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81.91)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8 02:4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建華
論文名稱: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實施現況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for the Current Study Circle in Practice of Public Primary Schools in Tao-Yuan Hsien
指導教授:顏國樑顏國樑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學校行政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2
中文關鍵詞:讀書會學校讀書會成員自我成長領導人
外文關鍵詞:study circleschool study circlemember self-accomplishmentlead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9
  • 點閱點閱:86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3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實施現況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的組織及運作現況,分析學校讀書會的成員在參與此活動後,自我成長及能力增加的情形,並探討學校讀書會遭遇的困境及應努力的方向。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之建議,以充實學校讀書會理論、實務領域的內涵,俾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相關人員、學校讀書會領導人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為達上述目的,研究者先進行文獻蒐集整理與分析,建構本研究架構,據此編製「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實施現況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後,以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參與成員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並採取訪談法,以質量並行方式將所蒐集的資料加以分析討論後,獲致以下的研究結論:
壹、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的組織及運作現況
 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的聚會頻率以每月一次居多。每次例會平均時間以1~2小時最多。每次聚會平均參與人數為6~10人。2001年一整年所閱讀及討論書籍數量為4~6冊,閱讀材料由成員推薦產生居多,且由成員輪流來擔任導讀,經由導讀之後,成員對閱讀材料以了解大部分居多。學校讀書會的團體氣氛是運作最佳的層面,討論的主題以教育最多,成員最希望增加休閒娛樂、藝術等方面的主題。大部分的成員都未曾受過讀書會相關課程的培訓。
貳、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成員自我的成長及能力的增加
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成員認為參與讀書會活動後,分享閱讀樂趣,提昇閱讀數量與品質,促進教師專業知能,強化教師對九年一貫的認知,互相交換教學經驗,把閱讀的習慣帶到教室中,拓展人際關係,增進各種學習能力如分享、聆聽、表達、討論及統整等,並養成終身學習的態度。
參、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遭遇的困境及應努力的方向
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目前遭遇的困境為聚會時間難安排、經費不足。認為影響學校讀書會長久發展的要素為領導人及團體氣氛。應努力的方向為應主動提供相關的閱讀資訊、提供與讀書會有關的活動訊息,主辦經驗分享座談會以加強各學校讀書會的交流等。
肆、學校讀書會訪談結果與其他意見
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的特色為能與其成立的理念、學校目標與成員的需求相結合,透過讀書會自由、平等、民主的運作,成員共同蒐集閱讀材料,討論對話氣氛開放,大家一起分享、學習與成長。領導人扮演著關鍵角色,影響著讀書會的成敗。學校行政主管人員與教師的心態與觀念也是影響因素之一。時間是目前每個學校讀書會都遭遇到的困境。期待多宣導相關訊息,辦理領導人的研習與交流,有經費的奧援,並努力克服許多存在的問題等,則學校讀書會會更成長與茁壯。
根據以上研究結論,提出相關的建議,俾供教育行政、學校相關人員、學校讀書會領導人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關鍵詞:讀書會、學校讀書會、成員自我成長、領導人
Research for the Current Study Circle In Practice of Public Primary Schools In Tao-Yuan Hsien
Abstract
This research program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study circle of the public primary schools in Tao-Yuan Hsien in four categories: the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study circle; the self-promotion and the growth of the ability of the members;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and the direction to be put effort in the future; and th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Hopefully, this research will be useful for the reference of the education executives, the school faculties, the leaders of the study circles and even for the future researches.
