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72.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2 23:1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良沛
論文名稱:台灣寺廟彩畫的維護及其文化向度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Ts'ai-huah wall paintings in Taiwan temples:it's conservation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指導教授:陳國寧陳國寧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藝術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8
中文關鍵詞:台灣寺廟彩畫彩繪彩畫的維護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87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2
台灣寺廟彩畫的維護及其文化向度之研究
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陳國寧
研 究 生:陳良沛
2002年6月
【 摘 要 】
依據文資法施行細則第46條規定,古蹟修復的最高原則是:「保存原有色彩、形貌及文化風貌」。
寺廟彩畫乃附著於建築構件表層,基於維持保護木質構件的功能,漆料依其耐久年限,做週期性的新陳代謝是被允許的,也是必要的。對於彩畫的維護,近年來有「保存原狀」、「整舊如舊」和「除舊佈新」等三種保存概念的角力,其中「除舊佈新」是最常被使用的方法。
傳統文化維護保存的最有效方法,是繼續讓它發生。也就是說,其製作的方法與技術值得保存,因此,彩畫材料的變化自有其必然性,傳統技藝施作法式的工法與工序才值得保存。
再就彩畫和木質構件密不可分的關係來看,其用色和圖像隱藏於構架組織空間的原則與特色,彰顯了寺廟情境系統裡的深層意涵,是維護保存工作在文化向度思維上的重要考量。
依此,本論文著力於寺廟彩畫在維護上的人文精神與在寺廟情境系統中的文化向度之思考。透過對彩畫維護之文化向度思維,藉由裝飾的型態貫穿時空,允許因人、因地、因時的變化與發展,形成地方、時代與個人的特色。研究發現,多元並存的現象在寺廟情境系統裡,隱藏著不變的四點原則:即是傳統工法、工序、用色和圖像。易言之,彩畫在維護上的文化向度思維,分別存在於現實的狀態與歷史傳統之間,兼具「顯性與隱性」、「外在與內在」和「變與不變」的對立關係。所以,維護保存「物質性」的實體時,其背後強大的文化意涵是刻不容緩的研究課題。於「彩繪施作法式的調查分析之理論與實際」和「彩畫在構架空間的裝飾意涵」兩章的探討,則歸納出兩個層面作分析:
一、 就現實層面來看,由近年彩畫的維護成果與困境,反映的文化現象作分析。
二、 就歷史文化層面來看,寺廟彩畫裝飾在文化向度上,彰顯的原則與特色。
台灣寺廟彩畫的維護及其文化向度之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背景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第四節 文獻回顧與分析
第五節 名詞釋義
第二章 彩繪施作法式調查分析的理論與實際
第一節 彩繪施作技法探究
第二節 彩畫技法的類型與應用特色
第三章 彩畫在構架空間的裝飾意涵
第一節 構件在構架空間的彩畫裝飾
第二節 彩畫在構架空間的情境經營
第三節 彩畫的裝飾意涵
第四章 近年來寺廟彩畫維護面對的問題
第一節 彩畫維護與贊助環境
第二節 技藝傳承的斷層危機
第三節 彩畫維護人員的職業倫理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與書目
參考文獻與書目:
1. 于非闇著,1987,《中國畫顏色的研究》,台北華正書局。
2. 王定理著,1993,《中國畫顏色的運用與製作》,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3. 王鎮華著,1989,《中國建築備忘錄》,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4. 王漢民著,2000,《八仙與中國文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 田自秉著,《中國工藝美術史》,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6. 李誡著,《營造法式》,引自《欽定四庫全書,史部十三,政書類六,考工之屬,總673》,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7. 李允鉌著,1982,《華夏意匠》,台北龍田出版社。
8. 李乾朗著,2001,《台灣建築史》,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9. 李乾朗著,1989,《傳統建築入門》,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10. 李乾朗著,1986,《台灣的寺廟》,台中市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11. 李乾朗著,1991,《台灣地區傳統建築術語集錄》,李乾朗骨建築研究室。
12. 李乾朗著,1999,《台北市孔廟》,台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
13. 李乾朗主持,1993,《台灣傳統建築彩繪之調查研究──以台南民間彩繪畫師陳玉峰及其傳人之彩繪作品為對象》,行政院文建會。
14. 李乾朗著,1996,《北港朝天宮建築與裝飾藝術》,雲林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
15. 李乾朗等著,1998,《新竹市都城隍廟建築藝術與歷史》,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16. 李乾朗著,2001,《台灣骨建築彩繪-莊武男畫師作品研究-》,燕樓古建築出版社。
17. 李乾朗著,2002,《台灣廟宇裝飾》,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18. 李亦園著,1992,《文化的圖像》(上、下),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 李亦園著,1999,《文化與修養》,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20. 李澤厚著,1986,《美的歷程》,台北元山書局。
