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5 01: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淑慧
研究生(外文):Jang Shwn-Huey
論文名稱:從旁觀到實踐:一位準教師面對規訓與自主間的掙扎
指導教授:成虹飛成虹飛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國民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3
中文關鍵詞:準教師規訓自主教學實踐九年一貫課程
外文關鍵詞:Beginning teacherDisciplineAutonomyEducation practicesNine-year-consistent-curriculu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00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9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本研究呈現一位研究生(我),透過自己本身的背景及經驗,敘述自己所經歷的想法及真實的情感呈現。從研究者自己的故事出發,讓讀者可以更貼近研究者,甚至引發共鳴,或者是不同的感受。
一開始,我從旁觀者的角度進入兩個一年級教室,看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真正自主教學,且身受種種規範限制,而日復一日的重複教學的歷程。這兩個教室的差別,在於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時間的前後,但不論是實施前的鄉野國小,或是實施後晨光國小的教室,研究者逐漸發現到,教室內不變的細緻且嚴密的規訓,從而引發研究者自身,期待尋求一幅教學自主的圖像。
從旁觀者的角度轉換成實踐者,正式教學之後,讓我更深入的了解身為教師,所受到的規訓與自主兩者之間的掙扎。除了探討「規則」的意義外,還分析以下幾個議題,包括:「這(規則)真的是孩子要的嗎?」「我可以決定自己班級的樣子嗎?」「教改真的提供了老師改變的契機嗎?」從這些議題中,試圖從旁觀者與實踐者的兩種角度切入,探討在這兩種不同的角度下,關於教室中存在的規訓與自主的衝突,前後所見所得的差異。
現在的我,開始重新界定自己在教室中的角色,規則也不再被全盤否定,以往規則是他人制定,現在則是希望由教師自主決定,教師的自主表現在教室中,是可以有能力決定自己要那些規則,而捨棄那些規則的,甚至創造自己想要的規則。

As a graduated student, I wrote this article based on own background and experience. It conveys my thoughts and feeling about what I have encountered in the past. By telling my own story, I am hoping that the readers could have a closer look of the issue, and eventually either sharing my feeling or forming their own ideas.
In the beginning, I went to two first grade classrooms as an observer. I found out that teachers were restrained by a number of rules and they cannot really instruction autonomy. They just repeat their old instruction style year after yea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lassrooms are mainly the before and after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nine-year-consistent-curriculum. However, I saw no changes of the tedious and strict rules either in Siang Ye elementary school or in Chen Guang elementary school, which represented the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nine-year-consistent-curriculum respectively. This situation has provoked my longing of instruction autonomy environment.
After I assumed the post of teaching, that transformed myself from an observer to a practitioner at the same time, I gain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ggle inside a teacher’s mind discipline and autonom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meaning of the “discipline” analyzes the following issues, including “is the rule really what the children wanted?” Can I decide what my class is like?” “Dose the teaching reform provide the opportunity for teachers to make some changes?” I try to discuss these issues from both an observer and a practitioner point of view. By exploring the issue from different angles, I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y findings and thought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about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existing rules and autonomic instruction.
Now, I am redefining my role in the classroom. Roles are no longer totally abandoned. Roles are decided by others in the past, it is my hope that now the rules will be set by teachers. Teacher’s autonomy will be demonstrated by the ability to decide rules that to be included, eliminated, or created.

