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書籍類
天下文化﹝編輯﹞,﹝1999﹞,《出版人的對話》。台北:天下文化。
文碩、吳興文﹝編著﹞,﹝2000﹞,《圖書營銷傳播》。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王信、王祖得、葉盛泰、周一葦、陳紹鏞、翁瑞華 、程光明、謝振偉﹝編寫﹞,﹝1987﹞,《圖書發行工作實用手冊》。杭州:浙江人民。
王建﹝編著﹞,﹝1991﹞,《實用圖書發行手冊》。成都: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余敏﹝主編﹞,﹝2001﹞,《出版集團研究》。北京:中國書籍。
吳江江、石峰、鄔書林、朱福錚、孟東,﹝1994﹞,《中國出版業的發展與經濟政策研究》。武漢:湖北人民。
吳思華,﹝1996﹞,《策略九說》,{三版一刷}。台北:臉譜。
吳柏齡﹝編著﹞,﹝1993﹞,《中國圖書發行簡史與發行爭議》。合肥:黃山書社
李洁﹝編著﹞,﹝1994﹞,《圖書發行統計基礎知識》。北京:中國書店。
李桂福﹝編著﹞,﹝1999﹞,《圖書發行館理學》。北京:九洲圖書。
汪軼千,﹝1994﹞,《中國圖書發行的昨天與今天》。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
周一葦、謝振偉﹝編著﹞,﹝1987﹞,《圖書發行改革一百題》。杭州:浙江教育。
孟凡舟﹝編著﹞,﹝1991﹞,《圖書營銷學》。太原:書海。
林訓民、陳信元,﹝1998﹞,《大陸出版集團發展趨勢及影響》。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胡典世 ﹝練﹞小川編著高等學校文科教材 武漢大學出版社
胡典世、練小川﹝編著﹞,﹝1990﹞,《圖書營銷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徐中孟、姜守危、許宏濤,﹝2001﹞,《行銷中國》。台北:商週。
高文龍、王健生、韓益謙,﹝1989﹞,《圖書進銷學》,{二版}。北京:中國書籍。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編著﹞,﹝1996﹞,《商學總論》。台北:麥田。
張克山、莊嚴、王克政﹝編﹞,﹝1988﹞,《圖書發行縱橫談》。哈爾濱:黑龍江人民。
陳昕,﹝2000﹞,《WTO與中國出版》。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信元,﹝1997﹞,《兩岸暨港澳出版事業的發展與整合》。台北:文史哲。
陳信元等著,《兩岸出版業者合作發行書籍之現況調查與研究》,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補助研究,1993.1。陳章遠﹝編著﹞,﹝1990﹞,《圖書發行企業管理》。北京:中國書店。
陸本瑞﹝主編﹞,﹝1996﹞,《外國出版狀況》,瀋陽:遼寧教育。
陸風根等﹝編著﹞,﹝1991﹞,《門市發行》,北京:中國書店。
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協會、湖北省新華書店﹝編﹞,﹝1988﹞,《 圖書發行學研究》,武漢:湖北人民。
黃志文,﹝1995﹞,《行銷管理》,{二版}。台北:華泰。
黃凱卿﹝編著﹞,﹝1991﹞,《圖書發行自動化基礎》。武漢:武漢大學。
新華書店總店、全國新華書店物流研習會﹝主編﹞,﹝1992﹞ ,《圖書儲運》。北京:中國書店。
新華書店總店史編輯委員會﹝編﹞,﹝1996﹞,《新華書店總店史》。北京:人民。
新聞出版署發行管理司﹝編﹞,﹝1998﹞,《新編圖書發行實用手冊》。瀋陽:遼寧人民。
圖書出版培訓中心/教科文組織,﹝1993﹞,《圖書推廣、銷售和發行》,﹝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文編室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圖書儲運編寫組,﹝1992﹞,《圖書儲運》。北京:中國書店。
熊亞東﹝編著﹞,﹝1992﹞,《圖書進銷學基礎知識》。北京: 中國書店。
