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98.84.18.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5 05:22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柯欣雅
研究生(外文):
Hsin Ya Ko
論文名稱:
近十年台灣兒童讀經教育的發展﹝1991-2001﹞
論文名稱(外文):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duc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in Taiwan, 1991-2001
指導教授:
李世偉
指導教授(外文):
Shi Wei Li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
鄉土文化研究所
學門: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
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2
中文關鍵詞:
兒童讀經
、
王財貴
、
文化總會
、
讀經學會
、
心靈改革
外文關鍵詞:
Children’s Educ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CECC)
、
Cai Gui Wang
、
National Cultural Association
、
Classics Reading Association
、
Spiritual Reform
相關次數:
被引用:
65
點閱:2913
評分:
下載:685
書目收藏:19
本文擬從兩個脈絡探討1991-2001年台灣兒童讀經教育的萌芽與轉變,一是從歷史發展考其流變,勾勒其發展脈絡;一是從社會文化面探其意義,企圖使兒童讀經教育還原到真實客觀的時空場域中,使研究的視野更為寬闊,並將此一社會現象,經由不同於以往的的觀察角度作一分析與詮釋。
筆者先就兒童讀經的背景因素作探討。台灣社會由農業進入到工商業,經濟結構改變,傳統社會規範隨之式微,特別是在民國七十六年宣佈解嚴後,社會快速變遷帶來各種社會失序現象,治安敗壞,民眾惶恐不安,「秩序重建」成為當務之急;教育發展在此時亦不及社會需求,改革勢在必行,「教育鬆綁」成為教育發展的首要理念與方向;並在文化危機感的驅使下,「文化復興」成為文化自覺的潮流。台灣社會在面臨多重的挑戰之下,有識之士轉而自傳統文化中探尋適應新時代的方法,於是「經典」的學習成為直接可行的改善之道,兒童讀經教育因而脫穎而出,形成流行風潮。
台灣兒童讀經教育的發展,萌芽於1991年王財貴教授的理論建立與推廣,此時尚在家庭實驗與理論建立階段;1994年王財貴教授在全國電子董事長林琦敏的幫助下,成立華山講堂兒童讀經推廣中心,才正式在社會上推廣,先在家庭、社區成立讀經班,初期成效雖佳,但長期經營不易,學生中輟情況嚴重,後轉而在學校中實施,獲得良好成效,奠定發展的基礎,時值1997年心靈改革工程的提出,「兒童讀經教育」成為實踐心靈改革的方法之一,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台灣省分會將兒童讀經教育的推廣列為重要的工作項目之一,自此本由民間自發的學習活動轉而成為半官方推廣的形式出現。
最後筆者認為:實施兒童讀經教育雖有不少成效,但教材選擇、讀經師資、教學方法、評量方式皆有待檢討與修正,讀經學會雖能促使地方資源匯聚,有利於推廣,但在專業素養、領導方式、協會間的交流等方面,都還有進步空間;最後,筆者並不贊成將讀經納入學校正式課程中,仍以體制外的形式為佳。此外,兒童讀經教育並非僅在台灣推廣發展,九0年代末期,大陸、東南亞、美國等地推廣熱烈之勢逐漸超越台灣。筆者認為以「經典」聯繫全球華人的心、以「文化」帶動全球華人的團結,正是兒童讀經教育在全球發展的最終目的與意義。
文末,筆者歸結研究所得,對日後的讀經教育發展提出幾點建議:(一)多元社會中的一種選擇;(二)永續經營理念的堅持;(三)以「經典」團結全球華人。
By Children’s Educ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CECC) it means "reciting ancient Chinese Classics for children under twelve”. This thesis profiles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ECC from 1991-2001. Focusing on its historical context,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explore its soc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With the pace of industrialization, Taiwan society underwent a period of instability. After the release of Martial Law in 1987, in particular, it became urgent to restore social norms then. Facing the decline of ethics and its outcome, many people turned to look for solution from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Sticking by the belief, Cai Gui Wang, a professor in Taichung Normal College, began his experiment to teach children ancient Chinese Classics in private in 1991, which was first stage of CECC.
