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3 16:2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袁薏晴
研究生(外文):YI-CHINH YUAN
論文名稱:瀏覽性別:數位年代的女性啟蒙
論文名稱(外文):Browse the sex:female of the digital age enlighten
指導教授:翟本瑞翟本瑞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4
中文關鍵詞:女性性別網際網路虛擬空間女性主義虛擬性愛
外文關鍵詞:femalegenderinternetcyberspacecyberfeminismcybersex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7
  • 點閱點閱:288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9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1
本研究最主要的特色就在於「在行動中找尋意義、在反省中為女性找尋出路」,數位女性談的不是科技的再造、是一種心靈價值的虛擬革命。擬採在網際空間中類似以行動研究的意義詮釋過程,以及透過與理論的交織討論與對話,逐漸建構出的是一個女性醒覺地網際空間。男女兩性先天上的差異,在虛擬空間中排除了這樣的障礙,一直以來,這也是女性主義者所立基的性別社會建構將在這樣的領域中消弭了身體上的界線,實體的泯滅透過網際空間解決了性別討論中的先天障礙。而透過文章中文獻的討論我們也了解到兩性中所建構的性別價值並不是一種不可改變的事實,社會性別的概念事實上是一種出於社會所再製的意識觀,而網際空間是個新的領域的開拓。
由這樣深入參與與互動的過程中,研究者更能深切地體驗到這樣的改變,對於網路空間文化互動型態的掌握也更能深刻的描繪,這是一個反省與創造的過程,藉由行動的討論,研究中獲得反省;藉由反省的過程,重新體悟到一份適合網際網路兩性議題的詮釋,更希望能洞見一些網路空間的能動性。
在這樣一份關於女性性別反省的討論中,希望能帶給人們的是一個改革的希望,指陳問題的所在,呈現女性言談中的自覺與反省,更透過虛擬性愛的討論欲求女性將達到更大程度地解放,希望能提供給我們一個改變的方向,在行動中找尋意義的過程,也能讓人們對於性別的革命多些方向。
The main points of this research are searching for the meanings in action and looking for the prospect to women from self-reflection. The term of digital women is nothing about the re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but the illusionary revolution of inner heart. The paper aims to utilize the meaning of action to explain the process in the cyber space, and to construct a cyber space for women’s awareness through the discourse of the theory. The congenital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are removed in the illusionary space. The gender social construction that the feminist has built for a long time will eliminate the boundary of body in this kind of area, and solve the inherent obstacles through the cyber space. According 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documents in the paper, we realize the fact that the gender value constructed by both male and female is not unchangeable. The concept of social gender is in fact an ideology; however, the cyberspace is a brand new field for us to explore.
In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on and interaction, I deeply experienced the change and it makes me to explain the profound and hold the key of the interacting in the cyber space. This is a process of introspection and creation. I started to comprehend a suitable annotation for the subject of gender in the internet, even hoping can se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cyberspace changes.
In the discourse about the introspect of female gender, I try to represent women’s self-awareness and reflection from their talks, and wish people to face the problems and see the hope of reform. Women get more and more liberation from the discussion of illusionary sex. It provides us a direction to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searching meanings, people would have more ideas about gender revolution.