劉杲、石峰﹝主編﹞,﹝1999﹞,《新中國出版五十年紀事》。北京:新華出版社。
鄭士德、費再揚、王永中、吳睿軒、武庭杰,﹝1993﹞,《當代中國的出版事業》。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謝振偉、周一葦﹝主編﹞,﹝1988﹞,《發行工作研究論文選:圖書發行改革與探求》。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羅紫初﹝編著﹞,﹝1988﹞,《圖書發行學概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Drucker,Peter F.,﹝2001﹞,《成效管理》,﹝陳琇玲譯﹞。台北:天下文化。
Hill,Charles W.L.&Jones, Ggareth R. Jones,﹝1999﹞,《策略管理》,﹝黃營杉譯﹞,{四版}。台北:華泰。
Kotler,Philip&Armstrong,Gary,﹝1994﹞,《行銷學原理》,﹝陳正男譯﹞,{出版四刷}。台北:東華。
Porter,Michael E.,﹝1998﹞,《競爭策略:產業環境及競爭者分析》,﹝周旭華譯﹞。台北:天下文化。
Porter,Michael E.,﹝1999﹞,《競爭優勢》,﹝李明軒、邱如美譯﹞,{一版九刷}。台北:天下文化。
一、期刊類
丁莉,「搞好出版社自辦發行的幾點思考」,出版發行研究,1997.6,頁26-27。北京: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
丁衛,「天安書城力爭銷售八千萬」,中國圖書商報,1998.8.28。北京:中國圖書報社。
文東,「2000年全國圖書銷售377億元」,中國圖書商報, 2001.7.3。
文東,「小手冊帶來大變化」,中國圖書商報,1998.12.4。
文東,「天津新華書店集團成立」,中國圖書商報,1999.4.30。
文東,「全國出版物信息網路全面啟動」,中國圖書商報,1998.9.18。
文東,「深圳市連鎖經營」,中國圖書商報,1999.3.5.。
文東,「發行業大船啟航」,中國圖書商報,1999.1.15。
文東,「零售書店進貨方式生了哪些變化」,中國圖書商報,1999.10.29。
方卿,「對我國圖書發行體制改革成就的估計」,圖書情報知識,1995.3,頁68-70。武漢。
王世昌,「暢銷書發行--主渠道為何慢半拍」,新聞出版報,1997.7.18。北京:新聞出版報社。
王可平,「以調整結構為主線以發行改革為重點」,中國圖書商報,1998.8.4。
王冰,「兩艘新華輪--天津、重慶新華書店集團登台亮相速記」,中國圖書商報,1998.10.15。
王俊國,「我國網上書店的現狀」,中國出版年鑑2000年,頁299-300。北京:中國出版年鑑社。
王泉,「1994年圖書發行工作概述」,中國出版年鑑,1995,頁36-37。
王泉,「1998年圖書發行工作概述」,中國出版年鑑,1999,頁79-81。
王桂平,「我國出版發行業面向21世紀的發展」,圖書情報知識,1999.3,頁66-68。
王益,「計劃發行:回顧與思考」,圖書發行研究,1995.3,頁3-7。合肥。
王晨,「從適應市場到營造市場」,出版發行研究,1998.4,頁26-27。
王穎,「廣州日報集團大舉進入圖書零售業」,中國圖書商報,1999.1.8。
王穎,「讀者俱樂部來到中國為什麼水土不服」,中國圖書商報,1999.3.19。
王蕾編輯,「圖書的零售、發行和盜版」,中國圖書商報,1998.8.28。
以周,「抓住機遇 乘勢而上」,出版發行研究,1998.5,p1。
以周,「圖書發行企業要加快公司制改造」,出版發行研究,1998.4,p1。
史眾,「建國五十年來北京書店業的發展與回顧」,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5,頁117-121。北京:首都師範大學。
布衣,「中國出版業在改革開放中前進」,出版發行研究,1998.4,頁7-15。
任江哲,「新華驛站立體多元」,中國圖書商報,2001.1.16。
任江哲、文東,「群雄四起 切分市場(上)」,中國圖書商報,2001.7.31。
任江哲、文東,「群雄四起 切分市場(下)」。中國圖書商報,2001.8.2。