To achieve such purpose, the researcher begins with the gathering, sorting and analizing all the relavent papers and documents, then builds up the structure outlines of this research. By making surveys, the Questionnaires for the study circle of Tao-Yuan public primary schools in practice, to all member participants of the study circle of Tao-Yuan public primary schools as a research tool, and which is applied accordingly together with the use of interview method simultaneously. The conclusions listed below are the results obtained after the analysis and discours of all the data gathered in both quality and quantity:
1、The Organization of study circle and the current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public primary schools in Tao-Yuan Hsien:
Most of the study circles gather with the average for 1~2 hours once a month of 6~10 participants. The Volume of books read and discussed ranges from 4~6 books for the whole year of 2001 and the reading materials mostly are recommended by the members themselves. Members take row in directing the reading session. After that, a big number of the members can understand most of the reading materials. The Group atmosphere is the best achievement of school study circle. The Topics of discussion are mostly centered on education, and the members wish to increase topics such as in recreation, entertainment and in fields of fine arts. Most members have never received any training of study circle class.
2.The self-progress and the increase of capabilities for the members of the study circle of public primary schools in Tao-Yuan Hsien:
The result shows the members of the study circles take the followings as the benefits of attending such organizations: to share the joy of reading, to elevat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reading materials, to increase teachers’ expertise, to enhance teachers’ knowledge and recognition of the nine-year-joint program, to exchange teaching experiences, to bring reading habits back to the classrooms, to expand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teachers, and to increase learning abilities and strategies like sharing, listening, expressing oneself, discussing, and integrating. Above all, building up a life-long learning attitude is the most valuable thing the members gained from the study circles.
3.The straits and direction of exertion for the study circle of the public primary schools in Tao Yuan Hsien:
The current predicament that the study circle facing is hard fixed meeting time table and insufficient funds. The leader and the group atmosphere are the main factor that influences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tudy circle. We should actively put more effort on providing related reading information and activity schedule. Furthermore, we can sponsor panel discussion to enhance the interchange among study circles.
4.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circles is that the goals of the study circles match with their schools’ educational goals as well as their members needs. Therefore, with a free, equal, and democratic atmosphere, the members of the study circles can choose their own reading materials, and discuss the materials with open minds. The consequence is the members can easily share, learn, and grow together through these studying experiences. Two factors influence the success of the study circles: the quality of the