Sponsored by Min Chi Lin, President of Chuan Guo Electronics, Wang set up Hua Shan College to promote CECC island wide in 1994. At first, reading classes were set up in community and absorbed many students. However, it was difficult to sustain classes, and students had trouble persisting their learning. Then CECC was moved to schools, where it survived and flourished. In 1997, National Cultural Association assigned CECC as part of Spiritual Reform and helped it extend out. From then on, an autonomous, popular learning activity was transformed into semi-official education. At the end of the 90’s, CECC began to spread out. Overseas Chinese in Mainland China, United State, and Southeastern Asia shown even more enthusiasm than people in Taiwan did.
With ten-year development, CECC is still open to objection in pedagogy, teacher education, material,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In addition,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association executives, leadership, and intercommunion among associations also requires improvement. Most important of all, 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introduce CECC into official curriculum up to present. In the end, this thesis puts forth three suggestions. First, CECC is optional. Parents should not force children, lest they will lose interest in classical learning. Second, it requires visions to manage CECC. Third, in the future, CECC will be means to solidify Chinese around the world. Taiwan has to try her best to keep its leadership by refreshing contents and management of CECC.
目次
謝誌…………………………………………………………………………..Ⅰ
中文摘要……………………………………………………………………..Ⅱ
英文摘要……………………………………………………………………..Ⅲ
目次…………………………………………………………………………..Ⅳ
圖表次………………………………………………………………………..Ⅵ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意識、研究緣起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回顧…………………………………………………..3
第三節 研究方法…………………………………………………..7
第二章 兒童讀經教育的背景因素分析………………………….11
第一節 社會變遷下的秩序重建………………………………….12
第二節 教育改革下的鬆綁政策………………………………….22
第三節 文化復興下的同步潮流………………………………….30
第三章 兒童讀經教育的發展歷程(1991-2001)………………39
第一節 兒童讀經教育的理念建構期(1991-1994)……………39
第二節 兒童讀經教育的基礎奠定期(1994-1997)………… 52
第三節 兒童讀經教育的成長穩定期(1997-2001)…………..62
第四章 兒童讀教育的省思與展望……………………………….71
第一節 兒童讀經教育的綜合評析……………………………...71
第二節 讀經推廣的新思考--讀經學(協)會……………….84
第三節 正式教育與非正式教育………………………………….93
第四節 兒童讀經教育在華人文化圈的發展..…………………103
第五章 結論…………………………………………………….119
參考書目.………………………………………………………....123
附錄………………………………………………………………….133
(一) 2001年6月16日王財貴訪談逐字稿…………………….133
(二) 2001年11月2日王財貴訪談逐字稿…………………….147
(三) 讀經學會章程--以台中市讀經學會為例……………157
(四) 簡體漢語拼音版「弟子規」………………………....164
參考書目
壹、 專書
1. Danny L. Jorgensen著,王昭正、朱瑞淵譯,《參與觀察法》,台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6。
2. ICI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編著,《兒童與經典導讀--南懷瑾老師在全球推廣兒童讀經教育》,台北,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4。
