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尹世英(1992)。劇場管理。台北市:書林。
王友輝(1988)。讓想像飛翔。輯於鄭明進主編:認識兒童劇,90-95。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王友輝(1993)。中國兒童戲劇年表。表演藝術,6,34-38。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王唯(1997)。戲劇原理與評析。台北市:小報文化。
王淑華(1999)。英國教育劇場初探講評。輯於廖美玉主編:一九九九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兒童劇場,77-80。台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王華陵(1997)。台灣兒童戲劇研究:光寶文教基金會戲劇活動之個案分析313
王慧勤(2000)。扮演遊戲---國語課的另一扇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司徒芝萍(1999)。英國教育劇場初探。輯於廖美玉主編:一九九九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兒童劇場,67-76。台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司徒萍(1979)。兒童戲劇的分類和年齡興趣之關係。現代文學,9,231-238。田奇玉(2000)。成長的足跡:「生活劇場」生活劇場的初步實驗。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白婉芝(2001)。藝術與人文領域戲劇教的實踐舉例。翰林文教雜誌,23,52-57。台南市:翰林。石光生譯(1986),Edward A.Wright著。現代劇場藝術。台北市:書林。
朱署明(2001)。『認識擬青梅竹馬的好朋友─兒童戲劇』,輯於教育部北區六縣市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主題工作坊研習手冊,63-69。
自由時報(2001) 8月20日 40版。
何三本(1997)。說話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
吳靜吉(2001)。多元智慧的理論找到了表演藝術才能的科學證據。表演藝術,99,53-54。呂燕卿(2001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之特色與時策略,輯於余作輝、劉淑瑩編輯:九年一貫課程理念與做法,91-107。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呂燕卿(2001b)。落實人文精神再九年一貫藝術領域教學,輯於余作輝、劉淑瑩編輯:九年一貫課程理念與做法,109-148。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李心瑩譯(2000),Howard Gardner(2000)著。再建多元智慧21世紀的發展前景與實際運用。台北市:遠流。
李百麟、吳士宏、吳芝儀、洪光遠、曾蕙瑜譯(1998),Robert J. Landy(1994)著。戲劇治療。台北市:心理。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市:心理。
杜淑貞(1994)。兒童文學析論(下冊)。台北市:五南。
杜紫楓(1988)。創作性戲劇活動教學經驗談。輯於鄭明進主編:認識兒童劇,12-15。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周慧玲(1996)。表演心理學概論。台北市: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
岡田正章(1998)。幼稚園戲劇活動教學設計。台北市:武林。
林佩蓉(1997)。兒童戲劇寓教於樂。輯自鄧志浩著:不是兒戲─鄧志浩談兒童戲劇,211-214。台北市:張老師文化事業。
林玫君(1999)。統整課程的新設計--「創造性戲劇」在語文教學的應用。班級經營,4菤1期,39-45。林玫君(2001)。創造性戲劇融入教學之理念與實務,輯於洪碧霞主編:九年一貫課程新思維,213-236。台南市:翰林。
林玫君編譯(1994),Barbara T. Salisbury(1986)著。創作性兒童戲劇入門。台北市:心理。
林政華(1991)。兒童少年文學。台北市:富春。
林國源譯(1977),C. R. Reaske著。戲劇的分析。台北市:書林。
林基在(2001)。創作性兒童戲劇研究對國小學童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曉玟(1997)。九歌兒童劇團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松村武雄(1978)。童話與兒童研究。台北市:新文豐。
邱坤良(1998)。青少年教育劇場工作。台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姜龍昭(1983)。戲劇編寫概要。台北市:五南。
姚一葦譯註(1992),Aristotle著。詩學箋註。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洪嘉璐(2001)。兒童參與創作性戲劇活動引導者角色之研究---以九歌兒童劇團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胡茵夢譯(1987)。Uta Hagen(1949)著。尊重表演藝術。台北市:漢光文化。
胡淑貞(2001)。萵苣與沙拉─我對「藝術與人文」領域的多情聯想,輯於教育部北區六縣市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主題工作坊研習手冊,110-117。
胡燿恆譯(1974),Oscar G. Brockett(1969)著。世界戲劇藝術欣賞─世界戲劇史。台北市:志文。
胡寶林(1984)。創作戲劇活動的教育價值。國教天地,55,8-9。胡寶林(1994)。戲劇與行為表現力。台北市:遠流。
倪淑蘭(1996)。戲劇與教育。美育,67,51-56。夏林清譯(1997),Altrichter.Posch&Somekh(1983)著。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市:遠流。
夏學理(2001)。從美國新出爐的藝術教育民調看台灣。聯合報90年8月7日,14版。
孫惠柱(1993)。戲劇的結構。台北市:書林。
孫澈(1977)。國小戲劇教材與教學。台北市:正中。
徐守濤(1996)。兒童戲劇。輯於林文寶、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合著:兒童文學,389-434。台北市:五南圖書。
桂冠編譯組編譯(1999),Edgar Klugman / Ssra Smilansky(1990)著。兒童遊戲與學習。台北市:桂冠圖書。