leaders and the attitude of the schools’ administrators and teachers. Yet, some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to elevate the quality of the study circles. The first one is the requirement of a fixed and quantitative schedule to provide sufficient time span. The second one is to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for the study circles. Even more training courses and workshop should be provided for the leaders since they are key roles among the members. The last one, but not the least one, is the fund raising.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offers a perspective for educational executives, school faculties, and leaders of the study circle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o develop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the study circles to change and grow.
Key word: Study circle, school study circle, member self-accomplishment, leader.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學校讀書會的意義、特性、功能及教育意涵………………… 13
第二節 學校讀書會的構成要件…………………………………………… 34
第三節 瑞典、美國發展讀書會的概況………………………………… 49
第四節 臺灣地區學校讀書會發展與相關研究………………………… 5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3
第一節 調查研究架構……………………………………………………………… 73
第二節 研究工具……………………………………………………………… 7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77
第四節 研究實施……………………………………………………………… 78
第五節 資料處理……………………………………………………………… 8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83
第一節 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的組織及運作現況………………… 83
第二節 參與學校讀書會後自我的成長及能力的增加之情形………… 115
第三節 學校讀書會遭遇的困境及應努力的方向………………………… 133
第四節 學校讀書會的訪談結果及其他意見之分析…………………… 138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5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7
第一節 結論……………………………………………………………………… 167
第二節 建議……………………………………………………………………… 170
參考文獻……………………………………………………………………………… 177
壹、中文部分…………………………………………………………………… 177
貳、英文部分…………………………………………………………………… 182
附錄
附錄一 指導教授推薦函(進行專家效度用)…………………………………… 184
附錄二 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實施現況調查問卷(專家效度用)………… 185
附錄三 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實施現況調查問卷……………………… 196
附錄四 指導教授推薦函(訪談用)……………………………………………… 205
附錄五 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實施現況訪談大綱……………………… 206
附錄六 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實施現況之研究問卷初稿(專家效度調查意見彙意見彙整)……………………………………………… 207
附錄七 調查問卷施測學校一覽表……………………………………………… 211
表次
表2-1 讀書會與成長團體的差異……………………………………………… 15
表2-2 學校讀書會與傳統教師進修組織特質比較表………………………… 20
表2-3 學校讀書會與傳統教師進修組織對照表……………………………… 21
表2-4 讀書會的構成要件……………………………………………………… 35
表2-5 「對話」與「爭論」比較表…………………………………………… 43
表2-6 全國讀書會學校讀書會分佈比例統計表……………………………… 61
表2-7 全國讀書會學校讀書會分佈比例統計表……………………………… 62
表2-8 全國讀書會學校讀書會分佈比例統計表……………………………… 63
表2-9 國內讀書會相關研究…………………………………………………… 65
表2-10 國內讀書會相關研究的建議…………………………………………… 70
表3-1 專家學者內容效度諮詢名單表………………………………………… 75
表3-2 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讀書會實施現況調查問卷各層面題目分配情形………………………………………………………………………… 76
表3-3 訪談對象分配表………………………………………………………… 78
表3-4 調查問卷寄發與回收情形統計表……………………………………… 78
表3-5 有效問卷之基本資料分析表…………………………………………… 79
表3-6 學校讀書會訪談人員一覽表…………………………………………… 80
表3-7 訪談代號說明…………………………………………………………… 82
表4-1 不同背景之學校讀書會成員對「學校讀書會的頻率」的意見分析表 86
表4-2 不同背景之學校讀書會成員對「學校讀書會每次例會平均時間」的意見分析表……………………………………………………………… 89
表4-3 不同背景之學校讀書會成員對「每次聚會的平均參與人數」的意見分析表…………………………………………………………………… 95
表4-4 不同背景之學校讀書會成員對「2001年一整年讀書會所閱讀及討論的書籍數量」的意見分析表…………………………………………… 96
表4-5 不同背景之學校讀書會成員對「學校讀書會導讀方式」的意見分析表………………………………………………………………………… 99
表4-6 不同背景之學校讀書會成員對「經由導讀之後,對閱讀材料的了解程度」的意見分析表…………………………………………………… 105
