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72.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6 03:5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彭震宇
研究生(外文):Peng Chen-Yu
論文名稱:花蓮縣壽豐鄉鄉土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Homeland Educating Resource Investigation & Research on the Hualien County
指導教授:李思根李思根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ee Szu-K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國民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9
中文關鍵詞:壽豐鄉鄉土教學
外文關鍵詞:Shou-feng Shianghomeland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76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花蓮縣壽豐鄉鄉土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
摘要
本研究企圖將花蓮縣壽豐鄉轄區內地質、地形、氣候、聚落、人口及史蹟文化等鄉土教學資源,運用資料蒐集、耆老訪問、及田野實查等方法,作相對於一般文獻較為完整、切合實際的調查,並藉而探討所能運用之教學內容,以期達到下列目標:。
(一)整合既有文獻對花蓮縣壽豐鄉相關資料,並進一步補充修正之。
(二)統整調查花蓮縣壽豐鄉之鄉土教學資源,包括地理位置、地質、地形、氣候、水文、植物生態、動物生態、歷史、聚落、人口、經濟、社會及史蹟文化。
(三)建立「鄉土教學人力資源庫」重要概念,使各校在面對各種不同主題時,能就近、適時尋求相關之專業人員。
(四)透過各區之特色及秉賦,設定可資利用之教學主題,並依據各校地理區位上之便利性,建議相關之教學資源景點。
(五)配合花蓮縣壽豐鄉之特色,九年一貫課程需求下,運用學童前置經驗以主題探索方式,以為教學之實際運用。
由於九年一貫教育最大的特色即是以學校為本位,故本文不對各學校之教學有所限制,只挑選其中一項主題,作為本文之教學教法設計範例,其餘則留下更大活動空間,並提供相關教學資源資料予各校,由各校依其特性與需求自行選取之。
The Homeland Educating Resource Investigation & Research on the Hualien County Shou-feng Shiang
Abstract
In comparison to the general documents records, this research aims to make a more integrated &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for the teaching material resources on the respects of geology, topography, climate, towns, populations, historical monuments & cultures etc. Furthermore, all these will be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activity for following purpose:
(1)To amend & revise it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Hualien County Shou-Fong Shiang documents.
(2)To integrate & investigate the homeland teaching resources on Hualien County Shou-Feng Shiang, which included Geography, geology, topography, climate, hydrology, plantation, ecology, history, villages, populations, economy, society & civilization.
(3)To establish the “Human resource of the homeland teaching manpower” so that the school can seek for adequate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different fields when in need.
(4)The teaching topics will be devised on the local character & features. And the all the teaching resources spots will be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individual school location.
(5)On the premise of the Nine-year consistent curriculum and to coordinate with the features of Hualien County Shou-Feng Shiang, the teaching form is the pupils can explore & experience the topic.
However, the distinguishing part of Nine-year consistent curriculum is that each school stands for its own characters. 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have any limitat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 This research will only have 2 topics to devise the teaching method & lesson plans so that the schools can deplore all the possibilities. All the teaching resource information will be provided to the schools, they may apply & adjust it according to their needs & characters.
