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丁作紹(民58)。訓導與輔導。訓育研究,8卷3期,08頁。
王 菼(民3)。自治的訓育。刊於王雲五主編教育雜誌,6卷第9號, 195-201頁。
王雲五主編,教育雜誌,自1909年起至1948年止(從1卷至33卷)。上海:商務印書館。
王朝陽(民4)。小學訓育之實際。刊於王雲五主編教育雜誌,7卷第9號,153-170頁。王灝群(民26)。非常時期的小學教育。刊於王雲五主編教育雜誌,27卷第6號, 43-6頁。.
王丙辰(民26)。小學救亡教育的環境佈置。刊於王雲五主編教育雜誌,27卷第9、10號,41-45頁。中國輔導學會編(民88)。輔導學大趨勢。台北:心理。
台灣教育輔導月刊編輯委員會主編。台灣教育輔導月刊,自民國39年1卷1期至民國84年45卷1期。台北:台灣教育輔導月刊社。
台灣教育輔導月刊主編(民41)。部頒戡亂時期各級學校學生訓練綱要。2卷第6期,33-34頁。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印(民75)。台灣省國民小學常用教育法令彙編。台中:省教育廳。
市立師院(民82)。國民小學學生管教問題調查研究。台北市立師院編印。教育部訓委會委託研究計畫。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編輯委員會編輯(民86a)。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訓育篇(上)。台中:省教育廳。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編輯委員會編輯(民86b)。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訓育篇(下)。台中:省教育廳。
江公正(民58)。訓育思想與輔導方法之研究。訓育研究, 8卷1期, 22-26頁。伊文柱(民73)。國民中小學訓導設施。台北:文景。
朱棟樑(民77)。訓導與輔導異同比較及相輔相成之道。訓育研究,27卷2期, 11-13頁。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4a)。第一期諮議報告書。台北:教育部。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4b)。第二期諮議報告書。台北:教育部。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a)。第三期諮議報告書。台北:教育部。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b)。第四期諮議報告書。台北:教育部。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c)。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教育部。
何進財(民88)。教、訓、輔三合一方案實施策略與未來展望。訓育研究,38卷1期,1-10頁。李宗薇等(民83)。我國國民小學民主法治教育實施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教系編印。教育部訓委會委託計畫。
李柏佳(民87)。國民小學民主法治教育面面觀。台灣教育,第568期,42-49頁。
周廷洛(民60)。中國訓育學會簡介。訓育研究,10卷2期,33頁。
尚衡譯 米歇爾‧傅科(1976)著,(民85)。性意識史第一冊。臺北:桂冠。
林鎮坤、楊心蕙(民87)。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成果總輯。台北:教育部訓委會。
林綠紅(民85)。論傅科之權力、知識與身體的關係。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靜淑(民86)。台灣有關體罰教育政令的演變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宗亮東(民58)。指導活動理論與實施。台北:正中書局。
宗亮東(民59)。輔導概論。台灣省教育廳。
吳子我(民51)。加強中等學校訓導工作八要點有感。訓育研究,2卷3期,5-7頁。吳子我(民62)。導師制在各級學校中的做法。訓育研究,11卷4期,9-14頁。吳順發等著(民74)。訓導與輔導。新竹:台灣省立新竹師範專科學校。
吳 涯(民78)。新方法、新內容談輔導工作的突破。諮商與輔導,第37期,5-9頁。
徐蘊暉(民17)。小學訓育制度的研究。教育雜誌,20卷第2號,1-8頁。徐傅霖(民10)。學校體操改善案。教育雜誌,13卷第4號,1-23頁。高宣揚著(民88)。後現代論。臺北:五南。
高覺敷(民27)。導師制與問題行為的研究。教育雜誌,28卷第11號, 11-15頁。.馬客談(民34)。戰後中國的國民教育。教育雜誌,32卷1號,64-70頁。訓委會(民49)。訓導手冊。台北:教育部訓委會。
訓委會(民65)。訓導手冊增訂本。台北:教育部訓委會。
訓委會(民68)。訓導手冊。台北:教育部訓委會。
訓委會(民87)。學校輔導工作專案報告─建立教學、 訓導、輔導三合一輔導新體制。台北:教育部訓委會。
訓育研究(民77)。社論: 訓導與輔導─正名之爭。訓育研究,21卷1期,2 頁。
訓育研究編輯委員主編。訓育研究,自民國47年至今。台北:中國訓育學會訓育研究季刊雜誌社。
莊文瑞(民85)。校園的知識/權力分析。知識與權力學術研討會專輯,2期,197-206頁。東吳大學哲學學報。台北: 東吳大學哲學系出版。
教育部(民68)。國民教育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6)。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成果總輯。台北: 教育部訓委會。
教育部(民87a)。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9)。國民教育法規選輯。台北: 教育部。
教育部(民87b)。教育改革行動方案。台北:教育部。
陸傳籍(民28)。抗戰建國中的公民訓練標準。教育雜誌,29卷9號,15-18頁。陸傳籍(民27)。抗戰時期小學教育實施方案。教育雜誌,28卷第3號,45-49頁。
傅木龍(民86)。「以專業管教盡掃體罰陰霾」─讓我們平心靜氣看待「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中等教育,48卷第4期,16-23頁。
傅木龍(民88)。讓我們攜手落實「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之精神。學生輔導通訊,第60期,102-113頁。張金調(民76)。學輔導作訓導。諮商與輔導,第23期,48頁。
彭駕騂、陳東陞等著(民67)。國民小學輔導活動。台北:大台北打字印刷。
湯建元(民41)廢除體罰後對頑劣兒童之訓導法。台灣教育輔導月刊,2卷3期,24-25頁。
黃金麟(民89)。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台北:聯經。
黃文定(民89)。Michel Foucault主體觀之教育意涵。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瑞祺主編 (民85)。歐洲社會理論。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所。
