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18:4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嘉萍
研究生(外文):Chen Chia-Pin
論文名稱:華山藝文特區營運管理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Case Study o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Whashang Arts DistrictWhashang Art District
指導教授:陳國寧陳國寧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藝術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
中文關鍵詞:閒置空間再利用華山藝文特區非制式藝文展演空間
外文關鍵詞:Lost Space of reusingWhashang Arts DistrictUn-Systems of Cultural Facilities∕Spa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8
  • 點閱點閱:403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5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0
本研究探討國內閒置空間再利用為藝文空間的發展歷程與意義,主要以都市內的華山藝文特區為案例研究,試圖結合都市空間文化理論與新博物館學兩個方向的論述,分析其社會意義與文化定位,並撿討此案例的營運管理現況等問題。閒置空間再利用是為了活化與延續空間的生命、記憶,所以藉由新博物館學與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依此提出幾點建議,希望閒置空間再利用後能成為屬於地方性的文化空間,達到閒置空間再生的目的。茲此,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內容主要討論了研究動機與背景、研究內容與目的、研究範圍、名詞界定、文獻探討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回顧國內閒置空間再利用為藝文空間的發展歷程。討論了閒置空間閒置空間與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意涵與特質、促成為文化政策的因素,與現有閒置空間作為公辦民營的營運現況與管理方式。其中,挑選國外案例相近於目前多數閒置空間再利用的特質來進行討論,以作為閒置空間規劃營運時的參考。
第三章與第四章:華山藝文特區之個案研究。首先探究華山地區空間的「文化」、「經濟」與「政治」三個層面的結構與其意涵,以此分析華山地區與華山藝文特區的空間定位與文化特質,進而分析華山藝文特區成立經過與其營運現況,並依其發展困境提出各種因應策略的建議。
第五章:提出華山藝文特區未來規劃的建議。首要討論確立空間定位的重要性,其次建議規劃方向的幾個方案。完善的組織管理,是累積組織價值的方法之一;認同地方性的文化,亦是抵抗都市內強大的現代性與資本主義之力量衝擊。成為市民生活中的「公共空間」,讓人們在參與藝文活動的過程中,辨明自己與所在區域的空間關係、與自身位置的文化機制。
第六章:結論。對閒置空間再利用的主管機關與代管單位提出幾點建議。並認為必須在人們認同與積極的參與下,藝文空間才能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藝術與生活才能夠真正的結合。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第三節 名詞界定
第四節 文獻回顧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第二章、國內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歷程與意涵分析
第一節 「閒置空間」的意涵與特質
第二節 「再利用」之定義與其相關分析
第三節 促成為文化政策的幾個導因
第四節 國內外案例的營運管理方式
第三章、華山地區空間歷程與結構分析
第一節 文化空間的應用
第二節 商業空間的應用
第三節 行政機構與公有空間的應用
第四章、「華山藝文特區」營運管理之現況分析
第一節 成立過程與其意義
第二節 組織與行政管理
第三節 空間整建與活動計畫
第四節 綜合性調查與評估
第五章 華山藝文特區之規劃
第一節 空間定位
第二節 組織管理
第三節 空間保存、整修與運用
第四節 行銷與推廣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閒置空間再利用為藝文展演空間之發展年表
附錄(二) 華山藝文特區觀眾問卷調查表
附錄(三) 問卷統計結果
