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天苗、范德鑫﹙1998﹚﹕智障學生學校適應能力之探討。國立台灣示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6期,109-129頁。王以仁、林淑玲、駱芳美﹙1997﹚﹕心理衛生與適應。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恩祥﹙1999﹚﹕教育部推動多元形式「中途學校」專案報告。福利社會,64。1-4頁。王淑美﹙1995﹚﹕花蓮縣原住民校長在主流文化中的學校適應經驗。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麗雯﹙2001﹚﹕國民中學中輟生復學模式之分析研究---以中途學校與高關懷班為例。私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未出版﹚
王齡慶﹙1992﹚﹕少數族群青少年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因素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鍾和、李勤川、楊琪﹙1979﹚﹕適應與心理衛生﹙13版﹚。台北市﹕大洋出版社。
朱敬先﹙1994﹚﹕健康心理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朱敬先﹙1999﹚﹕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台北﹕五南出版社。
何秀珠﹙1993﹚﹕國小男女教師性別角色與學生學校適應、學業成就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邱佩怡﹙2000﹚﹕國中轉學生社會支持、制握信念與學校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書文﹙1999﹚﹕國民中學中輟生復學後的適應問題。訓育研究,38﹙2﹚。57-62頁。
祈婉琳﹙1999﹚﹕花蓮地區國小兒童法律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文侃、楊漢清主編,王家通校訂﹙1992﹚﹕比較教育學。台北﹕五南。
吳芝儀﹙2001﹚﹕中輟生的危機與轉機。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永裕﹙1996﹚﹕單親兒童之親子關係、行為困擾與學習適應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淑蓉﹙1998﹚﹕課前靜坐對兒童學習適應與學業成績之影響。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武典、洪有義﹙1992﹚﹕心理衛生。台北﹕國立空中大學用書。
吳新華﹙1996﹚﹕兒童的適應問題。台北﹕五南出版社。
吳耀明﹙1998﹚﹕現實取向班級輔導活動對國小兒童生活適應及生活輔導態度效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周新富﹙1999﹚﹕國中生家庭背景、家庭文化資源、學校經驗與學習結果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林生傳﹙1993﹚﹕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
林清江﹙1968﹚﹕教育社會學。台北﹕五南。
林清山 ( 1992 ) ﹕心理與教育統計。台北﹕東華。
林秀真﹙2001﹚﹕復學生的學校適應---以花東地區為例。私立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寶山(1991)﹕美國教育制度及改革動向。台北﹕五南。
V. J. Derlega & L. H. Janda 原著,林彥妤、郭利百加譯﹙1991﹚﹕心理衛生---現代生活的心理適應。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林淑理﹙2000﹚﹕高職研修生自我概念、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進材﹙1992﹚﹕城郊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學校適應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適湖﹙2001﹚﹕訪問中部辦公室主任沈秀雄先生慈輝班設立之訪談紀錄稿。未出版。
洪冬桂﹙1976﹚﹕我國大學生生活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胡致芬﹙1977﹚﹕國小一年級自閉症兒童學校適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琦玲﹙1996﹚﹕台北市高職補校學生輟學傾向危險群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刊,25期,233-251頁。徐慕蓮﹙1977﹚﹕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翁慧圓﹙1995﹚﹕影響國中青少年中途輟學因素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凌平﹙2001﹚﹕原住民國小學生族群認同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屏東地區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商嘉昌﹙1995﹚﹕中途輟學與青少年犯罪---以新竹少年監獄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教育部﹙1998﹚﹕中輟生統計通報。台北﹕教育部。
陳冠杏﹙1997﹚﹕台北市國小普通班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與學校支持系統之狀況調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伯璋(1990)﹕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台北﹕南宏書局出版。
陳秋儀﹙1999﹚﹕國民中學中輟復學生所知覺的問題、因應方式與學校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俞余﹙1999﹚﹕國小一年級兒童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郭丁熒﹙1980﹚﹕教師權力類型、學生參予心態與學生學校適應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2期,275-291頁。
郭生玉﹙1997﹚﹕心理與教育研究法﹙14版﹚。台北﹕精華書局。
郭生玉﹙1999﹚﹕心理與教育測驗﹙13版﹚。台北﹕精華書局。
郭繡珍﹙1999﹚﹕接受早期療育之學童在國小一年級學校生活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莊明貞﹙1975﹚﹕國民中學學生學校生活適應素質與學校適應行為的關係。省立新竹師範專科學校新竹師專學報,第12期,181-245頁。莊明貞﹙1975﹚﹕國中學生學校生活素質與學校適應行為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莊翠玉﹙1996﹚﹕運動績優生就讀大專院校一般科系之學校適應情況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行政院主計處﹙2001﹚﹕國情統計通報244號。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張貝萍、陳麗芬、郭碧雲﹙1999﹚﹕中美對中輟學生因應措施之比較---從青少年兒童福利觀點探討。兒童福利論叢,3,185-224頁。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慧敏﹙1991﹚﹕不同氣質類型國小新生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梅禎﹙1991﹚﹕中輟復學生與一般生在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玉枝﹙1991﹚﹕國中資優生與普通學生學習風格及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玉真﹙1993﹚﹕國中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學校生活壓力、因應行為及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玉枝﹙1993﹚﹕國中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學習風格及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集刊,9期,249-276頁。
黃冠盈﹙2001﹚﹕從文化差異面向探討原住民國中新生之學校適應---以三位泰雅族學生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保勝﹙1996﹚﹕台中市國民小學轉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德祥、向天屏﹙1999﹚﹕中輟生形成原因與對策之研究。訓育研究,38﹙2﹚,16-33頁。黃武鎮﹙1989﹚:國民中學中途輟學學生形成因素與在校適應行為及輔導策略之調查研究。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委託專案研究報告。
程秋梅﹙2000﹚﹕漫漫復學路---中輟生復學適應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曾肇文﹙1996﹚﹕國小學童壓力、因應方式、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第二集,195-217頁。曾肇文﹙1996﹚﹕國小學童學校壓力、因應方式、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曾清一﹙1998﹚﹕教師教學信念、學生主觀知覺對學生學校適應之預測模式研究---階層線性模式分析。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彭懷貞﹙1995﹚﹕輔導工作網路的建立與策略---以關懷受虐兒童和中輟學生為例。輔導季刊,31﹙2﹚,14-17頁。
彭駕騂﹙1994﹚﹕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學生復學輔導手冊。台北﹕教育部。
廖張京隸、劉若蘭、曹麗英﹙1999﹚﹕護專原住民學生學校適應行為之探討。技術學刊,14期,619-626頁。
楊俊媛﹙1995﹚﹕國小單、雙親兒童之學校適應與其「個人特質」、「家庭特性」之關係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楊思偉﹙1999﹚﹕日本教育。台北﹕商鼎文化。
溫怡雯(2000)﹕台東縣原住民國中中輟復學生之歸因歷程研究。國立台東師
