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資料:
丁信修、陳文山(民70):大坑—蕃薯寮坑地質調查報告。國立台灣大學學士論文,頁36。
毛連塭等(民84):台北市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之意見調查。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王啟宗(民77):國小社會科鄉土教材教學,國教輔導,第28卷第8期,頁5-11。王源、楊昭男、陳文山(民80):台灣地質圖說明書。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王鑫(民72):台灣的地形景觀。台北,渡假出版社。
王佩蓮(民82):兒童環境教育暨戶外設計活動,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中心。
王慶豐監修;黃新興主修;馬紹良編纂(民87):續修花蓮縣志. 卷二十一, 社會。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台灣省政府公報(民83):轉頒「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台灣省政府教育廳83.12.15八三教四字第104003號函,83:冬:73卷(83.12.31),頁3-11,台灣省政府。
台北縣鄉土教學資源中心(民89):鄉土教學活動指導方法入門,台北縣板橋市:台北縣政府。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編校(民88):花蓮縣鄉土史料,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山地農牧局編(民78):山坡地土壤調查報告:花蓮縣台東縣,南投市: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山坡地農牧局。
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規劃(民83):花蓮縣綜合發展計畫。台北市: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
石明卿督導(民84):花蓮北段地區鄉土環境教學資源調查與戶外活動設計。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附屬實驗小學,花蓮。
汪靜明(民89):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載於環境教育季刊,第43期,頁18-34。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發行。何培夫(民86):台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台中縣市、花蓮縣篇。台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李思根(民84):秀姑巒溪山川環境教學之研究,國小鄉土教學教材教法論文研討會論文集,頁95-120。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教學資源研究中心。
李思根、楊貴三、廖秀芬(民83):中部橫貫公路太魯閣至西寶沿線遊憩資源之調查研究。花蓮市:真義出版社。
李思根、鄧國雄(民87):台灣東部地區特殊地景調查登陸及教育宣導後續計畫,行政院農委會87年專案計畫。
李思根(民81):花東海岸特殊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花蓮:國立花蓮師學院。
李思根、楊貴三(民83):花東縱谷北段地質地形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李思根、楊貴三(民86):花東山地鄉鄉土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李思根、劉瑩三(民90):台灣東部地區特殊地景保育永續經營方案─花蓮、台東地區,台北市,行政院農委會。
李德旺編撰(民88):花蓮縣的河川魚類,南投縣集集鎮,台灣省特有生物保育中心。
花蓮縣政府(民63):花蓮縣志卷一大事記。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民83):續修花蓮縣志卷一大事記。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民89):續修花蓮縣志卷三氣候、地質土壤篇。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民89):續修花蓮縣志卷十五衛生、自來水篇。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民88):花蓮縣各鄉鎮統計彙編<第一期>。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主計室編(民87):花蓮縣建制五十週年統計要覽專刊。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民89):洄瀾大地雙重奏:記花蓮溪與秀姑巒溪生態景觀資源。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花蓮縣野鳥學會(民86):花蓮溪口賞鳥手冊。花蓮市:花蓮縣野鳥學會。
花蓮縣野鳥學會(民88):洄瀾賞鳥圖誌:花蓮縣常見的鳥類指引。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花蓮理想度假村開發計畫(民87):聯美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林瑞榮(民87):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林琚環(民84):環保花蓮。花蓮回瀾文教基金會。
吳尊賢、徐偉斌(民84):台灣賞鳥地圖。台北,大樹文化。
周筱亭(民8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座談會實錄專輯。台北縣三峽鎮: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周昌宏、蕭新煌、郭允文、王鑫、於幼華、黃榮村、楊政冠、黃政傑、晏涵文(民80):我國環境教育概念綱領草案,中華民國第一屆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45-250。
邱修德(民80):國語活用辭典,頁1784-1916,國語出版社。
苗允豐等(民63):花蓮縣志:卷一,大事記。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苗允豐等(民67):花蓮縣志:卷三,氣候、地質、土壤。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苗允豐等(民63):花蓮縣志:卷四:地形。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苗允豐(民64):花蓮縣志:卷二十一,名勝、古蹟。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苗允豐等(民66):花蓮縣志:卷六,禮俗、語文。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苗允豐等(民68):花蓮縣志:卷五,民族、宗教。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洪若烈(民79):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的修訂與改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一卷第一期,頁130-137。胡金印(民71):高中鄉土環境野外實際教學之實驗研究。高雄:高師大附中。