滿心的感謝…………………………………………………………...…i
摘要………………………………………………………………….…..I
論文架構圖……………………………………………………………………….III
目錄……………………………………………………………….…….VI
第一章 序論
第一節 徘徊在夢境與現實之間……………………….………....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意識:資訊革命的來臨…….………....7
第三節 方法論………………………………………………..…..11
第四節 國內相關研究與研究特色…………………………………24
第二章 從Gender到Cybergender
第一節 女性、性別角色……………………….……..…………..29
第二節 從後現代談網路社會兩性觀-Cyberfeminism、Cyborg..36
第三節 網路新型態社會帶來性別省思……………………………49
第四節 Gender&Digital Divide….……..…………………...60
第三章 談虛擬空間的性解放運動
第一節 性壓抑假說-傅柯……………………………….……...72
第二節 虛擬性愛…………………….………………...………..83
第三節 自我意識的啟蒙……………………………….………...97
第四章 性別革命
第一節 革命的序曲-「養男人」網站開先例……………..….107
第二節 聊天室中的悠游者……………………..………...…..129
第三節 女性&文化&權力-女性線上言談……….…………..152
第五章 數位年代女性啟蒙
第一節 以人為主的網路空間……………………………………..168
第二節 反省的年代………………………………………………..173
第三節 女性絕地大反攻-破除兩性的「性別困境」…………..176
第四節 不要問明天會如何?要問我們對明天做了什麼?……..182
□參考書目…………………………………………………………...187
中文書目:
Aluin Toffler(1986),《洞燭先機》,李綠譯。台北:書泉書版社。
Beniger James R.(1998),《控制革命》上、下冊,俞灝敏、邱辛曄譯。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Bermice Lott(1996),《女性心理學》,危芷芬、陳瑞雲譯。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Berners-Lee Tim(1999),《一千零一網:WWW發明人的思想構圖》,張介英、徐子超譯。台北:台灣商務。
Branscomb Anne Wells(1996),《出賣資訊》,陳月霞譯。台北:時報文化。
Brin David(1999),《透明社會:個人隱私和資訊自由》,蕭美惠譯。台北:先覺。
Burstein Daniel&David Kline(1998),《決戰資訊高速公路》。台北:遠流。
D.R.Shaffer(1995),《社會與人格發展》,林翠湄譯。台北:心理出版。
Gene I.Rochin(1999),《別讓電腦統治你》,張淑紋譯。台北:新新聞文化出版。
J.C.赫茲(1998),《網路漫游》,洪陵、吳佳真譯。台北:遠流出版。
Manuel Castells(1998),《網路社會之崛起》,夏鑄九等譯。台北市:唐山。
Marianne Williamson(1994),《女性自覺:一場尊嚴的心靈革命》,關懷懿譯。台北市:牛頓。
Patricia Wallace(2001),《網路心理講義》,陳美靜譯。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Sophia Phoca(1999),《後女性主義》,謝小笒譯。台北縣:立緒文化。
Susan A.Basow(1996),《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劉秀娟,林明寬譯。台北市:揚智文化。
Susan Schenkel,Ph.D(1991),《女性致勝的關鍵》,詹益森譯。台北市:方智。
Tim Jordon(2001),《網際權力-網際空間與網際網路的文化與政治》,江靜之譯。台北市:韋伯文化。
王佳煌(1999),《資訊社會學》。台北:學富出版。
布萊恩.卡衝/查理斯.尼森編(1999),《數位法律》,巫宗融譯。台北市:遠流出版。
石之瑜、權湘(1994),《女性主義的政治批判》。台北:正中。
休伯特.德雷福斯、保羅.拉比諾(1992),《超越結構主義與詮釋學》,台北市:桂冠出版。
米歇爾.傅柯(1990),《性意識史-第一卷:導讀》,尚衡譯。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
米歇爾.傅柯(2000),《性經驗史》,余碧平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1995),《心靈、自我與社會》胡榮,王小章譯。台北市:桂冠出版。
艾文.扥佛勒(1994),《未來對話錄》,蔡伸章譯。台北:時報文化。
艾絲特.葛溫尼(1999),《愛上電子情人:網路親密接觸完全公略本》,何修宜譯。台北:商業周刊。
何春蕤(1994)。《豪爽女人》。台北:皇冠叢書。
何春蕤編(1997),《呼喚台灣新女性-豪爽女人誰不爽?》。台北:元尊文化。
何春蕤編(1997),《性/性別研究的新視野-第一屆四性研討會論文集(下)》。台北:元尊文化。
何春蕤編(1997),《性/性別研究的新視野-第一屆四性研討會論文集(上)》。台北:元尊文化。
克莉絲.維登(Chris Weedon)(1994),《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白曉紅譯。台北市:桂冠。
克麗歐˙歐德薩(1998),《虛擬性愛》,張玉芬譯。台北:新新聞文化。
呂秀蓮(1990)。《兩性問題女性觀》。台北:前衛出版。
李英明(2000),《網路社會學》。台北市:楊智文化。
李銀河(1996),《中國女性的性與愛》。牛津大學出版社。
李靜宜(1994),《女性與科學》。台北市:牛頓。
貝瑞˙薛曼&菲爾˙傑金斯(1995),《模擬真實》,金祖詠譯。台北:時報文化。
依哈布.哈由(1993),《後現代的轉向:後現代理論與文化論文集》,劉象愚譯。台北市:時報文化。
周晉生(1998),《台灣電子報》。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彼得.克雷蒙第(1999),《誰在上網?網路使用者大調查》,林以舜譯。台北:麥格羅希爾。