21. 李雄飛著,1991,《城市規畫與古建築保護》,台北斯坦出版有限公司。
22. 李廣元著,1994,《東方色彩研究》,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23. 李廣元著,2000,《色彩藝術學》,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24. 李欽賢著,1996,《台灣美術閱覽》,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5. 李奕興著,1995,《台灣傳統彩繪》,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26. 李奕興著,1995,《彰化節孝祠彩繪分析》,彰化縣文化中心。
27. 李奕興著,1998,《鹿港天后宮彩繪》,彰化凌漢出版社。
28. 李奕興著,1998,《台灣民俗彩繪》,台北市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9. 李淑惠著,1998,《台灣傳統建築彩繪之美麗與哀愁》,台南藝術學院博研所碩論。
30. 何培夫著,1987,《台南市寺廟門神彩繪圖集》,台南市政府。
31. 何培夫著,1995,《台南市寺廟文物選萃初輯》,台南市政府。
32. 何培夫著,1996,《台南市寺廟文物選萃第二輯》,台南市政府。
33. 杜仙洲著,1984,《中國古建築修繕技術》,台北明文書局。
34. 宋光宇著,1995,《宗教與社會》,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5. 呂理正著,2000,《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台北稻香出版社。
36. 阮昌銳著,1990,《中國民間宗教之研究》,台灣省立博物館。
37. 周寶中著,2000,《文物保護科技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38. 林瑞雄主持,1992,《中國傳統建築施工工具及施作方法之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39. 林會承著,1995,《台灣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40. 林會承著,1991,《清末鹿港街鎮結構》,台北境與象出版社。
41. 林衡道著,1999,《台灣史蹟源流》,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42. 林天鐸著,1988,《台灣傳統廟宇裝飾之研究》,中壢中原大學碩士論文。
43. 席德進著,1974,《台灣民間藝術》,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44. 吳友如繪,1998,《吳友如畫寶》,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45. 吳鎮聲著,1979,《中國建築裝飾藝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46. 范勝雄著,1998,《府城叢談(2)》,台南市日月出版社。
47. 郁永河著,1999,《裨海紀遊》,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48. 南懷瑾著,2001,《易經雜說》,台北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9. 邵宏著,2001,《藝術史的意義》,湖南美術出版社。
50. 孫全文主持,1989,《建築與記號》,台北市明文書局。
51. 孫全文主持,1995,《中國建築空間與形式之符號意義》,台北市明文書局。
52. 馬瑞田著,1996,《中國古建彩畫》,北京文物出版社。
53. 馬書田著,1993,《華夏諸神──俗神卷》,台北市雲龍出版社。
54. 徐明福/蕭瓊瑞合著,2001,《雲山麗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55. 唐曉蘭著,1992,《台灣寺廟繪畫研究》,文大藝研所碩論。
56. 徐七冠著,1997,《潘麗水門神畫作之研究》,成大建研所碩論。
57. 陳景容著,1999,《壁畫藝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58. 陳美玲著,1999,《鹿港郭春江民宅彩繪研究》,中原室內設計研究所碩論。
59. 梁思成著,1985,《新訂清式營造則例及算例》,台北明文書局。
60. 梁思成著,1984,《營造法式註釋》,台北明文書局。
61. 梁思成著,1998,《中國建築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62. 楚啟恩著,2000,《中國壁畫史》,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63. 鄭振鐸著,1999,《中國俗文學史》(上、下),台灣商務印書館。
64. 張紫晨著,1995,《中國民俗與民俗學》,台北市南天書局。
65. 董芳苑著,1996,《台灣民間門楣八卦牌守護功能之研究》,台北縣稻鄉出版社。
66. 董芳苑著,1997,《探討台灣民間信仰》,台北常民文化事業股分有限公司。
67. 彭明輝著,1995,《舉頭三尺有神明》,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
68. 莊伯和著,2002,《台灣民間吉祥圖案》,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69. 莊伯和著,1999,《審美的趣味》,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70. 莊伯和著,1999,《永遠的童顏》,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71. 莊伯和著,1995,《民俗美術探訪錄》,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72. 曹意強著,2001,《藝術與歷史》,浙江中國美術學院。
73. 楊學芹/安琪著,1990,《民間美術概論》,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74. 傅抱石著,1933,《中國繪畫理論》,未詳。