目 錄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鄉土教學活動的理論基礎與設計理念 …………………………6
第三節 九年一貫課程下的鄉土教育 …………………………………..11
第四節 題目界定與研究範圍 …………………………………………..13
第五節 研究方法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8
第一節 鄉土與鄉土教育 ………………………………………………..18
第二節 鄉土教育的起源 ………………………………………………..21
第三節 鄉土教育的目標 ………………………………………………..22
第四節 壽豐鄉鄉土教學資源文獻的探討 ……………………………….23
第三章 花蓮縣壽豐鄉的區域特色概要 ………………………………..26
第一節 壽豐鄉的行政區劃 ………………………………………………26
第二節 壽豐鄉的自然環境 ………………………………………………30
第三節 壽豐鄉的人文景觀 …………………….……………………….48
第四節鄉土教學人力資源庫 ..……………………………………….65
第五節方興未艾的經濟體----壽豐鄉的產業現況……….………….67
第四章 壽豐鄉的鄉土教學主題資源 …………………………………..71
第一節 地形演育的活樣區----荖溪的河川襲奪 ……………..……..71
第二節 生態與地景的交光互影----牛山 ……………………..……..77
第三節 地質構造的活教材----蕃薯寮的地層、斷層及褶皺………….84
第四節 珍貴文化遺址----吳全城 ………………………………………89
第五節日本官營移民村----豐田社區 ……………………………….91
第五章 主題教學活動之設計舉隅 ……………………………………100
第一節 構思原則、內涵建構及預期目標 ……………………………101
第二節 能力指標、教學綱要、及教學目標 …………………………102
第三節 教學活動流程 …………………………………………………109
第六章 結論 ….………………………………………………..…..125
參考文獻 ……………………………………………………………….127
中文資料 ……………………………………………………………..127
外文資料 ………………………………………………………………..132
附錄 …………………………………………………………………………133
附錄一、壽豐鄉大事紀要表 ………………………………………………133
附錄二、壽豐鄉鄉土教學人力資源訪談紀錄 ……………………………152
照片 ………………………………………………………………………199
圖目次
一、花蓮縣壽豐鄉行政區域簡圖………………………………………..29
二、壽豐鄉等高線地形圖……………………………………………..…34
三、壽豐鄉主要鄉土教學資源分佈圖…………………………………..64
四、壽豐鄉主要經濟產業現況分佈圖……………………………………70
五、荖溪河川襲奪簡圖 ………………………….…………………….72
六、牛山地形圖 ……..……………….. …………………………….79
七、海岸山脈地質圖 ………………………………………….……….83
八、大坑剖面出露的蕃薯寮地層圖 ………………………….……….85
九、樂合剖面蕃薯寮層假整合在都巒山層之地層圖 ………………..86
十、壽豐鄉水璉段地層剖面圖 …………..…………………………..88
十一、日據時代花蓮港廳移民村相關位置……………………………..93
十二、日據時代豐田移民村聚落 …….…………………………………95
十三、豐田移民村文化遺址分佈圖示意圖……………………………..99
表目次
表一、壽豐鄉境內平原地區常見的野生植物 …………………………………38
表二、壽豐鄉境內海濱地區常見的野生植物 …………………………………39
表三、壽豐鄉境內河濱地區常見的野生植物 …………………………………39
表四、壽豐鄉境內低海拔山林地區常見的野生植物 …………………………39
表五、壽豐鄉境內常見的野生歸化植物 ………………………………………40
表六、壽豐鄉境內常見的野生哺乳類動物 …………………………………….40
表七、壽豐鄉境內常見的野生鳥類 …………………………………………….41
表八、壽豐鄉境內常見的爬蟲類及兩棲類 …………………………………….44
表九、壽豐鄉境內常見的昆蟲…………………………………………………...46
表十、壽豐鄉境內常見的淡水魚類 …………………………………………….47
表十一、花蓮縣壽豐鄉各村人口統計 …………………………………..…….49
表十二、花蓮縣壽豐鄉人力資源庫 ………………………………….…..……65
表十三、各村產業現況調查表………………………………………………..…68
表十四、吉野與豐田移民村狀況一覽表……………………………………….96
表十五、吉野村與豐田移民村土地分割狀況表………………………………96
一、中文資料:
丁信修、陳文山(民70):大坑—蕃薯寮坑地質調查報告。國立台灣大學學士論文,頁36。
毛連塭等(民84):台北市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之意見調查。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王啟宗(民77):國小社會科鄉土教材教學,國教輔導,第28卷第8期,頁5-11。
王源、楊昭男、陳文山(民80):台灣地質圖說明書。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王鑫(民72):台灣的地形景觀。台北,渡假出版社。
王佩蓮(民82):兒童環境教育暨戶外設計活動,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中心。
王慶豐監修;黃新興主修;馬紹良編纂(民87):續修花蓮縣志. 卷二十一, 社會。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台灣省政府公報(民83):轉頒「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台灣省政府教育廳83.12.15八三教四字第104003號函,83:冬:73卷(83.12.31),頁3-11,台灣省政府。
台北縣鄉土教學資源中心(民89):鄉土教學活動指導方法入門,台北縣板橋市:台北縣政府。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編校(民88):花蓮縣鄉土史料,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山地農牧局編(民78):山坡地土壤調查報告:花蓮縣台東縣,南投市: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山坡地農牧局。