桃園縣政府(2001)。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桃園縣政府公文:九十府教學字第063378號。
袁汝儀(2001)。從國民教育階段「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思考。國教天地,143,32-40。馬美霞(1986)。中德兒童戲劇。私立輔仁大學德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馬森(2000)。戲劇造夢的藝術。台北市:麥田。
高敬文(1984)。「兒童戲劇」的多面嘗試─簡介本期專輯。國教天地,55,2-3。
高敬文(1994)。解開兒童教育的中國結。輯自胡寶林著:戲劇與行為表現力,1-11。台北市:遠流。
涂瑞華譯(1997),Dr. Bella ltkin(1994)著。表演學。台北市:亞太圖書。
區曼玲譯(1967),Viola Spolin(1986)著。劇場遊戲指導手冊。台北市:書林。
國小美勞教學指引(2001),第九冊。台北:仁林。
國民小學社會教學指引(2001),第九冊。台北:康軒。
國民小學社會教學指引(2002),第十冊。台北:康軒。
國民小學國語教學指引(2001),第九冊。台南:南一。
國民小學國語教學指引(2002),第十冊。台南:南一。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2001)。國民教育「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設計手冊研究報告。
崔小萍(1996)。表演藝術與方法。台北市:書林。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美玉(2001)。從多元智能的觀點談歷程檔案評量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資訊,9(1),32-54。張美玉譯(2000)。第七章 新奇,輯於單文經總校閱(2000),Stephen L.Yelon(1996)著:教學原理,169-188。台北:學富文化。
張曉華(1994a)。教育戲劇之緒論。復興崗學報,51,497-518。張曉華(1994b)。教育戲劇階段教學內容之探討。復興崗學報,53,305-327。張曉華(1995)。創作性戲劇教師運用之教學技巧。復興崗學報,55,57-87。張曉華(1999)。創作性戲劇原理與實作。台北市: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張曉華(2000)。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表演藝術的戲劇教育發展。翰林文教雜誌,15,38-51。台南市:翰林。張曉華(2001)。音樂、美術教師在「藝術與人文」課程中協同「表演藝術」教學之探討。翰林文教雜誌,23,12-31。台南市:翰林。教育部(1997)。藝術教育法。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一階段暫行綱要。
曹其敏(1998)。戲劇美學。台中:五南。
莊惠雅(2001)。台灣兒童戲劇發展之研究(1945-2000)。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郭玉珍譯(1995),Mack Owen(1993)著。表演藝術入門。台北市:亞太圖書。
郭生玉(1997)。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縣:精華。
郭承威(1999)。現代偶劇場在兒童教育上之應用。輯自於廖美玉主編:一九九九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兒童劇場,1-16。台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郭俊賢.陳淑惠譯(2000),David Lazear(1999)著。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台北市:遠流。
郭禎祥(1999)。描繪新世紀藝術教育藍圖。美育,110,1-9。陳亞萍(2000)。北市表演藝術觀眾之生活型態與行銷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意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信茂(1982)。兒童戲劇概論。嘉義市:台大文化事業。
陳美慧(1999)。學齡前戲劇教育之實作與評析。輯於廖美玉主編:一九九九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兒童劇場,227-247。台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陳輝明(1999)。兒童戲劇教育之觀察與芻議。輯於廖美玉主編:一九九九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兒童劇場,253-274。台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陳龍安(1990)。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心理。
陳瓊森、汪益譯(1995)Howard Gardner(1991)著。超越教化的心靈。台北:遠流 。
陸潤棠(1998)。中西比較戲劇研究:從比較文學到後殖民論述。台北市:駱駝。
曾西霸(1988)。教材戲劇化教學之我見。輯於鄭明進主編:認識兒童劇,16-19。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黃美序(2001)。劇場/教育與教育劇場,輯於蔡奇璋、許瑞芳編著:在那湧動的潮音中,181-182。台北市:揚智文化。
黃錦鋐(1997)。旺文新學生字典。台北:旺文社。
楊佳惠(1999)。論兒童劇場的教育性。輯於廖美玉主編:一九九九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兒童劇場,81-96。台北市:行政院文建會。楊佳惠(2000)。創作性兒童戲劇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竹莘(1997)。表演技術與表演教程。台北市:書林。
廖品蘭(1999)。戲劇教學對國小二年級故事理解、回憶與學習動機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廖美玉(1999)。幕前幕後,輯於廖美玉主編:一九九九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成果集,41-45。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廖順約(1999a)。戲劇表演藝術在小學。美育,112,82-87。廖順約(1999b)。從兒童劇團工作者看1999年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兒童戲劇專題,輯於廖美玉主編:一九九九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成果集,79-83。台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趙如琳譯著(1994)。戲劇藝術之發展及其原理。台北市:東大。
