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尹章華,獎參條例與BOT。台北:漢興書局有限公司,1998年。
公丕祥主編,法律文化的衝突與融合──中國近代法制與西方法律文化的關聯考察。北京市: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年7月。
王鐵生譯,利益團體(Graham K. Wilson, Interest Groups)。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12月。
丘昌泰,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7年。
包凡一等譯,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Charles Horton Cooley, Human Nature and the Social Order)。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8月。
台灣哲學學會,法政哲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年3月。
朱志宏,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8月。
江明修,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7年1月。
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4月。
行政院研考會,強化政策執行能力之理論建構。台北:行政院研考會,1993年7月。
余致力,民意與公共政策-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月。
余致力等著,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務。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1年10月。
吳定,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台北:天一圖書公司,1984年8月。
吳定等,行政學(二)。台北:空中大學,2000年。
吳宜蓁,議題管理-企業公關的新興課題。台北:中正書局,1998年4月。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8月。
吳家麟主編,法律邏輯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8月。
吳順長等著,民意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
吳瓊恩,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5月。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
李少軍等譯,民主的模式(David Held, Models of Democracy)。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4月。
李建良等合著,行政法入門。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7月。
李柏光等譯,論民主(Robert A. Dahl, On Democracy)。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年10月。
李振昌譯,虛擬國家新世紀的財富與權力(Richard Rosecrance, The Rise of Virtual State: Wealth and Power in the Coming Century)。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
汪宗仁,行政程序法論。台北:1999年10月。
汪暉等主編,文化與公共性。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年6月。
東方編譯所編譯,改革政府-企業精神如何改革公營部門(REINVENTING GOVERNMENT 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orming the public sector , 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Inc.1992)。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年6月。
林水波,強化政策執行能力之理論建構。台北:行政院研考會,1993年7月。林金莖等著,日本國憲法論。台北:中日關係研究發展基金會,1993年4月。
林紀東,行政法。台北:三民書局(三版),1980年7月。
林錫堯著,行政法要義(五版)。台北:法務部通訊雜誌社,1994年9月
林鍾沂,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踐。台北:瑞興圖書公司,1994年9月。
林鐘沂,公共事務的設計與執行。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
金耀基,中國民主之困局與發展。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隒公司,1991年11月。
柯三吉,跨向二十一世紀公共行政新典範:台灣經驗的個案分析。台北:時英出版社,1998年。
柯憲榮,公共政策研究。台北:李健出版社,1995年4月。
范建得等譯,法理學──法哲學與法學方法(Edgar Bodenheimer, The Philosophy and Method of the Law)。台北:漢興書局有限公司,1997年1月。
倪達仁等譯,政府再造與發展行政(Mark Turner David Hulmer, Governance,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1年11月。
倪達仁譯,政治學。台北:雙葉書廊,1998年。
夏道平譯,人的行為(上、下)(Ludwig von Mises, Human Action)。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3月。
孫本初等著,組織發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0年2月。
孫哲著,新人權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年1月。
徐木蘭,行為科學與管理。台北:三民書局,1983年3月。
徐鴻賓等譯,馬克斯‧韋伯與現代政治理論(David Beetham, Max Weber and the Theory of Modern Politics)。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4月。
翁秀琪,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2月。
翁秀琪等譯,民意-沈默螺旋的發現之旅(Elisabeth Noelle-Neumann, offentliche Meinung:Die Entdechung der Schweigespirale)。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2月。
翁岳生,行政法(上、下)。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3月。
翁興利,公共政策知識應用與政策制訂。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6月。
高湘澤等譯,權力:它的形式、基礎和作用(Dennis H. Wrong, Power: Its Forms, Bases, and Uses)。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7月。
