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72.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2 19: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國慶
研究生(外文):Yang Kuo-ching
論文名稱:宜蘭縣利澤地區變遷與居民識覺態度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gional Development in Hedekanan and Residents’ Attitude
指導教授:潘文富潘文富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鄉土文化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利澤簡地區發展居民識覺態度卡方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外文關鍵詞:Hedekananregional developmentresidents’ attitudeChi squareone-way ANOVA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49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旨在探討:(一)利澤地區之變遷過程,與不同時期發展之特徵與因素;(二)利澤居民對社區發展規劃之態度與需求;(三)利澤居民對各層面社區發展規劃態度之相關性;(四)不同背景變項的居民對各層面社區發展規劃需求之關聯性;(五)不同背景變項的居民對各層面社區發展規劃意見之差異性。研究結果期可供利澤地區發展規劃之參考。
本研究以史料文獻之資料分析探討利澤地區的變遷,並採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實證資料的收集,以「利澤地區發展與規劃意見調查問卷」對利澤當地居民進行施測,共抽取樣本240人,實際有效樣本182人,以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卡方考驗、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分析結果經討論後獲致下列結論:
一、 利澤呈現多變的發展面貌,先因地理環境與水陸路交通之利,促使聚落的形成與發展,而後因為港道日漸淤塞,未居於鐵路節點上而日漸式微,目前則受到新機能加入的影響,在觀光帶動發展下,正邁入另一轉型階段。
二、 利澤居民對各個發展層面的需求度普遍偏高,尤其是對產業發展層面的發展規劃需求最高。
三、 除了性別之外,年紀大小、職業、居住時間長短、居住原因都會影響居民在各層面上的需求度差異性。
四、 年紀變項會影響居民在社區發展規劃四個層面上的需求性,職業變項會影響居民在產業發展、社區更新層面上的需求性,居住原因變項會影響居民在基礎建設層面上的需求性。
五、 當地居民希望藉由改善內部環境結構,轉而發展觀光休閒業,進而能夠帶動地區發展。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1)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n Hedekanan and the reasons why Hedekanan village rose and developed. (2) the residents’ attitude toward the future regional development. (3) the relation of the residents’ attitude toward all the development dimensions. (4)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nce in residents’ demands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 (5) the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nce in residents’ demands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
The methods adopted in this research wer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was “The survey of residents’ attitude toward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Hedekanan”. The subjects were 182 residents in Hedekanan. The collected data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hi square, t-test, and one-way ANOVA.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Hedekanan was rose and developed beca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sea and inland transportation. Afterwards, Hedekanan lost the location-specific advantage, and decayed. Now, Hedekanan is infused with new functions, influenced by tourism, and strides forward next stage.
(2) Residents in Hedekanan have high demands for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especially for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dimension.
(3) Age, occupation, the length of residence, the reason of residence influence the residents’ demands in 4 development dimensions.
(4) Age influences the residents’ demands in 4 dimensions; occupation influences the residents’ demands in industry development dimension and community renewal dimension; and the reason of residence influences the residents’ demands in infrastructure dimension.
(5) Residents hope to develop tourism in Hedekanan by improving the interior environment.
Further more, based on the result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plan and further studies are also provided.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相關研究探討………………………………………………...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一、 時間範圍之界定……………………………………………... 6
二、 空間範圍之界定……………………………………………... 6
三、 研究限制……………………………………………………... 7
第四節 研究資料與分析方法………………………………………... 8
一、 研究資料的收集……………………………………………... 8
二、 計量分析方法………………………………………………... 8
第五節 研究流程與內容概述………………………………………... 9
一、 研究流程……………………………………………………... 9