朱華民,「試比較圖書經營中的推銷模式與整體營銷模式」,圖書發行研究,1997.1,頁31-33。
朱華甫,「圖書發行代理稚企需法律規範」,中國出版,1999.4,頁26-28。北京:中國出版雜誌社。
朱華明,「武漢丹陽新華書店與供銷社第二次握手:聯手經營 優勢互補」,中國圖書商報,1998.9.18。
朱詮 周建新,「擴大一般圖書發行量的策略」,出版發行研究,1998.5,頁10-17。
艾立民,「從20年圖書銷售比較分析看當前圖書市場形勢」,中國圖書商報,1998.9.11。
何載文,「尋求圖書發行主渠道新的經濟增長點」,出版發行研究,1997.6,頁24-25。
吳平,「圖書推銷能否換種方式」,中國圖書商報,1998.7.17。
吳培華,「民營書店-中國民族書業的重要改革」,出版廣角,2001.5。南寧:廣西出版雜誌社。
李洁,「1989-1991年全國圖書發行統計解析」,中國出版年鑑,1991,頁36-38
李能祥,「新華書店在改革的風口浪尖上」,出版發行研究,1998.2,p37。
李翼鵬、許新民,「實施圖書超級市場戰略──樹立主渠道新形象」,圖書發行研究,1998.3~6,頁50-53。
沈山、王穎、黃瑤莉,「98上半年圖書市場系列報告之一市場疲軟」,中國圖書商報,1998.7.10。
沈山、孟葉、趙紅,「97圖書市場調查與98市場調查與98預測」,中國圖書商報,19982.6。
汪軼千,「1992年新華書店圖書發行工作綜述」,中國出版年鑑,1993,頁32-33。
許力以,「中國書刊出版與對外交流十年概況」,中國出版年鑑,1991,頁39-40。
汪耀華,「引進市場機制確立營銷理念」,中國圖書商報,1998.10.9。
汪鐵千,「永遠的金字招牌:紀念毛澤東在西柏坡為新華書店題寫店名50週年」,中國圖書商報,1998.12.4。
周一葦,「農村圖書市場的競爭與對策」,中國圖書商報,1998.10.2。
周立偉,「省級新華書店的改革方向」,中國出版,1994..4,頁11-13。
周建華、丁丁,「嘯傲江湖終有時 非國有書店的未來之路」。中國圖書商報,2001.4.3。
孟葉,「讓逛書店成為休閒新時尚」,中國圖書商報,1998.7.31。
金琳,「圖書品種管理初探」,中國圖書商報,1998.7.10。
姜大姣,「城市新華書店批銷中心的職能」,出版發行研究,1998.2,頁35-36。
查結聯,「變〝為圖書找讀者〞為〝幫讀者找圖書〞」,中國圖書商報,1998.6.23。
胡大明,「保持新華書店持續快速發展」,出版發行研究,1998.5,頁18-19。
胡守文,「剖析出版現狀與走向」,中國圖書商報,1999.1.1。
范占英,「零售書商打折:一杯難以下咽的苦酒,淺析圖書零售業在當前整個書業生態鏈中的處境」,新聞出版報,1998.10.6。北京:新聞出版報社。
唐東浩、孫敢慧、鄭建全,「建立鄉鎮新華書店繁榮農村圖書市場」,出版發行研究,1997.2,p24。
孫寶林、陳鋼,「圖書直銷網絡的建立」,中國出版,1997.2.47。
桂龍,「金台路圖書市場登堂入室後緣何淡銷」,中國圖書商報,1998.10.30。
郝祖凡,「新華書店用工制度亟待改革」,出版發行研究,1998.5,頁20-21。
崔向東,「圖書訂貨會發展趨勢前瞻」,出版發行研究﹝京﹞,1999.7.,頁52-53。桂梅,「加快出版物流通市場化進程」,出版發行研究﹝京﹞,2000.11,頁46-47。
張佩清,「發行集團發展戰略構想」,出版發行研究,2000.1,頁9-12。
張美娟,「關於圖書發行中商流與物流一體化經營的探討」,圖書情報知識,1998.4,頁67-69。武漢。
張風岐,「賣場設計滾動風格魔方」,中國圖書商報,1998.7.31。
張國明,「改革圖書儲運適應市場競爭」,中國圖書商報,1998.8.7。
張輝冠,「圖書營銷策略分析」,圖書情報知識,1999.3,頁71-73。
晨聞,「總店書業開發公司開設便民書店」,中國圖書商報,1998.8.7。
許力以,「中國書刊出版與對外交流十年概況」,中國出版年鑑,1991,頁39-40。
郭虹,「我國產生首部圖書零售公約」,中國圖書商報,1998.10.9。
郭虹,「青島書店:讀者怎麼方便我們就怎樣做」,中國圖書商報,1998.9.18。
陳玉范 屈廣臣,「圖書市場的癥結與開發」,新長征,1995.3,頁36-37。長春。