張世賢等著,公共政策──政府與市場的觀點。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7年9月。
張世賢等譯著,政策設計的科學(Yehezkel Dror, Design for policy sciences)。台北:國立編繹館,1998年6月。
彉明澍譯,公民文化(Gabriel A. Almond Sidney Verba, The civic culture: Political attitades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3月。
張炳九譯,政治過程──政治利益與輿論(上、下)(David Truman,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 Political interest and public opinion)。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2月。
張春興,心理學。台北: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11月。
許道然等譯。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B. Guy Peters, The Future of Governing: Four Emerging Models )。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7月。
陳孟君譯,量化的反思重探社會研究的邏輯(Stanley Lieberson,Marking It Count-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Research and Theory)。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9年4月。
陳明,開發中國家的社會發展與民意。台北:亞洲與世界社,1986年6月。
陳恆鈞等譯。政策制定的過程。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1998年10月。
陳恆鈞等譯著,最新政策制定的過程(Charles E. Lindblon Edward J. Woodhouse, The Policy-Making Process)。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1年9月。
陳慈陽,基本權核心理論之實證化及其難題。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6月。
陳敏等譯,德國憲法學。台北: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1985年6月。
陳慶瑞,權變領導行為研究。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5年6月。
章英華譯,社會的演化。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6月。
彭芸,政治傳播──理論與實務。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6年。
彭淮棟譯,自由主義之後(Immanuel Wallerstein, After Liberalism)。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年6月。
彭懷恩,政治學。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9年。
湯絢章譯,政策分析初階。台北:國立編繹館,1981年8月。
結構編輯群編繹,法律社會學導論(Roger Cotterrell, The Sociology of Law: An Introduction)。台北: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6月。
黃源銘,行政程序法釋義。作者自發行,1999年3月。
黃葳威,文化傳播。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3月。
黃漢青等譯,群眾與權力(Elias canetti, CROWDS AND POWER)。台北:成均出版社,1983年9月。
楊日旭,論中美憲政與民權自由-由美國最高法院判例與行憲事實印證。南投:臺灣省訓練團,1985年5月。
楊國樞等編著,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上、下)。台北: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5月。
楊意葛等譯,媒體原理與塑造(Lawrence Grossber/Ellen Wartella/D. Charles Whitney, Mediamaking Mass Media in a Popular Culture)。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1年11月。
葉俊榮,行政法案例分析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3月。
葉俊榮,面對行政程序法。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3月。
葉堂宇,政策支援系統。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0年3月。
詹中原,民營化政策──公共行政理論與實務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4年。
詹中原主編,新公共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9年6月。
廖天美譯,美國憲法釋義(Edward S. Gorwin & J. W. Peltason, Understanding the Gonstitution)。台北: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3月。
廖峰香等,政治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0年。
管歐著,法律類似語辨異。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2月。
趙嬰,公共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6月。
趙麗雅等譯,民意(Bernard Hennessy, Public Opinion.)。台北:五南文化廣場,2000年9月。
劉北成譯,國家與社會革命(Theda Skocpol, States and Social Revolutions)。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2月。
劉幸義等合譯,法律哲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7月。
潘家慶,傳播與國家發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印行,1983年6月。
蔡茂寅等著,行政程序法實用。台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10月。
蔡錦昌,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釋義。台北:唐山出版社,83年3月。
鄭武國譯,第三條路(Anthony Giddens, The Third Way —The Renewal of Social Democracy)。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6月。