二、 內容概述………………………………………………………. 10
第二章 研究地區背景概況……………………………………………. 12
第一節 利澤的興起……………………………………………………. 12
一、 地理位置與水陸路交通之利…………………………………. 12
二、 市街的產業發展………………………………………………. 13
第二節 利澤的停滯……………………………………………………. 16
一、 行政區域的調整………………………………………………. 16
二、 居於交通路線節點外,對利澤的衝擊………………………. 17
三、 地域人口的消長………………………………………………. 18
四、 區位優勢喪失對利澤社經環境的影響………………………. 19
五、 小結……………………………………………………………. 26
第三節 利澤的轉型………………………………………………………. 26
一、 新機能的加入對地域發展的影響……………………………. 27
二、 中心商業區的機能活動………………………………………. 30
三、 小結……………………………………………………………. 3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5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6
第三節 問卷設計…………………………………………………….… 37
一、 預試問卷之編製…………………………………………….… 37
二、 預試的實施…………………………………………….……… 38
三、 預試結果分析……………………………………………….… 39
第四節 問卷調查流程與實施…………………………………………. 41
第五節 資料分析…………………………………………………….… 42
一、 問卷資料建檔…………………………………………….…… 42
二、 以描述性統計分析研究假設一…………………………….… 42
三、 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研究假設二……………………….… 42
四、 以卡方考驗分析研究假設三……………………….………… 42
五、 以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探討研究假設四.………….… 43
第四章 地區發展與居民的識覺態度………………………….……… 44
第一節 問卷結果之基本資料分析………………………………….… 44
一、 回收率與可用率………………………………………………. 44
二、 研究樣本之基本資料…………………………………………. 44
第二節 居民對社區發展規劃意見之描述性分析………………….… 46
一、 分析結果…………………………………………………….… 46
二、 討論………………………………………………………….… 48
第三節 居民對社區發展各層面規劃意見之相關性分析………….… 49
一、分析結果………………………………………………………….… 49
二、討論……………………………………………………………….… 50
第四節 居民背景變項與社區發展規劃需求之關聯性分析…….… 51
一、 各層面的分析結果………………………………………….… 51
二、 討論………………………………………………………….… 52
第五節 居民對社區發展規劃意見之差異性分析………………….… 54
一、 性別………………………………………………………….… 54
二、 年紀………………………………………………………….… 56
三、 職業………………………………………………………….… 59
四、 居住時間…………………………………………………….… 62
五、 居住原因…………………………………………………….… 64
第六節 開放性問題資料之整理與分析………………………….… 67
第七節 綜合討論…………………………………………………….… 7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3
第一節 結論……………………………………………………………. 73
第二節 建議……………………………………………………………. 76
參考書目……………………………………………………………………. 80
附錄…………………………………………………………………………. 83
附錄一 日治時期各港出入船種與噸數的統計………………………. 83
附錄二 利澤地區發展與規劃意見調查問卷…………………………. 87
表 次
表1-1:利澤行政區域地名演變對照表………………………………….… 6
表2-1:日治初期溪南地區輕便鐵道營業線及距離表………………... 13
表2-2:大正4年~7年(1915-1918)利澤簡驛站輕便鐵道乘客及貨物進出一覽表………. ………………………….. 13
表2-3:日治初期利澤簡工業一覽表……………………………………… 14
表2-4:日治初期利澤簡營利組合一覽表………………………………… 14
表2-5:大正4年(1915)利澤簡堡就業人口及職業結構一覽表.…….. 15
表2-6:利澤簡地方行政機關、管轄區域調整一覽表…………………. 16
表2-7:明治40年至昭和5年(1907-1930)利澤簡、羅東和蘇澳市街人口變化比較表....……………………………... 19
表2-8:五結和利澤地區的人口規模比較表……………………………… 21
表2-9:五結和利澤地區的各級產業人口規模比較表.………………… 22
表2-10:五結和利澤地區的各級產業人口規模百分比之比較表…….… 24
表2-11:商店街調查範圍起訖表………………..……………………… 30
表2-12:商業設施之內容與商品指標表…………………………………. 31
表2-13:民國91年(2002)利澤地區商店街商業、都市機能與商業設施類型表……………………………………. 32
表3-1:「利澤地區發展與規劃意見調查問卷」預試問卷題目表……. 38
表3-2:「利澤地區發展與規劃意見調查問卷」預試問卷之信度分析表 39
表3-3:「利澤地區發展與規劃意見調查問卷」預試問卷之效度分析表40
表3-4:問卷調查流程表…………………………………………………… 41
表4-1:研究樣本之基本資料分析表……………………………………… 45
表4-2:「利澤地區發展與規劃意見調查問卷」各層面之得分表…... 46
表4-3:「利澤地區發展與規劃意見調查問卷」各小題之得分表……… 47
表4-4:「利澤地區發展與規劃意見調查問卷」各層面得分之相關矩陣表
表4-5:不同背景變項在「利澤地區發展與規劃意見調查問卷」各層面意見之關聯性分析表…………………………………………………….… 51
表4-6:不同性別在「利澤地區發展與規劃意見調查問卷」意見之t檢定摘要表…………………………………………………. 54
表4-7:不同年齡層在「利澤地區發展與規劃意見調查問卷」意見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6
表4-8:不同職業在「利澤地區發展與規劃意見調查問卷」意見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9
表4-9:居住時間長短在「利澤地區發展與規劃意見調查問卷」意見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2
表4-10:不同居住原因在「利澤地區發展與規劃意見調查問卷」意見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4
表4-11:「利澤地區發展與規劃意見調查問卷」開放性問題回答一覽表68
圖 次
圖1-1:研究區位置……………………………………………………….… 7
圖1-2:研究流程圖…………………………………………………………10
圖2-1:五結、利澤地區人口規模比較圖………………………………… 21
圖2-2:46-61年利澤產業人口結構圖….………………………………… 23
圖2-3:46-61年五結產業人口結構圖….………………………………… 23
圖2-4:46年利澤產業人口結構圖……………………………………….. 24
圖2-5:61年利澤產業人口結構圖……………………………………….. 24
圖2-6:46年五結產業人口結構圖……………………………………….. 25
圖2-7:61年五結產業人口結構圖……………………………………….. 25
圖2-8:五結、利澤地區整體產業人口比較圖…………………………… 26
圖2-9:利澤市區街道圖…………………………………………………… 29
圖3-1:研究架構圖………………………………………………………… 36
Peet, Richard, Modern Geographical Thought. .Oxford:Blackwell, 1998.