(一)中文專書: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編,《台北市發展史(一)》,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出版,1981年。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編,《台北市發展史(二)》,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出版,1983年。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編,《日據前期台灣北部施政紀實 經濟篇、軍事篇》,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出版,1986年。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編,《日據前期台灣北部施政紀實 經濟篇、大記事》,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出版,1986年。
豪澤爾,居延安譯《藝術社會學》,台北:雅典出版,1988年。
丹尼爾.貝爾,趙一凡等譯,《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台北:桂冠出版,1989年。
亞當.庫珀等編,《社會科學百科全書》,上海澤文出版社,1989年。
謝慶達譯,Roger Trancik,《找尋失落的空間》,台北:創興出版,1989年。
羅文揮《精確新聞報導》,台北:正中書局,1991年。
王岳川,《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台北:淑馨出版,1992年。
依塔羅.卡爾維諾,王志弘譯,《看不見的城市》,台北,時報出版,1993年。
葉簫科《芝加哥學派》台北:遠流出版社,1993年。
台灣研究基金會編輯《百年來的台灣》,台北:前衛出版社,1993年。
朱元鴻等譯,《後現代理論─批判的質疑》,台北:巨流出版,1994年。
哈柏瑪斯,劉北成譯《合法化危機》台北:桂冠出版,1994年。
廖炳惠《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台北:麥田出版,1994年。
羅美蘭,《美術館觀眾特性與美術鑑賞能力關係之研究》,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5
陳東升《金權城市》,台北:巨流出版,1995年。
王志弘編譯,《人文地理學辭典選擇》,台北:唐山出版,1995年。
夏鑄九「建築論述中空間概念之變遷:一個空間實踐的理論建構」《理論建築》,台北,
台灣社會研究叢刊,1995年。
夏鑄九「一個城市實踐的假說」《空間、歷史與社會論文選》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1995年。
葉光毅著《空間、政治經濟學》台北:人間出版,1995年。
施植明譯,Norberg—Schulz《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台北:田園城市出版社,1995。陳朝興譯,Gehl, Jan著,《戶外空間的場所行為─公共空間使用之研究》,台北:田園城市文化出版,1996年。
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出版,1996年。
劉小楓《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現代性與現代中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1996年。
張心龍譯,Diana Crane《前衛藝術的轉型》台北:遠流出版,1996年。
哈羅德.史內卡夫,劉麗卿等譯《都市文化空間之整體營造─復合使用計畫中的文化設施》,台北:創興出版設社,1996年。
理查.科林斯等著,《舊城再生─美國都市成長政策與史蹟保存》,台北:創興出版社,1997年。
詹明信,《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北京:牛津大學出版,1997年。
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編,《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志》,台北: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出版,1997年。
蔡勇美、張英華編《台灣的都市社會》,台北,巨流圖書出版,1997年。
王志弘,《流動─解構東亞現代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年。
布爾迪厄,包亞明譯,《布爾迪厄訪談錄─文化資本與社會鑠金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尚.布希亞,林志明譯,《物體系》,台北:時報出版,1997年。
徐純譯《博物館實務基礎入門》南投:財團法人台灣省文化基金會,1997年。
陳國寧,《台灣地區中小型博物館經營管理之研究》,台北,文建會,1997年。
詹明信,《後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台北:時報出版,1998年。
卡諾.鄧肯,王雅各譯,《文明化的儀式:公共美術館之內》,台北:遠流出版,1998年。
田中一二,李朝熙譯,《台北市史─昭和六年》,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出版,1998年。張炎獻編,《台北廳誌》,台北縣: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8年。
孫秀蕙《公共關係》台北,正中書局出版,1998年。