3. 二十一世紀基金會、文化研究發展委員會編,《民國七十七年度中華民國文化發展之評估與展望》,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9.3。
4. 二十一世紀基金會、文化研究發展委員會編,《民國七十九年中華民國文化發展之評估與展望》,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1.3。
5. 二十一世紀基金會主編,《台灣人的文化觀》,台北,中華徵信所,1998。
6.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編印,《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實踐與展望》,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1977.5。
7.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台灣省分會編,《全國兒童讀經教師研習會手冊》,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台灣省分會,1999.2。
8.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台灣省分會編,《第二屆全國經典科段總會考頒獎典禮大會手冊》,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台灣省分會,2001.11。
9. 文席謀、梁佩璐,《系統分析中國文化與國情》,美國長青文化公司,1996.10。
10.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教育研究的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86.3。
11. 王振寰、瞿海源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1999。
12. 王財貴,《台灣兒童讀經教育實施現況及其效益之相關研究》,1999國科會研究計劃簡要成果報告,NSC89-2411-H-142-001。
13. 王財貴,《歷年教學、研究、服務自述》,未出版。
14. 王財貴編輯,《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台北,讀經推廣中心,1995.5。
15. 北京四海兒童經典導讀教育中心編,《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孝經》,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2。
16. 台中市讀經學會編,〈台中市讀經學會九十一年度會員大會手冊〉,台中市讀經學會,2002.1.27。
17. 台北市讀經協會編,《台北市讀經協會週年慶特刊》,台北市讀經協會,2000。
18. 台灣省政府新聞處編,《教育發展與文化建設》,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90.10。
19. 朱岑樓,《我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6。
20. 牟宗三,《生命的學問》,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70。
21.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編印,《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12。
22. 余英時,《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10。
23. 李亦園,《文化的圖像(上)》,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1。
24. 周愫嫻,《變遷中的犯罪問題與社會控制-台灣經驗》,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
25. 宜蘭縣讀經學會編,《宜蘭縣讀經學會推廣讀經現況報告》,宜蘭縣讀經學會,2001。
26. 林文寶計劃主持,《台灣地區兒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文建會,2000.2。
27. 林信榕,《教育變革分析》,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2001。
28. 林登順,《國小課程中讀經教育之研究》,1999國科會研究計畫,NSC88-2411-H-024-003。
29. 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1996.6。
30. 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編,《福智文教基金會簡介》,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2000。
31. 基隆市讀經學會編,《經韻詩典躍世紀--讀經推廣表演觀摩會》,基隆市讀經學會,2001.10.26。
32. 張秀敏,《國小班級經營》,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
33. 教育部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2001.1。
34. 教育部編印,《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 台北,教育部,1995.3。
35. 郭生玉,《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書局,1998.7。
36. 曾逸昌,《文化發展與建設史綱》,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7。