表4-7 不同背景之學校讀書會成員對「挑選閱讀材料的主要方式」的意見分析表…………………………………………………………………… 106
表4-8 學校讀書會成員對「除了閱讀及討論以外,貴讀書會還舉辦過那些活動」的次數分配及等級表…………………………………………… 108
表4-9 學校讀書會成員對「貴讀書會經常討論的主題」的次數分配及等級表………………………………………………………………………… 109
表4-10 學校讀書會成員對「希望貴讀書能增加討論的主題」的次數分配及等級表…………………………………………………………………… 111
表4-11 學校讀書會成員對「是否曾經參與讀書會相關培訓課程」的次數分配及等級表……………………………………………………………… 112
表4-12 學校讀書會成員對「貴讀書會領導人所運用的領導策略」的次數分配及等級表……………………………………………………………… 113
表4-13 學校讀書會成員對「貴讀書會那些方面運作較佳」的次數分配及等級表……………………………………………………………………… 114
表4-14 學校讀書會成員對「當初參與的動機」的次數分配及等級表……… 116
表4-15 不同背景之學校讀書會成員對「2001年的讀書會的出席率」的意見分析表…………………………………………………………………… 119
表4-16 學校讀書會成員對「影響出席讀書會的因素」的次數分配及等級表 120
表4-17 不同背景之學校讀書會成員對「讀書會所閱讀及討論的閱讀材料,是否在聚會之前讀完」的意見分析表………………………………… 124
表4-18 學校讀書會成員對「實際參與讀書會以後,獲得的成長」的次數分配及等級表……………………………………………………………… 125
表4-19 學校讀書會成員對「參與讀書會活動後,個人在閱讀認知能力上的幫助」的次數分配及等級表…………………………………………… 127
表4-20 學校讀書會成員對「參與讀書會活動後,個人在學習能力上的幫助」的次數分配及等級表…………………………………………………… 128
表4-21 學校讀書會成員對「參與讀書會活動後,個人在人際關係上的幫助」的次數分配及等級表…………………………………………………… 129
表4-22 學校讀書會成員對「參與讀書會活動後,個人在教學專業知能上的幫助」的次數分配及等級表…………………………………………… 130
表4-23 學校讀書會成員對「參與讀書會活動後,個人在生活品質上的幫助」的次數分配及等級表…………………………………………………… 131
表4-24 學校讀書會成員對「參與讀書會活動後,個人在終身學習知能上的幫助」的次數分配及等級表…………………………………………… 132
表4-25 學校讀書會成員對「貴讀書會目前遭遇的困境或問題」的次數分配及等級表………………………………………………………………… 134
表4-26 學校讀書會成員對「影響讀書會長久發展的要素」的次數分配及等級表……………………………………………………………………… 136
表4-27 學校讀書會成員對「學校在推動讀書會時,應努力的方向」的次數分配及等級表…………………………………………………………… 138
圖次
圖1-1 研究流程架構圖…………………………………………………………… 9
圖2-1 讀書會與成長團體、小眾學習團體和大眾學習團體的分際圖………… 16
圖2-2 學校讀書會的領導策略…………………………………………………… 48
圖3-1 調查研究架構圖…………………………………………………………… 73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文建會(民87)。第二屆全國讀書會博覽會大會手冊。台北:文建會。
文建會(民89)。第四屆全國讀書會博覽會大會手冊。台北:文建會。
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民84)。成人教育辭典。台北: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
中華民國讀書會發展協會(民89)。2000全國讀書會調查錄。國家圖書館。
中華民國讀書會發展協會(民90)。簡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網頁]網址:http://www2.cca.gov.tw/readclub/READ/left.htm(上網查詢時間:2001/08/23 11:43)。
方隆彰(民87)。讀書會面面觀-時代意涵與基本類型。載於楊碧雲主編,學習型社區之鑰-讀書會指導人員手冊,19-28頁。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方隆彰(民88)。共創學習樂趣的天堂-淺談讀書會與教學的關係。教師天地,第100期,66-67。
王千倖(民88)。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成功的基礎:落實教師在職進修需求評估。視聽教育雙月刊,242,25-29。
王萬青(民88)。從教師成長團體中談讀書會如何運作。北縣教育,28,36-39。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編印(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
江映松(民87)。讀書會與終身學習-兼簡介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讀書會現況。書苑季刊,37,28-40。
江睿霞(民84)。融入生活的全民運動-瑞典讀書會。社教雙月刊,68,22-26。
吳明清(民88)。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民89)。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
吳姍耘(民89)。學習型學校經營的策略與方法。學校行政,9,32-40。
吳政達(民86)。教師在職進修需求評估與績效評鑑。研習資訊,14(3),64-71。
吳清山、黃旭鈞(民89)。學校推動知識管理策略初探。教育研究,77,18-32。
余政峰(民87)。讀書會的團體動力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淑津(民89)。讀書會的春天。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6(6),58-64。
何青蓉(民86)。高雄市讀書會的發展、特色與功能。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主辦,社區成人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
何青蓉(民89)。臺灣讀書會的功能:一項全國性焦點團體的座談結果。教育研究,71,89-98。
宋建奇(民89)。高雄市國小教師環境知識、態度及研習需求之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安明(民87)。從教育改革與企業組織再造的觀點看學校組織再造:方向、階段與實作。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主辦,教育行政論壇第三次研討會。