從旁觀到實踐:一位準教師面對規訓與自主間的掙扎
內容目次
頁次
第一篇 從我出發………………………………….………..1
第一節 沒有終點的劇…………………………………………..1
第二節 敘說故事的題材及方式………………………………..11
第二篇 看見與實踐……………………………………….23
第一幕 「教室」………………………………………….24
第一節 我們上學去………………………………………………24
一、 開學了…………………………………………………………25
二、 認識鄉野國小…………………………………………………26
三、 規律的生活……………………………………………………35
第二節 秩序與控制………………………………………………48
一、 不可以…………………………………………………………48
二、 空間的佈置……………………………………………………57
三、 教師代言人……………………………………………………61
四、 考試了…………………………………………………………63
五、 獎懲制度………………………………………………………64
第三節 走出鄉野國小……………………………………………75
第二幕 另一種教室圖像………………………………….78
第一節 教室規則的另一種面貌…………………………………78
一、 現在是什麼時候啊?…………………………………………78
二、 班級規則的經營者─晨老師…………………………………79
三、 教室的樣子……………………………………………………80
第二節 描繪晨老師與她的班級…………………………………88
一、 規則建立默契…………………………………………………88
二、 開放=≠吵……………………………………………………88
三、 守不守秩序因人而異…………………………………………90
四、 規則因課程而異………………………………………………92
中場:幕後剪影 綜合分析……………………………….93
第一節 關於規則………………………………………………..95
第二節 這真的是孩子要的嗎?…………………………….….99
第三節 我可以決定自己班級的樣子嗎?……………………..113
第四節 教改真的提供了老師改變的契機嗎?………………..117
第三幕 我的教學實踐之路……………………………....122
第一節 教學紀實……………………………………………….122
正式上課……………………………………………………...122
「我」的教室………………………………………………….124
教室內的佈置………………………………………………….127
桌椅的安排…………………………………………………….128
我與寶貝之間………………………………………………….130
教師朝會……………………………………………………….131
升旗典禮……………………………………………………….132
時間過得好快………………………………………………….134
期末考來臨…………………………………………………….135
體育課………………………………………………………… 138
制服…………………………………………………………… 140
獎懲制度……………………………………………………… 140
第二節 現在的我…………………………………………………142
一、 才剛剛開始……………………………………………………..142
二、 重新面對規則…………………………………………………..143
三、 孩子要的?……………………………………………………..145
四、 這是「我」的班級嗎?………………………………………..147
五、 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第一年…………………………………..148
第三篇 結論與省思……………………………………… 150
第一節 旁觀到實踐……………………………………………. 150
在乎與不在乎…… …………………………………………… 150
別人的教室給我的影響………………………………………..151
我也是這樣的老師……………………………………………..152
第二節 待續─努力沒有終點………………………………… 154
第三節 再省思─研究外一段………………………………….. 156
參考文獻……………………………………………..………159
圖目錄
圖1.訪談時小朋友所畫的幼稚園與國小最好玩的東西…………….4
圖2.研究歷程─旁觀到實踐………………………………………….22
圖3.鄉野國小平面圖………………………………………………….28
圖4.訪談時小朋友所畫的圖─上課時教室內與教室外的情形…….53
圖5.「我」的教室…………………………………………………….. 126
表目錄
表1.鄉野國小一年甲班班級課表及時間安排………………………. 36
表2.「我」的教室的功課表………………………………………… 139

丁雪茵.鄭伯壎.任金剛(民85)。質性研究中研究者的角色與主觀性。本土心理學研究,6期,354-376頁。
王孝玲(民89)。流竄在女子中學的情愛漫畫─一個權力的解析。國立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怡甯(民89)。開啟小學生活之門:一年級教師的教師信念之質化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丘引(民89)。燃燒吧,家長們!─一個國中家長會的故事。台北縣,稻田。
成虹飛.黃志順(民88)。從教師成長看課改革的意義。應用心理研究,1期,69-97頁。
余曉雯(民87)。權力交戰場─學校中的身體規範與學生的身體觀。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思靜(民88)。幼稚園大班的畢業生真的準備好上一年級了嗎?國小新生的同儕關係與學校適應。台東師院學報,10期,123-154頁。