劉豐榮(1991)。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台北市:水牛圖書。
歐用生(1995)。質的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蔡美玲譯(1989)。Michael Billington etc.(1979)著。表演藝術。台北:桂冠圖書。
蔡惠真(1991)。論「教育統合化」的實踐與戲劇教育。國教世紀,27(2),47-49。蔡曉芬(1996)。台灣地區兒童劇團現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鄭黛瓊(1999)。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國小戲劇篇。台北市:台灣藝術教育館。
鄭黛瓊(2000)。「戲劇教學」的實踐與理論初探。美育,114,86-91。鄭黛瓊譯(1999),N. Morgan & J. Saxton(1987)著。戲劇教學─啟動多彩的心。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鄭黛瓊譯(2001),David Davis著。戲劇,學習與心智發展。美育,122,81-86。
鄧志浩(1997)。不是兒戲─鄧志浩談兒童戲劇。台北市:張老師。
戴湘珺(2001)。影響表演藝術消費體驗之因素及評估準則。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瑞蘭(1988)。由「魔奇」談兒童戲劇推廣。輯於鄭明進主編:認識兒童劇,40-47。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謝靜如、陳嫻修譯(2000),Eric Booth著。藝術,其實是個動詞。台北市:探索文化事業。
簡明大英百科全書6(1988)。英商大英百科全書股份有限公司、台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編輯,p87。台北:台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羅家玲(2000)。角色扮演在教學上的應用。輯於教育部輔導計畫叢書34:角色扮演在輔導上的應用,20-35。台北市:教育部。
蘇桂枝(1997)。繽青春躍舞台─製作觀念與技巧。台北市:臺灣藝術教育館。
顧乃春(1992)。戲劇概論,輯於邵玉珍主編:劇場藝術研習會教學筆記彙整,14-21。台北市:文化建設委員會。
英文部分
Biegler,L.(1998).Implementing dramatization as an effective storytelling method to increase comprehens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No.ED 417 377)
Creery,K.(1991).Being, knowing, acting:an explorational of reflection in educational drama, Unpublished master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Alberta.
Dewey,M.L.(1994).Combining Literature with Dram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No.ED 376 508)
Erion ,P.(1997).Drama in The Classroom:Creative Activities for Teachers、Parents & Friends .California:Lost Coast.
Heil, L. H.(1991). Poetic mini-dramas: using drama to facilitate creative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poetr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No.ED 335 771)
Hereford,N.J.& Schall,J.(1991).Learning through play: dramatic play.New York:Scholastic.
Landy, R. J.(1982).Handbook of Educational Drama and Theatre . Connecticurt:Greenwood .
Last,E.(1990).A guide to curriculum planning in Classroom drama and Theatre. Wisconsin:Wisconsin State DePT.(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No.ED 328 513)
Mcalister,A.L., Vartiainen,E.& Lehtovuort,R.(2000).Role playing in smoking prevention:Use caution.Journal of School Health,70(1),3.
Mulcahy, D. M.(1991).Towards A Theory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Educational Drama.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Rubinstein,R.(2000).Curtains up!Theatre game and storytelling. Colorado:Libby head.
Taylor,P.(2000).The drama classroom. London:Routledge Falmer.
Venable,b.(2001).Using role play to teach and learn aesthetics. Journal of Art Education,54(1),47-51.
Ward,C.(1994).Art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It''s more than fingerpainting.(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No.ED 372 427)
Way,B.(1998).Development through drama. New York:Humanity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