林政宏、葉正賢(1999),《網路情色報告。網路情色報告:第一本完全探討本土網路情色現象的著作》。台北縣:探索文化。
法蘭克‧柯奇(1996),《資訊媒體狂潮》,譚天譯。台北:遠流出版。
保羅˙李文森(2000),《數位麥克魯漢》,宋偉航譯。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珍.貝克.密勒(1991),《女性心新理學》,鄭至慧等譯。台北:婦女新知。
約翰.史立.布朗&保羅.杜奎德(2001),《資訊革命了什麼?》,顧淑馨譯。台北:先覺。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即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出版。
胡泳、范海燕(1997),《黑客-電腦時代的牛仔》。中國人民大學。
胡泳、范海艷(1997)。《Internet網路為王》。台北:捷幼。
唐‧泰普史考特(1998),《N世代─主導二十一世紀數位生活的新新族群》,陳曉開、袁世珮譯。美商麥格羅希爾出版
張志偉(1999),《amazon.com-亞馬遜網路書店發跡傳奇》。台北:商業周刊。
莎拉.杜男&羅伊.波特編(1999)。《焦慮的年代》,呂捷譯。台北市。經典傳訊文化。
莊耀佳編譯(2000),《馬斯洛》,台北:桂冠圖書。
雪兒.海蒂(Shere Hite)(1994),《海蒂女性坦言報告》,林淑貞譯,台北:張老師。
雪莉.海蒂(1995),《海蒂報告:女性性事/情慾神話》。台北市:張老師。
雪莉˙特克(1998),《虛擬化身-網路時代的身分認同》譚天,吳佳真 譯。台北:遠流
雪莉‧特克(1990),《電腦革命》,施寄青譯。台北:遠流出版。
富士谷篤子編(民77)。《女性學導論》,林玉鳳譯。台北:南方。
黃瑞祺(2000),《現代與後現代》。台北市:巨流。
楊大春(1995),《傅柯》。台北市:生智。
葉啟政主編(1994)。《當代社會思想巨擘》。台北:正中出版。
翟本瑞(2000),《教育與社會:迎接資訊時代的教育社會學反省》。台北市:楊智文化。
劉澍(1996)。《永恆的性戰爭:解讀兩性意識的衝突來源》。台北:新雨。
增田米二(1994)。《資訊地球村》,游婉娟譯。台北:天下文化。
蔡智恆(1998),《第一次親密接觸》。台北:紅色。
鄭永福、呂美頤(1990),《中國婦女運動》。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謝臥龍(1996),《兩性、文化與社會》。台北市:心理出版。
韓水法(1998),《韋伯》。台北市:東大出版。
顧燕翎編(1996)。《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
期刊與論文:
《E-Soc電子期刊》,(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home.htm)。
方念萱、蘇彥豪(2000),〈網路傳播中的對話與對恃:以女性主義連線版的言說為例〉,(http://itst.ios.sinica.edu.tw/seminar1/3-3.htm )。
王燦槐、羅惠筠(1999),〈我國大學生BBS族的網路人際溝通初探〉,《應用倫理研究通訊》,5:23-28。
吳齊殷(1999),〈電腦網路的社會衝擊:以倫理問題為例〉,《應用倫理研究通訊》,5:7-11。
吳齊殷,1999,〈真實社區與虛擬社區─交融、對立或互蝕〉,《資訊科技與社會轉型研討會》。
李禮君(1998),《網路中的女性集結與動員:以女權上路新聞網與女性主義BBS站為例》,國立台灣社會大學研究所。
林明璇。〈全球資訊網上的權力場域:以女性網站之呈現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
林明璇。〈電腦態度之性別差異:以資訊化的元智校園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
戚國雄(1999),〈資訊時代的倫理議題-兼談網路倫理〉,《應用倫理研究通訊》,5:12-17。
傅仰止著,《電子郵件聯繫的抽樣方法比較:網際網路調查與個人抽樣》,第三屆。
「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學術研討會-新世紀調查研究的課題:方法、對象與倫理論文集。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工作室。
黃世昆(1996),〈網路上的身分驗證問題〉,資訊社會與科技轉型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12:20-21。
楊長苓(1997a),《虛擬空間與情慾論述的流動》,第二屆「性教育、性學、性別暨同性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正大學性/別研究室。
楊長苓(1997b),《性別化的網路空間》,TANet’97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大學主辦。
楊長苓(1998),《數位地景:反抗、認同與再建構》,第三屆「性教育、性學、性別暨同性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中正大學性/別研究室。
葉啟政,1996,〈對資訊科技社會來臨的一些思考〉,《資訊科技與社會轉型研討會》,中研院社研所
翟本瑞,(2000),〈虛擬社會學的虛擬社會基礎〉,《第二屆社會科學理論與本土化研討會》,南華大學社研所
趙煬(1999),〈網路同性戀-實踐的結構限制:倫理與權力的問題〉,《應用倫理研究通訊》,5:29-33。
盧諭緯(1999),《當我們同在一起:BBS社交性討論區之言說分析》,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
賴曉黎,2000,〈資訊得共想與交換---黑客文化的歷史、場景與社會意涵〉,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博士論文。
鍾翠玲(1999),《妳是我的姊妹:電腦中介環境下的美容言談》,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
羅燦煐(1999),〈魚與熊掌:女性主義反性暴力論述之困境與省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4:187-219。
中文網頁資料:
〈大陸網路「虛擬婚姻」風潮衝擊傳統婚姻倫理〉,(http://www.ttimes.com.tw/2000/12/25/mainland_taiwan/200012250105.html)。
