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作者筆劃順序排列
一、書籍類
丁仲祜《清詩話》〔下〕,台北:藝文印書館:民66.5。
王忠勇《本世紀西方文論述評》,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1989.4。
文學評論編輯委員會《文學評論》,第七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72.4。
中國李白研究會等《中國李白研究》,1991年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4。
司空圖 原著,陳國球 導讀《二十四詩品》,台北:金楓出版公司,民76.6。
朱棟霖等(主編)《文學新思維》,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
安旗《李白研究》,台北:水牛圖書出版公司,民81.3。
李明濱《俄國近現代文學經典》,嘉義大林:南華大學,民87。
李正治《至情祇可酬知己:文學與思想世界的追尋》臺北:業強:民75。
李正治《政府遷臺以來文學研究理論及方法之探索》臺北:學生書局:民77
阮廷瑜《李白詩論》,台北:國立編譯館主編(中華叢書),三軍大學印製廠印行,
民75.7。
沈德潛著 王雲五主編《唐詩別裁》台北:商務印書局:民45.4
房日晰《李白詩歌藝術論》,三秦出版社:1993。
周英雄《結構主義與中國文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72.3。
周英雄,鄭樹森 合編《結構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69.3。
周裕鍇《宋代詩學通論》,成都:巴蜀書局,1997.1。
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台北:里仁書局,民87.9。
周紹良主編《全唐文新編》,四川:吉林文史哲出版社:2000.12。
胡震亨《唐音癸籤》〈五言古詩敘目〉,台北:木鐸出版社:民71.7。
胡適《白話文學史》,胡適作品集20,上卷‧第二編(唐朝),台北:遠流出版公
司,民77.9.1。
胡應麟《詩藪》,台北:廣文書局:62.9。
郁賢浩(選注)《李白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0。
唐汝詢選釋 王振漢點校《唐詩解》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柯慶明《文學美綜論》,台北:長安出版社,民72.5,初版。
姚鼐輯,王文濡評注《古文辭類纂》,台北:華正書局:民87.8。
施逢雨《李白詩的藝術成就》,台北:大安出版社,民81.2。
施逢雨《李白生平新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88.8。
唐文德《中國古典文學論集》,台中:國彰出版社,民76.2。
高棅編選《唐詩品彙》,台北:學海出版社:民72.7。
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台北:學海出版社:民77.6。
袁枚原著,張健精選《隨園詩話精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75年。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78。
清聖組御定《全唐詩》,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76.12。
陳炳良《形式心理反應─中國文學新詮》,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87。
陳傳才、周文柏《文學理論新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2。
郭宏安、章國鋒、王逢振《二十世紀西方文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1997.6。
郭茂倩《樂府詩集》〔一〕〔二〕,台北:里仁書局:民73.9。
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83.12。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65。
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中國文學理論史─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台北:
洪葉文化事業公司,民82。
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中國文學理論史─隋唐五代宋元時期》,台北:洪葉
文化事業公司,民82。
張永鑫《漢樂府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6。
張淑香《李義山詩析論》,台北:藝文出版社,民76。
張瑞君《大氣恢宏─李白與盛唐詩新探》,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7。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上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75.12。
葉維廉《比較詩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72.2。
葉嘉瑩《迦陵談詩》,台北:三民書局,民59。
葉嘉瑩《迦陵談詞》,台北:三民書局,民86.2。
葉嘉瑩《好詩共欣賞─陶淵明、杜甫、李商隱三家詩講錄》,台北:三民書局,
民87。
聖寧《二十世紀美國文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初版。
詹鍈(主編)《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一)、(二),天津: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6年。
楊文雄《李賀詩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69。
楊文雄《李白接受史研究》,台北:駱駝出版社,民86.6。
楊文雄《李白詩歌接受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89.3。
葛景春《李白思想藝術探驪》,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葛景春《李白與中國傳統文化》,台北:群玉堂出版公司,民80.9。
趙毅衡《文學符號學》,北京:出版不詳。
趙翼《甌北詩話》,台北:木鐸出版社:民71.4。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台北:雅典出版社,1998.3。
