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 中文書目:
于嘉雲譯(民83)。文化與道德:人類學中價值觀的相對性/赫屈(Elvin Hatch)原著。台北:時報文化。
文崇一(民78)。中國人的價值觀。台北:東大。
王文科(民88)。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玉屏(民70)。國中低收入學生行為困擾、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齡慶(民81)。少數族群青少年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因素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柏元(民88)。台中縣國小原住民學童家庭因素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泰茂(民88)。原住民學校的親師互動─以玫瑰小學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
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白秀雄等四人(民67)。現代社會學。台北:五南。
任秀媚(民75)。山地單語與山地雙語兒童語文能力及智力之比較研究,新竹師專學報,第十三期,頁193-208。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第四期諮議報告書。台北:編者。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編者
牟中原、汪幼絨(民86)。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師苑。
朱珊妮(民91)。一個幼稚園班級中親師溝通的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燕和(民52)。泰雅兒童的養育與成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6期,頁163-207。吳燕和(民57)。排灣兒童的養育。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5期,頁55-103。吳天泰、吳家瑩等(民84)。原住民國小之教育革新─婆娑噹國小個案研究。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專題研究報告。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吳天泰(民85)。泰雅父母對子女教育的看法。原住民教育季刊,第四期,頁22-34。吳天泰(民87)。原住民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吳裕益(民82)。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學生學業成就調查分析。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第六期,頁1-31。
沈清松(民82)。義利再辨----價值層級的現代詮釋。中國人的價值觀:人文學觀點。台北:桂冠。頁273-303。
李明譯(民79)。Judah Matras原著/社會不平等、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桂冠社會學叢書30,Panay庭宇教授主編。台北:桂冠。
李亦園(民72)。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書。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頁51-75。
李亦園、歐用生(民81)。我國山胞教育之方向定位與課程內容設計研究。山胞教育研究叢書之二。台北:教育部教研會。
李建興、簡茂發(民81)。縮短山地與平地學校教學效果差距之改進方案研究。山胞教育研究叢書之五。台北:教育部教研會。
李建興(民85)。原住民教育發展簡報。載於全國原住民教育會議實錄。台北:教育部。頁19-34。
巫有鎰(民86)。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周天賜、吳武典(民69)。國中文化貧乏學生身心特質之調查研究。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第27輯,頁9-22。宗亮東、韓幼賢(民42)。臺灣山地兒童智力的研究。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第一輯,頁26-32。
林繼盛(民71)。影響國小兒童學業成就的家庭因素。國民中小學專題研究報告1,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出版。
林生傳(民64)。學生學業成就的社會環境因素研究。高雄:炘光。
林生傳(民74)。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
林淑華(民86)。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童父母管教態度與社會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榮俊(民86)。高雄市國民小學提早入學學生學習適應、行為困擾及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家興(民86)。親職教育的原理與實務。臺北:心理。
林清標(民87)。原漢族別、家庭結構與學業成就之關連性─以台東縣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周新富(民88)。國中生家庭背景、家庭文化資源、學校經驗與學習結果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邱騰緯(民89)。阿美族父母角色扮演與國小子女智育成績關係之探討----以太巴塱國小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紀文祥(民66)。台灣省阿美族青少年智力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第一期,頁83-96。洪麗晴、高淑芳(民87)。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國小學童的推理表現差異性之分析。原住民教育季刊,第十期,頁1-27。胡幼慧主編(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浦忠成(民85)。原住民社區文化與原住民教育改革關係研究。行政院教育改革諮詢委員會委託研究專案。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諮詢委員會。
教育部(民84)。教育部委託國立花蓮師院原住民教育研究中心調查報告:中華民國原住民教師學生族籍調查報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9)。教育部九十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台北:教育部。
許木柱(民76)。阿美族的社會文化變遷與青少年適應,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Karo種第十七號。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許木柱(民80)。弱勢族群問題。載於楊國樞、葉啟政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頁399-428。
許美禨(民77)。山地父母價值觀之研究----以花蓮秀林鄉為例。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寶山(民75)。國民小學教師的教育價值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依玫(民76)。你瞭解他嗎?時報週刊,476期,頁53-57。
陳玉明(民79)。山地族群國中生之自我觀念、教育及職業抱負與父母管教態度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正昌(民83)。北部三縣市家庭教育資源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教育研究雙月刊,第39期,頁37-41。陳奎熹(民83)。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枝烈(民83)。排灣族山地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之研究。教育研究雙月刊,第四十期,頁52-63。陳仕宗(民84)。偏遠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社會環境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陳枝烈(民86)。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陳順利(民87)。原漢青少年飲酒行為和學業成就之追蹤調查─以台東縣關山地區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枝烈(民88)。部落學校設立之可能性探討。載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主辦之原住民課程發展與教學策略研討會論文集。
陳佩周(民88)。變臉中的「印地安」人:美國原住民文化探索。台北:麥田。
陳啟濃(民89)。阿美族父母教養方式----玉里鎮春日部落四個家庭的觀察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曹琇玲(民90)。原住民高低學業成就學生家庭教育之質化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郭耀隆(民88)。國民小學親師合作之研究----一個班級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建成(民83)。教育擴展過程中臺灣土著的教育成就。教育研究資訊,2卷3期,頁23-37。張俊紳(民84)。台東縣山地國民中小學原住民教育的品質及省思。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第11期,頁279-315。張善楠等五位(民86)。社區、族群、家庭因素與國小學童學業成就的關係----台東縣四所國小的比較分析,台東師院學報,第八期,頁27-52。