〈女權上路新聞網〉,(http://www.womenet.org.tw/)。
〈台灣網路人口去年底突破六百二十六萬 ADSL用戶超越Cable Modem〉,(http://www.ctech.com.tw/newshtm/internet/900308288.htm)。
〈奇摩聊天室99,網路聊天最佳選擇〉,(http://www.kimo.com.tw/news0127/news_chat.html)。
〈矽谷女傑跟隨潮流,你就慢了一步!〉,(http://news.kimo.com.tw/2001/04/26/bweek/1570902.html)。
〈是網路衰退了嗎?〉,(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world-page/010308/010308index.htm)。
〈無聊時養男人消遣、女性網站教你出軌〉,(http://iwebs.edirect168.com/newtaiwan/000717c.htm)。
〈虛擬世界、紅粉養鬚眉〉,(http://www.cinon.com/e_commerce/news/file0030.htm)。
〈雅虎台灣與奇摩站合併說明〉,(http://tw.yahoo.com/docs/info/announcement_faq.html)。
〈資訊發展婦女邊緣化〉,(http://www.ch1nese.com/3rdpage.asp?id=49)。
〈網路的性別、性別的網路 〉,(http://ad.nccu.edu.tw/wisconsin/gender/feminet1.htm)。
〈網路是把雙刃劍?〉,(http://www.ch1nese.com/3rdpage.asp?id=1625)。
〈網際網路概述與台灣學術網路概述〉,(http://web.ntntc.edu.tw/2.htm)。
《女聲》電子報,(http://www.wov.idv.tw/newsletters/wov0003.html)。
《網際網路概述與台灣學術網路概述》,(http://web.ntntc.edu.tw/2.htm)。
HerCafe 網址(http://hercafe.yam.com/)。
iRose 網址(http://www.irose.com.tw/)。
John Simons〈網路上無權監察?〉,(http://www.ch1nese.com/3rdpage.asp?id=1350)。
Redskirt網址(http://www.redskirt.com/)。
SheSay 網址(http://www.shesay.com.tw/)。
YesGogogo網址(http://www.yesgogogo.com/)。
李孟壕,〈撬開數位落差的藩籬〉,(http://www.digitalobserver.com/41-50/45/lee.htm)。
那福中(2000),〈數位分歧:Digital divide〉,(http://www.brainnew.com.tw/Article/na2000/F_102000.asp)。
亞卓市, (http://www.educities.edu.tw/)。
亞瑪遜網路書店(http:\\www.amazon.com)。
奇摩新聞-資傳網(http://news.kimo.com.tw/2000/08/11/technology/zdnet/528588.html)。
烘焙雞(homepage),(http://r703a.chem.nthu.edu.tw/~rpgs/gzine/issue1/editor/debut.html)。
清大女性主義BBS站,(http://www.ab.net.tw/ExeCute.asp?RecId=41516)。
須文蔚,〈誰能在數位鴻溝上搭起橋樑?〉,(http://www.bookfree.com/stayingauthorv1/staying2wu_cont.asp?authtype=2&articleid=1804)。
黃厚銘,《面具與人格認同-網路的人際關係》( http://140.109.196.210/itst/paper/huang-4.htm),2001.04.12)。
黃厚銘,(2000),〈虛擬社區中的人格認同與信賴關係〉,(http://www.inprent.org.tw/inprc/pub/biweekly/160-9/m168_2.htm)。
黃厚銘(2000),〈模控空間(cyberspace)的空間特性:地方的移除(dis-place)或取代,(http://inf.cs.nthu.edu.tw/cbmradm/conference2000/conference2000/read&respond.html)。
廖文伶,〈全球數位差距〉,(http://www.stic.gov.tw/stic/policy/sr/sr8912/sr8912T3HTM)。
網路同學會, ( http://www.cityfamily.com.tw/)。
嘻皮樂園,(http://hippy.com/)。
龍族, ( http://www.dragonraja.com.tw/)。
西文資料:
〈BABES ON THE WEB:Sex, Identity and the Home Page〉,(http://www.newcastle.edu.au/department/so/babes.htm )
〈Cyberdiscourse on Thai Women〉,(http://busakorn.addr.com/cyber/cyber.-intro.htm)
〈Cyberfeminism,Zines,n’Grrls〉,(http://www.students.uiuc.edu/-b-duncan/zines.html )
〈Cyber-Feminism:Communication,Community,Culture,and Critical Cultural Discourse〉,(http://www.poetic-justice.com/essays/footwebw1.htm )
〈Gender and the Digital Divide Seminar Series #1:Equalizing Access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 Lessons and Experience from a Study of Gender Disparities〉,(http://www.worldbank.org/gender/info/digitaldivide1.htm)