Yi-Fu Tuan著,潘桂成譯,《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台北:國立編譯館,1999。
中興工程顧問社,《冬山河流域污染整治實質規劃暨近程污染改善工程規劃期末報告》,宜蘭縣政府,1990。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出版社,1995。
王春勝,《從居民社區意識、觀光發展態度與衝擊探討高雄市旗津區定位之策略》,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規劃室,《宜蘭縣觀光發展整體計劃期中工作報告》,宜蘭縣政府,1995。
台北州知事官房文書課,《台北州統計書》,昭和3年(1928)版。
台灣總督官房臨時戶口調查部,《臨時台灣戶口調查概覽表》,大正4年(1915)版。
台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國郡勢要調查結果中間報:台北州羅東郡》,昭和7年(1937)版。
台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國郡勢要調查結果中間報:台北州蘇澳郡》,昭和7年(1937)版。
宜蘭廳庶務課,《大正5年宜蘭廳統計要覽》,大正7年(1918)版。
宜蘭廳庶務課,《大正6年宜蘭廳統計要覽》,大正8年(1919)版。
宜蘭廳庶務課,《大正8年宜蘭廳統計要覽》,大正9年(1920)版。
宜蘭廳庶務課,《宜蘭廳第五統計書》,明治44年(1911)版。
宜蘭廳庶務課,《宜蘭廳第六統計書》,大正3年(1914)版。
宜蘭廳庶務課,《宜蘭廳第七統計書》,大正5年(1916)版。
宜蘭廳庶務課,《宜蘭廳第八統計書》,大正6年(1917)版。
林玲玲,《宜蘭文職機關的變革》,宜蘭:宜蘭縣政府,1998。
邱皓政,《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出版社,2000,頁14-22、15-10。
邱鴻遠,《哈瑪星水岸地區再開發之觀光策略研究-從當地居民觀點探討》,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侯錦雄、宋念謙,〈臺中市黎明住宅社區居民社區意識之研究〉,《建築學報》,第24卷,1998,頁51-65。
省文獻會採集組,《宜蘭縣鄉土史料》,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
胡金印,<中和永和地區商業之空間結構>,《台灣師大地理學研究報告》,第6期,1980。
胡振州,《聚落地理學》,台北:三民書局,1993。
財團法人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宜蘭縣利澤地區文化地景之維護與地方再發展之環境重構暨冬山河道重建計劃規劃報告》,宜蘭縣五結鄉公所,1998。
郭中端,《冬山河風景區開發建設規劃報告》,宜蘭縣政府委託環境造形研究所,1990。
曾維屏,《地方文化產業之振興與社區營造--以美濃地區為個案》,文化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黃尹鑑,《綠島地區生態觀光之發展:遊客與居民之態度分析》,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黃雯娟撰述、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編輯,《臺灣地名辭書卷一:宜蘭縣》,南投市:省文獻會,2000。
葉肅科,《芝加哥學派》,台北:遠流出版,1993。
劉可強,《傳統藝術中心細部規劃報告》,宜蘭:宜蘭縣政府,1995。
劉潔心、晏涵文、邱詩揚,〈社區環境需求、組織運作及其環境行動之現況調查研究--以大安區民輝社區之個案研究經驗為例〉,《公共衛生》,第25卷第1期,1998,頁33-47。
蔡文彩,<基隆、台北、桃園地區中小都市主要商店街機能活動的研究>,《台灣師大地理學研究報告》,第4期,1978。
蔡宏進,〈鄉村社區更新計畫上社區人民意見的應用--臺灣的個案研究〉,《東吳社會學報》,第5卷,1996,頁193-211。
鄭麗玲、許全義主編,《台灣漁業史資料選編:統計篇(一)明治-大正》,台北:台灣省漁業局,1998。
顏愛靜,〈臺北市都市型富麗農村社區之規劃--以文山區指南里為例〉,《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4卷第3期,1997,頁49-77。
嚴宏旭,《金門地區觀光發展衝擊認知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