37. 黃俊傑,《戰後台灣的轉型及其展望》,台北,正中書局,1995。
38. 葉至誠,《蛻變的社會》,台北,紅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3。
39. 葉啟政,《台灣社會的人文迷思》,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11。
40. 彰化縣讀經協會編,《彰化縣第四屆中國經典會考活動手冊》,彰化縣讀經協會,2001。
41. 翟本瑞,《兒童讀經運動的教育學反省意義(Ⅰ)》,1999國科會研究計畫,NSC88-2413-H-343-001。
42. 翟本瑞,《兒童讀經運動的教育學反省意義(Ⅱ)》,2000國科會研究計畫,NSC89-2413-H-343-001。
43. 鄭家棟,《當代新儒學論衡》,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
44. 蕭新煌,《社會力:台灣向前看》,台北,自立晚報,1989。
45. 薛曉華,《台灣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2。
46. 謝文全,《鬆與綁的再反思》,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8。
47. 羅曉南,《當代中國文化轉型與認同》,台北,生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11。
48. 嚴幾道,《嚴幾道文鈔》,台北,世界書局,1971。
貳、 學位論文
1. 王怡方,〈兒童讀經之態度、實施過程與成效之研究--以台中縣三所小學為例〉,花蓮師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1999.7。
2. 林麗容,〈民初讀經問題初探(1912-1937)〉,師範大學史研所碩士論文,1986.6‧
3. 張樹枝,〈國民小學兒童讀經教學成效之研究〉,台北師院課程與教學所碩士論文,2001.6。
4. 陳美錦,〈反孔廢經運動的興起 (1894-1937)〉,台灣大學史研所碩士論文,1991.1‧
5. 楊旻芳,〈五位兒童讀經教師之教學信念〉,中正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2001.7。
參、 期刊論文
1. 王嘉龍,〈從教育部發起「全國兒童閱讀週」活動--談家庭親子閱讀活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01.3,頁8-10。
2. 王壽南,〈論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的組織與工作〉,《中華民國使專題論文集:第二屆討論會》,台北,國史館,1993,頁217-234。
3. 石增琨,〈海外僑校中文教學之探討--中文課程設計〉,《第四屆世界華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教材教法組》,世界華文教育協進會,1994.12.27,頁15-27。
4. 江春琦,〈心靈改革理論〉,《當前社會之道德重整與心靈改革論文集》,高雄,亞太研究院,1999,頁596-614。
5. 吳進安,〈提高生活素質,減低文化失調〉,《幼獅月刊》,59卷第3期,1984.3,頁61-63。
6. 吳進安,〈提高生活素質,減低文化失調〉,《幼獅月刊》,59卷第3期,1984.3,頁61-63。
7. 李威熊,〈讀經問題〉,《孔孟月刊》,19:2,1980.10,頁69-74。
8. 李政勳,〈談兒童讀經〉,《中國語文月刊》,475期,1997.01,頁86-89。
9. 沈慕羽,〈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奮鬥史篇〉,《東南亞華人教育論文集》,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1995.7,頁1-9。
10. 林登順,〈《文心雕龍》之經學思想與兒童讀經教育之關係初探〉,《語文教育通訊》,第18期,1999.06,頁12-22。
11. 林登順,〈試論國小課程中之讀經教育〉,《第二屆台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1999,頁681-696。
12. 侯崇文,〈社會失序、自我保護與害怕犯罪〉,《犯罪學期刊》,第一期,1995.7,頁51-75。
13. 施宏彥,〈國小實施英語課程與教學歷程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第13期,2000,頁255-274。
14. 韋金龍,〈國小英語教學可能面臨的難題及對策〉,《英語教學》,第93期,1999.7,頁86-92。
15. 唐亦男,〈儒家的價值觀與現代社會〉,《當前社會之道德重整與心靈改革論文集》,高雄,亞太研究院,1999,頁549-569。
16. 祝家華,〈文化:大馬學童誦讀中華經典〉,《亞洲週刊》,14:4,2000.1.17-1.23,頁42-43。
17. 張怡貞、蔡秉倫、王建堯,〈目前兒童讀經運動的探討〉,《國教之聲》,第31卷第1期,1997.10.22,頁34-39。
18. 張樹倫,,〈當前台灣文化現象的省思〉,十一卷第二期,《人文社會學科教學通訊》,2000.8,頁60-77。
19. 莊義仁,〈台灣「轉型期」社會問題剖析〉,《中國論壇》,32卷第1期,1991.10,頁57-62。
20. 許春金,〈台灣地區未來社會情勢之展望〉,《研考雙月刊》,19卷6期,1995.12,頁29-37。
21. 郭全強,〈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展望〉,《東南亞華人教育論文集》,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1995.7,頁299-312。
22. 陳弘昌,〈從兒童讀經談國小國語課本之取材〉,《海峽兩岸小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國立嘉義師範學院編,1997.5.27,頁43-67。
23. 陳羿足,〈經典與親子教育〉,《教育社會學通訊》,2000.6,頁35-40。