陳學明等編,《列斐伏爾 赫勒論日常生活》,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台北市民政局編,《台北市區界說》,台北:台北市民政局出版,1999年。
王志弘,《流動、空間與社會》,台北:田園城市文化出版,1998年。
陳志梧譯,Michel Foucault「不同空間的正文與上下文」,《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
本》,台北:明文書局,1999年。
高樹仁譯,Castells, Manuel,「都市中心性」《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
明文書局, 1999年。
陳志梧譯, Castells, Manuel,「一個跨文化的都市變遷社會理論」《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 1999年。
張京媛主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9年。
Floyd J. Fowler Jr.著,《調查研究方法》台北:弘智文化出版,1999年。
高宣揚,《後現代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1999年。
司徒達賢《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出版社,1999年。
李永萍主編「華山文化論壇」中華民國文化改造協會 1999年。
韋伯,黃振華等譯《社會科學方法論》,台北:時報出版,2000年。
朱柔若譯,Thomas Herzog,《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台北:楊智出版,2000年。
夏鑄九、王志弘等譯,Castells, Manuel《網路社會的崛起》台北,唐山出版,2000年。夏鑄九「殖民的現代性營造」《被殖民都市與建築國際學研討會》,台北:中研院台史所籌備處,2000年。
漢寶德《博物館管理》台北:田園城市文化出版,2000年。
桂雅文譯,Dr.Craing Dreeszen&Pam Korza Ed,《社區藝術管理─社區藝術管理人手冊》台北:五觀出版社,2000年。
張譽騰《博物館這一行》台北:五觀出版社,2000年。
黃光男《博物館新視野》台北:正中書局出版,2000年。
邱皓政《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1年。
張譽騰等譯,James P. Gelatt,《世紀的曙光─非營利事業管理》,台北:五觀藝術管理出版,2001年。
華山藝文特區第一期藝術種子營活動手冊 2000年9月
華山藝文特區1999年營運管理計畫書
華山藝文特區2000年營運管理計畫書
華山藝文特區2001年營運管理計畫書
「驅動城市2000─創意空間連線」企劃書 2000年9月。
(二)學術論文
林政宏《公地再利用與都市轉化─台北市個案》台大城鄉所碩論,1997年。
慕思勉《台灣的異質地方─90年代地方或社區博物館的觀察》台大城鄉所碩論,1999年。
古宜靈《都市藝文活動參與選擇行為之研究》台北大學都市設計所博論,2000年。
(三)期刊論文
唐思丘,「昔時台灣之專買事業」,《台北文物》,第六卷第4期,1958.06 。
葉倩瑋,「清代台灣都市化─以台北市為例」,《台北文獻》,第95期,1981.03
嚴勝雄,「都市發展與計畫」,《台北市發展史(三)》,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出版,1983。「城中區歷年人口統計表」,《台北文獻》,第98期,1991.12 。
「舊城中區耆老座談會記錄」,《台北文獻》,第98期,1991.12 。
越澤明,卞鳳奎譯,「台北的都市計畫─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年日據時期台灣的都市計畫」,《台北文獻》,第105期,1993.09 。
連德誠「替代空間、替代什麼」《炎黃藝術》,44期,1993.04。
許功明「文化、觀光與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第八卷第2期,1994.04。
李惠文譯,Anthony Alan Shelton,「猴子的巢穴─後現代主義者的博物館理念」,《博物館學季刊》第八卷第二期,1994.04。
《表演藝術》,台北,第23期,1995.06 。
張譽騰「生態博物館的規劃理念與個案之解析」《博物館學季刊》,第十卷第1期,1996.01。
「後現代社會的博物館思惟專輯」《博物館學季刊》,第十卷第2期,1996.02。
蔡采秀,「從日治到戰後的台北(1895﹣1985)─一個都市性質轉變的歷史過程分析」,《台
灣史研究》,第三卷第2期, 1996.12。
蔡慧玉,「日治台灣街庄行政(1920﹣1945)的編制與運作─街庄行政名詞之探討」,《台
灣史研究》,第三卷第2期,1996.12 。
黃毅志,「台灣地區新職業分類的建構與評估」,《中研院調查研究》,第五期,1998。
夏鑄九,「台灣古蹟保存:一個批判性的回顧」,《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
第九期,1998.12。
江世芳「讓台北閒置空間『甦活』起來!」《表演藝術》,台北,第63期,1998.03。
俞國華「小劇場結盟搶攻灘頭堡」《表演藝術》,台北,第63期, 1998.03。
