳一新「柯林頓政府台海危機決策制訂過程-個案研究」,遠景季刊,台北:卷一期一,2000年1月。23. 楊志誠,「後冷戰時期美國的中共政策」,美歐月刊,第10卷,第10期,民84年10月。24. 楊志誠,「新世紀全球化趨勢下我國國家安全的戰略規劃」,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民90年11月(本文引用時尚未發表,此一時間是作者告知)。
25. 楊志誠,「新世紀的兩岸關係:武力統一或和平統一?」,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一期,2000年11月。
26. 楊開煌,「中共外交政策中『台灣因素』的探討」,東吳政治學報,第四期,台北:東吳大學,民84年。27. 楊開煌,「中共軍方在對台政策中的角色分析」,─載於公元2000年兩岸軍力平衡」學術研討會,高雄:空軍官校,民86年4月。
28. 葉劍英,「關於台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人民日報,1981年10月1日,版1。
29. 蔡瑋,「中共對台政策的決策組織與過程」,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第40卷第5期,民86年5月。30. 趙寶煦,「台灣問題:影想中美關係的重要因素」,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版),北京,1997年1月。
31. 戴東清,「中共三月軍事演習效益之評估」,共黨問題研究,第22卷第10期,民國85年10月。32. 鍾堅,「共軍犯台能力與作戰方式之研究」,載於陸軍八十九年第一次軍事學術研討會-民國一百年敵情威脅評估論文集,龍潭:民88年11月2日。
33. 譚傳毅,「論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與政治」,問題與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35卷第11期,民85年11月。
34. 劉順銘,從戰略文化觀點探討中共軍事戰略與用兵動因,台北: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決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年6月。35. 蕭行易,「中共十四大後政局與政策剖析」,中央日報,民81年10月22日。
三、報紙
1. 人民日報(北京)
2. 工商時報(台北)
3. 大公報(香港)
4. 文匯報(香港)
5. 中國時報(台北)
6. 中央日報(台北)
7. 自由時報(台北)
8. 青年日報(台北)
9. 明報(香港)
10. 南華早報(香港)
11. 解放軍報(北京)
12. 聯合報(台北)
貳、英文部分
一、 專書論著
1. A.F.K.Organski, ed., Power Transitions: Strategies for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of Seven Bridges Press, LLC, 2000.
2. Edited by John A. Vasquez, What do we know about war?. U.S.: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2000.
3. Richard Ned Lebow, Between Peace and War:The Nature of International Crisis.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1.
二、期刊論文
1. Alan M. Wachma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Taiwan Strait: Defining America’s Role” Conference Report, China Policy Series Number Seventeen (January 2001),
http:// www.ncuscr.org/Publications/Cross-Strait%20Report.htm
2. Nicholas Berry, “CHINESE MILITARY CAPABILITIES REVISITED”
(August 2, 2001), http://www.cdi.org/asia/fa080201.html
3. Edited by Andrew Scobell “THE COSTS OF CONFLICT: THE IMPACT ON CHINA OF A FUTURE WAR”(U.S.: Army War College, October 2001),
http://carlisle-www.army.mil/usassi/ssipubs/pubs2001/chincost/chincost.pdf
參、網路資源
一、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二、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三、 中央社特稿精華http://210.69.89.7/mnd/esy.html
四、 未來中國研究http://www.future-china.org.tw/index_o.html
五、 台灣綜合研究院和平論壇http://www.dsis.org.tw/peace.htm
六、 自由電子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七、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http://carlisle-www.army.mil/
八、 美國國防資訊中心(Center For Defense Information)http://www.cdi.org/
九、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main.htm
十、 菲律賓商報新聞網http://www.siongpo.com/
十一、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
十二、 新浪網http://www.sina.com.cn/
十三、 聯合新聞網http://udnnews.com/NEWS/
十四、 龍源期刊網http://www.qikan.com/
十五、 BCC中文網 http://news.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947000/9479301.stm
十六、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n United States-China Relations
(NCUSCR), http://www.ncuscr.org/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