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考 書 目
一、學術專著
1.Argan, Giulio Carlo‧Fagiolo, Maurizio:曾堉‧葉劉天增 譯:《藝術史學的基礎》,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
2.Barthes,Rolaand Mythologies, 1957,許薔薔 許綺玲譯:《神話學》,台北市:桂冠圖書有限公司,19977。
3.De Saussure, Ferdinand,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1966 弘文館譯:《普通語言學教程》,台北市:弘文館出版1985。
4.E‧Γ‧雅科伏列夫,任光宣 李冬 譯:《藝術與世界宗教》,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
5.Hauser, Arnold Storia Sociale dell, arte,1951,陳超南 劉天華譯:《藝術史的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7。
6.Hauser, Arnold, The Sociology of Art,1974,居延安譯:《藝術社會學》,1986。
7.Keesing, R. Notes on Cultural Anthropology,張恭啟、于嘉雲合譯:《文化人類學》,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1992。
8.Langer, Susanne. K, Feeling and Formr,1953,劉大基 傅志強 周發祥譯:《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千華圖書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
9.Layton,Robert The Anthropology of Art, 1981,靳大成 袁陽 韋蘭春 周慶明知寒譯:《藝術人類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2。
10.Levi, Albert William and A. Smith, Ralph, Art Education:A Critical Necessity, 1991,王柯平譯:《藝術教育:批評的必要性》,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11.Morria, Brain,The Religious Cultures Series周國黎譯:《宗教人類學》,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2。
12.Panofsky, Erwin, Mmeaning in the Visual Arts,1955,李元春譯:《造型藝術的意義》,台北市:遠流出版社,1997。
13.Streng,Frederick J. Underst Anding Religious Sliffe-ThhirdEdition,1985,今澤,何其敏 譯:《人與神─宗教生活的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4.Tatarkiewicz, Wtadystaw著,劉文潭譯,《西洋六大美學理念史》,台北市: 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
15.神林恆道、潮江宏三、島本浣主編 潘繙譯,《藝術學手冊》,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6。
16.(明)吳承恩撰,《西遊記》,台北:文化圖書公司,1976。
17.《白塘李氏宗譜》忠部。
18.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原文及全文檢索版》(2002/03/05)。
19.王宇清著《中國服裝史綱》,台北市:中華大典編印會、王宇清合作出版,1967。
20.王宇清戡訂,世界地理雜誌叢書部編輯者著:《中華服飾圖錄》,世界地理出版社,2000。
21.王宜娥著《道教與藝術》,台北市:文津出版社出版,1997。
22.王秋桂‧李豐楙主編著《中國民間信仰資料彙編─新編連相搜神廣記》,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89。
23.王智敏著《龍袍》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4。
24.石萬壽著《台灣的媽祖信仰》,台北市:台原出版社、台原藝術文化基金會,2000。
25.何培夫著《台南市寺廟文物選萃第二輯》,台南市:台南市政府,1996。
26.何培夫著《台南市寺廟文物選萃第三輯》,台南市:台南市政府,1998。
27.何培夫著《台南市寺廟門神彩繪圖集》,台南市:台南市政府,1991。
28.呂宗力‧欒保群著《中國民間諸神》,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9.呂理政著《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台北市:稻香出版社,1992。
30.宋光宇著《人類學導論》,四版,台北市:桂冠圖書有限公司,1984。
31.宋龍飛著《民俗藝術探源》(下冊),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2。
32.宋龍飛著《民俗藝術探源》(上冊),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2。
33.李幼蒸著《理論符號學導論》(卷一)〈人文符號學〉,台北市:唐山出版社,1997。
34.李幼蒸著《理論符號學導論》(卷二)〈語義符號學〉,台北市:唐山出版社,1997。
35.李幼蒸著《理論符號學導論》(卷三)〈哲學符號學〉,台北市:唐山出版社,1997。
36.李幼蒸著《理論符號學導論》(卷四)〈文化符號學〉,台北市:唐山出版社,1997。
37.李亦園著《宗教與神話論集》,台北市:立緒文化出版,1998。
38.李亦園著《信仰與文化》,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出版,1978。
39.李仲元著《紋飾典故》,遼寧省:遼寧教育出版社,1990。