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規劃(民83):花蓮縣綜合發展計畫。台北市: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
石明卿督導(民84):花蓮北段地區鄉土環境教學資源調查與戶外活動設計。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附屬實驗小學,花蓮。
汪靜明(民89):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載於環境教育季刊,第43期,頁18-34。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發行。
何培夫(民86):台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台中縣市、花蓮縣篇。台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李思根(民84):秀姑巒溪山川環境教學之研究,國小鄉土教學教材教法論文研討會論文集,頁95-120。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教學資源研究中心。
李思根、楊貴三、廖秀芬(民83):中部橫貫公路太魯閣至西寶沿線遊憩資源之調查研究。花蓮市:真義出版社。
李思根、鄧國雄(民87):台灣東部地區特殊地景調查登陸及教育宣導後續計畫,行政院農委會87年專案計畫。
李思根(民81):花東海岸特殊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花蓮:國立花蓮師學院。
李思根、楊貴三(民83):花東縱谷北段地質地形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李思根、楊貴三(民86):花東山地鄉鄉土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李思根、劉瑩三(民90):台灣東部地區特殊地景保育永續經營方案─花蓮、台東地區,台北市,行政院農委會。
李德旺編撰(民88):花蓮縣的河川魚類,南投縣集集鎮,台灣省特有生物保育中心。
花蓮縣政府(民63):花蓮縣志卷一大事記。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民83):續修花蓮縣志卷一大事記。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民89):續修花蓮縣志卷三氣候、地質土壤篇。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民89):續修花蓮縣志卷十五衛生、自來水篇。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民88):花蓮縣各鄉鎮統計彙編<第一期>。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主計室編(民87):花蓮縣建制五十週年統計要覽專刊。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民89):洄瀾大地雙重奏:記花蓮溪與秀姑巒溪生態景觀資源。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花蓮縣野鳥學會(民86):花蓮溪口賞鳥手冊。花蓮市:花蓮縣野鳥學會。
花蓮縣野鳥學會(民88):洄瀾賞鳥圖誌:花蓮縣常見的鳥類指引。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花蓮理想度假村開發計畫(民87):聯美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林瑞榮(民87):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林琚環(民84):環保花蓮。花蓮回瀾文教基金會。
吳尊賢、徐偉斌(民84):台灣賞鳥地圖。台北,大樹文化。
周筱亭(民8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座談會實錄專輯。台北縣三峽鎮: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周昌宏、蕭新煌、郭允文、王鑫、於幼華、黃榮村、楊政冠、黃政傑、晏涵文(民80):我國環境教育概念綱領草案,中華民國第一屆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45-250。
邱修德(民80):國語活用辭典,頁1784-1916,國語出版社。
苗允豐等(民63):花蓮縣志:卷一,大事記。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苗允豐等(民67):花蓮縣志:卷三,氣候、地質、土壤。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苗允豐等(民63):花蓮縣志:卷四:地形。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苗允豐(民64):花蓮縣志:卷二十一,名勝、古蹟。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苗允豐等(民66):花蓮縣志:卷六,禮俗、語文。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苗允豐等(民68):花蓮縣志:卷五,民族、宗教。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洪若烈(民79):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的修訂與改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一卷第一期,頁130-137。
胡金印(民71):高中鄉土環境野外實際教學之實驗研究。高雄:高師大附中。
姚誠(民84):鄉土意識與鄉土教育— 一項理論建構的探索,頁5。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教學研究中心。
姚誠(民88):回瀾神境:花蓮的寺廟與神明。花蓮市: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徐照麗(民85):以建構主義為基礎的教學評量,「建構主義的教學」研討會手冊,頁6-17。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翁國盈(民74):鄉土資源與地理教學,頁19-24。師大地理學報第11期。