〈Gender and the Digital Divide Seminar Series #3:Us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o Empower Women in the MENA Region〉,(http://www.worldbank.org/gender/info/digitaldivide4.htm)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Bringing familiar baggage to the new frontier〉,(http://www.vcn.bc.ca/sig/comm-nets/herring.txt)
〈Gend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igital Divide in Africa〉,(http://www.worldbank.org/gender/info/digitaldivide6.htm)
〈Know How Conference on the world of women’s information〉,(http://www.iiav.nl/knowhow/)
〈Sex,Lies,and Cyberspace〉,(http://www.wired.com/wired/archive/3.01/sex.lies.typing.html)
〈The CPSR Newsletter :Gender in the Internet Age〉,(http://www.cpsr.org/publications/newsletters/issues/2000/Winter2000/index.html)
〈The CPSR Newsletter :Gender in the Internet Age〉,(http://www.cpsr.org/publications/newsletters/issues/2000/Winter2000/index.html)
〈Wise-Women〉,(http://www.wise-women.org/about/join/)
〈Women in Glob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http://www.wigsat.org/)
〈Women on the Net〉,(http://www.waw.be/sid/won/won.htm)
Barbara J.Duncan,〈Cyberfeminism,Zines,n’Grrls:Identity and Technology : Cyberfeminism in online GRRL ZINES 〉,(http://www.students.uiuc.edu/~b-duncan/zines.html)
Douglas Kellner ,〈Baudrillard: A New McLuhan?〉, (http://www.uta.edu/huma/illuminations/kell26.htm)
Elizabeth Lane Lawley ,〈Computers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Gender〉, (http://www.itcs.com/elawley/gender.html)
Janis Butler Holm Book Reviewed,(http://www.otal.umd.edu/~rccs/books/cherny.html)
Kate Miller(2000),〈Digital divide now has 2 spans〉,(http://www.thestandard.com/)
Keng Chua ,〈Gender and the web〉,(http://www.scu.au/sponsored/ausweb/ausweb95/papers/so…/chua )
Lynn Cherny and Elizabeth Reba Weise(1996),Wired Women: Gender and New Realities in Cyberspace ,Seattle.
Magid Lgbaria ,”The Virtual Driving Forces in the Virtual Society” ,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 42(12), Dec99,(http://classweb.gmu.edu/nclc350/sp2001/def-virt-comm.html)
Nunes M , 〈Baudrillard in Cyberspace: Internet, Virtuality, and Postmodernity〉, (http://www.dc.peachnet.edu/~mnunes/jbnet.html)
Patricia Wallace(1999),The Psychology of the Interne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hilip Zhai ,〈Cybersex snd Himan Reproduction〉,(http://www.geocities.com/athens/3328>)
Robin B.Hamman(1996), Cyborgasms:Cybersex Amongst Multiple-Slves and Cyborgs in the Narr0w-Bandwidth Space of America Oline Chat Rooms ,(http://www.socio.demon.co.uk/Cyborgasms.html)
Rosi Braidotti ,〈Cyber-Feminism with a difference〉,(http://www.let.ruu.nl/womens_studies/rosi/cyberfem.htm)
Sherry Turkle ,〈What Are We Thinking About : When We Are Thinking About Computers?〉,(http://web.mit.edu/sturkle/www/routledge_reader.html)
Steven G.Jones(ed) (1999) , Doing Internet research: Critical issues and methods for examining the Net ,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