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4 18: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雅榆
研究生(外文):Huang Ya-Yu
論文名稱:客家人對客語及客語教學的態度---以臺灣四個地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Hakka People''s Attitudes towards the Mother Tongue and the Vernacular Language Education---Taiwan Four Areas for Example
指導教授:曹逢甫曹逢甫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語言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1
中文關鍵詞:母語母語教學客家態度調查
外文關鍵詞:the mother tonguethe vernacular language educationHakkathe attitude investig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2
  • 點閱點閱:319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2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1
教育部自八十五學年度起,增設了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更於九十學年度開始將鄉土語言課程列入正式課程之中。因此研究者選擇在政府於九十學年度全面實施鄉土語言教學之前,針對弱勢的客家族群做一次全省分區性的調查,希望探求客家人對母語維護及此項語文教育政策改變的預期和態度。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和實地訪談法針對臺灣四個地區(臺北、苗栗、東勢和六堆地區)調查客家學生及其家長對其母語與母語教學的態度。在問卷的統計結果方面,四個地區的家長對客語及客語教學態度皆非常支持,而學生的態度則以無意見的比例偏高,其中表示最為支持的是六堆地區,其次是台北、苗栗地區,較不支持的是東勢地區。透過相關係數檢定發現影響家長和學生態度的因素分別是以教育程度高的男性公教人員且母語能力強的家長與較低年級、以父親是客家人為主的家庭且母語能力強的學生較支持客語和客語教學。在實地訪談結果方面,研究者從問卷中找出較具爭議性問題來做為訪談的話題,希望獲得在問卷中難以看出且具個別差異的資訊。
本研究最後針對政府、學校和家庭三方面提出建議,希望藉由此三方面的相互配合運作,提昇客家人的客家意識及客語保存的危機意識,進而積極做好母語保存與文化延續的工作。
From the school year of 1996,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dded to the teaching curriculum a new subject: the teaching of the vernacular languages. Subsequentl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nounced that as of 2001 school year the vernacular language courses will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school curriculum as obligatory courses. Taking these two event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researcher did this research during the time interval with an aim to discovering the Hakka people''s attitudes towards mother tongue maintenance and these changes of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This thesis investigates the Hakka students'' and parents'' attitudes towards their mother tongue and the vernacular language education in four areas of Taiwan (Taipei, Miaoli, Tong-Shi, Lio-Tue)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In the statistic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s, parents of the four areas are found to support the maintenance of Hakka and the vernacular language education. The students'' attitude, however, is far more neutral;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m ticked the option. Among the four areas, the most supportive area is Lio-Tue; after that came Taipei and Miaoli areas with Tong-Shi area coming last. Through Correlation Examin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group whose parents are of high education, male, public servants and teachers, and fluent in Hakka, shows the most positive attitudes. Similarly, students in the lower-grade, fluent in Hakka, and coming from a family whose parents are both Hakka, are more supportive of the Hakka language and the vernacular language education program. In the interview results, the researcher finds some questions whose answers are expected to exhibit grea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r questions in the questionnaires to be the topics for interview, hoping thus to get the information which cannot be glean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s.