教育部公告(民84):檢送研訂「加強國民中小學鄉土教學實施計畫」會議記錄,教育部84.1.12臺(84)國字第001487號函,卷242(84.2.28),頁5-6。教育部。
教育部(民88):教育改革的理想與實踐。台北:教育部。
教育局(民82):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教育部編印。
陳文山、王源(民85):台灣東部海岸山脈地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編印。
陳正祥(民49):如何研究鄉土地理,載於陳正祥(主編),鄉土教育,頁23-26。台北:漢文。
陳仲玉等(民88):花蓮縣古蹟導覽手冊。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陳汝勤、林裴然編著(民84):台灣附近之海洋地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編印。
陳伯璋(民84):鄉土教育的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頁23-26。台北:漢文。
陳源在(民82):鄉土環境教育的內涵與實施方式,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陳香(民69):花蓮的文物與風光。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黃玉冠(民83):鄉土教材發展與實施之分析研究— 以宜蘭縣為例,自刊。
黃政傑(民76):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教學資源研究中心(民84):國小鄉土教學教材教法論文研討會論文集。花蓮市: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教學資源研究中心(民85):國小鄉土教學教材教法論文研討會論文集。花蓮市: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教學資源研究中心。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85):國小鄉土教學教材教法論文研討會紀錄。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實習輔導處(民88):自主與卓越:九年一貫課程變革與展望。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莊三修總編(民84):蛻變的花蓮:花蓮縣國民教育概況與展望。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張素貞、李美枝、曾珍等(民89):學校本位課程設計:鄉土教學活動示例。台北縣板橋市:台北縣板橋市實踐國民小學。
張素玢(民87):台灣的日本農業移民(1909-1945)--以官營移民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鄧天德(民79):國小環境教育落實之道—鄉土化,教育研究,第十五期,頁27-34。
郭中端,(民77):日據時代日本移民都市發展之研究─日本人農業移民村之探討,建築學刊第八期,頁42-43。
劉蔚之(民81):一個山地學校的多元文化教育之俗民誌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用生(民83):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編),鄉土教育系列研討會(1)—鄉土教育的理念與實施座談會資料,頁7-17。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魏稽生、譚立平(民88):台灣非金屬經濟礦物,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編印。
壽豐鄉公所(民90)壽豐鄉志卷一大事記。花蓮:壽豐鄉公所。
二、外文資料:
1. 小川正行(1931):鄉土教育,載於岩波茂雄(主編),教育科學第三冊,頁1-31。
2. Banks, J. A. (1981). Multiethnic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 Massachusetts: Allyn & Bacon.
3. Banks, J. A. (1984).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ethnic studies. Boston, Massachusetts: Allyn & Bacon.
4. Banks, J. A. & Banks, C. A.M. (1989).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5. Banks, J. A. (1991).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ethnic studies (5th). Boston: Allyn & Bacon.
6. Bredo, E. & Feinberg, W. (Ed.). (1982). Knowledge and value in social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7. Brophy, J. E. (1982). How teachers influence what is taught and learned in classroom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1), pp. 1-13.
8. Catling, S. (1981). The influence of learning theory on teaching of geography. In D. Mills (Ed.), Geography work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s. pp. 6-7, Sheffield: The Geography Association.
9.Chang, L. S. (1968). A biostratigrafic study of the Tertiary in the coastal Range, eastern Taiwan, based on smaller foraminifera. ( III. Middle Part: Proc. Geol. Soc. China, 12, 89-10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