張淑芬(民91)。國小學童家長參與親職教育活動需求、動機與阻礙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莊啟文(民90)。都市原住民家長教育價值觀及對其子女教育期望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黃富順(民62)。影響國中學生學業成就的家庭因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俊傑、吳素倩(民77)。都市青少年的價值觀。台北:巨流圖書。
黃文雄(民82)。台灣人的價值觀。台北:前衛。
黃光國(民82)。自我實現與華人社會中的價值變遷。載於中國人的價值觀:社會科學觀點。台北:桂冠。頁121-172。
黃秀美(民88)。阿美族家長教育觀:以一個部落的日常生活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黃森泉(民89)。原住民教育之理論與實際。台北:揚智文化。
黃菁瑩(民88)。台彎地區父母對子女教育期望之差異─性別角色觀和學校功能觀的中介影響。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詹馨(民73)。泰雅兒童的父母管教態度與人格適應。省立新竹師範專科學校新竹師專學報,第十期,頁1-49。楊國樞(民75)。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臺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28卷一期,頁7-28。楊國樞(民82)。中國人的價值觀:社會科學觀點/編者序言。台北:桂冠。
楊國樞等四人(民84)。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冊)。台北:臺灣東華。
楊淑君(民84)。臺北地區國中補校學生補校教育價值觀及其相關態度與行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楊肅棟(民87)。原漢族別與學業成績關聯性之追蹤調查研究-以台東地區國小學童為例。國立臺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廖明星、王錦陞(民79)。花東兩縣國中學生學業成就歸因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東縣立新港國中。指導單位: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台東縣政府教育局。
廖仁藝(民89)。影響高學業成就原住民兒童家庭因素之探討。載於教育理念與實踐。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廖仁藝(民90)。高學業成就原住民兒童家庭因素之分析─以巴拉腦社區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永和(民41)。山地兒童智力測驗成績的檢討。教育輔導月刊,第2卷第8期,頁23-24。
劉貞蘭(民87)。原住民學校與家長溝通困境之探討─以太陽國小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劉清芬(民89)。國小學生批判思考、情緒智力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潘美倫(民87)。閩、客學童族群意識與學業成就差異之調查研究─以苗栗縣為例。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鄭世仁(民89)。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五南。
蔡純姿(民86)。共創孩子的快樂童年─親師合作的理論與實務探討。載於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編:邁向21世紀的開放教育,頁39-45。高雄: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蔡曉玲(民88)。幼兒園中親師互動之探討研究----多元文化下的思考。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蔡毓智(民91)。學習資產對學業成績之影響─以台北市國三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成績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鄧運林(民85)。從開放教育談親師合作。載於鄧運林編:開放教育親師合作,頁13-18。高雄:復文。
賴玉粉(民84)。花蓮縣原住民、非原住民國小學童學習適應與自我概念之比較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盧美貴(民83)。教育百科辭典。台北:五南。
盧強(民75)。山地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謝季宏(民62)。智力、學習習慣、成就動機及家長社會地位與國中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謝佩均(民90)。原住民國小高低學業成就生學習適應之比較。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謝孟穎(民91)。家長社經背景與學生學業成就關聯性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鍾育琦(民90)。國民小學教師對親師衝突的觀點及其處理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鍾美英(民91)。國小學生參與班級親師合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簡茂發(民67)。父母教養態度與小學兒童生活適應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教育心理學報,第11期,頁63-86。韓幼賢(民45)。屏東縣山地兒童智慧測驗研究報告。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第四輯,頁272-275。
顏秉璵等三人(民80)。桃竹苗地區山地小學學生家長學校教育價值觀及其相關態度與行為。教育部補助專案研究計畫,桃竹苗地區山地小學教育調查研究報告之四。
譚光鼎(民85)。探討少數民族教育成就的理論模式。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學報,第六期,頁25-72。
譚光鼎(民86)。阿美族的教育及其問題之探討。原住民教育季刊,第八期,頁1-27。譚光鼎(民87)。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譚光鼎(民88)。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前瞻規劃。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教育學會主辦之原住民族教育研會。台北:師大。
譚光鼎(民90)。原住民國中學生適應及流失問題之研究(第一年度研究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台北:師大。
蘇料引(民90)。淺論教育價值觀今昔之轉變。學甲國中青年,第54期,學中筆耕園。
顧瑜君、余德慧(民88)。台灣原住民教育中的親子倫理。載於洪泉湖、吳學燕主編之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二、 西文書目:
Deutsch, M.(1967).The Disadvantaged child and the learning process. In M. Deutsch(Ed.).The disadvantaged child(pp. 39-58).New York:Basic Boooks.
Gans, H.J.(1976).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the escape from poverty. In N. F. Ashline, T. R. Pezzullo, & C. I. Norris(Eds.).Education, inequality, and national policy(pp. 61-72). Lexington, MA.:Lexington Books.
Haralambos, M.,(1985), Sociology:Themes and Perspective. London:Unwin Hyman.
Karl, J. A.(1961).”Common Man” boys. In A. H. Halsey, J. Floud, & C. A. Anderson(Eds.).Education, Economy, and society(pp. 348-366).New York:The Free Press.
Lareau, A.(1989).Home advantage:Social class and parental intervention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London:The Falmer Press.
Lewis, O.,(1959), Five Families. New York:Basic Books.
Miller, W. L. & Crabtree, B. F.(1992)”Primary Care Research: A Multimethod Typology and Qualitative Road Map.” In Crabtree & Miller(eds.),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Newbury Park CA: Sage.pp.3-28.
Reid, I.(1978).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school and education. England: Open Books.
Schneider, B., & Lee, Y.(1990).A model for academic success:The school and home environment of East Asian students. Anthropology and Education,21,358-377.
Strodtbeck, F. L.(1961).Family integration, values, and achievment. In A. H. Halsey, J. Floud, & C. A. Anderson(Eds.).Education, economy, and society(pp. 315-347).New York:The Free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