李俊湖(民87)。教師專業成長模式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李俊湖(民90)。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策略。[學習加油站網頁]網址: http://140.111.1.12/primary/society/ks_ck/nine/n5.htm(上網查詢時間 2001/11/13 9:15)
李麗玉(民89)。學校施行組織學習之研究「一個個國中個案的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天助(民84)。臺灣地區讀書會的現況與未來發展。社教雙月刊,68,6-15。
邱天助(民86)。讀書會專業手冊。台北,張老師。
邱天助(民87)。讀書會備忘錄-新學習運動。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武文瑛(民88)。瑞典讀書會-我國推動成人教育及終身教育之借鏡。北縣成教,13,8-15。
林美琴(民86)。讀書會發展的困境與解決方法。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5(1),民32-37。
林美琴(民87)。讀冊做伙行-讀書會完全手冊。台北: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林美琴(民90)。讀書會的長期發展與永續經營。[台北市立圖書館網頁]網址:http://www2.tpml.edu.tw/tpml/cbulletin/ articles/ view_ article.jsp?article=48(上網查詢時間:2001/08/29 9:25)
林振春(民84)。形形色色讀書會-談讀書會的隱憂與前景。書香月刊,44,8-11。
林振春(民87a)。讀書會選書的方法。[跨校網路讀網頁]網址:http://lib.tngs.tn.edu.tw/reply/bookclub/bkcb00/messages/12.htm(上網查詢時間:2001/08/22 13:50)
林振春(民87b)。求知的心路歷程與讀書會。社教雙月刊,88,42-45。
林益昌(民87)。建構企業學習組織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林勤敏(民88)。散播書香迎千禧-公共圖書館推展讀書會的省思與展望。社教雙月刊,93,29-35。
施婷婷(民89)。第四屆全國讀書會博覽會紀實。社教雜誌,269,13-14。
孫小魯(民87)。從「行動研究」及讀書會談教師的終身學習。基中學報,1,180-206。
桃園縣政府(民90)。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名冊。桃園:桃園縣政府。
教育部(民87)。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郭進隆(民83)。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天下文化。
陳柏年(民90)。女性讀書會領導人學習與成長經驗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淨怡(民88)。認識讀書會。警光,513,7-9。
陳曼玲(民88)。因應科技教學新趨勢教師進修電腦最熱。[文教報網頁]網址:http://www.cdn.com.tw/live/1990/01/02/text/880102e4.htm(上網查詢時間2002/1/31 10:31)
陳雪麗(民88)。迎接新世紀的教師心靈開拓。中等教育, 50(4),10-32。
陳惠邦(民87)。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程良雄(民87)。談社教文化機構對讀書會的輔導。社教雜誌,235,1-4。
程良雄(民90)。新世紀新希望-閱讀運動與讀書會。社教雜誌,270,1-4。
張明輝(民88)。營造學習型學校。教育資料與研究,27,1-8。
張明輝(民90)。知識經濟與學校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41,10-12。
張振成(民88)。發展讀書會建立書香世界。社教資料雜誌,第251期,7-9。
張振成(民90)。如何以讀書會提升教師教學創造力。社教資料雜誌,第271期,8-11。
張德永(民85)。北歐讀書會的起源與發展。北縣成教:輔導季刊,4,39-44。
張靜文(民87)。參與讀書會之成年女性其母角色同與轉換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加如(民87)。讀書治療對中等學校教師心靈特質之影響。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秀君(民90)。「知識經濟」對學校教育之影響與因應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41,29-34。
黃淑馨(民86)。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之發展策略與具體行為。教育研究雙月刊,57,55-61。
黃瑞汝(民90)。台灣地區監院所讀書會發展與運作模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意芳(民84)。進修環境不改善,美意打折:課程設計及工作壓力都需調整才具吸引力。中央日報。
葉秀琴(民87)。已婚女性持續參與讀書會學習之原因與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明政(民90)。以網路科技建構教師終身學習環境。社教雜誌,272,5-8。
楊茂秀(民81)。討論手冊。臺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楊碧雲主編(民87)。學習型社區之鑰-讀書會指導人員手冊。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楊國德(民88)。學習型組織的理論與應用-成人教育領域的實踐經驗。台北:師大書苑。
趙啟蒼(民88)。嘉義地區中小學推動學校讀書會模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春田等(民85)。社區讀書會的發展與現況研究。台北縣教育局專題研究報告,未出版。
蔡美玲(民84)。對抗生命衝擊的女人。台北:遠流。
鄭福妹(民84)。值得推廣的成人教育方式-讀書會。成人教育輔導季刊,2,46-49。
齊若蘭(民84)。第五項修練Ⅱ實踐篇(下)-共創學習新經驗。台北:天下文化。
賴麗珍(民89)。從領導的觀點看學校教師校內讀書會的經營。國教新知, 46(4/5),62-70。
謝瑞榮(民88)。教師成長團體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鳴鳳(民90)。國民小學學習型組織與學校組織氣氛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癸玲(民86)。鄉村學校義工參與動機參與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繁運豐(民87)。公共圖書館讀書會實施現況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圖書館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貳、英文部分
Blid, H.(1983).Education by the people : study circles. Ludvika , Sweden: Brunnsviksskolorna.