姚誠(民84):鄉土意識與鄉土教育— 一項理論建構的探索,頁5。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教學研究中心。
姚誠(民88):回瀾神境:花蓮的寺廟與神明。花蓮市: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徐照麗(民85):以建構主義為基礎的教學評量,「建構主義的教學」研討會手冊,頁6-17。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翁國盈(民74):鄉土資源與地理教學,頁19-24。師大地理學報第11期。
教育部公告(民84):檢送研訂「加強國民中小學鄉土教學實施計畫」會議記錄,教育部84.1.12臺(84)國字第001487號函,卷242(84.2.28),頁5-6。教育部。
教育部(民88):教育改革的理想與實踐。台北:教育部。
教育局(民82):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教育部編印。
陳文山、王源(民85):台灣東部海岸山脈地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編印。
陳正祥(民49):如何研究鄉土地理,載於陳正祥(主編),鄉土教育,頁23-26。台北:漢文。
陳仲玉等(民88):花蓮縣古蹟導覽手冊。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陳汝勤、林裴然編著(民84):台灣附近之海洋地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編印。
陳伯璋(民84):鄉土教育的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頁23-26。台北:漢文。
陳源在(民82):鄉土環境教育的內涵與實施方式,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陳香(民69):花蓮的文物與風光。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黃玉冠(民83):鄉土教材發展與實施之分析研究— 以宜蘭縣為例,自刊。
黃政傑(民76):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教學資源研究中心(民84):國小鄉土教學教材教法論文研討會論文集。花蓮市: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教學資源研究中心(民85):國小鄉土教學教材教法論文研討會論文集。花蓮市: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教學資源研究中心。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85):國小鄉土教學教材教法論文研討會紀錄。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實習輔導處(民88):自主與卓越:九年一貫課程變革與展望。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莊三修總編(民84):蛻變的花蓮:花蓮縣國民教育概況與展望。花蓮市,花蓮縣政府。
張素貞、李美枝、曾珍等(民89):學校本位課程設計:鄉土教學活動示例。台北縣板橋市:台北縣板橋市實踐國民小學。
張素玢(民87):台灣的日本農業移民(1909-1945)--以官營移民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鄧天德(民79):國小環境教育落實之道—鄉土化,教育研究,第十五期,頁27-34。
郭中端,(民77):日據時代日本移民都市發展之研究─日本人農業移民村之探討,建築學刊第八期,頁42-43。
劉蔚之(民81):一個山地學校的多元文化教育之俗民誌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歐用生(民83):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編),鄉土教育系列研討會(1)—鄉土教育的理念與實施座談會資料,頁7-17。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魏稽生、譚立平(民88):台灣非金屬經濟礦物,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編印。
壽豐鄉公所(民90)壽豐鄉志卷一大事記。花蓮:壽豐鄉公所。
二、外文資料:
1. 小川正行(1931):鄉土教育,載於岩波茂雄(主編),教育科學第三冊,頁1-31。
2. Banks, J. A. (1981). Multiethnic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 Massachusetts: Allyn & Bacon.
3. Banks, J. A. (1984).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ethnic studies. Boston, Massachusetts: Allyn & Bacon.
4. Banks, J. A. & Banks, C. A.M. (1989).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5. Banks, J. A. (1991).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ethnic studies (5th). Boston: Allyn & Bacon.
6. Bredo, E. & Feinberg, W. (Ed.). (1982). Knowledge and value in social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7. Brophy, J. E. (1982). How teachers influence what is taught and learned in classroom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1), pp. 1-13.
8. Catling, S. (1981). The influence of learning theory on teaching of geography. In D. Mills (Ed.), Geography work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s. pp. 6-7, Sheffield: The Geography Association.
9.Chang, L. S. (1968). A biostratigrafic study of the Tertiary in the coastal Range, eastern Taiwan, based on smaller foraminifera. ( III. Middle Part: Proc. Geol. Soc. China, 12, 8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