黃德祥(民79)。輔導人員的角色與功能。編輯於民國79年5月17日∼5月19日改進學校輔導工作研討會,35-51頁。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所出版。
楊希震(民49)。世界十年來訓育的設施與趨勢。台灣教育輔導月刊,10卷11期,17-25頁。
楊希震(民62)。訓育原理。台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楊希震(民64)。現代訓育行政組織的特點。訓育研究,14卷1期,2-3頁。
楊希震(民85)。「訓育」與「輔導」。訓育研究,35卷4期,23-30頁。楊育梅(民72)。加強童子軍訓練發揮國民教育功能。訓育研究,21卷4期,19-21頁。楊昌裕(民89a)。論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的專業自主權。訓育研究,39卷1期,77-80頁。楊昌裕(民89b)。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的基本概念。學生輔導通訊,第66期,84-95頁。蔡采秀譯 Barry Smart著(民87)。傅科。臺北:巨流。
鄭崇趁 著(民84)。教育與輔導的發展取向。台北:心理。
鄭崇趁 (民86)。執行輔導計畫的心情故事。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成果總輯,9-12頁。台北:教育部。
鄭崇趁 著(民87)。教育與輔導的軌跡。台北:心理。
鄭崇趁 著(民90)。從教訓輔合一方案的主要精神談中小學學生事務處的組織與任務。訓育研究,40卷第4期,16-20頁。劉焜輝(民73)。輔導與訓育。訓育研究,22卷4期,8-9頁。劉絮愷譯,米歇爾‧傅科(1975)著(民83)。診所的誕生。台北:時報文化。
劉北成、楊遠嬰譯,傅科(1977)著(民87)。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臺北:桂冠。
劉焜輝主編。諮商與輔導,自民國75年起至今(第1、2期由黃芳華主編,第3期開始至今由劉焜輝主編)。台北:天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劉焜輝(民73)。輔導與訓育。訓育研究,22卷4期,8-9頁。劉焜輝(民75)。黑臉與白臉?─澄清訓導與輔導的錯誤觀念。諮商與輔導,1卷7期,1頁。
劉焜輝(民75)。為什麼辦這份雜誌─我國學校輔導工作的新契機。諮商與輔導,1卷1期,1頁。
盧紹稷(民25)。非常時期的公民訓練。教育雜誌,26卷第6號,95-104頁。謝驥超(民13)。小學訓育亟應採用訓導制的建議。教育雜誌,16卷第6號,9-12頁。魏麗敏(民78)。國小輔導工作的突破。諮商與輔導,第40期,42-43頁。
顏國樑(民90)。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的內容分析、特色及建議。學校行政雙月刊,第13期,89-100頁。顧嶽中(民28)。抗戰建國中我國一般的教育概況。教育雜誌,29卷11號,1-10頁。蘇峰山(民85)。權力/知識/主體─Foucault 批判思考的基本問題架構,刊於知識與權力學術研討會專輯,2期,209-218頁。東吳大學哲學學報。台北:東吳大學哲學系出版。
蘇峰山(民85)。傅科對於權力的分析。刊於黃瑞祺主編歐洲社會理論,99-163頁。
蘇永明(民90)。人權與學校輔導的起源和關係。訓育研究,第73期,62-71頁。
鍾思嘉等研究主持(民85)。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執形成果評估研究。台北:教育部訓委會。
西文部分
Covaleskie, John F. (1993).Power goes to School: Teachers, students, and discipline. Retrieved from
http://x.ed.uiuc.edu/EPS/PES-Yearbook/93 -docs 2000/5/21
Foucault, Michel(1965).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A History of Insanity in the Age of Reason. NY: Random House Press
Foucault, Michel(1977).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NY: Random House Press.
Foucault, Michel(1978).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vol.1. NY: Random House Press.
Foucault, Michel (1980). Power/Knowledge: selected interview and other Writings. NY: Harvester Press.
Gutting, Gary (1994)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Foucaul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ore, Jennifer M. (1998). Disciplining bodies: on the continuity of power relations in pedagogy. In Popkewitz & Brennan (eds.) Foucault’s challenge: discourse, knowledge, and power in education. Pp.231-251.
McNay, Lois (1994). Foucault: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Oxford: Polity Press.
Popkewitz, Thomas S. & Brennan, Marie (1998)(eds.). Foucault’s challenge: discourse, knowledge, and power in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Prado,C. G.(1995). Starting with Foucault: an introduction to genealogy. SF: Westview Press.
Ransom, John S.(1997). Foucault’s discipline. Durham, North Carolina: Duke University Press.
Rouse, Joseph (1994). Power/Knowledge. in Gary Gutting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Foucault. Pp.9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