75. 曾勤良著,1996,《三峽祖師廟雕繪故事探源》,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76. 劉致平著,2000,《中國建築類型及結構》,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77. 漢寶德著,1999,《古蹟的維護》,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78. 漢寶德著,1997,《認識中國建築》,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79. 蔡相煇著,1998,《台灣的祠祀與宗教》,台北市台原出版社。
80. 劉文三著,1976,《台灣宗教藝術》,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81. 劉還月著,2000,《台灣民間信仰》,行政院新聞局。
82. 樓慶西著,1998,《中國傳統建築裝飾》,台北南天書局。
83. 樓慶西著,1999,《中國建築型態與文化》,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84. 錢穆著,1985,《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85. 蘇秉琦著,1997,《中國文明起源新探》,香港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
86. 蘇玲香著,1986,《台灣傳統建築彩畫色彩之初步研究》,成大建研所碩論。
87. 薛雅惠著,1999,《台灣傳統彩繪裝飾意涵之研究-以台南地區畫師為例》,雲林科技大學視傳所碩論。
88. 蕭瓊瑞著,1996,《府城民間傳統畫師專輯》,台南市政府。
89. 《文化法規》,2001,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90. 《文化白皮書》,1998,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91. 《天妃顯聖錄》,1996,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92. 《以手築夢──台灣交趾陶藝術》,2000,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93. 史宗主編,1995,《20世紀西方宗教人類學文選》(上、下),上海三聯書店。
94. 台大土木工程研究所都市計畫室製作,1985,《澎湖天后宮之彩繪》,行政院文建會。
95. 《台南歷史散步》,1997,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96. 《呂洞賓的故鄉──永樂宮壁畫》,1982,台北地球出版社有限公司。
97. 李亦園編,1987,《1985年台灣文化批判──劇變與調適》,高雄市敦李出版社。
98. 周進編譯,1989,《吉祥圖案解題》,台灣中華書局。
99. 莊錫昌/孫志民編著,1998,《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架構》,台北市淑馨出版社。
100. 國家文物局法制處,1993,《國際保護文化遺產法律文件選編》,紫禁城出版社。
101. 陳國寧主編《博物館的營運與管理──線市立文化中心博物館工作參考手冊》,1992,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102. 張馭寰主編,1993,《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史》(二),北京科學出版社,台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
103. 程萬里主編,1991,《中國建築形制與裝飾》,台北南天書局。
104. 趙立德編,1999,《清代古建築油漆作工藝》,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05. 廖武治編著,2000《大龍峒保安宮》,財團法人台北保安宮。
106. 劉敦楨編,1982,《中國古代建築史》,台北明文書局。
107. 梁從誡編,2000,《林徽音建築文集》,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108. 《蔡草如80回顧選集》,1998,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109. ﹝美﹞尤金.N.科恩/愛德華.埃姆斯著,李富強編譯,1987,《文化人類學基礎》,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110. 伊東忠太著,陳清泉譯,1994,《中國建築史》,台北商務印書館。
111. 伊凡-埔里查著,陳奇祿.王崧興等合譯,1997,《社會人類學》,台北市唐山出版社。
112. Alexander Theroux著,1997,冷步梅譯,《三原色:藍黃紅》,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13. Danny L.Jorgensen著,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參與觀察法》,台北市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14. Erwin Panofsky著,李元春譯,1996,《造型藝術的意義》,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115. Giulio Carlo Argan‧Maurizio Fagiolo著,曾堉‧葉劉天增譯,1992,《藝術史學的基礎》,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16. Graeme Turner著,唐維敏譯,1998,《英國文化研究導論》,台北市亞太圖書出版社。
117. 杉浦康平著,李建華/楊晶合譯,2000,《造型的誕生》,台北市雄獅圖書有限股份公司。
118. 查爾斯.史諾著,林志成/劉藍玉譯,2000,《兩種文化》,台北城邦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19. 施植明譯,1996,《雅典憲章》,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20. 柯尼格博士著,朱岑樓譯,1986年,《社會學》,台北市協志工業叢書。
121. ﹝法﹞李維史陀著,楊德睿譯,2001,《神話與意義》,台北市麥田出版社。
122. ﹝法﹞李維史陀著,李幼蒸譯,1998,《野性的思維》,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23.
