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7.13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6 00: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莉菁
論文名稱:國小教師對學生的分類方式及其成因之探討
指導教授:成虹飛成虹飛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6
中文關鍵詞:國小教師分類
外文關鍵詞: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typifi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2
  • 點閱點閱:146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4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本篇論文探討國小教師對學生的分類,使用質性研究的方式,在資料蒐集方面上則運用訪談法訪談六位在職國小教師,從訪談稿中經過歸納、分析、及探究等研究步驟,得到學生被分類的類別及其背後的因素。
從訪談資料的歸納分析,國小教師大致上都會依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生行為表現,及學生家長的特性來做分類,學業成績的類別有「學業成績好型」「學業成績普通型」「學業成績差型」,行為表現的類別有「行為表現好型」「行為表現不好型」,學生家長特性的類別有「家長信任度高的學生」「家長信任度低的學生」「家長態度冷漠的學生」,每一類別都有其特殊的一些特徵。而教師做這些分類的背後因素包括有效率的工作、行政作業的配合、生存方式的尋求、個人成就的追求、及對學生的期望。同時我也探討這些分類如此穩固的根存於教師腦海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師處於複雜的國小體制中被規訓的結果。
藉由本論文的內容,希望能提供教師對自身分類的一些省思,思索如何能讓分類過程及結果幫助本身的工作。
This thesis investigates the typification of students b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e conduct a qualitative research by using in-depth interview of six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o collect the raw data. After steps of data inductions, data analyses, These raw data are iteratively applied, the types of students classified by teachers are obtained and the factors behind this typification are also observed.
A lot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ypify their students according to students'''' academic scores, students'''' behavior, and students'''' par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cademic scores, the students are classified into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types: "good score," "general score," and "poor score." According to their behavior, the students ar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good behavior" and "bad behavior." 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 the students’ parents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trusting," "distrusting", and "careless." Each type has its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The factors behind this typification include "efficiency of working," "cooperation with school administration," "seeking of survival," "pursuit of honor," and "expectation of students." I also investigate why this typification exists stably and solidly in the teachers'''' thoughts. On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teachers'''' behavior and thinking have been disciplined.
The thesis wants to provide an opportunity that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does his/her introspection into the typification while avoiding the side effect of discipline accompanied by this typification.
第一章 緒論 1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分類的概念………………………………………5
第二節 社會學理論與學校教育的關係……………………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9
第一節 質性研究方法………………………………… 19
第二節 訪談對象的選擇與描繪…………………………21
第三節 資料的蒐集………………………………………26
第四節 資料的處理與分析………………………………28
第五節 研究限制…………………………………………31
第四章 國小教師對學生的分類方式 33
第一節 學生「學業成績好型」「學業成績普通型」「學業成績差型」……………………………………………34
第二節 學生「行為表現好型」「行為表現不好型」………41
第三節 「家長信任度高的學生」「家長信任度低的學生」「家長態度冷漠的學生」………………………………55
第四節 小結……………………………………………61
第五章 分析與討論 64
第一節 教師分類學生背後的原因………………………64
第二節 穩固的分類………………………………………95
第三節 被規訓的教師……………………………………98
第六章 結論 102
論文外一章 我和我的學生 106
參考文獻 121
附錄一 訪談稿 124
附錄二 訪談時間表 125
附錄三 阿斌老師班規 126
參考文獻
壹、 中文書目
王文科譯,Roseenthal, R. & Jacobson著(民76):教室內的比馬龍。國教輔導,27(1),8-11。
王美文(民85)。教師對學生的分類與互動策略:一個國小補校班級的質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瑞賢(民85)追求安靜的教育生活?-教師潛在教育學之分析。教育研究資訊,4(4),1-12。
王瑞賢(民90)。伯恩斯坦之階級、符碼與控制。教育社會學理論研討會。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江文瑜(民85)。口述史法。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成虹飛(民90)。行動研究中閱讀/看的問題:一篇重寫的稿子。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台北:揚智文化。
朱敬先(民77)。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李春瑩(民88)。解讀黑箱:蘊含在評量歷程中的教師價值觀之詮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淑慧(民84)。國小一年級兒童教室生活紀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生傳(民71)。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
林清江(民70)。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五南。
唐文儀(民87)。花蓮縣國民小學學生教室行為與教師工作倦怠之間之關係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強華(民87)。教育與社會變遷。載於陳奎熹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三民。
高敬文(民85)。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桂冠前膽教育叢書編譯組譯,Metz, M. H. 著(民88):教師對其學生的最終依賴。載於利特(J. R. Little)主編:教師工作。台北:桂冠。
秦夢群(民82)。教育行政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孫敏芝(民73)。教師期望與師生交互作用:一個國小教室的觀察。高雄,復文。
孫義雄(民81)。淺談標籤理論。警察叢刊,28(1),81-87。
章英華、薛承泰、黃毅志(民84)。教育分流與社會經濟地位。行政院教改會教改叢刊AB090。
黃政傑(民85)。質化研究的原理與方法。載於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質例。台北:漢文。
黃瑞琴(民88)。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陳奎熹(民87)。教育社會學的發展與主要理論。載於陳奎熹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師大師苑。
陳添球(民78)。國民小學教師自主性之研究-一所國民小學日常生活世界的探討。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殷宏(民88)。師生互動策略探究。中等教育,50(6),62-79。
許誌庭(民89)。國小教師對「文化再製」現象的知覺性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籐繼(民89)。學校組織權力重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張華葆(民75)。社會心理學理論。台北:三民。
崔宇華(民89)。教室內的比馬龍效應。師友,398,80-82。
新竹縣政府(民90):九年一貫家長手冊。
蔡文輝(民74)。社會學理論。台北:三民。
齊宗豫(民90)。學生身份、自我探索與教學實踐-一位國小準校長的成長之路。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世仁(民83)。淺談貝克的標籤理論對教育的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1,31-36。
鄭世仁(民89)。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五南。
鄭佳玲(民89)。台南市幼稚園教育「家長參與」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翟本瑞(民90)。閱讀傅柯與傅柯式閱讀。教育社會學理論研討會。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劉北城、楊遠嬰譯,Foucault, M.著(民81):規訓與懲罰。台北:桂冠。
劉明松(民86)。師生互動模式探討及其對突破現階段國中班級經營困境之啟示。教育資料文摘,12,136-152。
劉鳳英(民89)。家庭、工作與女性主體:五位國小女性主任追尋自我的生命史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用生(民78)。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謝小芩(民82)教育活動與學校組織,載於張苙雲編:社會組織。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蕭昭君(民85)。教室中的主人與客人-花蓮鄉下學童經驗課程觀察研究。載於偏遠地區的教育診斷理論與實務的探究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盧嵐蘭譯,Schutz, A.著(民80):社會世界的現象學。台北:桂冠。
鍾蔚起(民78)。簡介符號互動論及其在教育上之應用。教育文粹,18,18-29。
蘇峰山(民90)。象徵暴力與文化再製-布爾迪厄之反思。教育社會學理論研究會。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貳、英文書目
Gove, P. B. (Ed.). (1986).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Springfield:Merriam-Webster Inc.
Hargreaves, D. H. (1977). The process of typification in classroom interaction: Model and method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7, 274-284.
Thomas, S. P. and Marie, B.(1998 ) Focault Challenge: Discourse, Knowledge, and Power in Education. New York and London: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