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惠卿,“電腦輔助學習的允諾與問題”,教學科技與媒體,21期,頁38-46,民84。2. 朱則剛,“建構主義知識論對教學與教學研究的意義”,教育研究雙月刊,49,頁39-45,民85。3. 郭重吉,”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小學數理教學的改進”,科學發展月刊,25(5),頁548-570,民81。4. 林淑靜,建構主義在國中地理教學之應用─以「認識台灣地理篇」水文單元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民90。5. 陸振吉、建構主義取向電腦教學模式之研究─以文書處理軟體為例,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中,民90。6. 曾志華,”以建構論為基礎的科學教育理念”,教育資料與研究,14,頁74-79,民86。7. 童宜慧、張基成,”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第八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三月,逢甲大學。
8. 吳明隆,”電腦態度的意義及其量表內涵的探究”,資訊與教育雜誌,65期,pp 48-55。9. 歐滄和,”談學習歷程檔案法的點點滴滴”,教育資料與研究。10. 張世忠,建構教學,理論與應用,五南圖書。
11. 張瑛蘭,應用基因演算法於合作學習最佳化分組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民90。12. 黃詠仁,一位國小自然科教師實施合作學習教學研究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民90。13. 丁惠琪,合作學習應用在國小數學教學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民89。14 . 巫靜宜,比較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對學習效果之研究---以Word 2000之教學為例,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台北,民89。15. 吳百薰,國小學生學習風格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師院國民教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民87。16. 謝麗菁,認知特質與訓練型態對資訊系統使用者學習績效之影響-以文
書處理系統為例,淡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民國83年。
17. 王秋華,網路教學之學生學習行為與學習滿意度及學習績效的關係,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民90。18. 游政男,學習風格與超媒體網頁架構方式對學習鐘擺週期之影響,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民國90年。19. 黃政傑、林佩璇,合作學習,五南書局,台北,民85。
20. 謝靜慧,國民中小學教師之電腦焦慮、電腦自我效能、電腦因應策略與電腦素養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民89。21. 黃聰銘,綜合所得稅申報方式的電腦相關因素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民89。22. 單小琳總主編,多元評量,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民88。
23. 王克先,”學習心理學”,桂冠圖書。
24. 黃秀文,從傳統到變通:教學評量的省思,國民教育研究學報,民85。25. 游榮祥,國小高年級自然科實施電子化歷程檔案之行動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台中,民90。26. 歐滄和,”談學習歷程檔案法的點點滴滴”,教育資料與研究。27. Kolb, D. (1984). Experience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NewYork:pretice-Hall.
28 Enns, Carolyn Zerbe. (1993). Integrating Separate and Connected Knowing: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l. Teaching of Psychology; v20 n1 p7-13.
29. Compeau, D. R., & Higgins, C. A. (1995). Computer self-efficacy: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and initial test. MIS Quarterly, 19, 189-211.
30. Torkzadeh, G., & Koufteros, X. (1994). Factorial validity of a computer self-efficacy scale and the impact of computer training.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54(3), 813-821.
31.Alter, J. & Spandel, V. (1992). Using portfolios of student work in instructionand assessment.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Issues and Practice, 11(1), 36-44.
32.Chiu, C. H., Chen, H. P., Wei, L. C., & Hu, H, W. (1999, accepted). Approaching effective network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M/SET 99 Proceedings). San Antonio, Texas, USA.
33.Dick & Carey. The str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1996 . HarperCollins.
34.Hewitt, G. (1995), A portfolio primer: Teaching, collecting, and assessing student writing,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35 張靜嚳,建構與教學,採用建構主義如何教學,http://www.bio.ncue.edu.tw/c&t/issue1-8/v7-1.htm,2002年5月30日。36 張靜嚳,建構與教學,何謂建構主義,http://www.bio.ncue.edu.tw/c&t/issue1-8/v3-1.htm,2002年5月30日。37 王千倖,合作學習和問題導向學習─培養教師及學生的科學創造力,http://www.nmh.gov.tw/edu/basis3/28/gc8.htm,2002年5月30日。
38 林清山、林天祐,合作學習,http://www.nmh.gov.tw/edu/basis3/13/gm8.htm,2002年5月30日。
39 合作學習,http://www.tacocity.com.tw/fish2020/0324.html,2002年5月30日。
40 戴明顧問公司,合作學習,http://www.deming.com.tw/deming/4/41998061.htm,2002年5月30日。
41 合作式學習,http://wwwedu.nknu.edu.tw/~health/coop.html,2002年5月30日。
42 張清濱,多元化的教學評量,http://www.iest.edu.tw/issue/j1/13-5.htm,2002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