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文建會(民87)。第二屆全國讀書會博覽會大會手冊。台北:文建會。
文建會(民89)。第四屆全國讀書會博覽會大會手冊。台北:文建會。
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民84)。成人教育辭典。台北: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
中華民國讀書會發展協會(民89)。2000全國讀書會調查錄。國家圖書館。
中華民國讀書會發展協會(民90)。簡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網頁]網址:http://www2.cca.gov.tw/readclub/READ/left.htm(上網查詢時間:2001/08/23 11:43)。
方隆彰(民87)。讀書會面面觀-時代意涵與基本類型。載於楊碧雲主編,學習型社區之鑰-讀書會指導人員手冊,19-28頁。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方隆彰(民88)。共創學習樂趣的天堂-淺談讀書會與教學的關係。教師天地,第100期,66-67。王千倖(民88)。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成功的基礎:落實教師在職進修需求評估。視聽教育雙月刊,242,25-29。王萬青(民88)。從教師成長團體中談讀書會如何運作。北縣教育,28,36-39。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編印(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
江映松(民87)。讀書會與終身學習-兼簡介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讀書會現況。書苑季刊,37,28-40。江睿霞(民84)。融入生活的全民運動-瑞典讀書會。社教雙月刊,68,22-26。吳明清(民88)。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民89)。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
吳姍耘(民89)。學習型學校經營的策略與方法。學校行政,9,32-40。吳政達(民86)。教師在職進修需求評估與績效評鑑。研習資訊,14(3),64-71。吳清山、黃旭鈞(民89)。學校推動知識管理策略初探。教育研究,77,18-32。余政峰(民87)。讀書會的團體動力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何淑津(民89)。讀書會的春天。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6(6),58-64。何青蓉(民86)。高雄市讀書會的發展、特色與功能。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主辦,社區成人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
何青蓉(民89)。臺灣讀書會的功能:一項全國性焦點團體的座談結果。教育研究,71,89-98。宋建奇(民89)。高雄市國小教師環境知識、態度及研習需求之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安明(民87)。從教育改革與企業組織再造的觀點看學校組織再造:方向、階段與實作。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主辦,教育行政論壇第三次研討會。
李俊湖(民87)。教師專業成長模式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李俊湖(民90)。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策略。[學習加油站網頁]網址: http://140.111.1.12/primary/society/ks_ck/nine/n5.htm(上網查詢時間 2001/11/13 9:15)
李麗玉(民89)。學校施行組織學習之研究「一個個國中個案的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邱天助(民84)。臺灣地區讀書會的現況與未來發展。社教雙月刊,68,6-15。邱天助(民86)。讀書會專業手冊。台北,張老師。
邱天助(民87)。讀書會備忘錄-新學習運動。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武文瑛(民88)。瑞典讀書會-我國推動成人教育及終身教育之借鏡。北縣成教,13,8-15。
林美琴(民86)。讀書會發展的困境與解決方法。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5(1),民32-37。林美琴(民87)。讀冊做伙行-讀書會完全手冊。台北: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林美琴(民90)。讀書會的長期發展與永續經營。[台北市立圖書館網頁]網址:http://www2.tpml.edu.tw/tpml/cbulletin/ articles/ view_ article.jsp?article=48(上網查詢時間:2001/08/29 9:25)
林振春(民84)。形形色色讀書會-談讀書會的隱憂與前景。書香月刊,44,8-11。林振春(民87a)。讀書會選書的方法。[跨校網路讀網頁]網址:http://lib.tngs.tn.edu.tw/reply/bookclub/bkcb00/messages/12.htm(上網查詢時間:2001/08/22 13:50)
林振春(民87b)。求知的心路歷程與讀書會。社教雙月刊,88,42-45。林益昌(民87)。建構企業學習組織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林勤敏(民88)。散播書香迎千禧-公共圖書館推展讀書會的省思與展望。社教雙月刊,93,29-35。施婷婷(民89)。第四屆全國讀書會博覽會紀實。社教雜誌,269,13-14。
孫小魯(民87)。從「行動研究」及讀書會談教師的終身學習。基中學報,1,180-206。桃園縣政府(民90)。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名冊。桃園:桃園縣政府。
教育部(民87)。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郭進隆(民83)。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天下文化。
陳柏年(民90)。女性讀書會領導人學習與成長經驗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淨怡(民88)。認識讀書會。警光,513,7-9。陳曼玲(民88)。因應科技教學新趨勢教師進修電腦最熱。[文教報網頁]網址:http://www.cdn.com.tw/live/1990/01/02/text/880102e4.htm(上網查詢時間2002/1/31 10:31)