40.李國祁著《清代台灣社會的轉型》,台北市: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編印,1978。
41.李澤厚 汝信 名譽主編:《美學百科全書》,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0。
42.李醒塵著《西方美學史教程》,台北市:淑馨出版社,1996。
43.周錫保著《中國古代服飾史》,台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2。
44.林文豪主編《海外學人論媽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45.林美容著《台灣人的社會與信仰》,台北市:自立文化出版部,1992。
46.林國平‧彭文宇著《福建民間信仰》,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47.金維諾‧羅世平著《中國宗教美術史》,江西省:江西美術出版社,1995。
48.姜義鎮著《台灣的鄉土神明》,台北:台原出版,1995。
49.姚偽鈞著《中國文化中的佛像藝術》,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
50.席德進著《台灣民間藝術》,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1979。
51.徐明福,徐明全著《台南市媽祖廟之變遷》,台南市:台南市政府,1997。
52.徐曉望著《媽祖的子民─閩台海洋文化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53.徐曉望著《福建民間信仰源流》,台南市:五南出版社,1997。
54.袁珂校注著《山海經校注》,四川省:巴蜀書社,1993。
55.袁珂著《中國神話史》,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1。
56.馬書田著《華夏諸神‧俗神卷》,台北市:雲龍出版社,1993。
57.高田修著高橋宣治‧楊美莉合譯:《佛像的起源 (上)(下)》,北京:華宇出版社1985。
58.高長江著《符號與神聖世界的建構─宗教語言學導論》,長春市: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
59.曹厚德‧楊古城合著《中國佛像藝術》,北京:北京新華書店發行,1994。
60.莊伯和著《台灣傳統藝術》,台北縣: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61.莊伯和著《民間藝術巡禮》,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4。
62.連橫著《台灣通史》(上)(下),台灣歷史文獻叢刊第128種。
63.陳國符著《道教源流考》,台北市:祥生出版社,1975。
64.陸西星撰《封神演義》台北:三民書局,1991。
65.曾景來著《台灣的迷信與陋習》,台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8。
66.黃美英著《千年媽祖─湄州到台灣》,台北市:人間出版社,1988。
67.黃淑娉、龔佩華著《文化人類學理論方法研究》,廣東:高等教育出版,1998。
68.黃集偉著《審美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
69.葉立誠著,《服飾美學》,台北:商鼎文化,2000。
70.董芳苑著《探討台灣民間信仰》,台北市: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
71.鈴木清一郎著,高賢治、馮作民編譯:《台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市:眾文圖書公司,1984。
72.僧照乘輯《天妃顯聖錄‧枯楂顯聖》。
73.齊如山著《國劇圖譜》,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1。
74.劉文三著《台灣宗教藝術》,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76。
75.劉文三著《台灣神像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81。
76.劉枝萬著〈台灣之瘟神信仰〉,《台灣民間信仰論集》,台北市;聯經出版社,1983。
77.潘魯生著《中國民間美術全集(1)─祭祀篇‧神像卷》,山東省: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友誼出版社,1993。
78.蔣述卓著《宗教藝術學》,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8。
79.蔡相煇著《北港朝天宮志》,雲林縣: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出版,1995。
80.蔡相煇著《台灣的王爺與媽祖》,台北市:台原出版社,1989。
81.蔡相煇著《台灣的祠祀與宗教》,台北市:協和關係企業臺原出版社,1993。
82.蔡相煇著《台灣社會文化史》,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1998。
83.蔡瑞霖著《宗教哲學與生死學》,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出版,1999。
84.鄭志明、孔建中著《北港朝天宮的神明會》,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出版,1998。
85.鄭志明著《台灣民間宗教結社》,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出版,1998。
86.鄭志明著《台灣民間宗教論集》,台北市:學生書局,1984。
87.鄭志明著《台灣民間的宗教現象》,中和:大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1996。
88.鄭志明著《台灣的宗教與秘密教派》,台北:台原出版,1990。
89.鄭志明著《台灣新興宗教現象──傳統信仰篇》,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出版,1999。