余安邦(民90)。那株紅杏不出牆?開放教育的誘惑與陷阱。王淑女等主編,青少年問題及防治對策(175-212頁)。台北市,五南。
余安邦(民90)。開放教育做為一種學術論述:兼論九年一貫課程的隱憂與哀愁。王淑女等主編,青少年問題及防治對策(241-248頁)。台北市,五南。
宋文里等(民84)。教師主體性的重建─通識教育與師資培育系列座談。通識教育,2:4,67-88頁。
宋文里(民84)。「批判教育學」的問題陳顯。通識教育季刊,4期,1-15頁。
李文英(民89)。身體的包袱∼一位小老師主體探究與身體教育實踐的故事。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清江(民70)。教育社會學新論─我國社會與教育關係之研究。台北,五南。
佳美、與新佳美幼稚園老師家長(民84)。與孩子共舞─佳美幼稚園主題教學的實踐歷程。台北縣:光佑文化。
姚人多(民89)。論傅柯的【主體與權力】─一個批判性的導讀(上)。當代,150期,126-133頁。
姚人多(民89)。論傅柯的【主體與權力】─一個批判性的導讀(下)。當代,150期,108-132頁。
范信賢(民84)。文化霸權與學校教師─對國民小學教師生活世界的探討。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禧慧(民89)。教室安靜的潛在教育學之研究∼以一個六年級的開放教室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文瑞(民86)。校園的知識/權力分析。東吳哲學學報,2,頁197-207。
陳湘玲(民89)。國小一年級級任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玲(民85)。小女遊學英倫:教育體制外的一扇窗。台北市:天下。
張曉萍(民90)。我和蘇菲有個約會─專訪陳伯璋校長。教育研究,81/82,頁7-11。
張碩玲(民90)。跨世紀教師角色的省思,多元、創意、團隊合作─專訪吳靜吉教授。教育研究,81/82。12-16頁。
黃武雄(民86)。台灣教育的重建。台北市:遠流。
黃瑞琴(民80)。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黃政傑(民8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市:漢文。
黃純敏(民89)。教育民族誌寫作。教育研究資訊,8(5),80-92頁。
蔡敏玲(民90)。尋找教室團體互動的節奏與變奏─教育質性研究歷程的展現。台北市:桂冠。
曾守得(民78)。教育人種誌研究方法論。台北:五南。
楊大春(民86)。傅柯。台北:生智。
教育部(民9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國字第89122368號令公布)。
廖咸浩(民89)。給崴崴,我的小王子─抗拒常識,以及一切偽裝成反常識的常識。聯合文學,1144-147頁。
謝小芩(民86)。讀〞Teaching to Transgress:Education as the Practice of Freedom〞之一。
(http://rpgsl.isa.nth.edu.tw/~dushu/transgress/transgress-01.html)
謝小芩(民84)。重新思考教師角色。通識教育,2:4,89-104頁。
蘇峰山(民86)。權力/知識/主體:Foucault批判思考的基本問題架構。東吳哲學學報,209-218頁。
Jeffrey Kruger with Alice Park (民90)。天才兒童養成班。美國時代雜誌(中文版),89-99頁。
Wrong , D.H. /高湘澤、高全余譯(1994)..權力─它的形式、基礎和作用.台北市:桂冠.
Gore , J.M. (1998).Disciplining Bodies: On the Continuity of Power Relations in Pedagogy (pp231-251).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Miller, J.E. /高毅譯(1995).傅柯的生死愛慾.台北市:時報文化.
Wilson ,K.G. & Davis, B. 著/蕭昭君譯(1997).全是贏家的學校.台北市:天下。
Foucault, M. /劉北成、楊遠嬰譯 (1992). 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台北市:桂冠.
Albom , M. /白裕承譯(1998).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台北市:大塊文化.
Merquior , J.G. /陳瑞麟譯(1998).傅柯.台北市:桂冠.
Postman, N. /蕭昭君譯(1994).童年的消逝.台北市:遠流.
McLaren , P. /彭秉權譯(1999).批判教育學。通識教育季刊,第6卷第2期,頁109-155.
Ricardo D.S. (1997). A social capit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ization of racial minority children and youths. Harvard Education Review 67(1), 1-4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