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
丁雪茵、鄭伯燻、任金剛(1996)。質性研究中研究者的角色與主觀性。本土心理學研究,6,354-376。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6)。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泰雅族。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瓦歷斯.尤幹、高德義(1995)。原住民教育政策的改革。民間教育改革建議書研討會論文集,6.1-6.31。
比令.亞布(1999)。追溯泰雅紋面的原始意義以及觀念的演變。山海文化,23,159-162。
王宗吉(1995)。台灣原住民族的傳統遊戲。國民體育季刊,24(3),23-34。阮昌銳(1996)。台灣的原住民。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
李季育(2000)。台灣原住民泰雅族方衣服飾的紋飾與色彩。歷史文物,89,36-46。
李瑛(2000)。各國原住民教育發展趨勢之分析。載於張建成主編: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台北:師大書苑。
宋神財(1994)。台北縣立烏來國民小學泰雅母語教學施行情況報告(1990~1994)。人本教育札記,66,98-107。吳天泰(1998)。由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原住民母語教學的推展。原住民教育季刊,10,49-64。林頌恩(1997)。台東縣延平鄉布農幼稚園鄉土文化教學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林美玲(1993)。從教育人類學觀點看文化與行為。現代教育,32,26-59。紀惠英(2001)。山地國小數學教室裡的民族誌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紀惠英、劉錫麒(2000)。泰雅族兒童的學習世界。花蓮師院學報,9,65-100。周德禛(2001)。排灣族教育-民族誌之研究。台北:五南。
周錦宏(2001)。泰雅族北勢群傳統工藝變遷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徐宗林(1991)。傳統文化在教育上的價值。現代教育,6,76-81。高傳正(2000)。幼稚園原住民教育的實施。兩千年代新幼兒教育的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27-143。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浦忠成(2001)。台灣原住民族語教學發展之趨勢。原住民教育季刊,25,56-71。
陳美如(1988)。從多元文化教育論台灣原住民母語教育的實施途徑。台灣原住民民族權人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05-436。台北: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陳錫湖(2000)。社會文化脈絡在數學教室裡的意涵---東部一所原住民小學的觀察。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陳枝烈(1998)。原住民地區學前教育現況之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陳向明(2000)。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秦葆琦(2001)。排灣族六年級兒童鄉土文化試教成果研究。九十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暨研討會論文集,467-489。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張琦琪(2001)。推動原住民社區本位教育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張學謙(2001)。回歸家庭、社區的母語世代傳承:論學校教育的限制及其超越。九十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暨研討會論文集,170-187。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黃世鈺(1988)。遞嬗與轉銜-從認知能力析論原住民幼兒教育。八十六學年度原住民教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227-248。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黃森泉(2000)。原住民教育之理論與實際。台北:揚智文化。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達西烏拉彎.畢馬(2001)。台灣原住民泰雅族。台北:臺原出版社。黑帶巴彥(1999)。泰雅族的蓋稱文化和引源文化。新竹文獻,1,62-66。蔡敏玲(1996)。從雲村泰雅兒童的遊戲經驗再思文化刺激的議題。八十五學年原住民教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125-152。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復興鄉公所(2001)。復興鄉簡介。2001年11月20日,取自http://www.fu-hsing.gov.tw/
劉貞蘭、許添明(1999)。原住民學校與社區結合之困境。花蓮師院學報,9,287-304。劉興杰(2001)。奎輝國小簡介。2001年11月20日,取自http://www.khps.tyc.edu.tw/
劉蔚之(1994)。多元文化教育之實地探究-以一個山地學校為例。教育研究資訊,2(2),72-88。歐用生(1996)。培育多元文化觀的教師。國民教育,36(5),2-6。廖守臣(1998)。泰雅族的社會組織。花蓮:私立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
譚光鼎(2000)。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英文
Ball,J&Pence,A.(2001). Constructing Knowledge and Training Curricula about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Development in Canadian Aboriginal Communities.(ERIC Document Reporduction Service No.ED451995)
Brescia,W.(1984).Choctaw Culture Early Education Activities.(ERIC Document Reporduction Service No.ED253353 )
Courtney B.Cazden(1988)(1998).Classroom Discourse: The Languag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蔡敏玲、彭海燕(譯)。教室言談-教與學的語言。台北:心理出版社。
Edgar H. Schein(1992)(1996).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陳千玉(譯)。組織文化與領導。台北:五南出版社。
Gardwell.G.(1990).Cultural Lessons for Teachers of American Indians, Alaskan Natives, and Canadian First Nations.( ERIC Document Reporduction Service No. ED340525)
Holmes,T.( 1992). Australian Aboriginal Languag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ogrammes. ( ERIC Document Reporduction Service No.ED351134)
James E. Johnson 等著(1992)(1992).Play and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郭靜晃(譯)。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
Jerome Bruner(1996)(2001).The Culture of Education.宋文里(譯)。教育的文化。台北:遠流。
Stiles,Dawn B.(1997). Four Successful Indigenous Language Programs. (ERIC Document Reporduction Service No. ED415079)
Suskind,D&Phillip,A.(1984).Yupik Eskimo Folklore and Children’s Play Activities. (ERIC Document Reporduction Service No.ED253307)
Thomas,R.(1998). The cultural Content of Dramatic and Sociodramatic Play.(ERIC Document Reporduction Service No. ED427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