Finally, this thesis gives recommendations to the government, the school and the family respectively, hoping to raise in the Hakka people the Hakka consciousness and a sense of crisis for language and cultural maintenanc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7
第三節 研究目的……………………………………………………8
第四節 研究方法……………………………………………………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母語方面………………………………………………… 10
第二節 鄉土教學方面…………………………………………… 11
第三節 母語教學方面…………………………………………… 18
第四節 客語教學方面……………………………………………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29
第一節 研究範圍及對象………………………………………… 2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1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2
第四節 資料整理………………………………………………… 33
第四章 問卷、訪談結果與分析…………………………………35
第一節 各個地區的問卷統計結果與分析……………………… 35
第二節 綜合統計結果比較與分析……………………………… 79
第三節 訪談結果分析…………………………………………… 88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106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106
第二節 研究建議…………………………………………………113
第六章 結論………………………………………………… 11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20
英文部分……………………………………………………………126
中文部分
尹廉榮(1996):《本土語言規劃與實施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文軒(1996):<落實國小母語教學>。師友343期。
方德隆(1997:)<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39卷1期,p.84-104。
毛連塭(1995):《臺北市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之意見調查》。臺北國語實小:國立教育資料館。
王景華(1995):<雙語教學或母語教學>。國語日報第13版。
江文瑜(1995):<台灣母語教育現況之探討>。華文世界75期,p.59-65。
江文瑜(1996):<台灣母語教育現狀之探討---台北縣學生和老師對母語教學之態度調查>。語言政治與政策,施正鋒編。臺北:世界華文協進會編印。
李盛發(1994):<屏東縣實施母語教學工作報告>。臺灣地區本土語文之研究與推廣座談會會議記錄。臺北: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杜玥璘(1999):《國小鄉土教學課程實施現況與教材評鑑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卓文政(1994):<新竹縣辦理母語教學及推廣工作報告>。臺灣地區本土語文之研究與推廣座談會會議記錄。臺北: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林金城(1991):《彰化縣國民小學實施鄉土教學及教材之研究》。彰化:彰化縣政府教育局編。
林瑞榮(1998):<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實施與發展>。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林雅雯(2000):《兒童母語教學活動與社會支持之研究---以台北縣國小客語教學為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施炳華(1998):<母語教學的基本認識>。教師之友39卷3期,p.1-6。
范文芳(1995):<客語教學的現況與展望>。臺灣客家語論文集,曹逢甫、蔡美慧編。臺北:文鶴。
范振乾(1998):<客家事務為什麼尚未能成為政府的政策問題>。看見台北客家---客家發展研討會議論文集。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徐正光、蕭新煌(1995):<客家族群的「語言問題」>,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p.1-40。
馬寶蓮(1997):<現階段國小語文教育政策之省思>。刊載於台灣永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中興法商學院。
張春發(1995):<本土語言教學的規劃與實施>。鄉土教育,黃政傑、李隆盛主編。臺北:漢文書店。p.93-99。
張建成(1997):<政治與教育之間:論台灣地區的鄉土教育>。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張屏生(2001):<當前母語教育實施的困境>。國文天地17卷7期,p.22-27。
曹逢甫(1995a):<維護本土語言文化的芻議:一個社會語言學觀點>。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施玉惠等編。台北:師大文學院。p.159-176。
曹逢甫(1995b):<台灣閩南語母語教學評述>。臺北:臺北教師研習中心編印。
曹逢甫(1997):《族群語言政策:海峽兩岸的比較》。臺北:文鶴。
曹逢甫(1999):<臺灣語言的歷史及其目前的狀態與地位>。漢學研究17卷2期。
莊華堂(1998):<傳承突破與發展-----從當前客家文化的危機看客家文化的再生>。刊載於客家發展研討會議論文集-----第三屆台北市客家文化節系列活動。台北: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郭至和(2000):<臺中市國小鄉土教學活動課程實施之研究>。首屆師範學院研究生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臺東:國立臺東師範學院。
陳淑嬌、余光雄(1997):<母語教育與語言維繫>。台灣語言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董忠司編。
陳朝陽(1997):<鄉土教育與鄉土教學活動>。教師之友37卷4期,p.9-18。
陳淑娟(1998):<語言態度、語言使用與族群認同之調查研究---以台大大一新生為例>。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彭國政(1995):《新竹縣國小團體活動客家母語組的推展》。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未出版。
彭欽清(1998):<落實客家運動從落實客家導向教育著手初論>。刊載於客家發展研討會議論文集-----第三屆台北市客家文化節系列活動。台北: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黃鼎松(1994):<鄉土教育的時代意義>。師友月刊,p.6-8。
黃宣範(1991):<普查四合院----台灣語言社會學的一些觀察>。國文天地7卷6期,p.16-22。