範學校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素珠﹙1996﹚﹕教師口語行為、國中學生自尊與學校適應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鄭崇趁﹙1997﹚﹕「中途學校」的多元型態與內涵。學生輔導通訊,52,12-1頁。鄭崇趁﹙1999﹚﹕中途學校與中輟生輔導。訓育研究,38﹙2﹚,48-56頁。鄭夙芬﹙1978﹚﹕國中復學學生之學校適應初探---以台北縣某國中八名復學學生為例。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蔡德輝﹙1993﹚。少年犯罪原因與輔導策略。訓育研究,32,1-8頁。蔡德輝、吳芝儀、王如哲﹙2001﹚﹕籌設中途輟學學生選替性教育及相關課程統整規劃報告。台北﹕教育部。
蔡德輝、吳芝儀﹙1998﹚﹕中輟學生的輔導與服務方式---美國選替性教育之另類觀點。訓育研究,37,34-47頁。劉寶貴(2000)﹕香港中途學校之探討及啟示。師友,391,36-39頁。
劉佳玫﹙2001﹚﹕導師異動對國小學童學校生活適應的影響---一個國小班級學童的個案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劉秀汶﹙1999﹚﹕國民中學中輟生問題及支援系統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賴保禎、簡仁育﹙1971﹚﹕心理衛生。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賴明伸﹙1979﹚﹕高職學生前程抉擇、學校適應與自我統合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簡茂發﹙1976﹚﹕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8期,1-90頁。
Charles G. Morris原著,羅惠筠、陳秀珍編譯﹙1994﹚﹕現代心理學---生活
適應與人生成長﹙第三版﹚。台北﹕美亞出版。
二、英文部分
Atwater, E. & Duffy, K. G.(1999). Psychology for living: adjustment, growth, and behavior today (6th ed.). NJ. : Prentice-Hall.
Atwater. E. (1990).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Personal growth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 NJ. : Prentice-Hall.
Bechard, S. U. (1988). The alternative school as a dropout prevention strategy: A followup stud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olorado .
Bell, M. S. (1990). Effects of an urban alternative high school dropout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program on the attendance, attitud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at-risk studen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Old Dominion .
Brooke, R. G. (1989). Alternative education dropout prevention programs: Case studies of six suburban programs. Unpublished doctoral 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Fordham .
Butchart, R. E. (1986). Dropout prevention through alternative high schools: A study of the national experience. New York: Elmira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al Servic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73 872.
Colli, E. J. (1987). 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dropouts from an alternative high school program.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
Cuban, L. (1989). At-risk students: What teachers and principals can do.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6(5), 29-31.
Gabel, C. R. (1991). An investigation of in-schoo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graduation from an alternative school: A case study (dropout preven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George Washington .
Hodgkinson, H. (1991). Reform versus reality. Phi Delta Kappan, 73,8-16.
Hughey, D. F. (1989). Dropout prevention practices in South Carolina schoo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olorado .
Kiick, C. A. (199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ending a selected alternative
school and retention in a Mississippi High School (dropout preven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i .
Larry, C. (1992). Counseling and students servic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46 421.
Laster, G. W. (1991). A case study of the Monterey Peninsula Unified School
district alternative program grades 7-10 from 1985-1989(California, dropout
prevention, opportunity scnool).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
Macauley, B. D.(1999). The relationship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school
structure and curriculum to school membership and educational engagement as perceived by alternative high school studen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Hartford .
Martin, G. C. & Osborne, J. G. (1989). Psychology, adjustment, and everyday living. NJ. : Prentice-Hall.
Mayo, V. C. (1991)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erceptions of alternative schools student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a dropout preven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The University of Wayne State .
Miller, W. R. , Carolina, E. Y. , & John, M. R. (1990). Adjustment: the psychology of change. NJ. : Prentice-Hall.
Meichenbaum, D. , Price, E. J. , McCormick, N. , & Hyde, J. (1989). Exploring
choices: The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Boston: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Morely, R. E. (1991). Alternative education. Dropout prevention research reports. Clemson, S. C. : National Dropout Prevention Center.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49 652.
Norman, M. E.(1992). Brown Middle School: A descriptive study of a school for students at-risk for dropping out (at risk,alternative schools, dropout prevention).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EdD.
Shaffer, L. F.& Shoben, E. J. (1963). The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2nd ed). Teacher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Young, M.(1997). Characteristics and bonding to school, to teacher, and to peers of successful and non-successful Hispanic students in an alternative high
school.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ami .
Young, T. W. (1990). Public alternative education: Options and choice for today’s school. New York: Teachers Colle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