24. 程樹德,〈就孩子的命,革教育的命〉,《教育資料文摘》25,1991.2,頁180-183。
25. 黃光國,〈台灣當前的文化危機與科技創新〉,193期,《歷史月刊》,民國1999.8,頁28-37。
26. 黃金茂,〈開啟國小兒童的閱讀習慣〉,《師友》,1999.12,頁60-63。
27. 楊瑩,〈社會變遷與教育革新〉,《當前台灣社會與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壢,中央大學共同學科,1996.5,頁123-148。
28. 翟本瑞,〈正式教育與非正式教育:兒童讀經運動的教育社會學反省〉,《教育與社會:迎接資訊時代的教育社會學反省》,台北,揚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頁51-81。
29. 蔣國保,〈儒學的現代困境與未來發展〉,《哲學與文化》,二十七卷第五期,民國2000.5,頁456-466。
30. 蔡仁厚,,〈當前新儒家的返本以開新--千禧年的文化省思與前瞻〉,十九卷第四期,《漢學研究通訊》,2000.11,頁545-554。
31. 蔡維民,〈『社會改革』之文化層面思維〉,二十七卷第五期,《哲學與文化》,2000.5,頁450-455。
32. 鄭良樹,〈走出困境--大馬華族政治、文化脫鉤的奮鬥〉,《第四屆世界海外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Ⅱ》,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1.4,頁201-211。
33. 鄭涵元,〈談國小英語教學實施〉,《北縣教育》,第30期,2000.9,頁102-106。
34. 蘇麗娟,〈兒童讀經之推行與研究〉,《國教輔導》,第35卷第5期,1996.6.30,頁27-31。
肆、 報紙、公報
1. 〈中國小學生重念《四書五經》,江澤民:以德治國〉,光華日報,2001.8.7。
2. 〈誦讀千古美文,傳承中華文明〉,新華日報第八版(讀經專版),2001.1.3。
3. 《讀經通訊》1-29,兒童讀經推廣中心,1995.4到2002.4。
4. 《讀經通訊》創刊號,兒童讀經推廣中心,1995.1。
5. 李登輝,〈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元旦總統祝詞〉,《總統府公報》,1997.1.1。
6. 李登輝,〈總統心靈教育研討會書面賀詞〉,《教育部公報》,第278期,1998.2.28,頁37。
7. 李增建,〈誦讀古詩文在山西漸成時尚〉,中國青年報,2000.10.7。
8. 哈經雄,〈經典誦讀西部行〉,《小巨人經典學校報》2,第一版,2001.1。
9. 孫金龍(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誦讀千古美文,迎接二十一世紀〉,《小巨人經典學校報》2,第一版,2001.1。
10. 張志清、陳榮裕,〈「廢除高中聯招」系列報導〉,中國時報第十一版,1997.12.19。
11. 張錦弘,〈華人世界逾三百萬學童讀經〉,聯合報第五版,2000.9.25。
12. 郭士棟,〈改革心靈,激發斯土斯民責任感〉,中央日報第五版,1997.6.21。
13. 郭慶之,〈鑄造臥龍飛騰新輝煌〉,新華每日電訊,2000.10.30。
14. 陳志銘,〈讀經小狀元,獲頒榮譽證書〉,青年日報第五版,2000.11.13。
15. 陳碧華,〈讀經古風現代版--四書老莊入學堂,唐詩楚辭映童顏〉,聯合報第四十版教育專刊,1993.6.4。
伍、 網路資料
1.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台灣省分會九十年度工作計劃〉,
取自http://www.tpg.gov.tw/dcea/link2/90年度工作計劃.htm。
2.民國八十年到八十九年全般刑案統計表。
取自http://nweb.npa.gov.tw/count/right2a-1.htm。
3.民國八十年到八十九年暴力犯罪總數統計表。
取自http://nweb.npa.gov.tw/count/right2a-2.htm。
4.〈全國性文藝團體--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
取自http://www.cca.gov.tw/Culture/Resources/cartgroup/misc/index030.htm。
5.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國民所得統計摘要〉,2002.3。
取自http://www.dgbasey.gov.tw/dgbas03/bs4/Abstract.htm。
6.法務部統計分析,〈喝阻重大刑事案件,從嚴妥適量刑〉,1997.4.17。
取自http://www.moj.gov.tw/tmps/internet/statana/a8604.html。
7.〈高雄縣鳳山市福誠國小八十八學年度推展兒童教育實施要點〉,
取自http://163.16.107.253/page8.htm。
8.〈崇德文教研習會簡介〉,
取自http://home.kimo.com.tw/cdf561210/f1-date-r01.htm。
9. 華山講堂讀經推廣中心所提供之服務。
取自http://www.chinese-classics.com.tw/service/。
10.〈經典誦讀工程的深厚緣起和推進歷程〉,《讀經誦讀工程報》4,第二版。
取自http://www.indranets.com/08-city/ertong/tongxun/004_2.htm。
陸、 田野調查紀錄
1. 小學「讀經教學」實驗(推廣施行)計劃。
2. 民國九十年九月十日洪淑慧訪談稿。
3. 民國九十年十一月二日王財貴教授訪談逐字稿。
4. 民國九十年六月二日洪淑慧訪談稿。
5. 民國九十年六月十六日王財貴教授訪談逐字稿。
6. 民國九十年四月一日華山講堂92期師資研習參與觀察報告。
7. 經典教育實驗幼稚學園設立計劃。
8. 「讀經教育」公聽會計劃。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五位兒童讀經教師之教學信念
2.
國民小學兒童讀經教學成效之研究
3.
兒童讀經之態度、教學過程與成效之研究-----以台中縣三所小學為例
4.
兒童讀經行動方案對國小低年級學童注意力及行為改變之研究
5.