文建會,《閒置空間新造化─藝術99專輯》, 第3輯,2000.04。
文建會,《藝術煉金.工作室─藝術99專輯》,第4輯,2000.08。
《經營文化資產、活化歷史建─築文化視窗》,第24期, 2000.09。
高子矜等,「活絡新生代藝術的發展」《藝術觀點》,第8期,2000.10。
文建會,《空間重塑‧新契機─藝術99專輯》,第5輯,2000.12。
連俐俐,「深入美術館的風暴眼」《典藏 今美術》,第102期,2001.03。
《閒置空間再生─文化視窗》,第28期,2001.04。
黃海鳴「『閒置空間』、『藝術跨領域』與『另類城市聚落』─談台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的另一種可能的發展」《空間重塑簡訊》第二輯, 2001.10。
傅朝卿「台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理論建構」《2001閒置空間在再利用國際研討會會議手冊》,文建會,2001年10月。
(四)政府委託調查規劃報告書
台灣省文化處,《迎向二十一世紀的社區歷史博物館之規劃與經營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1998年。
林克華等計畫主持,《台北市藝術文化空間資源普查研究案 第一階段:表演藝術空間普查》,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教育局委託,1999年6月。
竹圍工作室計畫執行,《藝術創作與交流的磁場─全秋藝術村實例》,文建會委託,1999年7月。
黃光男、陳國寧主持,《台北市藝術文化空間資源調查研究案─博物館與美術館資源之研究》,北市教育局委託,1999年12月。
台灣藝術發展協會《2000文化與公共政策研習營》,2000年。
文建會《留下我們的記憶空間─歷史建築保存與再生研討會》台南:2000年。
黃海鳴主持,《台北市視覺空間調查期末報告》,北市文化局委託,2000年12月。
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王惠君計畫主持,《各縣市可成為藝文資源之公有閒置空間、土地初步調查與評估報告間》,文建會委託,2000年9月。
黃金鳳、簫麗虹計畫主持,《2001年文化空間再造國際研討會紀實》,台北:台灣藝術發
展協會2001年6月。
文建會《藝術進駐.經營與管理─建構藝文發展契機與閒置空間之關係研討座談會實錄》
2001年。
文建會《2001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會議手冊》,台南,2001年。
《台北市都市計畫書─變更台北市中山北路、忠孝東路,新生南路、長安東路所圍地區(華山地區都市計畫案)》台北市政府都發局,2001年3月。
(五)外文資料
Vergo ,Peter《The new museology》London :REAKTION BOOKS,1989。
Sherman Daniel J. and Irit Rogoff《Museum Culture: Histories, Discourses, Spectacles》USA: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4 。
Sharon Macdonald and Gordon 《Th Fyfe eorizing Museums》USA: Blackwell Publishers ∕The Socioiogical Review,1996。
(六)網站資料
單位與網址
香港藝穗會(Fringe Club Hong Kong):http://www.hkfringe.com.hk/
史蓋貝克商場(Les Halles de Schaerbeek):
http://www.idearts.com/agenda/theatres/halles.htm
烏發文化工廠(UFA Fabrik International Culture Centre):www.ufafabrik.de
P.S.122(Performance Space 122):
http://www.nyc-arts.org/nyc-arts/name/name_by_borough/manhattan/lower_b/ps122.html
台科大網站:http://www.ntut.edu.tw/prospectus/c106his.htm。
忠孝國小網站:
http://www.ches.tp.edu.tw/學校特色.html;http://www.ntut.edu.tw/prospectus/c104pre.htm(校長的話)。
文化大學教育推廣中心網站:
http://www.sce.pccu.edu.tw/grovorg/center/body.htm;http://www.sce.pccu.edu.tw/grovorg/center/center2.htm。
(七)網路資料
善導寺相關資料:http://home.kimo.com.tw/tatinic/temple/temple6.html#善導寺;
http://taiwan.wcn.com.tw/b5/taipei/tapecity/temp/ghada.shtml。
光華商場相關資料:http://www.arclink.com.tw/map.html 光華商場之網路傳奇;
http://home.kimo.com.tw/1024x768/index.htm 光華商場環境設計 Guang-Hua Street Mal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