陳雪麗(民88)。迎接新世紀的教師心靈開拓。中等教育, 50(4),10-32。
陳惠邦(民87)。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程良雄(民87)。談社教文化機構對讀書會的輔導。社教雜誌,235,1-4。
程良雄(民90)。新世紀新希望-閱讀運動與讀書會。社教雜誌,270,1-4。
張明輝(民88)。營造學習型學校。教育資料與研究,27,1-8。張明輝(民90)。知識經濟與學校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41,10-12。張振成(民88)。發展讀書會建立書香世界。社教資料雜誌,第251期,7-9。張振成(民90)。如何以讀書會提升教師教學創造力。社教資料雜誌,第271期,8-11。張德永(民85)。北歐讀書會的起源與發展。北縣成教:輔導季刊,4,39-44。
張靜文(民87)。參與讀書會之成年女性其母角色同與轉換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加如(民87)。讀書治療對中等學校教師心靈特質之影響。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秀君(民90)。「知識經濟」對學校教育之影響與因應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41,29-34。黃淑馨(民86)。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之發展策略與具體行為。教育研究雙月刊,57,55-61。黃瑞汝(民90)。台灣地區監院所讀書會發展與運作模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曾意芳(民84)。進修環境不改善,美意打折:課程設計及工作壓力都需調整才具吸引力。中央日報。
葉秀琴(民87)。已婚女性持續參與讀書會學習之原因與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葉明政(民90)。以網路科技建構教師終身學習環境。社教雜誌,272,5-8。
楊茂秀(民81)。討論手冊。臺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楊碧雲主編(民87)。學習型社區之鑰-讀書會指導人員手冊。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楊國德(民88)。學習型組織的理論與應用-成人教育領域的實踐經驗。台北:師大書苑。趙啟蒼(民88)。嘉義地區中小學推動學校讀書會模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劉春田等(民85)。社區讀書會的發展與現況研究。台北縣教育局專題研究報告,未出版。
蔡美玲(民84)。對抗生命衝擊的女人。台北:遠流。
鄭福妹(民84)。值得推廣的成人教育方式-讀書會。成人教育輔導季刊,2,46-49。齊若蘭(民84)。第五項修練Ⅱ實踐篇(下)-共創學習新經驗。台北:天下文化。
賴麗珍(民89)。從領導的觀點看學校教師校內讀書會的經營。國教新知, 46(4/5),62-70。謝瑞榮(民88)。教師成長團體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謝鳴鳳(民90)。國民小學學習型組織與學校組織氣氛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蘇癸玲(民86)。鄉村學校義工參與動機參與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繁運豐(民87)。公共圖書館讀書會實施現況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圖書館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貳、英文部分
Blid, H.(1983).Education by the people : study circles. Ludvika , Sweden: Brunnsviksskolorna.
Freire, P. (1970). Pedagogy of the opperessed. New York : Herder and Herder.
Goldberg, S.M. & Pesko Ellen(2000).The teacher book club .Educational Leadership,5,39-41。
Hengel.M.S.(2000).Participants’ experience of the study circle proces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Habermas, J. (1979).Communicationad the evolution of society . Boston : Beacon Press
Jarvis, P.(1990). An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London : Routledge.
Jacobson, R.W. (1998). The reading group handbook .New York : Hyperion.
Kurland, N. D.(1982).The scandinavian study circle: An Idea for the U.S. Lifelong Learning, 5(6), 24-27.
Meziorw,J.C.(1994).Understanding transformative theory .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44(4),222-235
Oliver, L.P.(1987).Study circles: Coming together for personal growth and social change. Washington, D.C.: Seven Locks Press.
Oliver, L.P.(1990).Study circles : New life for an old idea .Adult Learning ,2(3),20-22.
Oliver, L.P.(1995).Is the United States ready for a study circle movement?Adult Learning,3(4),14-16,19.
Sidek Baba(1991).The malaysian study circle movement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nn Arbor , Michigan : UMI,11-12
Watkins, K. E.& Marsick, V. J.(1993). Sculpt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 Lesson in the art and science of systemic change. San Francisco, CA: Jossey - 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