黃宣範(1995):《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北:文鶴。
黃美金(1995):<臺灣地區本土語言教材編纂現況之探討>。華文世界75期。P.37-45
楊振裕(1994):<推動母語教學>。師友328期。
楊鏡汀(1995):<從母語教學的回顧談解嚴後的海陸客語教學>。臺灣客家語研討會論文集,曹逢甫、蔡美慧編。臺北:文鶴。
楊冬英(1999):<國民小學客語教材編製之考察>。客家語言文字與教育研討會,台北:台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福爾摩沙基金會(1997):<民眾的母語能力及其對語言政策的看法>。族群語言政策:海峽兩岸的比較,曹逢甫著。臺北:文鶴。p.181-188。
劉秀男(1994):<宜蘭縣推行本土語言教學簡介>。臺灣地區本土語文之研究與推廣座談會會議記錄。臺北: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劉振倫(1995):<台灣母語與鄉土教學的文化意識分析>。台灣史料研究5, p.14-39。
鄧運來(1994):<臺北縣推展本土語言教學簡介>。臺灣地區本土語文之研究與推廣座談會會議記錄。臺北: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謝春雄(1994):<高雄縣工作報告>。臺灣地區本土語文之研究與推廣座談會會議記錄。臺北: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謝瑞珍(1995):《本縣國小實施客語母語教學之現況調查及對策探討》。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未出版。
鍾孝上(1998):<公用國語、尊重母語---為客家並為全民爭取最公道的語言政策>。刊載於客家發展研討會議論文集---第三屆台北市客家文化節系列活動。台北: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羅肇錦(1991):<客家的語言---台灣客家話的本質和變異>。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徐正光主編。台北:正中書局。
羅肇錦(1995):<客語方言教學>。華文世界75期,p.46-52。
羅肇錦(1996):<母語教學與客家文化傳承>。台北畫刊346期,p.12-14。台北市政府新聞處印行。
羅肇錦(1998):<客語童蒙書的淺顯搭句>。為「大埔音‧東勢客」序,徐登志、張瑞玲編。台中:東勢國小。
羅肇錦(2000):《台灣客家族群史【語言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
羅肇錦(2001):<客語教學的擋路石>。國文天地17卷7期,p.16-21。
英文部分
Day, Richard R.. "Children''s attitudes toward language", Attitudes towards Language Variation. Ryan, Ellen Bouchard & Giles, Howard ed.. London: 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1982.
Feifel, Karl-Eugen. Language Attitudes in Taiwan-A Social Evaluation of Language in Social Change. Taipei: The Crane Publishing Co., Ltd, 1994.
Holmes, Janet.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92.
Hsieh, Steve Tang-Shu. A Study of the Needs for the Education of Native Language in Taiwan.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M.A. Thesis, 1994.
Jang, Shyue-Chian. "Attitudes towards Language Varieties and Language Policies", 《第一屆台灣語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Taipei: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1993.
Scotton, Carol Myers. "Language, ethnicity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 Language v.56, p.359-366, 1980.
Wang, Chao-chang. "Innovative Teaching in EFL Context: The Case of Taiwan", paper in Sandra J. Savignon (e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translation: Contexts and concerns in teachers education.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1.
Young, Russell. Language Maintenance and Language Shift among the Chinese on Taiwan. Taipei: the Crane Publishing Co., Ltd., 198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楊冬英(1999):<國民小學客語教材編製之考察>。客家語言文字與教育研討會,台北:台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2. 黃美金(1995):<臺灣地區本土語言教材編纂現況之探討>。華文世界75期。P.37-45
3. 黃宣範(1991):<普查四合院----台灣語言社會學的一些觀察>。國文天地7卷6期,p.16-22。
4. 彭欽清(1998):<落實客家運動從落實客家導向教育著手初論>。刊載於客家發展研討會議論文集-----第三屆台北市客家文化節系列活動。台北: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5. 陳朝陽(1997):<鄉土教育與鄉土教學活動>。教師之友37卷4期,p.9-18。
6. 曹逢甫(1999):<臺灣語言的歷史及其目前的狀態與地位>。漢學研究17卷2期。
7. 張屏生(2001):<當前母語教育實施的困境>。國文天地17卷7期,p.22-27。
8. 施炳華(1998):<母語教學的基本認識>。教師之友39卷3期,p.1-6。
9. 江文瑜(1995):<台灣母語教育現況之探討>。華文世界75期,p.59-65。
10. 方德隆(1997:)<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39卷1期,p.84-104。
11. 羅肇錦(1991):<客家的語言---台灣客家話的本質和變異>。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徐正光主編。台北:正中書局。
12. 羅肇錦(1995):<客語方言教學>。華文世界75期,p.46-52。
13. 羅肇錦(2000):《台灣客家族群史【語言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
14. 羅肇錦(2001):<客語教學的擋路石>。國文天地17卷7期,p.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