鄭秋永,當代三大民主理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年12月。
鄧正來,國家與社會-中國市民社會研究。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
鄧正來譯,法理學法哲學與法學方法(Reoised Edition, Jurisprudence The Philosophy and Method of the Law )。台北:漢興書局有限公司,1999年11月。
蕭全政等譯,行政學新論(Nicholas Henr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affairs)。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1年1月。
賴世培等著,民意調查。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0年8月。
儲有德等著,各國法律之比較與作用。台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2月。
羅浩,媒介與社會。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5月。
羅清俊等譯,公共政策新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1999年4月。
羅傳賢,行政程序法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1月。
二、論文、期刊、論著部分
「新世紀的行政理論與實務」學很研討會-張潤書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發表會。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3月。
周世珍,公務人員保障制度之理論與實際。國立台北大學法學學系博士論文,2001年1月。包國祥,我國「行政程序法」適用範圍之疑義──行政行為與行政程序之探討,律師雜誌第247期,台北:台北律師公會,1998年4月。江丙坤,「公營事業民營化與全民優惠釋股」。理論與政策第十一卷第四期,台北:理論與政策,1997年。江岷欽,「企業型政府新詮」。理論與政策第十二卷第二期,台北:理論與政策,1998年。行政管理。台北: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編印,1999年1月。
行政機關介入私權爭議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0年5月。
余致力,民意與公共政策:表達方式的釐清與因果關係的探究。中國行政評論第九卷第四期,台北: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2000年9月。吳明儒,公共利益本質與社會福利議題──兼論社區問題與公共利益。台北:社區發展季刊第75期,1996年9月。吳統雄,民意調查與選舉新聞從公眾新聞與精確新聞角度的探討。新聞鏡周刊第394期,台北:新聞鏡周刊社,1996年5月。李建良,行政程序行為與救濟。月旦法學雜誌第49期,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6月。李震山,行政法意義下之法律明確性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57期,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2月。
李強譯,甘陽選編,經濟、諸社會領域及權力。韋伯文選第二卷,台北: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年2月。
林水波,公民參與有效的政策執行。公共行政學報第三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1999年1月。
林水波,開誠佈公型管理策略。行政管理論文選集,第十三集。
林火旺,公民意識與社會正義。台北:哲學雜誌第期,1993年4月。林玉華,民意的定義與民意政治的發展。台北:行政學報第二十三期,台北: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學系,1991年6月。林玉華,民意的定義與民意政治的發展。台北:行政學報第二十三期,1991年6月。林俊益,程序優先於實體之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56期,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1月。林建欣,從「正當法律程序」論行政程序之制定。人事月刊第26卷第五期,台北:人事月刊雜誌社1998年5月。空大行政學報第九期。台北:國立空中大學行政學系,1999年6月。
空大行政學報第十期。台北:國立空中大學行政學系,2000年6月。
政策分析與行政計畫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孝核委員會編印,1991年。
政策與理論第十二卷第二期。台北:政策與理論雜誌社,1996年5月。
洪宜和,行政程序法第三條第三項第四款排除行政程序適用初探(上),法務通訊第205期,台北:法務部,2000年1月。張春福,以「他山之石可以倣效」之觀點-探討行政程序法典化的必要性(上)。人事月刊第26卷第二期,台北:人事月刊雜誌社,1998年2月。郭介恆等,台灣行政法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行政救濟‧行政處罰‧地方立法。台北:社團法人台灣行政法學會,2000年12月。
陳乃綾,美國、德國、日本行政程序法基本架構。人力發展月刊第三十二期,1996年9月。湯德宗,論行政程序的正當程序,月旦法學雜誌第55期。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12月。黃源銘,行政程序法研習會講義。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印製,2000年5月。
黃聰明,行政程序法解讀──行政行為之一般法律原則。台北:研習論壇月刊第二期,2001年2月。新世紀智庫論壇第八期。台北:財團法人陳隆志新世紀文教基金會,1999年12月。
廖元豪,行政程序法命令訂定程序之研究。台北:華岡法粹第27期,1999年。廖義男,計畫確定程序規範之探討──行政程序法立法中爭議之議題。台北:台灣本土法學第期,1999年4月。
蔡茂寅,比例原則的界限與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59期,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4月。蔡茂寅,行政程序法之適用除外(一),月旦法學雜誌第五二期。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9月。
戴華等編,正義及其他相關問題。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1991年10月。
三、外文部分
Breyer&Stewart,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1979.
Robert D. Ross,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Relations: Analysis and Planning External Rela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77.
Senge, P. M.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 Y.: The Spieler Agency, 1990.
四:網路資料
http://www.dajiyuan.com/b5f/nf2687.htm
http://vote.nccu.edu.tw/cec/vote1.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