90.蕭瓊瑞著《府城民間傳統畫師專輯》,台南市:台南市政府,1996。
91.濮安國著《中國鳳紋圖集》,台北市:南天書局,1990。
92.謝東山著《當代藝術批評的疆界》,台北: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1997。
93.瞿海源編著《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
94.瞿海源編纂著〈住民志‧宗教篇〉,《重修台灣省通志》,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
95.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兩岸民俗文化學術研討會》,台灣省政府文化處出版,1999。
96.《中國民間藝術》,共兩冊,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1。
97.《明清時代臺灣書畫作品》,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4。
98.《臺灣古蹟全集》,台北市:戶外生活雜誌,1980。
99.《臺灣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0。
100.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雕塑編(6)─元明清雕塑》,台北市: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
101.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1)─原始社會至南北朝繪畫》,台北市: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
102.全國寺廟整編委員會:〈神祇列傳〉,《民間信仰神祇史考叢書》,(第一冊),台北市:道觀出版社,1987。
103.全國寺廟整編委員會:《全國佛剎道觀總覽》,〈天上聖母〉,台北市:樺林出版社,1987。
104.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事會、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媽祖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7。
105. 國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圖書館台灣分館推廣輔導組:《民俗器物圖錄─神像篇》,台北市:國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圖書館台灣分館,1998。
106.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佛雕之美》,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7。
107.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道教文物》,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1999。
108.雲林縣政府:《雲林縣寺廟文化專輯.上.下冊》,1978。
109.新港文教基金會編印《歷代媽祖金身在新港--百件經典媽祖文物特展》,嘉義縣新港鄉:新港文教基金會,2002。
110.漢學研究中心編輯:《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文建會出版1995。
二、學位論文
1.王健旺著《台灣土地信仰及其造像藝術》,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論文,1997。2.唐曉蘭著《台灣寺廟繪畫藝術》,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論文,1992。3.高禎霙著《魚籃觀音研究》,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研究所美術組碩士論文,1992。4.涂大為著《台灣寺廟中的關公造形之探討》,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論文,1996。5.張玉珍著《臺灣寺廟石雕藝術》,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論文1997。6.張琇玲著《新竹市佛教寺廟藝術之研究》,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論文,1995。
7.張惠玲著《臺北市佛寺中的觀音造像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8.莊芳榮著《台灣地區寺廟發展之研究》,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79.郭佑孟著《臺南法華寺的佛教藝術及其源流考》,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論文,1995。
10.薛雅惠著《臺灣傳統彩繪裝飾意涵之研究─以台南地區畫師為例》,雲科大碩士論文,2000。11.許谷鳴著《神性、溝通與詮釋──媽祖信仰叢結的社會交往》,南華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三、期刊、論文
1.丁荷生‧鄭振著〈閩台道教與民間諸神崇拜〉,《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992,頁33~52。
2.三尾裕子著〈王爺信仰的發展:台灣與中國大陸之歷史和實況的比較〉,《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台灣經驗篇〉》,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9年12月,頁31~53。
3.王嵩山著〈台灣民間傳統技藝研究概論─一個人類學的初步探討〉,《民俗曲藝》,29期,1984年5月,頁33~78。4.王嵩山著〈從世俗到神聖─台灣木雕神像的人類學初步研究〉,《民俗曲藝》,29期,1984年5月,頁79~136。5.石萬壽著〈台南市寺廟的建置─台南市寺廟研究之一〉,《台南文化》,新11期,1981年6月,頁39~77。