蔣紹愚《唐詩語言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5。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校訂本),台北:華正書局,民85.7。
鄧牛頓《中華美學感悟錄》,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7。
鍾嶸 原著,廖棟樑 撰述《詩品》台北:金楓出版公司,民76.12。
瞿蛻園等(校注)《李白集校注》,(一)、(二),台北:里仁書局,民70.3.24。
譚潤生《唐代樂府詩》,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89.3。
嚴羽 原著,黃景進 撰述《滄浪詩話》,台北:金楓出版公司,民75.1。
顏元叔《顏元叔自選集》,台北:黎明出版社:民69。
二、期刊論文
中國李白學會等《李白學刊》,第二輯,上海:三聯書局,1989.8,1版1刷。
中國李白學會等《中國李白研究》,1990年集‧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9。
中國李白學會等《中國李白研究》,1990年集‧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6。
李白研究學會《李白研究論叢》,第二輯(1990年),成都:巴蜀書局,1990.12。
王夢鷗〈文人的想像與感情的隱喻〉,刊於《中外文學》,7卷,9期,台北:民68.2,頁4~14。
黃宣範〈語言、思想、意義─談人文活動中意義的整合問題〉,刊於《中外文學》,12卷,4期,台北:民72.9.,頁8~17。
簡政珍〈隱喻及換喻〉,刊於《中外文學》,12卷,2期,台北:民72.7,頁6~18。
三、學術論文
王佩儀〈李白的研究─文學研究法則的試探〉,香港:珠海書院中文研究所,1974。
呂興昌〈李白詩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62.6。
林慶盛〈李白詩用韻之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5。莊美芳〈李太白詩探源〉,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5。陳宗賢〈李太白詩述評〉,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59.6。
陳麗娜〈李白詠物詩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6。黃淑娥〈李白樂府詩之修辭研究〉,香港:珠海書院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張榮基〈李白樂府詩之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6。四、翻譯或外文著作
(一)西洋
A.杰弗遜、D.羅比 原著,李廣成譯《現代西方文學理論流派》,北京:北京大
學出版社,1992.8。
王忠勇著《本世紀西方文論選評》,雲南:雲南教育初版社,1989.4。
Terence Hawkes 原著,陳永寬譯 “Structuralism And Semiotics”(結構主義與符號
學),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民78.3。
馬克佛、思布蟻 合著,袁鶴翔等八人 合譯《二十世紀文學理論》,台北:書林
出版公司,民87.10。
維‧什克洛夫斯基 原著,二十世紀歐美文論叢書編輯委員會 編譯《散文理論》,
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7.12,1版。
趙毅衡編選《新批評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初版社,1988.4。
外國文學研究資料叢書編輯委員會 編譯《俄蘇形式主義文論選》,北京:中國
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4。
外國文學研究資料叢書編輯委員會 編譯《「新批評」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
學出版社,1988.4。
威廉‧燕卜蓀(英) 原著,周邦憲等譯 “Seven Types of Ambiguity”(朦朧的七種
類型),杭州:中國美術學院,1996.10,1版。
Cleanth Brooks,,“The Well Wrought Urn”,台北:雙葉書局,民73。
李宗瑾 譯注《現代文學面面觀》,台北:正中書局,民67。
費爾迪南‧德‧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 《普通語言學教程》,台北:弘
文館出版社,民74.10。
羅伯特‧蕭爾斯(美) 原著,高秋雁譯《結構主義─批評的理論與實踐》,台北:
結構出版群,民78.5.25。
畢爾德斯理(Monroe C. Beardsley) 原著,劉君祖譯〈論隱喻〉,刊於《中國文化
月刊》,52期,台北:民73.2,頁23~35。
李宗瑾 譯注《現代文學面面觀》,台北:正中書局,民67。
梅祖麟、高友工 原著,黃宣範譯〈分析杜甫的「秋興」─試從語言結構入手作
文學批評〉,刊於《中外文學》,1卷,6期,台北:民61.11,頁8~29。
梅祖麟、高友工 原著,黃宣範譯〈唐詩的語意研究:隱喻與典故〉(上),刊於
《中外文學》,4卷,7期,台北:民64.12,頁116~129。
梅祖麟、高友工 原著,黃宣範譯〈唐詩的語意研究:隱喻與典故〉(中),刊於
《中外文學》,4卷,8期,台北:民65.1,頁66~84。
梅祖麟、高友工 原著,黃宣範譯〈唐詩的語意研究:隱喻與典故〉(下),刊於
《中外文學》,4卷,9期,台北:民65.2,頁166~190。
梅祖麟、高友工 原著,黃宣範譯〈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上),刊於《中
外文學》,1卷,10期,台北:民62.3,頁30~63。
梅祖麟、高友工 原著,黃宣範譯〈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中),刊於《中
外文學》,1卷,11期,台北:民62.4,頁100~114。
梅祖麟、高友工 原著,黃宣範譯〈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下),刊於《中
外文學》,1卷,12期,台北:民62.5,頁152~169。
(二)日本
松浦友久〈李白樂府詩考─圍繞表現機能的完成〉,刊於《中國古典研究》,16
期,早稻田大學出版部,1969。
松浦友久 原著,王元化主編《李白詩歌抒情藝術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12。
松浦友久 原著,孫昌武、鄭天剛譯《中國詩歌原理》,台北:洪葉文化公司,
民82。
五、工具書籍
郁賢皓《李白大辭典》,廣西教育出版社,1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