124. ﹝英﹞E.H.貢布里希著,范景中/楊思梁/徐一維譯,2000,《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25. ﹝英﹞E.H.貢布里希著,范景中/曹意強/周書田 譯,《理想與偶像 ──價值在歷史和藝術中的地位》,1996,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26. ﹝英﹞E.H.貢布里希著,雨云譯,2000,《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出版社。
127. ﹝德﹞格羅塞著,1996,《藝術的起源》,北京商務印書館。
128. 馬凌諾斯基著,朱岑樓譯,1996,《巫術、科學與宗教》,台北市協志工業叢書。
129. 埃德蒙.利奇著,郭凡‧鄒和譯,2000,《文化與交流》,上海人民出版社。
130. ﹝英﹞約翰‧斯特羅克編,渠東/李康/李猛譯,1998,《結構主義以來》,遼寧教育出版社。
131. ﹝俄﹞康丁斯基著,吳瑪琍譯,1985,《藝術的精神性》,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132. 基辛著,陳其南/張恭啟/于嘉雲合譯,1999,《文化人類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33. 涂爾幹著,黃丘隆譯,1990,《社會學研究方法論》,台北市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34. 喬納森.卡勒著,張景智譯,1996,《索緒爾》,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35. ﹝英﹞特倫斯.霍克斯著,瞿鐵鵬譯,1997,《結構主義與符號學》,上海譯文出版社。
136. ﹝德﹞黑格爾著,朱光潛譯,1997,《美學》第三卷上冊,北京商務印書館。
137. 渡邊欣雄著,周星譯,《漢族的民俗宗教》,天津人民出版社。
138. ﹝法﹞奧古斯特.羅丹著,楊汝生/高髮明譯,2001,《法蘭西教堂》,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139. ﹝瑞士﹞費爾迪南.德.索緒爾著,高名凱譯,1999年,《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
140. ﹝法﹞愛彌爾‧涂爾幹/馬塞爾‧莫斯著,汲喆譯,2000,《原始分類》,上海人民出版社。
141. ﹝法﹞羅蘭‧巴特著,李幼蒸譯,1997,《寫作的零度》,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
142. ﹝法﹞羅蘭‧巴特著,許薔薔/許綺玲譯,1998,《神話學》,台北市桂冠圖書出版。
143. 諾伯舒茲著,施植明譯,1997,《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44.
145. 石萬壽著,1980,〈台灣傳統寺廟建築的規制〉,p.26-41,《建築師》,第六卷第10期(總期數:69期)。
146. 李重耀著,1991,〈台灣寺廟建築概況(上)〉,p.44-47,《建築師》,第17卷第2期(總期數:194期)。
147. 李重耀著,1991,〈台灣寺廟建築概況(下)〉,p.120-124,《建築師》,第17卷第3期(總期數:195期)。
148. 文建會,1988,《古蹟修護技術研討會專輯》,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149. 文建會,1992,《第四次古蹟修護技術研討會專輯》,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150. 文建會,1996,《第六次古蹟修護技術研討會專輯》,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151. 文建會,1998,《第七次古蹟修護技術研討會專輯》,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152. 王鎮華著,1992,〈兩岸古蹟維修的主要問題〉,p.142-159,《第四次古蹟修護技術研討會專輯》,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153. 〈行天宮〉,財團法人台北市行天宮。
154. 〈台灣府城隍廟〉,台灣府城隍廟管理委員會。
155. 李乾朗著,1988,〈台灣古蹟修護技術的案討〉,p.50-61,《古蹟修護技術研討會專輯》,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156. 李乾朗著,1992,〈台灣古建築樑架彩畫運用包巾圖案之繪法〉,p.188-203,《第四次古蹟修護技術研討會專輯》,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157. 李漢卿著,1999,〈民間彩繪演變芻論〉,《兩岸民俗文化學術討論會》。
158. 〈祀典武廟〉,台灣祀典武廟管理委員會。
159. 〈明寧靖王府-祀典台南大天后宮〉,台南大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160. 徐裕建著,〈台灣傳統建築營建體制及社會角色變遷之研究〉,p.80-88,《海峽兩岸傳統建築技術觀摩研討會實錄》,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交流促進會主辦。
161. 徐明福著,1995,〈台灣古蹟修護匠師制度建立及運作知探討〉,p.140-157《第七次古蹟修護技術研討會專輯》,文建會。
162. 康敏平著,1988,〈民俗畫-潘麗水〉,《第六年度中國民間傳統技藝與藝能調查研究》。
163. 揚仁江著,1988,〈從古蹟維護與保存觀點看「古蹟攝影」的重要性〉,p.62-65,《古蹟修護技術研討會專輯》,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164. 葉乃齊著,1988,〈古蹟保存工作中的測繪圖〉,p.75-91,《古蹟修護技術研討會專輯》,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165. 閻亞寧著,1992,〈台灣地區傳統建築匠師技藝保存途徑〉,p.32-43,《第四次古蹟修護技術研討會專輯》,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166. 閻亞寧著,1988,〈古蹟修護過程中構材管理系統資料之處理方式〉,p.92-109,《古蹟修護技術研討會專輯》,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167. 《鹿港龍山寺彩繪修護計劃研討會成果紀實》,1999,彰縣花壇鄉財團法人施金山文教基金會。
168. 《壁畫修復入門研習》,2001,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169. 〈鹿港龍山寺彩繪 修不修 文化界大論戰〉,《台灣日報》1998年11月6日19版。
170. Michael Petzet,《古蹟維護的原則》,file://A:\古蹟維護的原則.htm。
171. Anne-Carola Kraube著《西洋繪畫史──自文藝復興迄今》,2000,Konemann出版公司。
172. 《MICHELANGIOLO──TUTTA LA SCULTURA》,1989,NARDINI EDITORE。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