6.江韶瑩著〈台灣工藝的發展與變遷〉(下),《台灣美術》,16期1992年4月,頁85~90。
7.江韶瑩著〈台灣工藝的發展與變遷〉(上),《台灣美術》14期,1991年10月,頁22~43。
8.江韶瑩著〈台灣工藝的發展與變遷〉(中),《台灣美術》15期,1992年1月,頁56~60。
9.余光弘著〈台灣地區民間宗教的發展─寺廟調查資料之分析〉,《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台北市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5月,頁579~629。
10.吳茂成著〈府城妝佛工藝發展簡史〉(下),《台南文化》,新42期1996年12月,頁269~3077。
11.吳茂成著〈府城妝佛工藝發展簡史〉(上),《台南文化》,新40期1996年2月,頁63~103。
12.李豐楙 朱榮貴 主編《性別、神格與臺灣宗教論述》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77。
13.李豐楙著〈媽祖傳說的原始及其演變〉,《民俗曲藝》,25期1983年7月,頁120~152。14.林信華著,〈以符號學美學為例〉,《當代哲學美學:東西方觀點的融合──有關美學專題之協同研究論文、座談會與叢書的多目標整合型計劃》,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八十六學年度獎勵整合型研究專案成果報告。
15.林啟賢著,〈文峰宮的媽祖雕像〉,湄州日報海外版﹝httP;//www.fujian-indow.com/mzrb/991124t/3-7.html﹞(1999.11.24)。
16.林淑心著〈中國傳統工藝上的龍紋〉,《歷史文物》,10卷1期,2000年1月,頁27~41。
17.林聖智著〈明代道教圖像學研究:以《玄帝瑞應圖》為例〉,《美術史研究集刊》,6期1999年,頁131~191。
18.凌純聲著〈中國古代神主與陰陽性器崇拜〉,《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期,1959年,頁1~38。19.桐峰著〈簡述明清兩代寺廟〉,《台南文化》,新四期,1977年11月,頁59~82。
20.殷志強著〈吉祥圖案面面觀〉,《故宮文物月刊》,15卷10期,1998年1月,頁74~99。21.高莉芬著〈山海經中的神鳥─鳳凰〉,《中華文化復興月刊》,20卷5期,1987年5月,頁25~38。22.張光直著〈中國遠古時代儀式生活的若干資料的起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9期,1960年,頁253~263。23.張光直著〈商周神話之分類─中國古代神話研究之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4期,1962年,頁115~132。24.張光直著〈商周神話與美術中所見人與動物關係之演變─中國古代神話研究之三─〉,《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6期,1963年,頁47~75。25.張珣著〈女神信仰與媽祖崇拜的比較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9期,1996年,頁185~203。26.張珣著〈媽祖信仰在兩岸宗教交流中表現的特色〉,【兩岸宗教文化交流學術研討會】,手寫稿的影印本,1991。
27.張道一著〈龍紋考〉,《民俗曲藝》,79期,1992年9月,頁49~96。28.張麗明著〈早期佛教圖像研究的新突破〉,《世界宗教文化》第19期,1999年3月,頁6。
29.連景初著〈鄭延平「王像貌」的疑雲〉,《台南文化》,8卷3期,1968年9月,頁7~9。
30.郭乃彰著〈印度蓮花手觀音造型〉,《佛教藝術》第2期,1986年11月,頁44-49。31.郭佑孟著〈台灣早期的觀音造像〉,《覺風季刊》第24期,1998年9月,頁15-25。
32.陳國強,林瑞霞著〈莆田清風嶺天后宮及宮中媽祖神像〉,《兩岸學者論媽祖》,台中市:台灣省各姓淵源研究學會,1998。
33.陳清香:〈千手觀音像造形研究〉,《空大人文學報》第2期,1993年4月,頁51-70。34.陳清香:〈觀音菩薩的形像研究〉,《華岡佛學學報》第3期,1973年5月,頁57-78。35.陳清香著〈北港朝天宮內供像造形初探─以正殿媽祖像和觀音殿觀音像為例〉,《媽祖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雲林縣: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事會、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頁142~162 。
36.陳清香著〈台灣早期觀音像造型源流考〉,《建國八十年中國藝術文物討論會論文集器物下》,1992年6月,頁764-781。
37.陳清香著〈觀音造像系統述源〉,《佛教藝術》第2期,1986年11月,頁24-37。38.陳鴻綺著〈西王母─漢代民間信仰舉隅〉,《歷史文物雙月刊》,6卷4期,1996年8月,頁26~49。
39.黃春和著〈中國佛像造像藝術發展述略〉,《中國文物世界》第66期,1990年,頁58-77。40.楊莉著,〈「女冠」芻議:一種宗教、性別與象徵的解讀〉,《漢學研究》,第19卷第一期,民間文學國際研討會第一冊,2001.6出版。41.廖軍著《中國民間藝術裝飾紋樣的象徵意義與審美內涵》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第20卷第2期,2000年4月。
42.劉清虔著〈對古典宗教學理論與方法的探討〉http;//www.ttcs.org.tw/church/24.2/09.htm(2001/1/10)。
43.蔡瑞霖著,〈以現象學美學為例〉,《當代哲學美學:東西方觀點的融合──有關美學專題之協同研究論文、座談會與叢書的多目標整合型計劃》,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八十六學年度獎勵整合型研究專案成果報告。
44.鄭志明著〈末世預言與卯劫觀音〉,《歷史月刊》第92期,1995年9月,頁65-68。45.鄭志明著〈臺灣觀音信仰的現象分析〉,《宗教哲學》,1996年1月,頁133-144。46.謝宗榮著〈台灣民間信仰文物中的民間藝術風貌初探〉,《台灣文獻》,46卷1期,1995年3月,頁143~170。