陳昕,「中國書業發展的三個階段與新出版組織的培育」,中國圖書商報,1997.7.11。陳剛,「中國近代圖書市場研究」,編輯學刊,1995.2,頁68-74。上海:上海市編輯學會。
陳斌,「中國書業啟動連鎖經營戰略」,中國圖書商報,2001.6.26。
陳斌,「新華書店總店物流配送中心奠基--第三方物流戰略正式啟動,中國圖書商報,2001.5.17。
陳斌,「圖書城扥起中國零售業」,中國圖書商報,1998.11.20。
單文雄,「杭州市店慶春路購書中心經營情況週年回眸」,中國圖書商報,1998.10.2。
彭美玲、邱岩平,「郵政局介入書業已成定勢」,中國圖書商報,1998.10.30。
湯樸白,「生產與流通都要調整結構」,中國圖書商報,1998.8.14。
黃為東,「通過電腦管理增加書店盈利」,中國圖書商報,1998.7.10。
黃國榮,「中間環節--圖書發行體制改革的突破點」,新聞出版報,1994.5.27。
于友先,「新中國出版50年」,中國出版年鑑,2000,頁1-4。
黃瑤莉,「民營書店首次進入全國書市,機遇乎?挑戰乎」,中國圖書商報, 1998.10.16。
黃瑤莉,「圖書零售商公約簽約一個月業界反響強烈」,中國圖書商報,1998.11.6。
黃曉新、 李一昕,「1998年出版物市場“掃黃”“打非”工作概況」,中國出版年鑑,1999,頁82-83。
黃曉新、李一昕,「1998年出版物市場“掃黃”“打非”工作概況」,中國出版年鑑,1999,p82-83。
新聞出版署發行司,「圖書市場的走勢與對策:新華書店圖書銷售情況的調查報告」,新聞出版報,1998.7.24。
楊為民,「與主渠道同呼吸--非國有書刊經營者書市顯影」,新聞出版報,1998.10.13。
楊瑞虎,「深圳市店響亮提出把深圳書城建成五星級書店」,中國圖書商報,1998.10.2。
葉蘭珊,「全國最大的郵政書店」,中國圖書商報2001.1.23。
路遙,「談進一步深化圖書發行體制改革」,出版發行研究,1995.3,頁10-13。
雷音,「圖書市場縱橫談」,銷售與市場,1994.10.58-59。鄭州。
廖小勉,「出版物大市場構建斷想」,中國出版,1998.11,頁37-39。
嶂雁,「廣州購書中心謀略良方」,中國圖書商報,1998.7.31。
劉杲,「出版與綜合國力」,中國圖書商報,1998.1.16。
劉杲,「是發行還是營銷」,中國圖書商報,1998.10.16。
劉杲,「對當前書業界若干熱點問題的看法」,中國圖書商報,1998.9.18。
歐宏,「江蘇新華發行集團成立」,中國圖書商報,1999.4.23。
歐宏,「新華書店大投入購建大物流」,中國圖書商報,2001.5.22。
蔣晞亮,「山東煙台新圖書大樓落成」,中國圖書商報,1998.8.28。
蔡培根,「談談圖書發行代理制」,圖書發行研究,1997.1,頁17-19。
蔡薔華,「試論“教育減負”對出版發行的影響與機遇,科技與出版,200.1,頁26-27。北京。
鄭士德,「1989-1990年全國圖書發行概況」,中國出版年鑑,1991,頁32-36。
鄭士德,「中國圖書行事業50年」,中國出版年鑑,2000,頁20-24。
鄧耘,「階段性轉移中的主渠道--1994年國營新華書店改革態勢」,中國出版年鑑,1995,頁37-38。
鄧耘,「新華書店總店改革的二十年」,中國出版年鑑,1999,頁22-23。
曉夢,「把圖書發出去 把信息帶回來」,中國圖書商報,1998.12.11。
諭訊,「新華書店網上有約」,中國圖書商報,1998.11.20。
閻曉宏,「新中國圖書出版50年概述」,中國出版年鑑,2000,頁5-11。
默石,「組件發行集團」,中國圖書商報,1998.7.17。
繆臨平,「談圖書發行代理制」,大學出版,1997.1.21。北京。
顏傳湘,「我國圖書發行的趨勢」,科技與出版,1995.5,p42。
魏琦,「連鎖經營:新一代的圖書發行方式」,出版發行研究,1997.3,p30。
羅紫初,「改革發行機制,發揮規模優勢」,出版發行研究,1999.11,頁28-30。
嚴曉明,「新華書店體制改革的比較分析」,中國出版,1997.6,頁38-39。
嚴麗川,「郵政書店運轉不靈」,中國圖書商報, 2001.1.11。
嚴麗川,「廣州圖書市場 硝煙瀰漫」。中國圖書商報,2001.1.4。
三、光碟
中國出版年鑑2000年光碟版,2001,北京:中國出版年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