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秀雄(民87):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王秀雄(民89):新世紀的國畫教育省思-台灣師大與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國畫教學座談會。藝術家306卷,頁267-273。
朱瑞淵、王昭正譯(民88);Thomas W. Mangione著。郵寄問卷。台北市:弘智。
朱錦娥(民89):國中學生書法態度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吳長鵬(民74):師專國畫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傅鐘出版。
吳長鵬(民84):水墨造形遊戲。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長鵬(民87):國畫技法與教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明清(民80):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市:五南。
呂燕卿(民83):國民小學美勞課程標準修訂與審美領域教學之研究。新竹市:妏晟股份有限公司。
呂燕卿(民8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之內涵與實務。民90年10月12日,取自:
http://www.aerc.nhctc.edu.tw
呂燕卿(民90):藝術與人文基本能力轉化課程設計之發展順序。民91年2月23日,取自:http://www.aerc.nhctc.edu.tw
呂泓瑩(民82):國小兒童水墨畫教學現況調查研究。進修〔推廣〕部學士學位進修班獨立研究專輯2,頁225-269。台中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
何懷碩(民75):待看千尺舞霜風-現代中國畫發展中的觀察與省思。中國時報,民75年8月28日。
芭芭拉‧博耶,Barbarar Boyer(民81):未來二十一世紀的藝術教育。民90年7月13日,取自:http://www.aerc.nhctc.edu.tw
林玉山(民67):談國畫寫生的重要性。藝海雜誌2卷7期。
林田壽(民80):國小國畫教學之現況調查與其理論基礎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田壽(民81):國畫教學理論基礎之研究。新竹市:易明。
林曼麗(民89):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俞崑(民73):中國畫論類編。台北市:華正書局。
胡寶林(民85):淺論兒童水墨畫的開放美育。美育75期,頁 27-40。袁金塔(民71):中西繪畫構圖的比較研究。台北市:設計家。
袁金塔(民88):中國遠古藝術與現代水墨畫創作。新世紀台灣水墨畫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61-183。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袁金塔(民89):台灣大專院校水墨畫教育之探討-以台灣師大、台灣藝院、文化大學為例。2000年台灣美術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33-160。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袁金塔(民90):演講-新世紀藝術教育理論與實務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師範大學美術系。
范堅、陸志紅(民83):中國書畫教學中「寫生」概念之分析。1994年亞洲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B),頁3-12。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馬壽華(民44):國畫不應走的方向。聯合報,民44年1月7日。
莊鳴鳳(民86):國中學生美術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莊申(民48):中國畫史研究。台北市:中正書局。
徐秀菊(無日期):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設計之觀念與實踐。民91年
2月20日,取自:
http//sparc2.nhltc.edu.tw/~publish/36homepage/3605.htm
許仁圖(民64):中國畫論類編。台北市:河洛書局。
許信雄(民85):兒童對國畫的偏好之研究。海峽兩岸兒童藝術教育的改革與研究論文集,頁27-48。台北市:聯明出版社。
教育部(民51):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
教育部(民57):國民中學暫行課程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
教育部(民61):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
教育部(民73):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
教育部(民8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
教育部(民9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9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郭繼生(民87):藝術史與藝術批評。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陳朝平、黃壬來(民88):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中市:五南。
陳英文(民77):以艾斯納「學術本位的美術教育」之理論探討「案頭的國畫教學」之價值。國教天地77期,頁72∼76。國立編譯館(民69):教育概論。台北市:正中書局。
張碧珠(民86):回歸自然的繪畫語彙-張碧珠的膠彩畫藝術觀與形式。台中市: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畢業製作論述。張德文(民85):中國畫學研究論集。台北市:三餘堂。
張懋鎔(民78):書畫與文人風尚。台北市:文津。
曾肅良(民85):傳統與創新/現代藝術的迷思。台北:三友。
黃惠貞(民64):水墨畫探原。台中市:青峰。
黃惠貞(民70):國民中小學水墨畫教學之研究。台中市:台中師專。
黃光男(民80):美術館行政。台北市:藝術家
黃光男(民82):美感與認知-美術論文集。高雄市:復文圖書。
黃光男(民87):水墨畫教學與創作,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第八期,頁1∼12。黃光男(民88):水墨畫發展環境與時機。民90年9月15日,取自:
http://www.aerc.nhctc.edu.tw
葛路(民76):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台北市: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傅鏗、呂樂譯(民81):Edward Shils著,論傳統。台北市:桂冠。
馮振凱(民73):中國美術史。台北市:藝術家。
楊宗坤(民84):台灣光復後四十年間國畫寫生之研究。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蔡茂松(民78):國畫教學研究。台南市:供學。
蔡茂松(民88):談國畫傳承-兼論傅狷夫的國畫教學。新世紀台灣水墨畫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5-46。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劉豐榮(民75):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台北市:水牛。
劉國松(民85):談水墨畫的創作與教學。美育,75期,頁20-26。劉旭原(民88):社教機構(1998-1999)國畫教學與學習現況調查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關乃平(民81年):日本的中國畫教學。藝術家204卷,頁248。羅美蘭(民86):兒童水墨畫教學研究。花蓮師院學報第七期,頁591-638。二、西文部分
Anna M. Kindler (1997) Child Development in Art. Child Development in Art: Perspectives and Interpretations.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Eisner, E.W. (1984). Why Art in Education and Why Art Education, Art History, Art Criticism, and Art Production.Vol. 2. Rand Corporation.
Greer, W.D.(1984). A 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 Approaching art as a subject of study.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25(4), 212-218.
John Hicks (2001): How do you Cure A Sick Horse? Art education, 54(2), 6-10.
Lowenfeld, V. (1957). 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 (3rd ed.)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McFee,J.K.(1986).Cross-cultural inquiry into the social meaning of art:Implications for art education.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and Cross-Cultural Research in Art Education,4(1),6-16.
Winner, E. (1989). How can children Draw so Well. Aesthetic Education, 23(1),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