非營利組織基金會的政策性角色與功能:以臺灣地區為例
6.
反孔廢經運動之興起(1894∼1937)
7.
國民小學實施兒童讀經教育之研究----以ㄧ個班級為例
8.
民初讀經問題初探(一九一二--一九三七)
9.
走進文化的讀書味兒-「讀經自學兒童」閱讀動機影響之個案研究
10.
實施兒童讀經教學方案對國小一年級學童注意力影響之研究
11.
兒童讀經對國小低年級兒童認字能力及注意力影響之研究
12.
家長選擇在家自行教育之個案研究
13.
經典與實踐-當代臺灣讀經運動之研究
14.
傳統啟蒙教材對國小學童識字能力與國語文學業成就效應之研究
15.
猶記琅琅讀書聲∼兒童讀經經驗對其青少年品德修養之影響
1.
17. 張怡貞、蔡秉倫、王建堯,〈目前兒童讀經運動的探討〉,《國教之聲》,第31卷第1期,1997.10.22,頁34-39。
2.
16. 祝家華,〈文化:大馬學童誦讀中華經典〉,《亞洲週刊》,14:4,2000.1.17-1.23,頁42-43。
3.
14. 韋金龍,〈國小英語教學可能面臨的難題及對策〉,《英語教學》,第93期,1999.7,頁86-92。
4.
12. 侯崇文,〈社會失序、自我保護與害怕犯罪〉,《犯罪學期刊》,第一期,1995.7,頁51-75。
5.
10. 林登順,〈《文心雕龍》之經學思想與兒童讀經教育之關係初探〉,《語文教育通訊》,第18期,1999.06,頁12-22。
6.
8. 李政勳,〈談兒童讀經〉,《中國語文月刊》,475期,1997.01,頁86-89。
7.
7. 李威熊,〈讀經問題〉,《孔孟月刊》,19:2,1980.10,頁69-74。
8.
6. 吳進安,〈提高生活素質,減低文化失調〉,《幼獅月刊》,59卷第3期,1984.3,頁61-63。
9.
5. 吳進安,〈提高生活素質,減低文化失調〉,《幼獅月刊》,59卷第3期,1984.3,頁61-63。
10.
1. 王嘉龍,〈從教育部發起「全國兒童閱讀週」活動--談家庭親子閱讀活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01.3,頁8-10。
11.
19. 莊義仁,〈台灣「轉型期」社會問題剖析〉,《中國論壇》,32卷第1期,1991.10,頁57-62。
12.
23. 陳羿足,〈經典與親子教育〉,《教育社會學通訊》,2000.6,頁35-40。
13.
24. 程樹德,〈就孩子的命,革教育的命〉,《教育資料文摘》25,1991.2,頁180-183。
14.
25. 黃光國,〈台灣當前的文化危機與科技創新〉,193期,《歷史月刊》,民國1999.8,頁28-37。
15.
29. 蔣國保,〈儒學的現代困境與未來發展〉,《哲學與文化》,二十七卷第五期,民國2000.5,頁456-466。
1.
一個實施兒童讀經班級的觀察研究
2.
國民小學實施兒童讀經教育之研究----以ㄧ個班級為例
3.
兒童讀經實施策略之研究─以福智文教基金會為例
4.
國民小學兒童讀經教學成效之研究
5.
兒童讀經行動方案對國小低年級學童注意力及行為改變之研究
6.
猶記琅琅讀書聲∼兒童讀經經驗對其青少年品德修養之影響
7.
臺北縣國小四年級學童接受讀經教育與品德表現關係之研究
8.
兒童讀經之態度、教學過程與成效之研究-----以台中縣三所小學為例
9.
當代臺灣兒童讀經教育的理想性與侷限性
10.
經典與實踐-當代臺灣讀經運動之研究
11.
花蓮縣推動讀經教育現況及對四年級學童的教育成效之研究
12.
五位兒童讀經教師之教學信念
13.
熟讀背誦在兒童讀經中的意義探究—一個默會知識的觀點
14.
實施兒童讀經教學方案對國小一年級學童注意力影響之研究
15.
社區親子讀經教育推廣現況與價值之研究—以崇德光慧讀經教育中心在台北地區推廣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