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民87):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吳芝儀(民89):質的研究方法。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高雄:麗文。
吳芝儀﹑李奉儒譯(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法(Patton1990: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台北:桂冠。
李崑山(民87):鄉土教學活動設計初探。北縣教育,23,66-70。李緒武(民79):社會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161-164。
李聰超(民85):「鄉土教學」納入國民小學課程的意義與體認。文訊,88,25-26。李聰超(民88):鄉土主題統整教學活動之探討。載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主編):「課程統整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頁 1~24。
杜玥潾(民88):國小鄉土教學課程實施現況與教材評鑑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周淑卿(民89):中小學鄉土教育的問題與展望。課程與教學季刊,3(3),91-102。林谷芳(民85):鄉土教學的歷史意義。文訊,88,23-24。
林昭賢(民84):台北市鄉土教育的實施。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頁66-83)。台北:漢文。
林雅卿(民90):花蓮縣國小鄉土教學活動課程實施現況之研究-以國民小學四年級為例。私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瑞榮(民79):國小社會課程評鑑計畫─以舟山、板橋與南海模式為例。台南師院學報,23,161-188。
林瑞榮(民87):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林麗羨、陳龍川(民85):建構主義教室的呈現。國教園地,55、56,22-27。姚誠(民84):鄉土意識與鄉土教育---一項理論建構的探討。載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主編,國小鄉土教學教材教法論文研討會論文集(頁75-93)。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徐宗林(民79):現代教育思潮。台北:五南。
徐照麗(民85):以建構主義為基礎的教學評量。載於國立台中師範學院主編:「建構主義的教學」研討會手冊(頁6-17)。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秦葆琦 (民82):國民小學鄉土教學的實施-以台北市為例。國民教育,34(3、4),53-57。耿志華(民84):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的觀察與討論。國民教育,36(1),22-30。高忠增(民87):永靖鄉「鄉土教學活動」發展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春興(民8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台北:東華。
教育部(民83):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陳江松(民90,7月19日):鄉土教學何去何從?國語日報,13版。
陳伯璋(民84):鄉土課程的設計原則。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頁23-26)。台北:漢文。
陳伯璋(民89):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高雄:麗文。
陳忠照(民83):啟智教育自然科學教學活動之探討。國民教育,34(4),11~27。陳根深(主編)(民85):鄉土教材研究專輯。台北:台北市文山區景興國民小學。
陳惠邦(民86):德國鄉土教學的特色與評析。初等教育學報,5,129~148。
陳進成(民84):小學鄉土教學活動的特性。國教之聲,29(1),57~65。陳麗華等(民85):康軒版社會科第一冊試用報告書。台北:康軒文化。
曾祥榕(民89):地方層級課程發展之探討-以宜蘭縣國民中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曾慧佳(民84):整合性的鄉土教學。國民教育,36(1),36~41。游家政(民85)。社區資源在教學上的運用。國教園地,59、60,63-69。湯仁燕(民8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光雄(民85):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74):課程改革。台北:漢文。
黃政傑(民80):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民83):鄉土教育的課程設計。師友,324,9-12。
黃政傑(民83b):國小鄉土教育課程的設計與展望。載於黃政傑著:多元社會課程取向。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84):國中小鄉土教育課程的設計與展望。載於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人文教育研究中心編: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893-916,台灣師範大學。
黃炳煌(民88):談課程統整:以九年一貫社會課程為例。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發展協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革新。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52-57。
黃瑞琴(民8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甯自強(民82):「建構式教學法」的教學觀---由根本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國教學報,5,33-39。楊宜芬(民86):嘉義市國小兒童史地知識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廖孟慧(民88):鄉土教材之內容分析與教材發展過程之研究-以花蓮縣國民小學鄉土教材第一冊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廖健銓(民85):談鄉土教育。台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輔導教育叢書19:鄉土教育。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編印,14-22。
管志明(民85):實施鄉土教學活動的有效方法及觀念。載於國立台南師範學院主編: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23-242)。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劉振倫(民85):台灣鄉土教材的現況。文訊,88,27-29。歐用生(民83):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編:鄉土教育系列研討會(1)鄉土教育的理念與實施座談會資料(頁7-17)。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歐用生(民83b):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復文。
歐用生(民84):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頁10-22)。台北:漢文。
歐用生(民85):課程與教學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蔡志展(民83):鄉土教材與鄉土教學經營理念之商榷。國教輔導,33(4),10-15。蔡佳雯(民88):置身台北地圖上-鄉土教學活動課教學歷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蔡義雄(民87):鄉土教育師資培育及研習之現況探討。載於教育部(主編):各縣市國民中小學鄉土教材編輯訪視結果說明暨研討會手冊(頁83-85)。臺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鄧天德(民82):鄉土環境教育。國教月刊,40(3、4),2-9。鄧天德(民85):國小鄉土教育之策略。載於國立台南師範學院主編: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7-192)。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賴雅芬(民86):國小教師利用鄉土教學活動進行環境教育之參與式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謝水南(民80):落實情意教育。研習資訊,8(3),2-3。
鍾喜亭(民83):國小鄉土教學活動之推展。國教天地,107,7-14。二、英文部分
Arora, R., & Duncan, C. (1986).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owards good practice. New York: Plenum Press.
Banks, C. A. M. (1994). Intellectual leadership and influence of African American scholars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Education-Policy, 9 (3) ,260-280.
Banks, J. A. (1991).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For freedom''''s sake. Education-Leadership, 49 (4) ,32-36.
Banks, J. A. (1993).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Devrlopment ,dimensions, and challenges. Phi-Delta-Kappan , 75 (1) ,22-28.
Banks, J. A. (1994). Transforming the mainstream curriculum. Education-Leadership, 51 (8) ,4-8.
Boyle-Baise, M. (1996). Multicultural social studies : ideology and practice. The Social Studies , 87(2) ,81-87.
Carlson, R.E.(1970). Enriching the school curriculum by using the immediateenvironment. In D. R. Hammerman & W. M. Hammerman(Eds.), Outdoor education : A book of readings(pp.172-176).Minnesota: Burgess Publishing Company.
Fuller,C., & Stone,M.E. (1998).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to diverse learners. The Social Studies, 89(4),154-157.
Good, C. V. (1959).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New York : Mcgraw-Hill.
Goodlad, J. I. (1979). The scope of curriculum field. In Goodlad, J. I. (Ed), Curriculum inquiry: The study of curriculum practice. New York:Mcgraw-Hill.
LeCpmpte﹐N.& Goetz﹐J.(1982).Problem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the ethnographic research. Review of ducational Research﹐52﹐31-60.
Miles, M.B., & Huberman, A.M.﹙1994﹚.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Ornstein, A. C. & Hunkins, F. P. (1988). Curriculum: Foundations, principles, and issues. NJ :Prentice Hall.
Skilbeck, M. (1984).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ondon : Harper & Row.
Sleeter, C., & C. A. Grant (1988). Making choices for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oronto.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Sowell, E. J. (1996). Curriculum : An integrative introduction. New Jersey : Prentice Hall.
Stake E. R.(1995).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Sage Publication. Inc.
Tanner, D. T. & Tanner, L. N. (1995).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ory into practice (3rd ed.) NJ: Prentice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