Freire, P. (1970). Pedagogy of the opperessed. New York : Herder and Herder.
Goldberg, S.M. & Pesko Ellen(2000).The teacher book club .Educational Leadership,5,39-41。
Hengel.M.S.(2000).Participants’ experience of the study circle proces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Habermas, J. (1979).Communicationad the evolution of society . Boston : Beacon Press
Jarvis, P.(1990). An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London : Routledge.
Jacobson, R.W. (1998). The reading group handbook .New York : Hyperion.
Kurland, N. D.(1982).The scandinavian study circle: An Idea for the U.S. Lifelong Learning, 5(6), 24-27.
Meziorw,J.C.(1994).Understanding transformative theory .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44(4),222-235
Oliver, L.P.(1987).Study circles: Coming together for personal growth and social change. Washington, D.C.: Seven Locks Press.
Oliver, L.P.(1990).Study circles : New life for an old idea .Adult Learning ,2(3),20-22.
Oliver, L.P.(1995).Is the United States ready for a study circle movement?Adult Learning,3(4),14-16,19.
Sidek Baba(1991).The malaysian study circle movement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nn Arbor , Michigan : UMI,11-12
Watkins, K. E.& Marsick, V. J.(1993). Sculpt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 Lesson in the art and science of systemic change. San Francisco, CA: Jossey - Ba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賴麗珍(民89)。從領導的觀點看學校教師校內讀書會的經營。國教新知, 46(4/5),62-70。
2. 楊國德(民88)。學習型組織的理論與應用-成人教育領域的實踐經驗。台北:師大書苑。
3. 黃淑馨(民86)。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之發展策略與具體行為。教育研究雙月刊,57,55-61。
4. 黃秀君(民90)。「知識經濟」對學校教育之影響與因應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41,29-34。
5. 張振成(民90)。如何以讀書會提升教師教學創造力。社教資料雜誌,第271期,8-11。
6. 張振成(民88)。發展讀書會建立書香世界。社教資料雜誌,第251期,7-9。
7. 鄭福妹(民84)。值得推廣的成人教育方式-讀書會。成人教育輔導季刊,2,46-49。
8. 張明輝(民90)。知識經濟與學校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41,10-12。
9. 張明輝(民88)。營造學習型學校。教育資料與研究,27,1-8。
10. 林勤敏(民88)。散播書香迎千禧-公共圖書館推展讀書會的省思與展望。社教雙月刊,93,29-35。
11. 陳淨怡(民88)。認識讀書會。警光,513,7-9。
12. 孫小魯(民87)。從「行動研究」及讀書會談教師的終身學習。基中學報,1,180-206。
13. 林振春(民87b)。求知的心路歷程與讀書會。社教雙月刊,88,42-45。
14. 林振春(民84)。形形色色讀書會-談讀書會的隱憂與前景。書香月刊,44,8-11。
15. 林美琴(民86)。讀書會發展的困境與解決方法。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5(1),民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