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專 書:
一、台灣
朱介凡(民53):《中國諺語論》;台北; 真理。
婁子匡(民59):《五十年來的中國俗文學》;台灣;正中書局。
龍冠海(民63):《社會學》;臺北;三民。
楊兆禎(民71):《台灣客家係民歌》;台灣;百科文化。
楊家駱(民72):《古謠諺》上、下冊;台灣;世界書局
陳運棟(民72):《客家人》;台北;聯亞。
蔡苑清(民72):《客家話新竹趣味俗諺》;中華客家;台灣文化學會。
張祖基(民75):《客家舊禮俗》;台北;眾文圖書。
陳運棟(民78):《台灣的客家人》;台灣;台原。
羅肇錦(民79):《講客話》;台北;自立晚報。
羅肇錦(民79):《台灣的客家話》;台北;自立晚報。
馮輝岳(1991):《客家童謠大家念》;台北;武陵。劉家丁(民81):《客家創作童謠》;台灣;古聲。
羅香林1993):《客家研究導論》;台北:南天書局。
林美容(1993):《台灣人的社會與信仰》; 台北; 南天。
賴碧霞(民82):《台灣客家民謠薪傳》;台北;樂韻。
楊兆禎(民83):《客家老古人言》;台北。文化。
劉還月(1994):《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迎神卷》; 台北; 南天。
吳親恩、張振岳(1996):《人文花蓮》花蓮;洄瀾文教基金會
林衡道、楊鴻博(1996):《鯤島探源》;台北;稻田。
王東(民87):《客家學導論》; 台北; 南天。
李盛發(民87):《客家話諺語歇後語選集》;屏東;安可。
曾秋美(1998):《台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台北;玉山社。
鄧榮坤(1999):《客家歌謠與俚語》;台北;武陵。
馮輝岳(1999):《客家謠諺賞析》;台北;武陵。
馮輝岳(1999):《客家童謠大家念》;台北;武陵。李筱峰(1999):《台灣史100件大事》;台北;玉山社。
趙莒玲(2000):《台灣開發故事》;台北;天衡。
二、大陸
鄭振鐸(1938):《中國俗文學史》(下);上海;商務印書館。
羅香林(1989):《客家源流考》;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羅美珍、曉華(1997):《客家方言》;福建;教育。
劉守華 巫瑞書(1997):《民間文學導論》;武漢:長江文藝。
胡希張等(1997):《客家風華》;廣東;人民。
孔永松、李小平(1997):《客家宗族社會》;福建;教育。
謝重光(1997):《客家源流新探》;福建;教育。
汪毅夫(1997):《客家民間信仰》;福建;教育。
王耀華(1997):《客家藝能文化》;福建;教育。
季羨林(1998):《民間文藝學及其歷史--鍾敬文自選集》;山東;教育。
張守常(1998):《中國近世謠諺》;北京;新華。
祈連休,程薔(1998):《中華民間文學史》;河北:教育出版社。
彭永叔等(1999):《廈門歌謠》;廈門;鷺江出版社。
高有鵬(2001):《中國民間文學史》;河南:大學出版社。
羅可群(2000):《客家文學史 》;廣東:人民。
田玨(2000):《台灣史綱要》;福建:人民。
張廷興(2000):《諧音民俗》;北京:中央民族大學。
葉春生(2000):《嶺南民間文化》;廣東:高等教育。
三、教育
黃光雄(民77):教學原理。台北:五南。
劉春榮等(民82):《國小兒童閩南語教學型態實驗研究》;教育資料館。
林清江(民87):《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專案報告》;中華民國教育部。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民88)《九年一貫新課程手冊》;台北: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
教育部(民88):《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草案)語文學習領域》;中華民國教育部。
教育部(民88):《教育基本法》;中華民國教育部。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民89):《邁向課程新紀元》;
九年一貫課程系列研討會(民89):《語文學習領域-本國語文》;台灣;南一。
貳、期刊論文
一、
劉策奇(民13):《歌謠週刊》第54號; 中國;民間文藝。
傅振倫(民13):〈歌謠雜說〉;《歌謠週刊》第67號;中國民間文藝。
陳紹馨(民51):〈民間文化與諺語研究〉;(聯合副刊);
朱介凡:《中國諺語論》附錄
楊兆禎(民63):《客家民謠九腔十八調的研究》;台北;育英。
羅香林(民67):「民歌與音樂」;《文興叢刊》一九一種;《民俗學論叢》。
廖素菊(民67):「台灣客家婚姻禮俗之研究」載於《台灣文獻》第18卷第1期。
郭春林(民71):〈客家人與客家民謠〉,台灣;世界客屬總會。
編輯部(民78):《人間雜誌─台灣客家》第39期;台北;人間。
謝俊逢(民79):《客家山歌研究書目》;《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第3期簡榮聰(民89):《客家采風》;〈端陽食菜豆食到老老〉;
劉善群(民89):《客家禮俗》光東嘉應民間文藝研究會《客家民俗》1985年創刊號。
民間文學集成編委會(1991):《中國歌謠集成福建卷‧明溪分卷》;明溪縣內部版。
二、
中越榮二(1933):〈台灣的社會教育〉;台北;
邱森霸(1940):《台灣人優良部落設施概況》 台北;台灣總督府。
編輯部(1998):《天下雜誌‧海闊天空專輯‧跨世紀希望工程師‧教育特刊》
游可如(民88):〈花師實小統整課程經驗談〉。花師院刊第30期。
游可如、戴莉如(民89):〈教師參與統整課程行動研究對教師之改變〉。刊載於教育部主辦「教師專業發展與師資培育:九年一貫課程革新的因應與挑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教育部。
江文瑜(1995):〈台灣母語教育現況之探討〉。華文世界75期。江文瑜(民85):〈由台北縣學生和老師對母語教學之態度調查看母語教學之前景〉;臺灣教育協會:語言政治與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曹逢甫、蔡美慧(1995):《臺灣客家語論文集》,范文芳:〈客語教學的現況與展望〉;語文學報;1黃政傑、張嘉育(民86):〈多元文化教育的問題與展望〉;台灣大學:當前語文學習問題研討會會前論文集。
黃宣範(1995):《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北:文鶴。
黃美金(1995):〈臺灣地區本土語言教材編纂現況之探討〉。華文世界75期。楊冬英(1999):〈國民小學客語教材編製之考察〉;台北:客家語言文字與教育研討會。黃宣範(民84):〈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鶴。
張屏生(2001):〈當前母語教育實施的困境〉。國文天地17卷7期羅肇錦(2001):〈客語教學的擋路石〉。國文天地17卷7期。張慧玲(民86):《國民小學社團教學活動設計‧實用方言社》;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參、學位論文
盧佑虞(民84):《台灣閩南歌謠與民俗研究》;碩論;國研所集刊第三十九號
謝玉玲(民88):《台灣地區客語聯章體歌謠研究》碩論;
周雪美(民88):《台灣客家傳統歌謠的語言研究》;碩論;
楊冬英(民88):《台灣客家諺語研究》碩士論文;碩論黃雅榆(民90):《客家人對客語及客語教學的態度-以臺灣四個地區為例》碩論
吳秀梅(民91):《國小低年級客家歌謠教學實施之行動研究》;碩論
李雪燕(民90):《國民小學鄉土語言客家語教科書分析研究-以各版本第一冊為例》;碩論
王麗瑛(民91):《屏東縣國小母語教學實施現況及母語師資培訓問題之研究》;碩論
劉映吾(民90):《苗栗腔客家話特定語者之大詞彙辨識》;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